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

現代史上最難分難解的選戰,將如何影響美國與世界的未來?

2024.10.31 最後更新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之間的對決──將於11月5日舉行投票。在中國持續施壓西太平洋局勢、以色列中東戰火未息、烏克蘭抗俄戰爭延續的全球動盪背景下,這場選舉的結果不僅將決定美國未來4年的政治走向與社會團結,更可能撼動自二戰以來世人熟悉的「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國際秩序。
然而,由於美國國內政治和選舉制度的特殊性,在選戰策略、選民結構,甚至政見議題的優先排序上,美國大選往往揭示出「美國人和世界想得不一樣」的巨大差異。
為了深入理解美國人如何看待這場大選,《報導者》聚焦川普競選總統的2016、2020及2024年三大時間點,拆解民主黨與共和黨在這8年「川普時代」的選民版圖變遷。透過數據,一窺川普與賀錦麗支持者結構的交叉變化,以及候選人煽動性政策口號背後理性計算的選戰邏輯,解讀「一個美國、不同世界」的社會極化成因。
雖然選戰過程中,川賀交鋒都集中於經濟與通膨為主的內政問題,美國的國際盟友與競爭對手們卻都緊盯著兩黨透露的外交藍圖與戰略方向──像是與美國盟邦關係最為緊密的英國,就因美國對北約和烏克蘭軍援、關稅貿易戰等敏感問題而心懸未定,甚至因此重新接觸中國,試圖以「務實外交」為名,為美國選後轉變設下保險。
美國選戰的政策極化,特別凸顯於川普與賀錦麗立場相左的外交政策和世界觀。川普高喊「美國優先」,而賀錦麗主張深化國際盟友合作,兩位候選人分別代表美國外交政策的兩大路線──孤立主義(Isolationism)與自由主義(Liberalism)。
《報導者》採訪了台灣與美國的戰略專家與學者,從外交實務經驗、智庫政策分析、台美人社群與公民社會互動的角度,就兩位候選人各自主張的宏觀外交、中國政策、對台看法與可能態度,進行分析。儘管台美關係在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出現了結構性的改變,但拜登(Joe Biden)總統任內更以此基礎,進一步推動「台海問題國際化」,讓日本、菲律賓、澳洲與其他歐洲國家開始關心、甚至實際參與維護台海和平的安全戰略。這些好不容易搭建起的中國包圍網與「友台國際網絡」會否出現波動?台灣如何應對下一任美國總統的變與不變?
美國人將如何選擇──是選擇相對穩健守成,但繼承拜登執政包袱的賀錦麗?還是不按常理出牌,可能大破也可能大立的川普2.0?美國選民的思考與投票選擇,不僅是對美國民主制度的重大考驗,也讓2024年11月5日的投票當天,成為牽動全球戰略、甚至歷史連鎖效應的關鍵。
監製|張鎮宏、李雪莉
文字|張鎮宏、簡毅慧、李雪莉、洪雅芳
封面攝影| John Locher/AP Photo
攝影|鄭宇辰、洪雅芳
設計|江世民、黃禹禛
影片製作|方君竹
Podcast製作|藍婉甄
編輯|張詩芸、黃鈺婷
社群企劃|陳思樺、林彥伶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