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安書宅】
上網,把(虛擬的)書丟進購物車,結帳,物流配送,小七取件。
人和書的關係,可以無縫接軌、冰冷順暢。
人和書的關係,也可以不止於如此。
走進書店,拿起一本書,撫摸書皮,打開讀幾段,書頁翻飛間,耳邊傳來生祥樂隊的歌曲〈南風〉:「我的鑰匙變孤僻/吵著回鄉找屋/海風北上幫忙敲門/它一身酸臭」,在哀婉的嗩吶聲中,你不經意地看到架上就有一本《南風》攝影集,和許多環境議題的書放在一起。你打開,彰化大城鄉,倚著牆渺小如螻蟻的老婦,下一頁,濁水溪出海口有如猙獰異形盤據的六輕工廠。你因這沉重議題而想得出神,一隻店貓忽焉躍過,扯亂思緒的線頭,你望向櫃檯後方,店員羞澀地朝你眨眨眼,你想和他聊一本書,他卻把你引進閱讀的蹊徑:從一片葉到一棵樹,進而是一整片森林。
11月起,《報導者》在每週末推出書評專欄,由閱讀現場的第一線觀察員:北中南的獨立書店輪流推薦心頭好。
人與書的關係,因為書店,有了景深與溫度,以及更多的可能。
許多好友正積極推廣獨木舟學校,擁有百座小島當划船目標的澎湖是極佳海域,以各種柱狀玄武岩美景著稱的「員貝嶼」正是航行與繞島的好路線。那天經過清澈透明的潛水區時,低頭就見珊瑚礁群和亮藍色小魚,領航教練找了合適泊船的地方準備讓學員們浮潛,結果,他一踏進海水裡就被水母螫到刺痛。
好險我們都還沒下水,教練趕緊回到船上,暫時放棄停泊,繼續環島巡航,像找停車位一樣試圖尋找其他靠岸處。不過,太難了,因為一直遇到水母,人根本不敢下水,必須待在船上,以獨木舟為保護殼,最後從靠近碼頭的地方上岸。
回程水母更多,有些段落甚至要停槳,深怕隨手一撥,就把水母撈上船。先前想玩水的興奮感,完全冷卻,且心生恐懼。當水母多到直覺反應不敢把槳放下去的時候,人只能選擇讓船飄浮著,等風和浪推動船緩緩前進。還好是順風,漂也會漂流回岸邊的。
粉紅色密密麻麻擠成一團的水母與我近在咫尺的那一刻,終於懂了為什麼之前新聞報導用「水母濃湯」來形容,雖然出發前就知道最近澎湖水母爆發,有看過別人拍的照片,曾經晨泳被螫也沒大驚小怪。海水裡有幾隻水母很正常啊,不是嗎?
直到親眼所見,才知道要「怕」。幾度以為已經順利穿越一長「帶」水母群,不遠處又有一大「片」等著我們,船行方向沒別的選擇了,不可能閃避或逃離現場,必須正面交鋒。我方策略仍是靜靜過去,採敬畏的態度,放照相機下海拍攝,還好浪不大;水母一族雖大軍壓境,很客氣地只隨海水沖上來一兩隻,沒有開戰。
老實說,穿越水母海的經歷至今仍心有餘悸,一路害怕掉進濃湯裡小命不保,直到抵達岸邊才放鬆下海。在澎湖海泳、浮潛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此後都要小心翼翼嗎?不得不翻開剛剛上架的新書《當水母佔據海洋》找答案,有種文組被逼著要讀理科書籍的感覺。本書譯者是我的朋友,書到店時不以為意,畢竟是翻譯書,探討的不是台灣,事不關己,沒急著讀它。
結果,如此輕忽的態度馬上被糾正了,當水母佔據的不是國外哪片海洋,而是我選擇居住的澎湖、我划船經過的海域時,才恍然大悟——海是相連的,書裡寫了世界各國發生過跟水母相關的事,或水母爆發前因後果的事件,都在同一個海洋裡,包括台灣周圍。
那天在網路貼出水母照片後,有人回應是因為夏天海水溫度升高,季節性爆發很正常。真的嗎?這麼單純嗎?有時候,見怪不怪的態度最危險,忽略重要的生態警訊,可能使環境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書中不斷提醒大家水母爆發是呈現「症狀」,背後代表整個地球病重。海洋問題多半從陸地而來,從人類的行為而來,包括過漁(過度捕魚)、優養化、各種污染排廢、塑膠垃圾、農藥、毒物、氣候變遷、海洋酸化等;水母自古至今都一樣,牠們只是把握機會、趁虛而入。
水母於地球上已存在五、六億年之久,曾經統治過海洋,當有腦有智慧的人類創造文明、進步到極致的時候,無腦的水母維持原始樣貌,什麼都吃,以最簡單的方式存活、繁衍,遇到喜歡的環境自然多生一點,發現環境變動就努力用有性、無性各種生殖方法,趁機擴張勢力。前者後者都是水母大爆發,若現在主宰海洋的魚都被捕走的話,水母當然就坐享其成,順勢接管海洋。
人們或有警惕,以為不再濫捕,生態就會恢復,實則水母已經影響海洋環境,許多改變是不可逆的,許多物種已難存續,書中提出各區域案例和數字,讀起來感到事態嚴重之驚悚程度,不下於我經歷水母海的時刻。
以過漁問題為例,作者用「強而有力的生態系變化動力」來形容,因為不只是過度捕撈,還加上「混獲」,浪費了一大半人類自己不吃的,並同步破壞海洋裡裡外外:
「我們把垃圾、農藥、工業廢棄物和其他汙染物,全都排放進去;我們讓巨大的底拖網在海床中以之字形迂迴,把礁岩變成碎石,把海洋群落變成月球表面;我們從海中釣、網、叉起魚類,然後又丟棄很多,彷彿海洋是取之不盡似的。」
書中這段寫的是緬因灣,但台灣也一樣。甚至過漁後人類想要改以養殖漁業替代,問題也沒有趨緩,作者在〈過漁〉這章後面放入台灣中山大學對大鵬灣的牡蠣和魚類養殖研究,結論提出:蚵架和箱網提供了適合水母水螅體形成聚落的棲地,可能使水母增加;挪威的研究則發現,如果清除箱網上的水螅會促進增生,重生的聚落密度將更高。想起那天划船的海域也經過箱網,澎湖內海還有好多養殖區,莫非⋯⋯。
自此,那份想要了解哪來的水母而讀這本「科普」書的心情已經逆轉。這本書的作者是澳洲海洋毒物諮詢服務中心主任,進行水母爆發和演化研究,發現了超過150種新種,是一本能認識水母的書沒錯,但後面三部內容把人類的許多問題一併端出來,從探索自然,變成探究人類的社會文化。
突然想起那句「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標語,好貼切,大概可以接:「沒有地方是世外桃源」吧。
整個地球是一體的,海洋與陸地息息相關分不開,人們站在岸上或船上看見蔚藍海洋讚嘆美麗,看不見的海裡,想像其和平繁榮,並相信海洋夠大、能承受一切、修復一切。就像選擇澎湖居住的我,眼不見為淨,以為找了個桃花源可以清靜避世,悠閒過日子,看日出、追夕陽,夏天消暑良方就是跳進海裡泡水,想去別的島走走就划獨木舟前往,多環保,多浪漫,開一小店,人生簡直完美。
不料,水母強勢來到面前,逼人停船停槳,必須直視牠的存在,彷彿對我說:「嘿,你,出來面對。」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