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就是台海戰爭,世界將如何回應「台灣有事」?2022年8月以來,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圍台飛彈軍演等一連串國際事件,讓台海局勢成為了全球緊張焦點。而與台灣相互依賴甚深的日本,不僅大幅提升國防支出,亦改稱當今中國為「日本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性挑戰」。今年(2023)7月,日本國會議員更參與了一場重量級的台海戰爭兵推,嚴肅卻大膽地討論:台海戰爭時,該如何支援台灣空軍、對台運補彈藥武器,甚至更首度討論若中國空襲日本本土,自衛隊該如何反擊作戰。
但無論是強化軍備還是兵棋推演,日本針對「台灣有事」的戰略布局,都指向──被包夾在中國、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沖繩。
《報導者》採訪團隊前進沖繩現場,了解在中共武力犯台的國際應變劇本裡,沖繩將處於什麼位置?當西太平洋局勢進入新冷戰對峙的此刻,沖繩的基地現場又是如何體感「台灣有事」的緊張氣氛?
但不變的是,沖繩嘉手納基地距離台北不到650公里──緊急狀況下,美軍戰鬥機只需20分鐘,就能飛抵台灣上空。
「沖繩美軍的飛行訓練,大多分成早中晚三批起飛。在你們來之前,才剛有一批F-15戰鬥機完訓降落。」在嘉手納空軍基地旁的觀景平台,接受《報導者》採訪的平良先生(化名),是沖繩最資深的軍事攝影記者之一。30多年來,平良先生每天都守在沖繩的各大基地外,為各國媒體捕捉軍機畫面。而他長年累積的「基地經驗」,也成了西太平洋局勢的體感指標。
平良先生表示,從2022年秋季開始,美軍大動作調整了嘉手納的戰鬥部署,常駐沖繩超過40年的老舊F-15C/D戰鬥機被召回美國本土,留下戰力空缺則用短期輪調。
過去半年來,沖繩陸續出現F-16、F-22、F-35等各式各樣從阿拉斯加、夏威夷或美國本土派出更先進的戰鬥機支援此地,但基地頻繁起降導致的噪音通報也顯著暴增,以今年1、2月為例,就飆升至去年同期平均通報的270%──這可能代表新型戰機的操駕性能更為猛烈,也可能是美軍戰機出入沖繩的數量與訓練強度大幅增強。
「週末的沖繩通常比較安靜,因為嘉手納的空中操課只到星期五。六日和國定假日,美軍固定放假、不出任務。」平良先生說:
「在嘉手納,唯有一支部隊日夜出動、全年無休──RC-135電子情報偵察機──每天最少兩架次起飛,一架監控北韓動態,另一架固定飛往中國沿海。」
從嘉手納出發的RC-135電偵機,總是頻繁出現在台灣海峽、台灣西南空域、南海上空,是近幾年台海新聞的常客,也是最常與解放軍戰機發生空中對峙的主角之一。平良先生一邊比手畫腳地解釋著RC-135情蒐中國軍事電波的任務,一邊表示:相較於戰鬥機的起降動態,RC-135的出動頻率與任務路徑,反而更能反映「台灣有事」的氣氛等級。
但他也強調,過去幾年來,沖繩確實感受到了解放軍威脅的明顯升級,不過真正直迎中國壓力的部隊,其實並不是駐日美軍,而是駐紮在沖繩那霸市那霸機場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簡稱「空自」)。
日本防衛省報告,2022年自衛隊一共執行了778次戰機緊急升空任務,來針對「有侵犯日本領空風險的外國軍機」,其中73%的攔截目標,都是逼近日本領空的中國軍機。事實上,從2010年至今,解放軍進逼日本的年度總數,已暴增近10倍;2015年以後,中國更取代了俄羅斯空軍,成為空自緊急攔截的頭號威脅源。
