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電影的人。
透過「破地獄」這項殯葬科儀在銀幕上史無前例的呈現,將生命的悼亡、情感的悼亡與文化的悼亡合為一體,《破・地獄》電影在香港創下現象級票房。香港有香港要破的地獄,台灣當然也有台灣的⋯⋯
對於為人母親,張艾嘉在生命中不同階段,也曾經歷過嚮往與猶豫、追求與釋然等不同心境,而這些前塵往事,在《女兒的女兒》的演出過程中席捲而來。劍指第四座金馬影后的她,完美詮釋出台灣影史少見的複雜女性角色。
同志伴侶一方的驟逝,掀去了人情世故外表那層客套的往來,揭露出底下現實利益、經濟或人生選擇的衝突糾葛。這不只是一個LGBTQ+故事,「我們必須看到同志權利是如何地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平等與保障的缺乏,所影響的不僅是LGBTQ+族群,而是每個人都難逃置身其中…
「在我女兒的悲劇之後,無數的人都問我:『你不恨嗎?』為什麼大家希望我恨?因此我也開始自問:『為什麼?』但就如我女兒莎夏受訪時說的:『恨誰?』我們必須先定義:什麼是恨?」
許鞍華坦率談起她文學之路的源頭、談年過70的人在生活上的斟酌,以及在創作時如何避免視覺上的汙染。人生至此,詩早已不僅是詩。詩是生活,是抵抗,更是電影語言的探索。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