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一詞的字面意思是,『為某個目的而刻意在一段時間不睡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我們今晚在這裡要做的:拒絕睡去,拒絕忘記我們痛失的英雄們,拒絕忘記他們尚未完成的使命⋯⋯今晚,我們舉行守夜,但我們必須每天守望。」
手持白色蠟燭,提倡中國和平民主轉型的團體「公民力量」(Citizen Power Initiatives for China)創辦人楊建利,以英語發表了這段演說。他是六四屠殺見證者之一,亦是曾被中國關押過的前政治犯。
天安門事件後30年後,悼念的蠟燭還是只能在異地燃起點點星火。2019年6月3日晚間8點半,美國華府地區麻薩諸塞大道和紐澤西大道與G街西北向交接口,豎立在楊建利身後的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雕像(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下方寫著這麼一段話:獻給多於100萬的共產主義受害者及那些熱愛自由的人。圍繞著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雕像──民主女神像──成半圓的與會者,除了亞洲臉孔外,也有不少不同種族的顏面。許多穿著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基金會的人員發送印有「TIANANMEN SQUARE 1989」(天安門廣場1989)字樣的T恤。
特地從印度前來的藏人代表,藏人行政中央外交與新聞部中文處處長頡爾宗.德丹是其中之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歷史法則,一個得不到民心,只靠赤裸裸的警察同志,或是只靠武力鎮壓維護自身利益,這樣的政權是無法長久的,」德丹以肅穆的聲調朗讀,表達對中國民主化,以讓各民族獲得真正自由的希冀,「解決西藏問題離開不了華人,推動中國民主化,也需要藏人協助,藏漢等民族共同承受許多同樣的苦難,中國實現民主化、或西藏問題的解決,是藏漢兩個民族的責任,責無旁貸。」
燭光守夜的地點,對於連結各民族的苦痛別具意義。落成於2007年的民主女神雕像,其提案來自於1993年由美國國會通過成立的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一度遇上經費籌措不足的窘境,最後是由北維吉尼亞州越裔美國人、拉脫維亞人、突厥民族等曾受共產政權波及的團體發起集會,才完成募資。
也因遭受共產政權負面影響的族群眾多,當年的紀念碑選擇,一度經歷數月的辯論。候選名單有柏林圍牆、柬埔寨殺戮戰場、象徵越南和古巴難民乘坐以逃離共產政權的小船、破損的史達林、列寧或毛澤東雕像等等,呼聲最高的分別為布蘭登堡門及民主女神雕像,前者位於東西德交界,因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7年對當時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作出的「拆掉這堵牆」呼喊,被視為促成柏林圍牆倒下的因素,帶有正向意義;後者則反射人性對自由不屈不撓的渴忘,並提醒世人毋忘天安門大屠殺。令其雀屏中選的原因之一,即是中國身為壓迫人民的世界最大國,迫害仍在繼續。
在翌日,同樣由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基金會主辦的1989天安門廣場屠殺紀念集會(1989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Rally of Remembrance),於美國國會山莊西草坪,公民力量舉辦了一場坦克人揭幕儀式,此塑像模擬被稱作「坦克人」、成為六四重要象徵的知名照片。相片中的男子隻身抵擋列隊而來的坦克,其抵抗強權的無畏勇氣,是走過天安門血洗歷史的民運人士想記住的,也是他們不想讓在中共政府監控下成長的下一代所遺忘的。
代表受壓迫者聲音的,有當年參與八九民運的知名人士王丹、陳光誠、魏京生、藉中國人權組織新聞媒體主任徐美玲發言的天安門母親、藏人團體與維吾爾團體。
美國政治人物方面,則是邀請到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西.佩洛西(Nancy Pelosi)進行揭幕儀式,其政治重量,也為中國現今的人權議題帶來一定的關注。
「我希望他們可以在這聽到我的話,」佩洛西半開玩笑道:「中國政府,你也許就在群眾之中,你也許在街道上,但我希望你聽見我要說的。你可以告訴被監禁的人我們不記得或不知道他們為何在獄中,但我們知道也記得。我們會在每一個機會提及他們的名字,在國會、國會山莊之外,把任何來自於我們的訊息,傳遞給中國政府。」
佩洛西的聲明稿中,也特地指出了中國政權對維吾爾人、藏人、記者、人權律師、書商、基督徒、民主運動分子的壓迫,並表示美國必須展現道德勇氣,除以經濟影響力確保美國商品的公平交易外,也要促進中國人權。
「如果我們沒這麼做,那麼我們會失去在世界各地談論人權的道德權威。」佩洛西表示。
坦克人僅在國會山莊前站立了幾個小時,也僅是一尊複製品。但佩洛西的參與,無疑為坦克人的立像注入希望,也為美方對中國現今人權政策實施經濟制裁帶來可能。公民力量的下一步是循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雕像模式,遊說國會、替坦克人在華府找一個適宜的地點駐足,為尚未被民主踏足的中國,鞏固六四記憶。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