那霸國際機場(OKA)為基地的南西航空方面隊,就因為解放軍的步步進逼,承擔了全日本66.1%的緊急攔截任務。由於那霸機場屬於軍民合用,各國觀光客在那霸偶遇的航班延遲,大多也是因為跑道必須臨時讓給F-15J緊急升空。
「嘉手納的美軍戰機,大多輕裝訓練,但那霸機場起飛日本F-15J戰機,都是掛彈起飛的『實戰』升空。」平良先生說:
「解放軍的軍機騷擾從過去的一週一回,升級到現在每天都有、有時一天內還會出現個四、五批車輪戰──中國軍機知道美日部隊奉命不會開第一槍,所以他們對日本的行動,也有愈來愈具侵略性。」
美軍專用的嘉手納基地、和因緊鄰平民稠密區而被稱作「全世界最危險基地」的普天間海軍陸戰隊飛行場(MCAS Futenma,簡稱普天間基地),以及自衛隊駐守的那霸機場, 三個基地之間最遠僅距25公里,並由沖繩最繁忙的國道58號公路所聯繫。
這些駐紮沖繩的軍事基地,因為噪音、汙染、安全問題和美軍層出不窮的軍紀事件,是沖繩人長年困擾不堪的最大壓力源。但在中國戰雲威脅的「台灣有事」局勢下,無論美日同盟是否發揮作用,作為離台第一線的沖繩,幾乎不可能閃躲台海緊急狀況的衝突漩渦。
「只要台灣有事,沖繩一定會被捲入其中。」沖繩出身的日本國會眾議員國場幸之助在那霸接受《報導者》專訪時說。
「2022年8月,裴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國朝台灣發射了11發飛彈,其中有5發落入沖繩的海域。當時中國的飛彈軍演,不論對日本漁民、還是對國際航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認為這種行為,已經是位在備戰和戰爭之間的『灰色地帶』衝突。」
國場幸之助強調,沖繩位於日本、台灣與中國三方交界;日本的與那國島、宮古島等先島群島等地,距離台灣甚至比沖繩本島還要近。假若中國對台灣發動封鎖作戰,沖繩本地的經濟與居民安全都會受到立即性的影響。更何況在各國兵推情境,都不敢排除中國在侵台作戰的同時,先發制人對「可能援台」的美日同盟發動突襲,再加上中國反覆武嚇的圍台軍演,都讓日本愈發感到時間緊迫。
日本新聞中,「台灣有事」多與自衛隊的「南西大轉移」(日語:南西シフト,即南西Shift)一起討論。日本稱九州以南、包含沖繩群島在內一系列島嶼為「南西諸島」。
美蘇冷戰時期,日本自衛隊的頭號假想敵為蘇聯,因此軍事部署都集中在當時的預想前線:北海道。但蘇聯垮台後,日本北面被入侵的壓力大減,中國軍事卻快速崛起。為此,日本才開始從2010年代起,積極駐軍在過去一直沒有軍事部署、如今卻是面對解放軍第一線的南西諸島。
南西大轉移的建設重點,主要集中沖繩本島的兩側:包括東北方,屬於九州鹿兒島縣的奄美大島;以及西南方,屬於沖繩縣,與沖繩本島還隔著一條宮古海峽、實際上卻離台灣更近的先島群島(與那國島、宮古島、石垣島等等)──這也是沖繩反基地運動的新一波引爆點。2022年以來爭議持續擴大。
「『台灣有事』這四個字,在以前的日本是種『禁語』。」曾派駐台灣多年,在日本已是知台派代表的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對《報導者》解釋:「過去,日本討論『台灣有事』或台海戰爭的人,主要是保守右翼。至於日本的主流社會,則不那麼願意公開討論提到這四個字。」
「但最近,尤其是安倍前首相過世以及裴洛西訪台的2022年之後,『台灣有事』卻完全獲得日本主流輿論的話語權,幾乎每個月都有議論台海問題的新書出版,可見大家對台灣安全非常在意。」
這種由下而上的台灣有事危機感,也直接反映在台日非官方戰略交流活動的升溫。像是2023年7月,重要智庫日本戰略研究論壇(JFSS)所主辦的「台海危機政策兵棋推演」,就首次邀請多名台灣智庫成員,第一次由台灣人代表「戰時的台灣政府」參與兵推,直接提出可能的戰時援助要求,並由日本國會議員們所組成的模擬日本政府,現場進行決策會議。
