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樂園的選擇:從言論與資訊自由被剝奪,看亡國感的生成
戴著面具等待習近平到訪的印度學生。(攝影/AP Photo/R. Parthibhan/達志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編按

本文為《亡國感的逆襲:台灣的機會在哪裡》書摘,經春山出版授權刊登。作者黃哲斌,曾任雜誌及報紙編輯、記者,以及新聞網站編採主管;目前為《天下雜誌》特約作者,著有《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父親這回事:我們的迷惘與驚奇》等書。

《亡國感的逆襲》一書邀請各領域的專家與作者,從政治、經濟、國防安全、國際社會、兩岸、文化、媒體、日常生活甚至哲學,多面向解析台灣這幾年面對中國擴張而產生的社會焦慮。在拆解「亡國感」如何生成、本質為何的同時,更帶領公民積極思考如何抵禦亡國感、以及台灣可以採取的突圍方式。

我在台北街角,幾次看見一輛奇特的改裝貨車,車側並排懸掛台灣與美國國旗,車內關著幾隻黃狗,車尾豎立幾尊佛像,原本應是車牌的位置,有一醒目橫幅,紅底白字寫著「蔡總統大狗園」,當我接近,車旁犬隻警戒地猛吠起來。我曾匆匆一瞥貨車主人,一位矮小、打赤腳、穿僧服的中年男子,我從未與他交談,儘管我對他混搭、意義不明的活動裝置感興趣。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你可以質疑他的做法與動機;然而從另一角度,這輛貨車正是台灣的某種寫照:嘈亂,拼貼,異想天開,有點歇斯底里,凡事都能沾上政治,人人都能發表意見,但只要不傷害他人,沒人會找你麻煩。

這種容許個人脫軌的自由,並非天經地義。

習近平掌權後,中國急速限縮的言論自由

不久前,中國湖南一名男子王美余,傳出在獄中暴斃,他的妻子只准瞄一眼遺體,就被警方架離。王妻曹曙霞曾對外表示,丈夫臉部頭部多處瘀傷,懷疑被毆打致死。維權律師謝陽準備介入調查,卻被警方控制行動,強制送上高鐵驅離;就連曹曙霞,也被軟禁在家,不得與外界聯繫。

你或許好奇,這位只活了38年的王美余,究竟犯了什麼罪?答案是,2018年起,他多次在長沙街頭,拿著一張A3大小的白紙,上面手寫「強烈要求習近平、李克強等立即下台,讓位全民選舉」。

可以確定,別說是A3白紙,如果有人在台北街頭,舉著房地產廣告大小的木牌,訴求蔡英文、蘇貞昌下台,幾乎不會引起任何騷動,更不會招來牢獄之災。然而,王美余先是不斷被公安騷擾,家中網路幾乎斷線,2019年7月,他當街被十幾名公安擄走,家屬無法得知任何訊息,3天後,公安局才送來一張拘留通知書,聲稱王美余涉及「尋釁滋事罪」,兩個多月後,他就在看守所內「被死亡」。

王美余只是中國公民「被消失」、「被自殺」、「被死亡」的眾多例子之一。2018年7月,30歲女子董瓊瑤在上海一棟大樓前,網路直播向習近平畫像潑墨,抗議政府洗腦監控,當天下午,她就在家被捕,社群帳號被封,從此失去音訊,「潑墨」一度變成中國網路禁詞。

中國異議藝術工作者華涌,曾直播訪問董瓊瑤的父親,董父批評習近平把自己當皇帝,並表示願意代替女兒受刑,當天晚上,華涌與董父都被公安破門抓走。董瓊瑤至今行蹤成謎,她母親表示,上海政府認定女兒「有精神疾病」,將她關進湖南一處精神病院,董母不服,要求獨立公正單位鑑定,但官方拒絕,也不願向外國媒體證實此事。

除了王美余與董瓊瑤,除了劉曉波與著名的《零八憲章》,你還可以搜尋李旺陽、張六毛、楊天水、黃琦、危志立、張賈龍、趙威、王默⋯⋯你會看到一長串令人驚異的真實故事(當然,如果你在中國,很可能搜不到)。他們大多只是發表言論,或者倡議人權,或者鼓吹民主,或者支持香港,就可能被關進狹小的囚室裡,十幾人擠在木頭或水泥地板上,睡覺翻身要講好大家一起翻,共用沒有遮蔽的廁所與浴室,每天還要排成兩列,接受電視螢幕上的政治教育。

