從外銷中國破萬噸到禁銷令,白帶魚如何洄游在兩岸餐桌?
白帶魚近幾年已經從台灣的家常魚,游向中國餐桌,但在中國禁輸後,未來面臨嚴重的銷售問題。(攝影/楊子磊)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為了報復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在8月3日宣布禁止輸入台灣的柑橘類、冰鮮白帶魚和凍竹筴魚,其中又以白帶魚產值最高,去年(2021)外銷中國將近2.8億新台幣,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坦言,「白帶魚影響層面最重」。

10年前,白帶魚還是台灣人餐桌上的家常魚,近5年卻大幅「游」上中國人的餐桌,使得它在台灣的價格也不再親民。這種家常魚為什麼深受中國人喜愛?禁止輸中後,台灣漁民該何去何從?白帶魚會因此回到台灣人的餐桌上嗎?《報導者》實地走進漁港,跟著漁民、盤商、漁會,細數白帶魚如何在這幾年「洄游」在兩岸餐桌上。

「現在大家都出港釣透抽了,今年透抽量好,要多抓一點,不然中秋過後可能船就要綁在港內,不用出海了。」
共軍演習第三天,我們來到停滿娛樂漁業漁船
《娛樂漁業管理辦法》定義,娛樂漁業漁船指現有漁船兼營、改造、汰建,經營娛樂漁業之船舶,可載客在船上或登島嶼、礁岩從事採捕水產動植物、觀賞漁撈作業、觀賞生態及生物以及賞鯨等。
其中採捕水產動植物所使用之漁具與漁法,以竿釣、一支釣或曳繩釣為限。
的瑞芳區深澳港口,船長蕭學駿前來迎接唯一一艘回港的釣透抽漁船,那是他的朋友洪睿宏駛的船,因為燈具壞掉趕忙回港修理,其他的漁船都無懼演習,在數十海浬外努力釣透抽。

全台有2、300艘這樣的漁船,5~8月忙著釣透抽,一出海就是20天,中秋後再追逐肥美的白帶魚直到春天;3、4月東北部白帶魚減少,勤奮一點的漁民會轉移陣地到高雄繼續釣白帶魚,年復一年忙碌奔波。

蕭學駿今年因身體狀況休養了大半年,原打算白帶魚季復工,但中國禁令一出,規劃全亂了套,遠望著廣闊的大海,不知將來該何去何從。

白帶魚輸中,10年暴增2萬倍
白帶魚是東北部沿近海秋冬重要的漁產,秋冬時期港口邊排滿卸貨的漁船。(圖片來源/基隆區漁會Facebook)
白帶魚是東北部沿近海秋冬重要的漁產,秋冬時期港口邊排滿卸貨的漁船。(圖片來源/基隆區漁會Facebook)

冬天是白帶魚最肥美的季節,深澳、八斗子、萬里、野柳、南方澳、蘇澳等東北部漁港,傍晚時會亮起燈火,盡是依序出港的漁船。漁民耐心等待白天棲息在100~200公尺深的白帶魚游到表層,被船上數十盞燈和秋刀魚餌吸引上鉤,這種傳統的白帶魚「一支釣」用原始的方式和大海搏鬥,是台灣捕撈白帶魚的主要漁法,也成就無數台灣人共同記憶。

過去,打開鐵盒便當,一塊塊煎得焦香的白帶魚配上白米飯,是許多台灣人的兒時經驗。當時白帶魚資源量大,沿近海就抓得到,屬於低價位魚種,由於體長可達150公分以上,台灣人習慣切段吃,肉質細緻,去刺容易,簡單煎炸就很美味。

「以前幾乎天天吃,體型4指寬
白帶魚的體型是用成人併攏的指寬測量。
的魚,一隻10塊錢就有。」

王律棋是土生土長的瑞芳人,他經營的水產行就在深澳漁港對面。在他的記憶裡,20、30年前白帶魚是當地人眼中俗又大碗的家常魚,每當白帶魚季節一到,港口總是站著成排釣客,不用出港就有滿滿漁獲,不過現在4指寬的魚1斤港邊收購價就要200元,一整隻買下來要300、400元,吃得起的人變少了,只剩下還懷念白帶魚味道的人偶爾嚐鮮。

台灣周遭有幾種帶魚?

