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黑熊在淺山的目擊和通報案例頻傳,這群估計全台僅剩200~600隻的一級保育類動物身影,每隔一段時間就進入大眾視野,激起同情與公憤,此一情緒在2022年底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傳出射殺黑熊達到最高峰,檢警發現自2020年起,大武部落共有4隻黑熊遭獵殺。
事件發生半年後,《報導者》深入部落現場,訪談被起訴的獵人,交叉比對鑑定報告與承辦檢警、主管機關的說法,聽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版本。在事件發生前大武部落疑似有狗被熊吃掉,居民目擊黑熊出沒在部落周遭,遭射殺的熊胃殘留物也驗出狗的DNA,大武部落先前即有黑熊傷人的歷史,因此在許多當地族人眼中,射殺黑熊是為了保護家園。
在大武的傳統文化中,黑熊是令人又畏又期待的特殊存在,能夠制伏一隻熊並分享給族人,才有資格配戴榮耀的頭飾。他們並不刻意為了獵熊而尋熊,而是當祖靈賜下禮物時,熊來到面前,「身為獵人,要去追尋一生所追尋的東西」,一位當地獵人如此形容。
傳統文化與人熊衝突,疊加現代社會的保育意識、國家法律、社會輿論後,黑熊成為許多原住民部落的緊箍咒,在大武案件之外,台灣也有許多山區潛藏人熊衝突,當黑熊不再只是生物學上一個食肉目熊科熊屬的物種,而是以毛茸茸可愛形象成為台灣的保育和觀光大使,甚至是對比中國熊貓、戰狼形象的國家精神,和牠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山區居民,只能成為光環下模糊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