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半以上性侵被害人為未成年,許多人長期無法向外求助,直到30多歲鼓起勇氣想尋求司法途徑卻不可得──2006年修法前,對兒童強制性交罪的追訴時效最長20年。如今有受害者聲請釋憲,試圖打開對童年性侵受害者的救濟或追訴權的「例外」管道。
大罷免潮從何崛起?罷藍、罷綠的團體有何差別?有哪些影響走向的關鍵因素?《報導者》記者前往各地觀察這波大罷免潮的新現象,並分析與過往罷免案的重要差異。
近年犬貓以外的特殊寵物蔚為風潮,蟒蛇、鱷魚、狐獴都有人飼養。農業部以動物福利、公共安全等考量,提出擬禁養955種特殊寵物,引發飼主團體連署反對。有學者提議應以風險分級方式管理,實務上要怎麼做?有哪些困難?
同志伴侶一方的驟逝,掀去了人情世故外表那層客套的往來,揭露出底下現實利益、經濟或人生選擇的衝突糾葛。這不只是一個LGBTQ+故事,「我們必須看到同志權利是如何地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平等與保障的缺乏,所影響的不僅是LGBTQ+族群,而是每個人都難逃置身其中…
自「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一詞出現,吳叡人再度積極參與促進日台交流對話。然而,為何日本對台灣的認識長期受困於左右意識形態的糾葛?當台灣被誤認為「台海挑釁者」時,我們又該如何清晰解釋「保台論述」?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