台灣俗稱的白帶魚其實是帶魚的其中一種,屬洄游性魚類,根據調查,全世界約有10屬39種帶魚,其中台灣沿近海域發現的帶魚有5屬9種,主要有3種:日本帶魚、白帶魚與南海帶魚。以日本帶魚最多,進口則多為南海帶魚。

緊鄰台灣的東海和南中國海陸棚是全世界最大的帶魚漁場。台灣周邊的帶魚魚群主要分布在東北海域,如新北、基隆、宜蘭一帶,這裡的漁民常使用一支釣漁法捕撈帶魚;位於西南部的高雄和屏東附近海域也有帶魚分布,漁民多使用拖網捕撈。由於拖網捕撈會擠壓、傷害魚體,一支釣白帶魚的價格往往比拖網高出1倍。

帶魚白天喜歡棲息在水下60~100公尺的深海,晚上則會浮到表層進食,屬於肉食動物,牙齒相當銳利,經常成群結隊捕食小魚和甲殼類,因此漁民大多在傍晚出港抓魚,清晨進港。

帶魚大約1~2年就能性成熟,資源量恢復較快,在中央研究院《台灣海鮮選擇指南》中列為建議食用的綠燈,但仍須持續關注資源量。

台灣人愛吃3指半以上的大白帶魚,但不管是漁民、魚販、漁會都發現,白帶魚的體型變小,港邊也幾乎看不到了。有50多年白帶魚捕撈經驗的船長陳金生感嘆,10月是白帶魚最肥美的季節,以前10隻魚中,3指半以上的大魚隨便都超過一半,現在只剩3、4尾。

除了大尺寸白帶魚資源量減少,白帶魚這幾年轉移到中國餐桌,也是台灣魚價上升的推手,這從《漁業統計年報》可見一斑。

2013、2014年台灣捕撈的白帶魚都在4,000多噸,出口到中國數量不到1噸。2015年起台灣捕撈白帶魚數量快速增長,出口中國的數量也大幅成長到122噸,2016年更暴增了17倍,一口氣增長到2,000多噸,此後更是爆炸性成長,在2019年來到史上新高16,000噸,產值達3.5億。

過去台灣還會出口白帶魚到韓國,但是從2016年起,中國佔了台灣白帶魚外銷量的9成以上,最近4年更達100%。目前台灣捕撈的白帶魚有8成都是外銷,全數進到中國人的胃,這也是為什麼陳吉仲認為,此次中國禁輸令中,影響最大的是白帶魚產業。

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表示,這波禁令預計有200多艘船會受到影響,但這是指曾做過卸魚申報
漁業署在2017年要求總噸位10噸以上的漁船,入港卸魚都要填寫漁獲量和種類,並過磅秤重。
的漁船,實際有多少船隻會受到影響仍在統計中。

在中國宣布白帶魚禁輸令的當天下午,農委會隨即召開記者會,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白帶魚在台灣水產輸中數量上排名第五,第一名是魷魚,接著為石斑、午仔、鰹類。其中中國在6月以台灣的石斑魚驗出禁藥為由禁止輸中,而在禁止外銷白帶魚的前2天,中國就以台灣部分漁船、水產公司有註冊問題,無預警凍結上百家台灣食品廠商與農漁水產品的進口許可,影響魷魚出口。

輸中排名前五的水產品中,只有白帶魚是100%外銷仰賴中國,曾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工作、長期關注兩岸農產貿易的焦鈞分析,「這次是非常明確的政治報復」。對於中國以白帶魚包裝上檢出COVID-19病毒核酸陽性為由禁止輸中,他認為,「這理由有點瞎,但是對裴洛西來台的制裁,總是要拿出一些名單,水產不能缺席」;此外他也預估午仔魚有很高機率被禁,但中國籌碼不能完全打完,要保留一些以便後續制裁,因此這次拿了白帶魚來開刀。

中國瘋「銀魚」,大小通收加深台灣漁民依賴
Fill 1
船長陳金生曾去過中國,被當地人請吃白帶魚,他嫌太小隻了不想吃,中國人卻吃得津津有味。(攝影/楊子磊)
船長陳金生曾去過中國,被當地人請吃白帶魚,他嫌太小隻了不想吃,中國人卻吃得津津有味。(攝影/楊子磊)

台灣白帶魚輸中並非政治訂單,而是來自中國民眾真切的飲食需求。有別於台灣大多簡單煎、炸,在網路上搜尋「中國」、「帶魚」,立刻出現數十種料理方式:較大的魚可以切成魚段,煎、燉、蒸、紅燒、辣炒;兩指小魚拿來生醃;吃不完曬成魚乾;外表較醜、不夠新鮮的小魚則製成魚酥零食,各省分都有自己獨門料理方式。

