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攝影工作坊──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作為一個來自屏東的北漂學生,「頂樓加蓋」(以下簡稱頂加)是我上了大三脫離宿舍生活後才知道的名詞。那時的我覺得台北人住在屋頂上是一件很奇怪的事。除了冬冷夏熱之外,上下樓也不方便,更何況還是違章建築。但由於租金便宜、露台寬敞,我也選擇了頂加作為外宿的地點,開始進入這樣特殊的場域生活。
雖說特殊,但頂加實際上是台北普遍存在的地景,也早已是這座城市的標記。它位在與天空接壤之處,勾勒出天際線的輪廓。就在如此特殊且夢幻的奇異點,我開始還原生活在頂加的身體經驗。
當我進入一棟老公寓時,感官最初是封閉的,假設我住在2、3樓,從窗外看出去的景色除了對面公寓外,就是樓下巷弄。人車聲喧鬧、氣味混雜、陽光也不得不躲藏。繼續往上走,大腿稍微疲累,但我被光線和熱度召喚著,喧鬧聲和汽油味也漸漸遠離。最後,就在踩上頂樓的那一刻,都會感消弭,站在露台上的視野遼闊。無論晴雨晝夜,底下的人車如螻蟻,彷彿再與我無關,那是一種精神性的自由和解放。而這裡就是人們所居住的頂加,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即便頂加在政府及非頂加住戶的觀點下被稱為「都市之瘤」,如同癌症一般蔓延在城市表面,但它在大量人口及貧富不均的台北社會中,就這麼正當地存在了。從經濟觀點上來看,它承接了弱勢族群的需求;而在空間觀點上,它庇蔭了尋求都會解放的自由派人士,自然而然成為台北那矛盾且曖昧的地景。












對於一個還在讀書的我來說,工作坊最重要的就是和老師、同學切磋的過程。從討論中學到的不只是書上的攝影理論,更多的是實戰經驗和真實觀點。拍照從原本的率性盲目,到現在開始思考影像中各個元素的意義,敘事如何可能,以及影像和自身、環境的關係。如同子正老師所說「重要的是第二眼」,我們的第一眼通常還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問題意識尚未浮現,在經過一番觀察思考之後所得到的影像往往才能帶出更直指核心的觀點。
我很感謝4位導師和志偉前主任,特別是子正。因為他的鼓勵,讓我勇敢面對自己要執行的專題,不再擔憂與被攝者交流。我也很感謝我的同學們,他們都是熱愛攝影的人,聊起話來格外親切。謝謝志偉前主任,不知為何,他真的很了解學生,不只是想法,有時候好像整個人也被他看透了一樣,作品的發展就這麼往前跨了一大階。
啊!能拍照真是太美好的一件事了!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