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全紀錄

越洋採訪烏克蘭社會對資訊戰的反擊手法

來自俄烏資訊戰前線的警告:反制假訊息,別讓絕望吞噬事實和光明
2月25日,俄軍鄰近烏克蘭首都基輔,一位基輔市民在地下道內查看手機訊息。(攝影/Europa Press via Getty Images/Diego Herrera)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第7天,在祭出核武威脅後,俄國攻勢更加猛烈,除了連續轟炸烏克蘭城市,也大軍逐步包圍首都基輔(Kyiv)。雙方傷亡快速增加的同時,另一個戰場情勢也再升高。來自美國政府、烏克蘭智庫的分析顯示,俄方正在加大資訊戰攻擊力道,烏克蘭國防部長雷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警告民眾,俄羅斯可能先破壞資訊傳播系統,接著發動大規模的資訊戰與心戰。

《報導者》透過越洋連線,採訪正在資訊戰前線的烏克蘭獨立媒體與資訊戰專家,看見俄羅斯如何從開戰前夕至今,以不實資訊與宣傳機器創造出兵的理由,並如何在戰爭中奪走烏方性命、干擾烏軍。而與俄方「混合戰」交火已長達8年的烏克蘭人,從民間社會、媒體到政府,又是如何反擊、8年來作了哪些準備並發揮作用?

3月2日晚間,烏克蘭政府公開戰爭的最新傷亡數字,稱有超過8,000名俄軍戰死;同時,俄羅斯政府也打破沉默,承認傷亡,但數字以百計算。

隸屬為烏克蘭國防委員會的「不實資訊對應中心(The Center for Counteracting Disinformation)」表示,俄羅斯民眾對於自己國家發出的新聞內容已起疑心,在Google Search上,與戰爭相關的包括「損失」、「戰俘」、「死亡」等關鍵字搜尋次數持續上升,維基百科 (Wikipedia)上有人建立俄烏戰爭頁面,試圖提供訊息給俄國民眾,但俄羅斯政府立即警告,並在俄網域內將關閉維基百科上相關頁面,並封鎖兩家獨立媒體,頒布行政命令:散播關於俄羅斯軍方不實資訊者,將面臨最高15年罰則。

這只是資訊與認知戰場上,俄烏雙方的其中一回合攻防。

「不實資訊從戰爭開打前就湧現,」烏克蘭危機媒體中心混合戰研究小組(The Hybrid Warfare Analytical Group at Ukraine Crisis Media Cener)首席研究員澤翰諾芙斯卡(Oleksandra Tsekhanovska),在戰火下持續追蹤網路上的資訊戰,向我們解釋俄羅斯宣傳機器在戰爭中的角色。「他們誇大烏克蘭的軍隊傷亡人數,也散播訊息,跟人們說空襲警報是假的不必躲藏,還滲透Telegram群組問各種資訊,如人們避難的地點、社區互助中心等,然後提供給俄軍作為轟炸或是攻擊的目標,」長期潛伏在親俄群組中的澤翰諾芙斯卡說,戰時,不實資訊跟資訊的取得,足以帶來致命性的影響,這是不人道的假新聞攻勢。

俄方還以假帳號偽裝為烏克蘭平民,滲透進烏克蘭民眾間的互助網絡,甚至取得軍方的資訊,影響烏國軍方判斷。

「他們偽裝是烏克蘭平民的帳號,嘗試套話,想知道各地的狀況,或問後勤部隊的路線、募款的金額、地方防衛部隊的部署等等的資訊。他們也知道人們在找潛進烏克蘭境內的俄軍勢力,這些俄國假帳號就提供(烏國人)錯誤的情報,引導軍隊或是警方去被炸。」

開戰第一週,資訊的攻防已出現虛實整合的手段,澤翰諾芙斯卡解釋:

「在基輔跟很多城市,有人裝作自己喝醉了,佯裝自己需要住的地方,藉此跟人問路套話,知道庇護所、政府機關、軍隊在哪裡,問其他人怎麼加入地方的群組,把這些情報都提供給俄軍。」

3月2日下午,緊接在雷茲尼科夫對國民提出警告之後,烏克蘭外交部立即建立英文資訊平台,即時記錄並公開戰況。烏克蘭官員在這場戰爭中善用各個網路平台,直播、發文、公告戰況資訊,以作為謠言的反制,也是烏方試著主導輿論的聲量攻勢。同時,從俄軍24日全面進攻的當日,烏克蘭人民就大量自主地提供烏克蘭文、英文、俄文等面向不同群眾的資訊,包括3月2日開播的Podcast頻道,以英文向世界說明戰爭的真相。

