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已有逾170年歷史,在2010年被登錄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根據傳統,白沙屯拱天宮每年農曆12月15日將擲筊決定隔年起駕、進火(刈火)及回宮日期;今年則是繼2012年、睽違11年後,再度於農曆元月就出發。
每年進香時,白沙屯媽祖鑾轎會從苗栗縣通霄鎮出發,一路往南而行,抵達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把朝天宮的神聖香火引進香擔中運回。在歷經9天8夜的徒步進香後,回鑾拱天宮。
白沙屯拱天宮一年一度的進香儀式形成一個前後逾10萬人參與、在中台灣移動距離超過300公里的臨時社群,足跡所至沿途都成為連結人與人、人與神的信仰空間。根據廟方統計,今年報名人數來到歷史新高、達113,621人。
(延伸閱讀:〈白沙屯媽祖進香有多熱?全台媽祖廟影響力如何轉變?數據告訴你〉)
白沙屯媽祖常被稱為「最有個性」的媽祖,因進香路線不固定而難以預測,信徒隨神轎而行,形成特殊的民俗體驗。從田邊小路到雙向四線道,都是媽祖開出的進香之路;從民家、貨卡到商家店面,都是信眾停留小憩、補足體力繼續走的休息站。
這條進香路上充滿「互助」氛圍,沿途居民準備茶水食物,甚至在媽祖停駕與駐駕時開放私人空間,讓被稱為香丁腳(又稱香燈腳)的信徒得以暫歇、補充體力;香丁腳則彼此提供各式各樣的結緣品,或開著車載送同行夥伴一程。
(延伸閱讀:〈走了,便是道──白沙屯媽祖的勇兵們〉)
在這個隊伍中,螢光橘的帽子與粉紅色臂章是香丁腳們的識別證,而媽祖婆三個字則是彼此的共通語言。無論白天或是黑夜,隨著信徒們的集體參與,媽祖的神性在眾多口耳相傳的故事中被重新想像、構築,一同勾勒出信仰的當代面貌。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