「這場兵推的目的,不是在衡量台日美的軍事能力,而是一種對政治能力、法律依據的檢驗,目的是為了驗證日本目前的政治體系,在『台海有事』時的決策能力。」
身為參與兵推的台灣智庫代表之一,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對《報導者》表示,兵推出席者幾乎全是日本的現任國會議員與自衛隊退役將領。就連台灣退役的前參謀總長霍守業上將,都獲邀以國際觀察員的角色全程旁聽。
相較於傳統兵推大多只著重軍事面向,JFSS的一貫特色是找「實際可能影響日本國家政策的人」來參與。賴怡忠指出,現場許多議員未來都可能成為入閣大臣,像是在兵推中模擬日本首相角色的小野寺五典,就曾兩度出任防衛大臣,也是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派閥裡的重要大老。因此JFSS兵推的決策擬真度、對於日本政策的影響力,才更有戰略參考價值。賴怡忠也強調,這場兵推開放媒體全程跟拍:
「開放的目的就是再次向日本社會溝通、讓民眾理解『台灣有事,日本也一定會有事』,進而逼大家去思考『日本的事』應該是什麼。」
然而兵推的情境中,位於解放軍對日施壓第一線,卻因二戰慘痛經驗而對軍事政策極為敏感的沖繩,在戰爭模擬劇本中,不斷現身於「台灣有事」的最關鍵位置。
「前幾次兵推,日本都不敢提『武力攻擊事態』、也就是日本必須直接與中國交戰的可能性。但這回卻直接推定九州、沖繩已被中國空襲,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和先島群島甚至被解放軍登陸占領。」全程旁聽JFSS本回兵推的台灣觀察員H,私下向《報導者》分享自己的現場看法:「這代表日方正在積極尋找軍事回應台灣有事的可能性。」
「這並不是說日本想藉機開戰、或一定參戰,而是他們預測日本必定會『被動捲入』中國侵台衝突,並正嚴肅盤點該如何在符合本身法律框架的情形下,對中國發動反擊。」
「台方提出的『在中國空襲的狀態下,台灣戰機能否轉場降落沖繩?』也是一個重要突破。」H繼續指出:
「以前我們問日本人,日方都說不可能。但這次兵推中,日方各個代表卻很迅速同意『在人道救援的框架下』讓台軍降落沖繩。只是人道救援的範圍是什麼?美軍整補的台灣戰機,還能從沖繩往返台海參戰嗎?又若解放軍追擊台灣戰機在日本領空內交戰,日美盟軍要怎麼回應?這些就是未來要再討論,各方也不便示外的細節。」
H也表示,儘管兵推設定讓日本被迫回應中國侵台戰爭。但日方所有的對外決策,仍必須按內閣慣例由外務省處理。例如兵推現場,美軍代表若有任何問題、甚至自衛隊退將想提戰略建議,仍必須經由外務省居中協調,「太平洋局勢終歸是外交問題,外務省才是擁有主導權的單位。所以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場,仍傾向外交斡旋、試圖事前就杜絕戰爭的風險。」
然而兵推展現日本「積極轉變」的同時,也再次凸顯了日方傳統的抉擇困境。
在兵推中,當美國循《美日安保條約》規定,正式要求日本政府開放「國內民用機場」供美軍馳援台灣之用時,扮演首相的小野寺五典忍不住在媒體鏡頭前大嘆:「這會是今日兵推中最爭議也最困難的決定。」
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6條規定,在「維護遠東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目的下,美軍得請求使用日本國內設施──然而日本若開放本國港口與機場供美軍救援台灣,日本自己將冒著被中國視為敵人攻擊的風險;但若拒絕美軍使用,日本賴以為生存棟梁的美日安保同盟,必將徹底崩解。