而且,他們這輩子可能無法走出監獄,就像王美余。

當隔壁鄰居暴走,身在台灣也感受威脅

我想說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活在台灣,自由像空氣一樣免費、無限供應、彷彿理所當然;然而,在有些國家,即使爭取最微小的自由,都可能讓人窒息,或付出龐大代價。

面對一個「維尼熊」都是敏感詞的零幽默感政府,我常想起「蔡總統大狗園」,以及我們身邊種種活潑的、調皮的、搞怪的、憂焚的、不符社會規格的、強烈挑釁體制的想法與行動,這些想法或行動有時尖銳刺耳,讓人不適,卻是一個正常人類社會的分布狀態,不但撐開思想與創作的自由空間,更是群體自我辯證、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改良的免疫蛋白。

反觀中國,寡頭獨裁、個人崇拜、思想控制,加上科技監控,中國已煉成一整套反烏托邦與政治寓言小說的合訂本,傑克倫敦《鐵蹄》、尤金.薩米爾欽《我們》、歐威爾《一九八四》、赫胥黎《美麗新世界》、雷.布萊伯利《華氏451度》、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米蘭昆德拉《玩笑》,幾乎每本書裡,你都能看到今日中國的影子,彷彿它們是預先編寫的21世紀共產黨行動指南。

更糟的是,你知道這個「厲害國」並非虛構,而且就在我們隔壁。對於不具國共戰爭情結的後千禧世代,他們不免有種倒霉感,像是有個不熟的鄰居,動不動跑進你家,雙手四處比劃,宣稱這個、那個全都是他的,你也是他的,如果不同意,他很樂意揍你一頓,再全部搶走。

他的小偷清單裡,顯然包括兩種珍貴物品,兩種多數人不願放棄的非物質財產,一是上面舉例的言論自由,二是下面要談的資訊自由。

中國人民被「偷」走的資訊自由

先掏口袋,我有個檔案夾,檔名是「中國大麻煩」,蒐羅一些厲害國的神奇事蹟,例如:

——2019年8月,推特刪除了約1,000個帳號,聲稱它們刻意散布香港抗爭的不實訊息,並指向中國政府幕後主導,另有20萬個帳號被停權;2013年,北京市宣傳部長公開宣稱,光是北京「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宣傳人員,就有兩百多萬人。
——中國政府為了全面監控網路,將部分審查工作外包民間企業,《紐約時報》調查,其中一家包裝為科技公司的審查工廠,僱用人力從2016年的200人,3年後暴增20倍,根據該公司的資料庫,共有十幾萬個基礎敏感詞、兩百多萬個衍生詞,就連引用《一九八四》書中內容,都在禁止之列。
——近幾年,中國大刀砍向所謂「自媒體」,官方資料自稱,截至2018年底,各平台刪除「違法違規」文章49.6萬篇、關閉帳號11萬個;被稱為「標題黨女王」、曾擁有1,600萬名追隨者的咪蒙也被封號,一說因為某篇爭議文章涉及造假,一說因為該文批評中國社會貧富不均。
——社群媒體帳號被註銷,中國簡稱「炸號」,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學者周保松,在一篇長文描述他8度「微博炸號」的經驗,官方從未說明封殺的原因,當然無從申訴。他被炸後,幾度重新申請帳號復活,從「周保松」、「保松周」再到「松保周」,每次被炸,自己雖能登入,其他人卻永遠看不到,他從此像是「微博世界的幽靈」。他因而批評,此舉硬生生拔除網路書寫者的歷史、記憶,及用心建立的各種聯繫,是一種最羞辱人性尊嚴的方式。
——中國的網路控制,不只在防火長城內,也逐漸擴及城外,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全球風靡的短影音程式「抖音」,海外版本照樣過濾天安門、台灣獨立、法輪功等關鍵詞;美國一智庫直接警告,「抖音」會蒐集臉部辨識資料,同時上傳用戶地理背景,若用戶是美國軍人,將成為中國蒐集情資的間諜工具。
——美國最熱門的論壇網站reddit(類似台灣的Dcard),2019年2月獲騰訊投資1.5億美元,reddit用戶抱怨,來自中國的網軍愈發猖獗,例如華為孟晚秋遭捕後,加拿大分版引來中國用戶大量留言轟炸;香港街頭抗爭期間,異議人士指控reddit官方,審查過濾香港分版的貼文,刻意壓制抗爭運動相關訊息。

