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泰國6年來最大規模的遊行抗議
1932年起,宗教、國王、政治三位一體的保守泰國,在這個夏天迎來震驚全國的改革聲浪。喊聲從學生團體開始,上萬人迴響上街,他們在網路上找跨國盟友、創造行動聲量,有的人被黃之鋒啟發,有的人讀漢納・鄂蘭(Hannah Arendt),這群面貌與以往不同的青年運動者,喊出泰國人不敢想像的「改革王室」訴求;他們不怕「冒犯君主」的15年牢獄之災,卻希望將「人」置於君主立憲治理的核心。
這波連疫情都壓不散的改革運動,因何而起、將往哪去?《報導者》在9月19日另一波大規模集會前,與3位學生領袖和鑽研學運的學者訪談,理解怒火背後的泰國現況,和這波前所未有的運動所面臨的挑戰。
「讓獨裁在我們這一代結束!」
這個夏天,泰國政府除了面對疫情考驗,另一場風暴也一波波衝撞著泰國軍政府和皇室的統治結構。從7月中至今的學生運動,包括6年來最大規模、超過萬人的遊行,一次次佔據街頭。9月19日,學生們將再次集會,行動前夕,《報導者》來到曼谷市郊的公寓,與一位核心領袖見面。
黑色素面T-shirt、灰色棉褲、腳踏Adidas拖鞋,今年23歲、剛從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畢業的塔帖・魯安普拉拜吉慈利 (Tattep Ruangprapaikitseree)在應付不完的媒體採訪需求中,急急忙忙走到公寓大廳接我們,遲到了半小時的他急忙道歉,但手裡的電話仍然通知不斷。
稚氣未脫的他,說自己連早餐都還沒吃,很難想像他就是當時街頭上,帶著學生們大喊「獨裁垮台,民主長存!」的領袖之一。
7月18日,塔帖創立的學生團體「自由青年(Free Youth)」,與「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發起和平示威,超過2,000人跟著他們走上街,對國家提出三大訴求:解散國會、停止騷擾異議人士以及修正由軍方主導制定的憲法。這一天,被視為後疫情時代學生運動的開端;直至今日,規模大小不一的抗議、集會、快閃幾乎天天在泰國各地上演。
8月16日,學運迎來第二波高峰,約一萬人再度集結於民主紀念碑前,向政府表達不滿。「自由青年」亦在同一天改組成「自由人民(Free People)」,以擴大支持群眾,準備長期抗戰,「讓獨裁在我們這一代結束!」他們喊。
即使這場學運以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無特定領導(Leaderless)方式橫向串聯、分進合擊,但作為「自由青年」祕書長,塔帖不僅是媒體焦點,還是政府逮捕的頭號目標。8月26日,他與男友被警方以涉嫌煽動叛亂(可處7年以下徒刑)、意圖暴力聚眾、違反禁聚令等罪名逮捕,在當天被保釋。這是泰國政府試圖壓制反對勢力的慣用手法。
在成為學運領袖前,塔帖早已小有「名氣」。2019年12月,LGBT團體至泰國國會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塔帖與男友在國會殿堂前擁吻,成為媒體焦點,更招致保守派、衛道人士大肆抨擊。
塔帖回憶當時,稱這是讓他投入民主改革的其中一個原因。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他認為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政黨能真正代表年輕人的利益,「這裡說的不只是『學生』,而泛指所有『年輕人』,」他和男友認為,當代青年應該要有自己一個發聲平台、可以被聽見的「擴音器」,「自由青年」因應而生。
這具擴音器果真成功引起年輕人共鳴,掀起後續7月18日及8月16日等兩場大型和平集會。眼見該平台已不足應付大型組織需求,塔帖擴大成立「自由人民」,並提出著名的三大訴求。他說,唯有三大訴求被滿足,「我們才會解散這個組織。」
另一個讓他涉足「政治」的原因,則是現年24歲的香港民主派社運者黃之鋒,他從15歲起領導了一波的香港學生運動。
時間回到2016年,黃之鋒獲邀擔任塔帖的母校朱拉隆功大學參與1976學運、亦即「法政大學大屠殺40週年」座談會的主講人;活動前,當時才大一的塔帖與同學一同去接機,但黃之鋒卻「因故」無法入境,被迫遣返。
「這是我第一次與獨裁、威權親身接觸,」塔帖接著說,當時他不了解為何黃之鋒無法入境,但他知道入出境由政府控管,心想「一個正常人想來卻來不了,代表國家體制有問題」,這是他第一次下定決心投入政治運動。他與男友隨後還一起看了紀錄片《黃之鋒:熱血青年vs.超級強權》,了解香港學生反國民教育、佔領中環運動、雨傘革命的始末。對他們來說,泰國、香港兩地青年的處境高度類似,他們認為兩方都在對抗獨裁政府。
回頭看泰國這場運動,雖以學生運動形式而起,不少媒體、學者起初將其定調為「世代之爭」,但隨著參與人數愈來愈多,樣貌多元,已涵括不同年齡、職業、性別、族群,彼此的共通點即是──民主改革。
塔帖指出,當今的學生運動已非「年輕世代」與「傳統世代」之爭,「而是欲求『改變』者,與想要原地踏步、甚至是期望倒退者之間的衝突。」