陳金生曾去過中國,被當地人請吃白帶魚,他嫌太小隻了不想吃,中國人卻吃得津津有味。四面環海的台灣從不缺魚,吃白帶魚還要肉夠多才入得了口,但中國有14億人口,許多省分不靠海,魚的選擇不如台灣多,再加上數量多又好吃的白帶魚,在中國的市場定位算是平價魚,一般民眾也負擔得起。

台灣人吃白帶魚通常會把外層銀色魚皮刮掉,但中國正好相反,一名在瑞芳外銷中國白帶魚的貿易商表示,白帶魚閃閃發亮的外型,在中國又稱為「銀魚」,象徵有「盈餘」,過年期間是非常受歡迎的伴手禮和年菜。

中國瘋白帶魚,對台灣出口的白帶魚來者不拒、大中小全包,每公斤平均港邊收購價80~120元左右,對漁民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內銷台灣的白帶魚雖貴,但只限定在3指半以上的魚,更小的魚價格幾乎腰斬:3指剩不到100元,2指半更只剩40、50元,至於更小的只能拿去做飼料,一公斤10多元賤價出售,有些漁船會將大的白帶魚留下來賣給台灣市場,小尾的才賣去中國。

在深澳經營一支釣漁船17年的船長洪睿宏直言,「中國有收(白帶魚)時都會賺,賺多賺少而已。」一艘船配備6支釣竿,一個月不扣成本可進帳百萬。

盤商提百萬現金買魚,「貸款」給漁民打拚
Fill 1
東北部的漁船還在釣透抽,不過釣客已經開始出海釣白帶魚,碧砂漁港海釣船上釣客捕獲滿滿的白帶魚。(攝影/楊子磊)
東北部的漁船還在釣透抽,不過釣客已經開始出海釣白帶魚,碧砂漁港海釣船上釣客捕獲滿滿的白帶魚。(攝影/楊子磊)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捕撈120萬噸帶魚,其中9成被中國抓走,但仍難以應付所需,必須從國外進口。過去5、6年台灣白帶魚輸中的黃金歲月裡,「盤商一天提著7、800萬現金到港口,漁船一靠岸馬上收魚付錢。」陳金生說,中國需求量太大了,盤商穩賺不賠,競爭激烈時,盤商還會先付漁船訂金,確保漁船穩定供貨。

這筆訂金其實是漁民跟盤商的「貸款」,因為一艘船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出海前還需付餌料、油錢、外籍漁工的薪資,長期下來漁民和盤商發展出特殊的貸款關係。蕭學駿說,這筆資金讓漁民無後顧之憂打拚,盤商也不怕沒魚收。

「如果一次貸50萬,努力一點,一個禮拜就能還完了。」

外銷中國的利益之龐大,甚至引來黑道覬覦,2018、2019年就曾有新聞報導,盤商強押深澳漁民以較低價格販售,一名當地的魚販表示,這些盤商背後都有黑道、政治勢力,一般魚販根本不敢介入搶生意,曾有魚販用較高價格試圖收購,收來的魚被整箱丟到海裡,甚至有漁民不願配合收購被放火燒船,白帶魚利益之大可見一斑。

雖然漁業署統計2015年後台灣白帶魚輸出中國才暴增,但許多漁民不約而同指出,早在10多年前白帶魚就開始賣往中國了:盤商在港邊收魚後,當天載往新竹南寮漁港,直接載往中國,24小時就到岸,相較其他國家來得新鮮,深受中國喜愛,許多漁船短報或沒有申報,實際出口到中國絕對比數據多。

「從南寮過去叫小額貿易,現在坐貨櫃船叫正常貿易。」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不諱言,17年前他進入漁會服務時,台灣就有賣白帶魚到中國,但大多是地下紀錄,後來漁業署才嚴格要求必須載到高雄港裝貨櫃正式報關。

至於為何近年成長速度這麼快,陳文欽認為主因是中國需求量大,加上4年前報紙刊登盤商因為白帶魚利益大打出手,讓更多人注意到白帶魚好賺,而且近年遠洋漁業漁獲減少,30噸以下的延繩釣漁船陸續退場,許多人轉而花200~300萬買二手船改釣白帶魚。

「白帶魚離岸不遠,船有問題稍微修一下就好,離岸只要20、30分鐘。」陳文欽說,過去釣白帶魚的地點只到宜蘭烏石港,但自從發現白帶魚能帶來豐厚收入後,漁船大概從4年前開始往北方三島、南方澳、東澳擴散。

