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4EP53】

善終就像擲筊?沒地方死的租客、痛到跳樓的患者、急診現場的家庭會議,那些發生在台灣的真實臨終故事
(示意圖,攝影/蘇威銘)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寫她的故事⋯⋯」寫過安樂死、寫過斷食善終,資深醫療記者陳玉梅不是第一次觸碰生死議題,但陪伴佳吟臨終的採訪經驗仍讓她感觸良多——34歲正值壯年,生命卻因癌末步入尾聲,身為租屋族擔心「沒地方死」,回老家前病況急轉直下,最後在安寧病房走到生命終點。

你是否想過如何跟世界告別?你想過,善終可能很難,甚至會「沒有地方」死嗎?

《報導者》採訪多名生命尾聲的患者或其家屬,以及第一線醫護人員,發現儘管政府近年擴大安寧緩和醫療,病人除了可以簽DNR,還能針對生命末期預立醫療決定,想要「好死」仍不容易——

✾ 佳吟故事反映了買不起房的租屋族,更可能在生命盡頭,面臨無處可臨終的另種「居住不正義」。

✾ 總主筆玉芳的母親已簽了DNR,在生命末期歷經病危又被搶救回來,不忍母親受苦的她在路上大喊「你們為什麼要救她?」看見醫療現場與病人自主之間的衝突與現實鴻溝。

✾ 但急救也不是只有救或不救的選擇,玉梅分享婆婆有次「到院前停止心跳」(OHCA),先生哭著告訴急診醫師不要插管,經過溝通改用低侵入性的治療,「升壓劑打下去,婆婆就醒了⋯⋯現在還是一尾活龍」,關鍵還是家屬與醫師之間溝通。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2024)8月底,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等7縣市已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也意味著,眾多生命同時老、衰、死的「多死社會」即將到來。

我們不能決定何時死去,但至少可以為「好死」努力。這集,跟著特約主筆玉梅、總主筆玉芳與總編輯德琳一起「凝視死亡」,從那些發生在台灣的真實臨終故事,看見台灣安寧緩和醫療不足,從醫師、社會到家屬個人,還有哪些「安寧」觀念需要補課?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