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時空維度來看,這一波因鍾孟宏作品影評引發激烈的筆戰,或許是台灣電影文化的一個新火種,重新點燃了社會理解與深探對電影的熱情。我們也試圖從台灣電影發展的歷程,整理與分析影評的守備位置與生態的變化。
在密不透風的社會結構中,人的自由有沒有不被馴化的可能?新加坡導演楊修華,從一宗偷窺與反跟蹤的懸疑刑偵片,拉出對國家機器介入人民隱私的質問,也演繹出抗拒窺視又想要被看見的矛盾人性。
《小雁與吳愛麗》像林書宇的一封情書,由他替夏于喬打造舞台,橫亙她心頭的母女議題在此得到抒解:不強談和解、而是轉向凝視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還是愛他們,但不見得要把所有事扛在自己身上。」
在美親歷過多次美國總統選舉,劉文專訪中深刻分析美國的種族課題,是如何與太平洋這一端我們所處的地緣政治交織相關;他也強調台灣得避免過度拉高抗中情緒,要能從國際局勢和各國政治展演中,理性判斷並找到可能的盟友。
大法官20日下午宣判,在更嚴謹的法律程序與制度保障下,死刑制度在我國仍屬合憲,僅適用於「最嚴重犯罪類型」,這是台灣司法史上第四度死刑合憲判決,但也具體訂出死刑的審查標準與救濟手段。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