小野寺的「兵推內閣」在一陣苦惱後,仍決定同意美軍的要求開放「位於『某前線』的國內機場供美軍使用」。他在現場表示:「一定會考慮當地民眾的情況,但再充分解釋與事前說明後,相信國民們一定能理解。」但在場的《每日新聞》採訪團隊卻注意到,小野寺與兵推主辦方都沒有提到那個最有可能被全面徵用的『某前線』之名:沖繩。
「很多人說沖繩人不重視國家安全,但沖繩人並不是不知道國防的重要性,只是不滿基地過度集中在沖繩,這點必須被日本政府和本島的人知道。」
接受《報導者》專訪的沖繩國際大學副教授野添文彬,是日本研究基地問題的新世代學者,他任職的大學緊鄰美軍的普天間基地,軍用跑道離校舍只有800公尺,每當美軍陸戰隊飛機起降時,高頻噪音與門窗震動總會打斷上課。
2004年8月,一架美軍CH-53D直升機在沖繩國際大學校內墜毀,飛機直接撞上教學大樓、引發校園大火,所幸正逢暑假而沒有師生傷亡。但這卻是1972年沖繩主權回歸日本以來,駐沖繩美軍最嚴重的平民區墜機事件。「日本常説『沖繩的地理戰略位置很重要』,」在汗牛充棟的研究室裡,被各種基地資料包圍的野添文彬表示,「但對沖繩人而言,我們常覺得軍事基地不是安全的保障,反而是危險的來源。」
野添文彬指出,日本保守右翼的刻板印象,時常質疑沖繩人不支持國防、不理解國際現實,但根據過去兩年的各方民調,沖繩縣民在國防安全的態度,基本上與日本本土輿論一致。絕大多數沖繩民眾仍對美日安保同盟保持正面態度,也支持自衛隊強化軍備實力,對於中國軍事威脅的危機感甚至比全國平均還要高。但在美軍基地的分配問題上,超過71%的沖繩縣民都表示沖繩的基地負擔過重「很不公平」,這點才是沖繩與日本本土輿論的最大歧異。
「民調顯示,大約80%的沖繩人『害怕被捲入美中對抗的台海衝突』,這個比例較日本其他地區高出很多。」
野添文彬認為,沖繩的地理位置更靠近台灣和中國,被捲入台海衝突的機率本就比日本本土更高。但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二戰時沖繩戰役的殘酷歷史。
「超過四分之一的沖繩人,都死在1945年的沖繩戰役。當時日本與美國在此對戰,造成很多沖繩平民枉死。至今,這些記憶仍讓沖繩社會具有非常強烈的反戰與反軍事情緒,」野添文彬表示,正是這樣的歷史記憶,才讓沖繩對「台灣有事」抱有戒心。
★延伸閱讀:〈台海若開戰誰先撤?沖繩避無可避、不允許再次失敗的「大疏散計畫」〉
於是,「台灣有事」雖吸引了日本的緊張與關注,政策討論卻仍限縮在純軍事、只強調戰鬥能力的狹隘範圍裡,這不僅無助於說服社會支持全民國防,焦慮戰爭的情緒反而助長了「台灣有事否定論」的聲量──這些循著戰爭焦慮發生的論述,將矛頭對準「以台灣為藉口挑釁中國的美日政府」,卻忽略在台海議題上,中國才是企圖打破現狀的國家。
★延伸閱讀:〈與沖繩反戰人士對話:從指責「台灣有事」虛假,到阻止侵略的共同想像〉
野添文彬認為,就當前的太平洋局勢來看,日本的確有強化國防之必要,只是面對中國這種超重量級的對手,日本短期內很難取得足夠的「對中嚇阻力」。但正因如此,深化民間團結意志的長期工作才特別重要。無論是台日互動,還是與台灣歷史文化都有極深淵源的沖繩對話,雙邊都應趁勢擴大溝通交流,才能把「台灣有事」從時事新聞的短期熱度中,深化為彼此的社會都能切身同感的關鍵之事。
「國際支持、外交合作、人民意志,都是構成戰略威懾力的關鍵要素。」
面對前途難料的台海局勢,野添文彬強調:「軍事力量固然重要,但那畢竟只是阻止戰爭的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