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一位香港牧師看台灣同志平權運動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14年4月開始,我離開香港的服事,轉戰江湖,到了不太熟識的台灣擔任台北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的駐堂牧師,也是我人生第二次在同志教會服事(第一次在香港基恩之家)。

在此之前,2013年11月30日,我曾到反同組織「下一代幸福聯盟」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辦,跨宗教聯合反同大聚會現場。當時我和內子也被他們圍住,阻擋我們支持的同婚訴求。那時有這活動,是因台灣同志組織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提出「同志婚姻平權草案」在當年10月的立法院通過一讀,因而惹來反同人士的抗議,也因著這風波導致立法後來不了了之。

我來了台灣不久,另一個重要的反同事件是來自台灣長老教會,也就是與我現時服事的教會有點淵源的宗派。同光教會用長老教會名稱是因創建教會的楊雅惠牧師(2008年自殺過世)是長老教會背景,故她便用這宗派的名字,也未被該宗派反對,但卻未納入其宗派體系。

在2014年4月22日的台灣長老教會的總會年會中,他們以臨時的動議方式,倉促通過了「反同志婚姻、反多元成家」的牧函。這份參考香港類似反同牧函的文件引來該宗派內部支持同志人士的不滿,如長老教會青年陣線等。我和教會的一些相關人士也在當時傾盆大雨的一個晚上在台北長老總會的門外舉行抗議活動。

自此後,表面上,台灣社會似乎對同志婚姻法沉寂了,但其實還不斷有人在推動傳統教會與同志信徒的互動交流,目的是想平息不必要的誤會和風波;概因一般教會對同志或同志信徒都是望而卻步和反感,他們以為同性戀就是天大的罪,不拗直便不能進入教會或洗禮留在教會服事。

但當民進黨在2016年中上場執政後,整個形勢又有了不一樣的情況。一向支持同志的民進黨立委尤美女主張把民法修訂成可讓同志婚姻共用的草案。(延伸閱讀: 婚姻平權吵什麼?──哪些法條修改?影響了誰?

可是,當教會看到這樣的改變形勢,便在2016年11月8日尤美女立委等的同志婚姻法草案通過一讀後;發動台灣的牧者(當時有300位牧師由台南來到台北)教徒在11月17日的委員會審查時,在立法院門外抗議,甚至要衝入院內閙事,並有人聲稱會因此而自殺等;事件最後令立法院安排了2次公聽會(分別在12月18日和24日舉行)以釋反同婚者的憤怒。

2次公聽會中,宗教及法律界人士都有被邀在立法院陳述正反雙方的看法,情況激烈。事後在12月3日及10日兩天,反同婚及撐同婚的兩大陣營都在凱道舉行了大型活動,據報都各有15至20萬人士出席。而我只出席了支持一方的音樂會,情況真是十分轟動。這些活動舉行的目的,都是希望在12月26日委員會逐條審查同志婚姻法草案時,能給與一定的影響力,雙方面都希望不會敗陣。

結果是,12月26日當天只用了一個上午便審理完畢,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送出兩個版本草案等待二讀,分別是尤美女等人的跨黨派綜合版和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綜合版。

前者與之前草案最主要的差別在於,第972條加上「同性婚約,應由雙方當事人自行訂定。」也就是並未改動原來男女當事人的那項,以避免觸動對方的神經。後者是新增了新一章3條文的同性婚姻,類似有點立專法(同志伴侶法)的味道。但無論如何,當天的這個結果令在立法院門外的同婚支持者得到相當的鼓舞。

本想以為要等立法院過了春節後,預計今年4至5月將會進行二、三讀,但卻遭反同者不斷向政府施壓,尤以基督教界匯聚的牧者與蔡英文總統見面時的表態,及近期在凱道附近舉行以為國家之名禱告的名義的反同婚集會,令原來的進程受阻。

另一方面,今年3月底的同婚司法釋憲個案,大法官團將在5月底前(編按:5月24日下午4時)作判決是否不准同志結婚有違台灣憲法,這也許對未來同志婚姻的合法性有一定的影響。

對於台灣因同志婚姻平權而引至教會與同志之間的衝突,我一直以為都是教會太過規條化,以致如台灣長老教會未作廣泛諮詢和討論便謬然強行通過。教會對聖經有關所謂同志經文亦沒有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以致不少信眾誤會重重。

台灣是亞洲地區對同志最友善的地方,除了源自於樸實的人情親情味濃外,還有2000年「玫瑰少年」葉永誌校內身亡,以及不久前電影人畢安生因同志伴侶過世而沒有得到半點認可的權利而自殺等令人痛心的事件,令台灣人重新看待人的尊嚴問題而促成。

我從2005年底離開傳統教會至今,親眼目睹過去10年來同志運動風起雲湧的一頁。香港同志運動走來步步維艱,連性傾向歧視立法也阻礙重重;然而台灣卻像雲霧裏的一度彩虹,把太陽的光輝映照大地。未來的日子如何,相信仍不輕鬆,但世界的轉變,如美國反同權力再次上揚;另一方面,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和教會接納同志的情況也顯著增加,如美加歐洲等的聖公會、長老教會和衛理會等,但何時才得見教會真正了解同志及同志信徒的真實需要?──那是上帝所愛所接納的另一些羊!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