然而完全仰賴中國就等於被掐著脖子,去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中國白帶魚消費量減少、檢疫時間拉長影響新鮮度,台灣輸中白帶魚跌破10,000噸,價錢也跟著下跌,每公斤剩80元,漁民雖無奈卻只能接受。經營產品外銷中國的水產貿易商呂博閎直言,白帶魚季節時,全台300多艘漁船天天出海,每艘船一晚捕撈的量就有1噸多,只有中國吃得下,價格不好也得賣。

中國禁輸早有訊號,台灣因應措施卻慢半拍
Fill 1
白帶魚身體細長,台灣多以切段方式販售,方便民眾煎、炸食用。(攝影/楊子磊)
白帶魚身體細長,台灣多以切段方式販售,方便民眾煎、炸食用。(攝影/楊子磊)

近年中國頻頻對台灣農產下禁令,從去年的鳳梨、蓮霧、釋迦,到今年水產品也跑不掉。6月禁輸石斑,而白帶魚也早有警訊,同樣在今年6月,中國海關總署就曾以白帶魚包裝上有COVID-19病毒,暫停基隆一家水產行輸入一週。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指出,從那時起中國就減少台灣白帶魚進口,雖然這幾年兩岸關係差,早已想到中國可能拿水產品開刀,但中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市場,只能柔性呼籲對方不要將產業沾染上政治。

農委會從8月15日到今年底,祭出白帶魚補助方案,外銷亞洲國家海運和空運每公斤補助40元和75元,到其他地區則補助50元和90元,目標外銷300噸白帶魚到中國以外市場,內銷部分則補助加工、開發新產品、凍儲等,預計消化3,000噸無法輸中的白帶魚。

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指出,目前外銷國家鎖定韓國和日本,因為他們也很喜歡吃白帶魚,一樣屬於家庭料理。不過日韓和台灣民眾一樣喜歡吃大塊的魚,但台灣現在欠缺的是消費小型白帶魚的市場,且大尺寸白帶魚成本又高,加上外銷費用,日韓不一定願意買單。《報導者》進一步詢問王正芳台灣白帶魚在日韓的市場定位為何,王正芳卻回應:「現在還不清楚(日韓)這塊。」

白帶魚跟石斑魚面臨的困境幾乎如出一轍:因為出口到中國方便、不用分級處理,讓上至漁業署,下至漁會、漁民,沒有開拓新市場和研發新產品的動力,導致現在要轉換市場勢必要經歷一段調整期。

雖然最近3、4年,陸續有加工業者利用較小型的白帶魚,開發出新奇的「白帶魚捲」吃法,免去魚刺問題,希望重新搶佔家庭餐桌,但陳文欽說,能消化的量仍相當有限,因為一支釣的成本太高,能做魚捲的大多來自拖網,價格是一支釣的一半,但和一支釣撈起來的新鮮度有差,不是每個民眾都能接受。

石斑魚禁輸中國時,漁業署大力補貼要讓石斑魚進入校園營養午餐,中低價位的小尾白帶魚這次卻未被納入考量,因為漁業署認為白帶魚魚刺相對較多,仍待評估。不過長期推動食魚教育的台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創辦人白尚儒認為,白帶魚已經是很入門,可以讓小孩學習挑刺的魚種,台灣的食魚教育十分缺乏,許多大人也不會挑魚刺,應趁此機會讓更多人接觸白帶魚。

替代進口可行嗎?認識台灣白帶魚滋味是關鍵
Fill 1
深澳漁港鄰近地區的海鮮餐廳販售各式水產,要讓台灣人認識本土水產風味,必須從食魚教育著手。(攝影/楊子磊)
深澳漁港鄰近地區的海鮮餐廳販售各式水產,要讓台灣人認識本土水產風味,必須從食魚教育著手。(攝影/楊子磊)

相較於陸地上的水果、養殖漁業,漁民其實可以控制白帶魚的捕撈量。過去中國狂掃白帶魚,已經引發外界資源量枯竭的疑慮,不過目前農委會的「搶救白帶魚」政策,仍和養殖漁業、水果一樣,只是用過去外銷中國的數量,來估算受這波禁令影響的水產數量,並發放補助鼓勵民眾多吃,並未根據資源量評估台灣到底需要消費多少魚、是否趁此推動漁業管理措施。

