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編按:本文為新書《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書摘,經好讀出版社授權刊登,標題和內文小標為編輯所調整。 )
鹿港現在已不是小鎮了,據說當年羅大佑在唱〈鹿港小鎮〉時,根本沒來過這個地方,没來過還能將這首歌唱成經典,也是很猛的一件事。倒也不能怪羅大佑沒來過,在我念大學那年代,鹿港是個遙遠、文化與宗教兼具,還略帶點神祕的地方,那時候中文系學會辦了個鹿港之旅,還特地租了好幾台遊覽車前往,慎重極了。
現在的鹿港不一樣了,是個新舊並陳的地方,行腳到此我打算在這裡多住一天,讓走了百公里的腳歇一下,所以選了個看起來還不錯的民宿,結果民宿就座落在摸乳巷旁,很潮的民宿旁是有古味的摸乳巷,很符合當前的「鹿港風」。
新舊並陳外還可以一提的是「王罔麵線糊」,美食作家舒國治在他的《台灣小吃行脚》一書,提到這家店,不過他當年是在角落棚子裡吃的,現在已經有店面了,生意一樣好。
我旁邊正好有桌客人,聽口音是陸客,大家都吃,只有一人面前空空,一個大媽大聲吆喝台灣地陪去另找吃的,邊叫還喊了句「我不吃這種東西」,這種話聽在老闆耳裡想必很刺耳吧,但,這也許就是他們向來的口氣,習慣它吧!
聽說王罔麵線是創始人王朝陽60年前從宜蘭徒步到鹿港,憑著家鄉吃過麵線的滋味開始賣起。從宜蘭徒步到鹿港看來是比我猛多了。不過要強調的是,這60年的老字號店面旁不遠處,有個極新極有創意的小車,這是我說的另一新舊並陳處。
一看那車你一定會被吸引過去,好可愛的小車,感覺應該出現在台北忠孝東路上,而不是有古味的鹿港,然後可愛小車賣的又是我女兒超愛的雞蛋糕,一定要把錢掏出來的啊!
買了包原味的,35元。
拿到手又是另一驚喜,卡娃伊。
不論創意小車車,或可愛的雞蛋糕,好啦,包括妹妹老闆娘的外型,放在台北任何地方都極具競爭力,不過她卻選擇回老家菜市場旁擺攤。
妹妹老闆娘說她姓粘,跟她的攤車一樣特別,而且強調這個姓在鹿港等中部少數地方,比較會碰到。在成為老闆之前,她在飯店服務過,也和其他台灣年輕人一樣,曾到澳洲打工遊學。
回台後想著做點什麼,最後決定回家創業,小車車還有其他的生財工具,都來自於本身的創意,大家看了很喜歡,自己也滿意。
像粘妹妹這樣的選擇,近來在台灣各地不算稀奇,很多年輕人回老家落根,做不了大事,小確幸也好。有不少人批評這種小確幸是不長進的心態。但中國旅遊作家凌懿說得非常非常好:如果能大確幸,誰願意只有小確幸?
粘妹妹還有所有台灣年輕人,加油!
真的是很棒很有創意的小車。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喜歡到處晃晃,去看鹿港的「老」,那是只屬於當地特有的古意。鹿港特有的,還有他們講起話來的腔調。原本我都忘了鹿港人和宜蘭人一樣,講閩南語有他們獨特的口音,一直到我去民族路上的「朝和餅舖」和第二代的頭家娘聊天時,才想到這有趣的口音。
因為看到有點年歲的頭家娘站在櫃台後事必躬親,連客人要宅配的包裹,她都自己打包,不像其他頭家一樣穿金戴銀的站在一旁指揮。
所以就問她:「啊你都自己來喔?」
她就說這是他們餅行80年來的傳統,凡事都要自己來,即便現在傳到第三代她兒子手裡,她也要求他們從大學畢業後,要從工廠最基層開始做起,小孩子不能太享受,要多吃苦才能成長,然後她又說包括現在他們的餅也不假手代工,一切都自己來。
可能聊得太開心了,然後就說到為何鹿港以製餅聞名,典故為何等,很有趣的內容。不過有些話是用猜的,因為傳進耳朵有濃濃的鹿港腔,不是太了解原意,但有些因為重複,所以可以猜出「你」是發「汝」的音,「剪刀」是講「剪輪」,好像是這樣吧!其他就有點難了,但頭家娘平易近人的親切感,著實令人難忘。
離開鹿港後有條員鹿路,兩旁毫無景觀可言。這一天高溫逼近30度,感覺柏油路面快燃燒起來,我的臉像西北雨淋過,但沒有清涼感而是汗如雨下,非常不舒服,只想找個地方休息。
但讓我停下脚步的,不是到了休息點,而是一家小型工廠,是那個動作吸引了我:形單影隻的一個人立於工作台前,台面上有數排空燭台,她就一次拿一支燭芯往裡頭擺,再不斷重複此一動作,這麼大熱天的,實在辛苦。
雖然可以猜出在做什麼,還是就近問這是什麼樣的產品製作步驟,她告訴我這是做香燭台,她是第一關,接著下來是填蠟,然後是「@%&X⋯⋯(專業名詞完全聽不懂)」,最後冷卻3、4小時就完成了。
這家名為「慶興」的蠟燭廠,和我談話的正是第二代負責人林小姐。老闆親自在第一線做這麼吃重的工作,顯然經營有其辛苦一面。
聊的話題就從此處開始,林小姐說和過往比較,如今產值差很多,主要是現代家庭,尤其是年輕人比較沒有放置香案的習慣,加上中國競爭,所以規模日漸下滑中,主要客源來自於各地的宮廟及慶典活動。
儘管如此,目前工廠還是維持10人左右的員工數,問林小姐有考慮移工,或年輕的打工族,以降低成本嗎?林小姐的回答是移工雖然便宜,但還是希望把工作機會留給本地的台灣人,至於年輕人,林小姐笑笑地說:「泡沫紅茶打工比較凉,我們這裡要曬太陽。」
勞力短缺,中國競爭,還有傳產沒落,這現象是今天才知道的嗎?其實不是,過去媒體報導早就沸沸揚揚,但我都選擇性忽略,頂多看看標題,事不關己不是嗎?但今天眼見為憑,的確被震撼到了;其實這一路上,慶興蠟燭廠算是不錯的,至少招牌、老闆、員工、產品都還在。但從台三線開始一路看了不少人去廠空的樓房,只剩下門口不知哪裡來的小黑狗對我狂吠而已。那感覺真像目睹被轟炸過後的戰地,滿目瘡痍。
雖然很難不正視,但又如何?我無力無法去解決,只能再往前踏步。這麽多荒廢的廠房,原來依靠它維持生活家計的那些人去了哪裡?愈想鹿港的路就愈來愈遠,步伐也愈來愈沉重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