上述列表還可無限延伸,直到你睡著或嚇醒為止。我稱它們是「中國大麻煩」,主要有3個原因。

3大麻煩,讓兩岸青年的世界觀割裂

一是,這是中國內部的大麻煩。習近平掌權後,壓抑社會雜音的強度,已達匪夷所思的地步。例如,耽美小說(又稱「BL小說」)作家天一,被判刑10年;年輕漫畫家張冬寧因一系列《豬頭人》作品,遭斥為「精日辱華」而被刑拘;大學教室裝設監控器材,防止教授言論出軌,並鼓勵學生舉報老師;千辛萬苦拍完電影,官方一句話就永不見天日⋯⋯更別提,新疆大規模集中營,讓中國蒙上「ChiNazi」(赤納粹)的罵名。

這一切,讓人不免好奇,共產黨為了維護政權及自身利益,究竟打算付出多少代價,將所有個體的思想自由一律壓扁、剪齊?這個14億人口的國家,顯然快速駛離當年「改革開放」的願景,反向內縮為一個封閉、集權、高壓、人治凌越法治的政權,任何人都「不得妄議中央」,必須「緊密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稍稍逸出軌道,就以「顛覆國家政權」或「尋釁滋事罪」拘捕,以恐懼、宣傳與謊言做為三合一統治術。

第二,這也是台灣等周邊國家的大麻煩。尤其針對台灣,中國政府像是一個背後靈,三不五時跳到你背上。偏偏,中國的政治發展,早就與台灣距離愈來愈遠,如今,我們無法想像一個無法任意上網、發表文章要提心吊膽,從網路到實體世界,國家全面監控,還幫你打分數,就連「寫BL小說、畫漫畫也會引來牢獄之災」的超高壓力鍋社會。

曾經,台灣也走過那種歲月。作家柏楊曾因翻譯報端的「大力水手漫畫」,將一句對白「Fellows」譯作「告全國同胞書」,被認為諷刺蔣介石,就換來9年牢獄之災。

問題是,那是1968年,今日中國等於倒帶播放50年前,兩蔣時代白色恐怖的肅殺記憶,讓原本不具戒嚴經驗的台灣青年,生出自由剝奪感的心理抗體;加上香港街頭慘烈的肉身抗爭,充滿了末世廢墟的賭命決絕,觸動台灣社會的共感與同情,也敲醒民間對於中共長期打壓的同命感。

上述種種,堪為《返校》電玩及電影大賣的免費廣告,這部創作如同香港的《十年》、南韓《華麗的假期》,是刺進時代脊梁的歷史/政治雙重啟蒙。

第三個麻煩是,中國的特殊體制,讓不同世代溝通困難。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教育體制不同,資訊接收來源不同,對於世界及政治自由的想像不同,育養出兩岸高度落差的年輕世代。台灣多處校園的連儂牆爭議,固然反映雙方對政治爭議的寬容度不一,更凸顯兩岸青年「同年齡不同世代」的諷刺。

再往深一點挖掘,中國在「政治極度高壓、經濟縱情催發」的兩極發展下,民間除了少數異議者,絕大多數以功利掛帥,重物質,輕精神,並甘願犧牲個人自由,充作獨裁巨塔的人肉磚頭,千方百計為專制體制找藉口,甚至說出「防火長城是為了保護我們」、「我們有高度言論自由,只要不談政治就好」等辯詞,凡此種種,造就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曾瑞明在《端傳媒》文中的失魂大國

中國在進入現代性(modernity)中,終於取得了它渴求的船堅炮利,卻成了它自己的反面︰由被壓迫者成為壓迫者。人們的自由只變成了一種肉欲滿足的可能,而非有價值行為的條件。集體的共產理想的失落,變成每個人孤獨地自利。

兩岸難以調和的差異,致使香港抗爭事件中,台灣青年與中國學生存在巨大鴻溝,甚至不斷摩擦,反因資訊經驗相近、政治想像類同,更能同理香港學生的憤怒與苦悶。

台灣民主也正面對「世代對立」的困境

另一方面,台灣內部也有自己的世代矛盾,就像其他西方國家,過去20年,台灣對於「世界工廠」的依賴,讓中國具備難以抗拒的磁吸力量,從政界到產業界,「搭中國便車」變成標準話術,生存本能讓他們無法切斷對岸臍帶,「兩岸一家親」則是政治表態的通關密語。