俄烏雙方的資訊戰攻防毫不停歇並持續升級,烏克蘭智庫「資訊安全與傳播策略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預告,民眾將看到以Deepfake(深偽技術)製作出來的不實資訊,如「烏克蘭總統投降影片」等。此智庫在聲明中表示,Deepfake科技將在戰時被大量使用,目的是讓人們迷惘,不知道該相信什麼資訊來源,造成民眾恐慌,絕望,讓軍隊投降。

過去8年,俄國「大內宣」是用假訊息把烏克蘭人「去人性化」

澤翰諾芙斯卡認為,在社交媒體的時代,資訊戰就是兩國交火的一環,從2014年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在烏東地區與烏克蘭展開軍事衝突起,資訊戰火從未停歇,這也讓烏克蘭成為全球研究資訊戰的焦點

從數據來看,在24日清晨開始的轟炸前,網路的攻擊就已展開。烏克蘭政府不實資訊對應中心從2月16日起到戰前,記錄至少60件不實謠言的攻擊,內容主要是為了離間烏克蘭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或是指出烏克蘭經濟不好以及疫情下醫療服務的問題,還有傳遞北約將對烏東動武謠言等。

開戰前7天,俄羅斯五大官媒,透過Facebook、Twitter,推播烏克蘭軍方侵犯俄方勢力的不實資訊,創造超過400萬的按讚、分享跟留言。從1月起,歐盟也對烏國境內不實資訊快速增加,向烏克蘭提出警告。

資訊戰場上俄方散播的謠言案例

2022.02.22

2月22日,全面開戰前兩天,一支偽造的影片指控烏克蘭軍隊攻擊俄羅斯邊界。此偽造影片透過克林姆林宮的媒體與網站傳播,並宣稱入侵的烏軍遭到殲滅。

photo source: stopfake.org

2022.02.24

全面開戰當天,俄羅斯媒體繼續不實資訊的宣傳戰,稱烏軍對俄軍毫不反抗,烏國空軍受到壓制,機場無法運作。根據烏克蘭國防部,戰爭首日,俄羅斯有5架飛機、2台直升機、2台坦克和多輛軍用卡車被烏軍擊毀。

photo source: stopfake.org

2022.02.25

全面開戰隔天,一支影片在親俄的Telegram頻道裡流傳,標題寫著「當俄軍接近首都,烏國軍方開始對公民施壓」,指烏國軍用車撞毀退休老人駕駛的家用車。事實上,這是一支俄羅斯軍方出任務時意外撞傷俄羅斯人的影片。

photo source: stopfake.org

2022.02.27

戰事第四天的一則謊言,稱在前一天,烏克蘭飛彈擊中首都基輔的公寓大樓。事實上,當天是俄羅斯向基輔市郊展開攻擊,試圖破壞首都機場。

Image grab from a CCTV footage which captures Russia missile struck a high-rise apartment block overnight in Kyiv, capital of Ukraine, on Saturday Feb 26, 2022 as fighting rages between Russian and Ukrainian forces.
photo source: EyePress News / EyePress via AFP

戰事第四天,隨著俄羅斯軍隊進逼基輔,烏克蘭官方發布一份報告,提出俄羅斯的侵略,可能對核廢處理設施造成的影響。隨後,一則俄羅斯飛彈擊中基輔核廢處理設施的假訊息,開始瘋傳。逼得官方到場檢測、發文澄清。

photo source: stopfake.org

「過去8年,他們(俄方)一直努力把烏克蘭人『去人性化』,向俄羅斯的觀眾這樣描述烏克蘭、欺騙俄羅斯人,」澤翰諾芙斯卡說。此次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全面向烏克蘭開戰前,一切是這麼鋪成的:

2月15日,普丁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烏東頓巴斯地區(Donbas)的「種族滅絕」(指滅絕俄羅斯裔),以此做為攻打烏克蘭,以守護當地民眾安全、對抗法西斯政權的藉口。
2月17日,由烏克蘭掌控的頓巴斯區一間幼兒園遭到炮擊,烏國政府以及外界認定是俄羅斯武裝分子的行動,但俄國境內新聞卻直指是烏克蘭攻擊己方人民。