這場運動主軸,始終緊扣在僵化體制下的「青年困境」。儘管泰國抗疫有成,但經濟前景慘淡,泰國央行預估今年GDP將萎縮8.1%。同時又因政府失能,貧富差距持續拉大。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在2018年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 and Data Book 2018)指出,泰國前1%的富有階級,掌握全國66.9%的財產,遠勝第二名俄羅斯的57.1%、土耳其的54.4%。
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年(2020)3月的報告也顯示,雖然泰國貧窮率從1988年的65%,至2015年成功降低為7.21%,但因近年經濟成長放緩,貧窮率再度回升至2018年的9.85%。泰國活在貧窮線下的人數,亦從2015年的485萬,增加至2018年的670萬,其中又以中部、東北部人數增加最多。
年輕世代看不到未來,現有體制又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因此,修憲、落實民主改革,是他們眼中唯一扭轉現狀的方式。
「我出生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內的『相對弱勢』的家庭,不是因為祖父母、父母不夠勤勞,才無法翻身,而是不合理的政治體制,導致巨大的貧富差距。而政治、經濟彼此環環相扣,這也成了我大學攻讀政治的主要原因。」
面對經濟衰退,塔帖認為泰國未來若仍由這個被憲法賦予過多權力的政府主政,「這樣下去是沒有希望的。」
塔帖口中「不合理的政治體制」,追根究柢,是因泰國政治仍由軍人掌握實權。儘管泰國在2019年曾舉行大選,但「遊戲規則」來自軍方主導修正的憲法,造成小黨林立,不利反對黨整合;加上250席參議員全數由軍方指定,且可與500名眾議員一同票選總理,因此在軍人政黨「公民力量黨」合縱連橫之下,最後仍由2014年政變發動者再次「上位」。
軍方透過選舉給予自己合法性後,還不斷打壓異己,欲剷除代表年輕世代的「未來前進黨」,最後在今年2月找到了理由。軍方掌控的憲法法庭,以黨魁塔納通.宗龍倫吉( Thanathon Chuengrungrueangkit)違法貸款予自家政黨為由,火速解散該黨,並剝奪部分眾議員當選資格;更尤甚者,法庭裁決包括塔納通及其他幹部等16人,10年不得成立新政黨、不能參與政黨,並褫奪公權。該事件引爆青年怒火,今年2月的第一波學運也因此而起,但後期因COVID-19肆虐,學生轉為線上抗爭。直至下半年,流亡柬埔寨的異議人士萬查勒(Wanchalerm Satsaksit)疑似「被失蹤」,紅牛能量飲品創辦人的孫子沃拉育(Vorayuth Yoovidhya)8年前涉嫌撞死警察、最終被撤銷刑事起訴,再加上政府無力扭轉頹靡經濟等各種導火線,都讓青年認為,只有扭轉保守結構,泰國才有新的可能。
以研究泰國學生運動見長的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卡諾拉.勒喬薩庫(Kanokrat Lertchoosakul)向《報導者》解釋,這場學運對泰國的時代意義,以及與1970年代學運的不同。
回顧1970年代學運的時空背景,必須置於冷戰結構下思考。當時,學生的訴求、議題,主要受到國際共產主義啟發,是民主、社會主義與軍政府獨裁的抗爭,「內容不直接與青年自身相關。」
反觀今年學潮,學生站上街頭,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當今僵化的政治、經濟、社會等保守結構則是壓迫的源頭。卡諾拉直指,「這是學生首度將各種日常壓抑、壓迫,與保守結構連結在一起。」
再者,今年學運的激進程度也更勝以往。卡諾拉指出,今年學運不光聚焦修憲、政治改革,如今更試圖重塑泰國政治體系、要求改革「保守機構(指王室、軍隊等)」;她強調,「泰國是個非常保守的社會,這是第一次,前所未見。」
8月10日,具有學運傳統的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學生團體「法政示威聯合陣線(United Front of Thammasat and Demonstration)」,發出包括10點訴求的「王室改革」聲明,強調王室應置於民主原則之下,震驚泰國。儘管各學生團體對此議題仍無共識,但從外界眼中,當晚即是學運從一開始的反獨裁政府,上綱至「激進」王室改革的分水嶺。
- Revoke Article 6 of the 2017 Constitution that does not allow anyone to make any accusation against the king. And add an article to allow parliament to examine the wrongdoing of the king, as had been stipulated in the constitution promulgated by the People's Party.