韓國與中國都已在白帶魚繁殖期制訂禁捕期,但台灣對白帶魚的資源量評估在國際上一直落在後段班,遑論制定捕撈政策。2019年農委會曾擬草案,開放台灣白帶魚搬運船直航中國,不必再經由貨船裝櫃,以便用活魚、冷藏狀態運送;在保育團體抗議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才緊急出面宣示組成「白帶魚科學調查諮詢小組」和「白帶魚產銷諮詢小組」,調查白帶魚資源量,作為評估內外銷數量和比例的依據。不過經過3年,漁業署仍未針對白帶魚制定捕撈管理措施。

參與白帶魚科學調查諮詢小組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中國的白帶魚主要產區在東海,他們對此做了很多研究,知道7、8月是白帶魚的主要繁殖期,因此實施禁捕;台灣有南部和北部的白帶魚群,研究相對困難,難比照其他國家訂禁捕期。另外,台灣申報捕撈量不確實,過去曾有申報捕撈量9,000多公噸、外銷卻1.3萬公噸,數字兜不攏的荒謬情形。因此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落實漁民卸魚申報,以及一般民眾搭娛樂漁業漁船出海釣白帶魚的數量,內外銷一定要透明,才能談永續管理。

替代進口或許是台灣白帶魚的可行之路。由於台灣大尺寸的白帶魚價格昂貴,每年需從中東的葉門、阿曼、印尼等進口廉價的大塊帶魚,近3年就進口20,000多噸,多半流入價格較低的便當店、自助餐店,但新鮮度遠不如台灣現撈。台北漁產公司總經理陳志芳認為,若台灣白帶魚價格下降,有機會替代掉一部分進口魚。

不過白尚儒對此則沒那麼樂觀。他認為,台灣人已經吃習慣進口的大塊白帶魚,除非是從小吃台灣白帶魚長大,認得台灣的味道,否則進口魚大塊又不用挑刺,商家和民眾不一定願意用較昂貴的價格吃本土白帶魚。他也形容,就像一支釣和拖網魚,新鮮度完全不一樣,但沒吃過品質好的魚,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味道,這又得回到食魚教育的老路。

娛樂漁業漁船兩樣情,漁民轉型路迢迢
Fill 1
娛樂漁業船業者不乏專業漁民轉型,但同樣是釣魚卻隔行如隔山。港區內外觀老舊的漁船和嶄新的休閒娛樂海釣船形成明顯對比。(攝影/楊子磊)
娛樂漁業船業者不乏專業漁民轉型,但同樣是釣魚卻隔行如隔山。港區內外觀老舊的漁船和嶄新的休閒娛樂海釣船形成明顯對比。(攝影/楊子磊)

8月初的深澳港口,泊滿各式因為共軍演習停開的休閒娛樂海釣船,這20年來海釣船儼然成為釣白帶魚的新勢力。新北市積極推動深澳成為全台娛樂漁業漁船最大港,身為資深釣客,白尚儒曾估計,一個釣客每次搭船出海釣魚,每人周邊消費達500元,這還未納入800~1,500元的出海船資,以及2,000到30,000元不等的釣竿,周邊的產業不容小覷。

海釣船業者不乏專業漁民轉型,但同樣是釣魚卻隔行如隔山。陳金生在作業漁船將近20年後,1993年看準休閒商機,和太太林淑卿經營起海釣船,不過近年退休後,兒子繼承衣缽卻跑回作業漁船釣透抽。

陳金生說,經營娛樂漁業漁船要面對客人臉色,若釣不到壓力太大,而且現在海釣船競爭激烈,兒子寧願出海自己抓魚。如今他們夫妻倆在深澳經營一家水產行,販售自家漁獲。

「現在魚愈來愈少,外銷中國又不穩定,漁民如果不轉型,很難經營下去。」

捕魚17年的洪睿宏則沒考慮從事別的工作,「漁民或多或少比較喜歡在海上的自由啦。」一支釣漁船只有簡單的漁具,沒有漁網設施,難以轉型其他漁法,資源量相對豐沛的透抽和白帶魚是他們賴以為生的命脈。

短暫進港整修船隻後,隔天洪睿宏就趕忙出海,抓住透抽季的尾聲,這週末月圓之際,船上的燈光不再能聚集魚群,他將和上百艘一支釣漁船返港卸貨,再經過一個月圓,就是他們出海捕白帶魚的時機了。對於中國禁令,他樂觀期待,「或許9月就會恢復了吧,他們也需要台灣的白帶魚啊。」如果沒恢復怎麼辦?他無奈回應,只好遣散漁工,船綁一綁(在港口),不要出去浪費油錢了,「不然能怎麼辦?」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