這些後來都被證明為不實資訊的訊息,先是透過網路平台傳播,後被俄方媒體廣為宣傳,烏東地區的親俄勢力便公開尋求援助,之後普丁接棒,承認烏東被親俄分子實質佔領的兩地區為獨立國家,並派兵向「如新納粹般的侵略者」烏克蘭反擊,為當地民眾帶來和平。

目前已撤離到烏國中西部的《基輔獨立報》(The Kyiv Independent)記者柯索夫(Igor Kossov),透過通訊軟體告訴《報導者》,他們在資訊戰前線感受到的憤怒。他說,媒體的報導被假新聞蓋過,並成為敵國開戰的理由,「(然後)一個人擁有了龐大的軍隊,就可以直接去摧毀一群渴望民主的和平大眾。」柯索夫語氣激動地說,不實資訊的建立如此容易,而極權者竟然能夠以此為理由出兵,破壞和平,「但他們並不在乎,因為量夠大、傳播範圍夠廣,只要有人在這之中相信了,他們就認為這是有用的。俄羅斯真的是這整個領域的專家,有組織的、發散的、去中心的散播假訊息。」

俄羅斯8年前全面升級對烏克蘭的資訊攻勢,對新聞工作者產生極大的壓力。2019年2月進行的一項烏克蘭民調顯示,相信東部戰爭是由俄羅斯或親俄武裝分子發起的民眾,跌破50%,而35%民眾無法分辨戰爭究竟是由哪一方發動;相信俄方說法、認為俄語人口正受到迫害者,亦由10%增至15.5%。

「他們善於使用傳統媒體和社群媒體相互交參的手法,這裡面是一個非常龐大而複雜的系統網絡,」柯索夫舉例,俄國網軍會特別會利用晚上時段,在Telegram散播不實訊息,譬如「烏克蘭(政府)是納粹分子」。此訊息不久後就出現在傳統媒體上,緊接著各大社群媒體就會再轉發、強調和擴大這則訊息。再來是一系列透過匿名評論,或製成圖卡、影音等不同媒介的內容,針對不同類的群體投放,最大程度擴散不實訊息的影響,製造分裂。訊息本身不具有邏輯性、彼此沒有連貫性也沒關係,卻已成功激起人們的情緒。

「而這場戰爭,俄羅斯玩的把戲沒有太不同,只是這次的敘事是要試圖把烏克蘭人形塑成侵略者,」柯索夫說。

俄羅斯混合戰手法

根據2014年俄羅斯侵略克里米亞的經驗來看,目前俄羅斯可能對烏克蘭採取以下混合戰:

  • 試圖偷取烏克蘭軍人個資,用於軍事用途和心理戰
  • 向烏克蘭軍人及其家人發送威脅,驅使他們叛變
  • 試圖抹黑烏克蘭的政治和軍事領導階層,描繪他們為「叛徒」
  • 散播關於敵方行動的不實資訊,製造大規模傷亡的假消息
  • 試圖在武裝軍隊、志願者和地方防衛部隊之間,製造分裂和敵對
  • 散布關於烏克蘭軍隊的錯誤資訊,描繪他們士氣低落、陷入險境抹黑民眾的自發性動員行動,並散播如何脫離動員的指示
  • 宣傳和組織「不惜一切代價的和平」的抗議活動,促使烏克蘭屈服於克里姆林宮提供的「安全保證」

(資料來源:Ukraine Crisis Media Center)

烏克蘭社會反制資訊戰的學習與行動

過去8年,從媒體、公民團體、到學術界、政府,烏克蘭社會面對這場不停歇的資訊戰,試過各種方法。澤翰諾芙斯卡在戰爭開打的第5天接受我們的採訪,她以初步的觀察,分析哪些作法「有效」。

「我們做對的事,是把烏國境內的俄羅斯電視頻道關掉,也把親俄的電視台關掉(註)
2月2日,烏克蘭總統對8家媒體公司,包括3家電視台,實施5年的禁播令。理由是其散播符合俄羅斯利益的不實資訊,已成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工具,並稱掌握其財源來自俄羅斯的證據。反對派政黨提出抗議,烏克蘭記者聯盟稱在沒有法庭判決下對媒體制裁,是對言論自由的攻擊。也有非營利組織聯署支持。英國、美國也表達支持。
,如果沒有的話,現在情況一定是更糟。另一件事,是我們很努力教育民眾媒體識讀、資訊素養,因為人們即使不看電視,也會用網路,去各個群組裡面找訊息,所以必須以長期的思考來預防像現在這種狀況。」