- Revoke Article 112 of the Criminal Code, as well as allowing the people to exercise freedom of expression about the monarchy and giving an amnesty to all those prosecuted for criticizing the monarchy.
- Revoke the Crown Property Act of 2018 and make a clear division between the assets of the king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his personal assets.
- Reduce the amount of the national budget allocated to the king to be in line with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country.
- Abolish the Royal Offices. Units with a clear duty, for example, the Royal Security Command, should be transferred and placed under other agencies. Unnecessary units, such as the Privy Council, should be disbanded.
- Cease all giving and receiving of donations by royal charity funds in order for the all of the assets of the monarchy to be auditable.
- Cease the exercise of royal prerogative over expression of political opinions in public.
- Cease all public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that excessively and one-sidedly glorify the monarchy.
- Search for the facts about the murder of those who criticized or had some kind of relation with the monarchy.
- The king must not endorse any further coups.
一如預料,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隔日發出正式警告,稱學生運動已越過紅線。但至今學運尚未有人因冒犯君主罪起訴,多以煽動罪、違反緊急命令等理由逮捕學生。
除了挑戰當權者底線,另一方面學生們也在拓展言論尺度。朱拉隆功大學的學運分子秦聯豐(Netiwit Chotiphatphaisal)告訴《報導者》,以法政大學為首的團體,正試圖將談論王室「正常化」,同時,其他立場較溫和的團體,還是認為改革應逐步進行。
我們向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主席朱塔提(Jutatip Sirikhan)提問,希望透過她,理解泰國青年是否真準備好踏過紅線,直面房間裡的大象,「儘管社會上有些人不支持,但在言論自由的範疇下,君主制度與政治一樣,都應該是可以被談論的,」她選擇清楚表態。
泰國自1932年轉型成君主立憲政體後,國家、宗教、王室被保守派視為泰國立國的三大基石,地位不可撼動;但也有人質疑,這神聖的「三位一體」僅是國族主義的產物、一個利於菁英階級統治的結構。隨著泰國歷經現代化發展,此一國族「神話」屢受異議人士挑戰。
站在學生對立面的是保皇派。8月,他們曾集結千人,身著象徵保守、菁英勢力的黃衫,以「忠誠泰國人(Thai Pakdee/Royal Thai)」之名,揮舞國旗、高舉泰皇拉瑪十世瓦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肖像,誓言捍衛君主、國家。參與者普遍中年以上,這些「愛國人士」批評學生「恨這個國家(Nation haters)」、「叛國」。對他們而言,學生要求民主、王室改革,已非單純持不同意見的反對派,而是「泰國的敵人」。
「忠誠泰國人」發起人、前民主黨資深議員華隆(Warong Dechgitvigrom)在活動前夕,以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形容學運學生。他更說,「『保皇派』人數遠比那些想推翻君主制的人更多,只是他們還沒站出來!」、「現在是所有人民挺身而出,站出來保護國家、宗教、君主的時刻到了!」
一場學運,如今向上升至「改革王室」,讓泰國社會開始出現兩極對立。作為學生領袖的塔帖重申,這是一場進步與保守的抗爭,分歧、分裂難免,但如何讓不同陣營不要大打出手,彼此尊重、包容不同意見,和平共處,是此時的關鍵。
「我們是為了國家好,想讓下一代擁有更好的生活,有機會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塔帖向保守陣營喊話,希望暫且放下過去的信仰、傳統,以理性、實事求是的態度商討國家未來。「如果仔細看那10點聲明,都在憲法框架內,他們(法政的學生)也沒有說要廢除王室,只是表達方式令部分泰國人覺得激進,」但他也說,目前泰國問題太多、太廣,當務之急是團結所有人民,打開修憲平台,廣納各方意見,「關於王室議題,可以在修憲過程中討論。」