反而是青春世代,從反服貿運動、反親中資本併購媒體、支持香港反中,幾乎都以年輕人為主力,他們爭取的不是現下的經濟利益,而是未來的自由權利。在此矛盾下,不同世代扮演沉默而激烈的推力與拉力,尤其2018年公投,同婚等議題清楚看見難以彌平的世代裂痕。以反同婚陣營為例,策略聯盟了保守宗教團體、反對黨、親中資本家及旗下媒體,在社會保守性包裝下,是一股往中國拖曳的隱性政治力,從社群媒體的民意反差來看,公投結果幾乎有種「被長輩推入火坑」的憤恨感。

2018年選後,立場親中的媒體趁勝追擊,為拉抬特定政治人物,飽和轟炸的報導日趨誇張,就連手帕花紋、襯衫領口也能當作吹捧題材,終於招致反彈,大學生、店家發起拒看運動,對抗失控的新聞生態。

弔詭的是,當網路族群的訊息集散地轉往臉書、LINE、Instagram、YouTube等社群媒體,或PTT、Dcard、卡提諾等論壇式平台,以往,公共議題被政治光譜不同的傳統媒體橫向切割;現在,加上不同資訊消費管道縱向切割,又有假新聞網站及內容農場介入,對於同一議題,我們看到的訊息面貌可能完全不同。由於缺乏共同的事實討論基礎,很難聚焦對話,甚至形塑極端意見。數位文化學者丹娜.波依德(danah boyd)稱此為「真相的碎片化」(The fragmentation of truth)

由於數位資訊管道破碎而多元,且日益分歧;相形之下,近年收視人口不斷萎縮且老化的電視媒體,反而掌握大眾訊息傳播的優勢地位,尤其足以影響中老齡階層的政治立場與投票行為。

主要訊息管道的歧異、特定團體的網路風向操作,加上不同世代之間,對於主動搜尋、驗證訊息的能力落差,造成假資訊在臉書、Line等平台上流竄,同一家族的Line群組,經常是訊息糾錯的輪迴道,政治表態的修羅場;難以穿透的異溫層,逐漸堆疊出憂憤交加的挫折感。

5大原因,促成台灣的「亡國感」焦慮

綜上所述,重點筆記,2019年的台灣,同時經歷多重交錯的斷面現象,層層疊疊宛如千層麵:

  • 極權化、野心黷武、資訊鎖國、科技監控的中國。
  • 香港的現世肉搏,善用資源不對稱的末日資訊戰。
  • 台灣內部紅色媒體、統促黨賣力現場演出。
  • 假新聞攻擊的警鈴大作,各種社群媒體的操作痕跡。
  • 2018年到2020年,兩場關鍵選舉的劇烈震盪,尤其前者,讓人看見「保守政黨與保守團體、保守世代合流」的選票威力展示。

上述一切的總和,台灣等於被迫重修一堂歷史課、世代對話課、地緣政治課、媒體素養課,這些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交互作用,以及外力介入大選的焦躁感,絞搾出這股氣味濃重的「亡國感」。

「沒有自由的幸福」與「沒有幸福的自由」,選哪個?

最後,如何用一句話描繪這種焦慮?

反烏托邦小說開疆者《我們》,虛構一個高度集體化的世界,所有人穿著制服,遵從國家安排的時間表,沒有名字,只有編號,沒有個人隱私,每天生活在玻璃屋的透明空間裡,包括做愛也一樣;藉由麻醉藥物與基因控制,人類社會像是一部高度制約的精密機器,絕對服從無上的統治秩序,愛國是美德,自由是罪行,崇拜一切數據與紀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是「火車時刻表」。

這本高齡近九十歲的小說,如今像一部恐怖預言書,書中有一名句:「世上有兩個樂園,人們有權選擇:沒有自由的幸福,以及沒有幸福的自由。」

我們已經親眼目睹,「沒有自由的幸福」如何虛假而墮落,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的木板布景;如果問我,所謂亡國感,譯成白話文就是:「謝謝不用了,我不想跟你同一國,我寧可選擇『沒有幸福的自由』。」

《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 》書摘,春山出版提供,黃哲斌著
《亡國感的逆襲: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圖片提供/春山出版)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