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報導者》推出《廢墟少年》系列報導,關注全台高風險家庭中的青少年發展情形。2021年,在全台進入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前夕,《報導者》Podcast團隊前往都市邊緣,跟著社工與成長中的孩子們過一天。兩位30歲出頭的社工,和他們服務的這群孩子擁有類似的背景.他們陪伴彼此,一起證明人生除了「命運」,還有「機會」。
上集,我們前進新北市三峽,看一位社工兼拳擊教練,如何讓孩子們在人生擂台上有奮戰的勇氣跟決心;下集,我們來到桃園大溪老街上的一間書屋,下課後,這裡充滿著孩童笑聲,他們從創傷知情、食農課、拉單槓中,學到什麼?
桃園大溪,放學之後的百年老街,突然變成了「棒球場」。5、6個小孩,放下書包寫完功課,確認過街上店家都打烊了、車流幾乎停止之後,吃完晚餐的孩子,拉著老師一起到街上「動一動」。
打軟式棒球是第一個活動,接著是去拉單槓、到公園玩鬼抓人遊戲。電放完了,才回到教室裡上課,週一到週五,他們每天安排了英文、新聞識讀、食農教育、創傷知情學校等不同課程。
你所看到的,是「小草書屋」大溪分部一日裡的幾個畫面。從2007年開始,小草書屋創辦人林峻丞在三峽一帶,開始以課後輔導方式,陪伴在地的低收入、單親、隔代教養、毒品犯罪家庭學童和青少年,十餘年來逐漸成為在地的重要社會服務單位。半年前,小草書屋社工李世祺開始了在大溪地區的服務。
就在疫情進入三級警戒之前,我們到桃園過了一天,看見社工的課後照護工作日常,也觀察被轉介到這裡的孩子們,如何浮現笑容、由內而外地發生改變。我們聽見孩子的心聲、記錄一整天的行程,然後發現李世祺口中,「讓童年是童年」的重要性。
- 《路邊攤計畫》EP08,隨點即聽:
訪談那天,我們被孩子們問能不能一起打球、能不能一起玩遊戲,於是攝影記者就拿著攝影鏡頭,開始跟他們玩「鬼抓人」。
這些來自隔代教養、經濟弱勢,或者有注意力不足等情況的孩子,需要一個穩定的、全心的傾聽跟陪伴,這也是這個書屋,讓孩子們一同決策、練習發聲的原因。
從課程、到活動內容都開放討論,牆上貼著的個人目標大競賽、極限單槓王、集點遊戲等,都是孩子、老師、家長間的共同決定。他們練習討論共識,然後一起,從國小就開始練習完成目標、實現承諾。
更重要的核心課程,是情緒。訪談中,李世祺詳述「創傷知情學校」的由來,並以辨識情緒、處理情緒、運用情緒三階段,帶領孩子練習。李世祺告訴我們,情緒這堂課決定了未來他們維繫關係、建立支持網絡的能力。
我們聽完直說,大人也該上這樣的課,因為不是年紀一增長,就懂得辨識情緒、管理情緒、運用情緒了,可惜的是,李世祺說,童年的創傷一但過去了,長大會更難回頭去處理它。
想讓孩子們長大後懂得維繫關係,在來得及的時候,辨識出童年的創傷,都是為了讓未來的他們成為一個「穩定」的大人,這對李世祺來說,是社工工作最大的價值之一。
跟了李世祺的一天,發現他身兼家長的育兒助教、孩子的玩伴、學校老師的夥伴,也成為孩子遇到情緒、過動問題時,發洩的出口、被傾聽的窗口。
之所以會做這麼多,訪談中李世祺談到自己童年時面臨的空缺跟需求,還有那位他想在節目中尋找、在國小時拉了他一把的輔導老師宋真懋,這些自身經驗,讓他知道一個「穩定」的大人的存在,對孩子多麽重要。
採訪最後,我們請30歲、已經學過創傷知情的他,對小時候的自己說些話。他說出來的,正是他為這10個孩子所做的,也或許是更多還在黑暗中感到孤單的孩子,需要聽見的:
「你在一天一天的長大,你要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在面對很多很痛苦的事情,或是讓你很煩心而且很黑暗的時候,你要知道,還有很多人在你身邊。」 「日子會一天一天的過,還是會有很多很有希望的事情可能會發生。所以你可以安心的踏每一步,你可以看見周遭更多的人,然後你可以很安全地往前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