澤翰諾芙斯卡說,如同許多民主國家,烏克蘭過去數年投入相當大的資源跟心血,建立公民社會,於是不相信媒體、不相信政府的民眾,也有愈來愈多其他可信的資訊來源,建立自己的社群。 戰爭爆發之後,公民社會除了加入澄清謠言、提供正確資訊的行列,「人們還有更多自發性的行動,有的做機器人程式,讓民眾可以上傳各種情報給軍方,大家都自發地搜集俄羅斯軍隊的移動資訊,也有人教大家怎麼抓俄羅斯特種部隊或滲透進來的破壞分子;人們互相分享資訊以保持安全。還有人們也一起記錄俄羅斯軍方在烏克蘭的破壞,記錄他們對民宅、對民生設施、對油管的攻擊、對校園的轟炸等。」

已經歷多次空襲而逃往烏西的澤翰諾芙斯卡,受訪時驕傲地說,烏克蘭人──尤其是青年世代──有8年對戰的經驗後,愈來愈有創意;此時此刻,人們自發地想突破俄羅斯的封鎖,尤其許多烏克蘭人都有親友在俄羅斯,他們利用Google Maps傳遞資訊,「從昨天開始,他們在俄羅斯的地圖上找熱門的咖啡店、博物館、地標、景點,在那邊寫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並附上照片,包括俄軍傷亡的照片,讓俄羅斯人看見。」發起行動的民眾,建立線上的資料夾,裡頭讓人們上傳各種戰況的影像,還有人寫說明書,教人們在Google Maps上留言、貼照片。如果是資訊技能較高的,也有人發起針對俄羅斯網站DDoS攻擊的教學。

另一件烏克蘭做對的事,澤翰諾芙斯卡說,是不停地「說」。「2014年開始到現在,公民團體跟專家們腳步從來沒停過,一直在學習怎麼打這場仗。我們一直跟民眾說,不要從俄羅斯的資訊管道取得資訊,那是會為自己帶來危險的。⋯⋯現在造成的危險更直接了,你可能因此沒辦法避開空襲,或是被俄羅斯軍方挾持成為人肉盾牌。」

如同台灣一樣,烏克蘭人們也擁有許多社群平台群組,澤翰諾芙斯卡觀察,跟2014年相比,在各種群組裡面她已不用再像討人厭的烏鴉,或是頻繁地以專家身分解釋,「我不用再提醒大家不要點開可疑的連結,看到可疑的帳號,我也不用開口說『嘿!這個帳號才剛註冊!』,人們都會自動避開可疑的帳號跟資訊,或是自己會去找相關的訊息。」澤翰諾芙斯卡認為,這些年,人們即使不真的理解不實資訊跟資訊操縱,但一定都聽過這些名詞,尤其是戰時,更多人會對此警戒。

而對於政府該做的事情,澤翰諾芙斯卡認為應是試著取得人民的信任。政府公開各種資訊,讓人們相信軍方、相信政府,有了信任,公民社會便能與軍方合作,這是戰爭的第一回合烏克蘭能擋下攻勢的關鍵。

澤翰諾芙斯卡特別指出,8年後另一個不同,是媒體。

親俄與低品質媒體不被信任,記者自辦獨立媒體
Fill 1
2019年9月,基輔群眾在「國家廣播電視委員會」(State Commitee for Television and Radio Broadcasting )外聚集抗議,要求政府關閉由親俄羅斯商人擁有的電視台頻道。(攝影/AFP/Sergei SUPINSKY)
2019年9月,基輔群眾在「國家廣播電視委員會」(State Commitee for Television and Radio Broadcasting )外聚集抗議,要求政府關閉由親俄羅斯商人擁有的電視台頻道。(攝影/AFP/Sergei SUPINSKY)

在烏克蘭,造成問題的媒體分成兩種,首先是直接或間接與克里姆林宮一起推動俄羅斯宣傳或推播親俄內容或假新聞的媒體,他們藉此獲得來自俄政府的報酬。

另一種有問題的媒體,澤翰諾芙斯卡解釋,「是本土的媒體,他們不支持俄羅斯,但他們的問題是新聞品質不高,在報導的內容跟品質上可能有錯誤或是不好。這也是很危險的。」8年過後,烏克蘭出現可信任的、高品質的獨立媒體,其中之一就是2021年11月成立的《基輔獨立報》。