塔帖認為,一個國家的基礎應該是人民,而宗教的存在,也是基於人民的信仰與尊敬,「倘若無人民,也不會有宗教。」他夢想的政體是有健全民主制度的君主立憲,「王室必須置於憲法之下,且不得干涉政治⋯⋯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政府應以人民利益為重、立法也須聽取人民的意見。」
一方喊話,另一方的學生團體已準備好造勢對決。拋出「王室改革」聲明的法政示威聯合陣線,9月19日將以「還權於民」為號召,夜宿法政大學,隔日遊行至總理府,遞上請願書,要求民主改革。學生們已揚言,不會放過「王室改革」議題。由於內容敏感,校方以違反校內集會規定為由,拒絕出借場地,但學生團體表示將如期舉行。
當時在台上負責朗誦10點「王室改革」聲明、震驚泰國社會的學生領袖帕努莎雅(Panusaya Sithijirawattanakul)在活動前夕告訴《報導者》,對於王室改革,各方有不同立場實屬正常,泰國社會仍有「保皇派」,但她說:「我們將堅守立場,也有信心說服更多人加入我們。」
今年學運看似已超越泰國傳統「紅衫軍vs.黃衫軍」的鬥爭,但執政當局、保守派人士仍時不時暗指學生背後有政黨支持。面對此一指控,學生團體欲保持運動的純粹,選擇適度與政黨保持距離。
不過,面對扭轉保守結構,倘若僅有學生從體制外施壓,體制內(指國會)的反對黨無適度配合,改革恐事倍功半。再者,一旦運動規模愈來愈大,為擴及支持基礎,勢必將與政黨合作。塔帖表示,他自己對政黨沒有偏見,如果真正支持民主,也可以是未來潛在合作對象,「但前提是改革應由人民來領導,而非照著政黨的計畫。也不是人民在前線抗爭,政黨在背後支持的模式。」
「政黨必須展現真心誠意,加入是為了人民,不是企圖在背後操縱。」但泰國的問題是,很多人一看到集會、遊行、抗議,就直覺聯想是背後有政黨在操控、人民被利用;他數度強調,「這場學運並非如此。」
這種堅持由下而上、去政黨化、以人民為主體,被視為理想、具正當性的抗爭模式,但未來一旦納入政黨勢力,如何確保學生團體仍然處於領導核心,運動代表的仍是青年、甚至是人民的利益?
- Bangkok Post (2018), Report: Thailand most unequal country in 2018.
- Wang,Shiyao; Hansl,Birgit; Milne,Peter Kjaer; Zaidi,Salman; Yang, Judy (2020), Taking the Pulse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Thailand(Vol.2): Executive Summary. Washington, D.C. : World Bank.
不過,學生面對的是積累已久的結構問題,改革勢必須歷經一番角力,況且軍事政變謠言不斷,儘管政府、軍方否認,但未來保守勢力是否反撲,仍是未知數。因此,現階段如何維繫熱度、擴大基本盤,讓反獨裁、反威權真正轉型成「全民」運動,考驗學生的智慧。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數名學運領袖曾被逮補而後「有條件保釋」,塔帖也是其中之一。在8月26日保釋當天,他向支持群眾發話,誓言發起更大規模的抗議;至於時間及形式,他向《報導者》表示,若政府不回應訴求,將在9月底、10月升級抗議,包圍官署是可能選項,在線上串聯也是。是如水一般的行動原則,讓他們有自信時間站在自己這邊,相信滴水能穿石。
在得知《報導者》來自台灣後,塔帖隨即說,「我一直很想到台灣看看。」打開他的Twitter,塔帖著實是個「親台派」,不但在個人Twitter上追蹤總統蔡英文,還幾度轉推蔡的推文。今年4月中泰網友大戰之際,他曾推文:「台灣是一個國家。台灣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台灣每4年就有一場大選。台灣有一部保障人權的憲法。我們與台灣站在一起。」
塔帖毫不掩飾他對蔡的讚賞,直說「蔡英文、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 及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等三位政治人物,是我的偶像」。事實上,塔帖喜讀不同國家的憲法,作為泰國改革的借鏡、參考。他認為,台灣憲法框架下的政府體制,無論是管理、司法,亦或是其他機構都頗具效率;再者,台灣也曾歷經獨裁統治,最後成功轉型為民主國家,「證明政體改變是可行的。」
儘管泰國與台灣政治體制全然不同,前者為君主立憲,後者為民主共和。但塔帖認為,台灣的福利制度可成為泰國的模範,台灣的消費水準、生活成本與泰國相差不遠,「但台灣的生活水準卻比泰國更高。」身為LGBT族群的塔帖,自然也不忘關注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他也深知台灣社會並非全然一致支持,「儘管社會接受度沒那麼高,但大法官釋字宣告禁止同婚違憲、立法院通過立法,」證明憲法對於人權的保障。
言談間,塔帖從不掩飾自己對於台灣、香港的興趣,也相信中泰網友大戰衍生的副產品:鬆散的網路社群「奶茶聯盟(#MilkTeaAlliance)」發展性。他說,這是一個跨國合作、親民主、反權威的組織,「我們(指台、港、泰)都在對抗威權統治。」、「我們不是孤身一人,我們有朋友可以相互認識了解,進而支持、幫助。」
原以虛擬網路社群為領地的「奶茶聯盟」,在這波學運浪潮中,有逐步實體化的趨勢。Facebook社群「台灣推動泰國民主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Thai Democracy, TATD)」在8月16日、泰國最大規模學生集會當日的跨海聲援即為一實例,亦創造一定網路聲量。9月19日,該組織也將舉辦另一場聲援集會。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