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院工作的球迷。球季中看球,球季後念書。
台灣從殖民帝國中心的球場出發,繞過一個個相對邊陲的壘包,包括黑道賭場的產業低谷,終於能進入12強棒球賽冠軍賽場。那些現已不復存在的球場,是上一代球迷從邊陲到中心的回家之路,也是給棒球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2024巴黎奧運新增霹靂舞(Breaking)項目,作為對抗觀眾「老化」的一帖良藥。但原本玩樂性質遠大於競爭、誕生於街頭次文化的霹靂舞,搖身成為奧運認證的新型態運動項目,是讓奧運更年輕,還是讓霹靂舞失去靈魂?
球王梅西的世界杯最後一舞,牽動全球球迷的心。回顧馬拉度納和梅西這兩位阿根廷巨星,在截然不同的發跡背景下,一位成為反抗殖民壓迫的象徵,一位卻是全球化打造的名人商品,更彰顯出南美人對足球產業的愛恨與矛盾。
日本一代摔角明星豬木於10月初離世,「摔迷」紛紛回憶自己觀看摔角的歷史。無論在日本、美國和台灣,職業摔角都曾創造超高收視率,卻也是上世紀媒體史與運動史中最被忽略的野性版圖⋯⋯
商業化與運動化步步收編,東奧首度納入滑板運動。在22歲少年、13歲女孩拿下首面街道賽金牌背後,是狂野的叛逆與被體制馴服的辯證。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