《基輔獨立報》由一群被烏克蘭老牌英文報紙《基輔郵報》(The Kyiv Post)開除後的記者共同成立。《基輔郵報》原本是烏克蘭數一數二被認為是有品質且獨立的媒體,卻因為在2018年被敘利亞出生的烏克蘭房地產開發商阿德南・凱文(Adnan Kivan)買下,媒體的獨立性受到威脅,2021年,公司突然宣布要刊出烏克蘭語版本的報導,並聘僱一批員工,但過程資訊不透明,甚至有干預的情況,引來原本的記者群強烈的反彈聲浪,導致50人遭到開除。接下來3週內,其中的30人決定自行建立網站、找辦公室,成立了《基輔獨立報》,延續舊報的媒體獨立精神。

「他們不煽情、不渲染,不造成恐慌,他們會核實,這是2014之前不曾有的,他們現在更專業、更有組織了,這是非常重要的變化,」澤翰諾芙斯卡說,戰時,人們更加依賴如此的新聞媒體。全面開戰之後,《基輔獨立報》在Telegram有3萬多的訂閱者,Twitter上的追蹤者也從戰前的2萬激升至150萬人;GoFundMe募資平台上,他們也在幾天內獲得超過100萬美元的捐款支持,這還不包括定期定額贊助。

建立民主常態軍備,在大規模資訊戰裡尋找微光

從公民社會、媒體、教育和政府,即使這8年來,烏克蘭社會做了許多的嘗試,但資訊戰場上的問題還是無法根絕。平台紛紛祭出新的措施,但亂象仍在。面臨即將到來的更大規模攻勢和殘酷戰火,站在資訊戰前線的他們,即使沒有把握,也只能迎戰。

柯索夫幾乎24小時追蹤著戰況,他努力寫、提供訊息,「我真希望我們真的有幫上一些忙,我不確定我們到底有沒有。有時候我覺得特別無力,因為持續有人死去,然後我什麼都沒有辦法做。」記者在戰爭中能扮演什麼角色,他正在尋找答案,「我們收到很多訊息,說謝謝我們把這些資訊帶給全世界,告訴我們正在做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我想,我們還是有做到一些事吧。」柯索夫幾乎是自問自答地說服著坐在電腦前的自己,採訪當下,他收到基輔遭到導彈襲擊的影片,「我的天⋯⋯到底又有多少人要死亡?」

柯索夫的聲音充滿憤怒和疲憊,對他來說,《報導者》記者的採訪需求,和世界各地的援助、國際組織的制裁動作等,是他繼續下去的最大鼓舞,「這些都是之前想像不到的⋯⋯我們只是給世界各地讀者關注烏克蘭的一扇窗。」

持續核實並通報資訊戰況的澤翰諾芙斯卡則說:「我處於危險之中,但是我對未來充滿希望,這兩件事原來是可以不衝突的。」

「我不覺得我還有能力說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一切都是超現實的,我的生活由一連串不可能的事情組成,⋯⋯大家都很疲憊,隨時怕炸彈會掉下來,無法入睡。每個人都在找一些事來做,因為每個人都想要是有用的、有所幫助的。」採訪最後,澤翰諾芙斯卡主動說,向台灣媒體分享戰爭中的資訊戰經驗,也讓她自己覺得對世界有所幫助。

「你們也要照顧好自己,我很開心你們台灣人現在是安全的。其實,在2月24日那天,俄羅斯全面進攻後人們陷入恐慌,那時候瘋傳的一個假新聞之一,是說中國在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之後,也突然攻打台灣,世界第三次大戰來了!它的目的是要我們絕望,因為中國也開戰,代表沒有人會理烏克蘭了。那時候很多人都相信世界大戰真的來了,普丁跟習近平是籌劃好的,一切是沒有希望的⋯⋯。

澤翰諾芙斯卡對著來自台灣的我們述說,在她期待裡的未來:

「我們的經驗(會)告訴大家,你不能相信失敗主義者。也有人說我們是個小國、我們對惡霸無招架之力,但惡霸是可以被打倒的,不管他比你大上多少倍。」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