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聞上出現不少因使用新興毒品「毒咖啡包」而死亡的消息。在法醫研究所今年(2020)首季的統計中,有42人是因為使用新興毒品死亡,其中31人就是使用毒咖啡包喪命。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上被列為三級毒品的毒咖啡包,為何如此輕易致人於死?
毒咖啡包是一種混合型的新興毒品,它與安非他命、愷他命(Ketamine,又稱K他命)等單一物質的毒品不同,最多曾被發現在一包毒咖啡包中,含有12種毒品。
混合型毒品是導致毒咖啡包如此致命的原因:混雜有鎮定劑(愷他命、利福全)與興奮劑(安非他命、合成卡西酮、MDMA)效果的物質,導致使用者的生理反應混亂,出現心跳頻率忽快忽慢、肌溶解症、腎衰竭等狀態,甚至猝死。
毒咖啡包的內容物,通常很高比例都是咖啡粉跟其他物質,只有少部分是毒品,成本相較低廉。販賣這種毒品的藥頭並不像海洛因或安非他命等毒販,寄望使用者會回頭繼續購買,所以會加入各種物質,製造新奇的噱頭。檢警曾發現毒咖啡包中被摻入跳跳糖粉、麵粉、太白粉,甚至還有藥頭將少量老鼠藥摻入內容物中,讓這種新型態毒品添加更多不確定性,更為致命。
因價格便宜,毒咖啡包的價格從10年前一包700元,到現在200~300元一包。根據高檢署資料,2019年10月到12月使用毒咖啡包死亡的34個案例,年齡平均只有26歲。
另外,毒咖啡包會被偽裝成即溶咖啡、奶茶或是各種糖果商品的外包裝樣式。藥頭會透過Facebook、LINE跟微信等社交網路社群兜售,即溶沖泡成飲品被喝下的方式,與愷他命的鼻吸、煙抽,或部分毒品以注射打針進入血管等用毒方式不同;再加上毒咖啡包的包裝會不斷的推陳出新,並且以各種「更high」、「飛到外太空」、「獨家限量自製」等促銷用語,在網路上流傳散播,讓喜歡嘗試新鮮的年輕人警覺心下降。
被警方列為新興毒品的毒咖啡包,內容物除了有食藥署列管為毒品的物質之外,還常會發現不少仍未被列管、有興奮或鎮靜效果的新興精神活性物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 NPS)。部分製毒師為了鑽法律漏洞,會改動毒品的化學結構,讓警方就算查獲這些含有新興精神活性物質毒咖啡包,卻因為仍未列管,所以也無法取締、裁罰。
目前這類型的新興精神活性物質會在每一季的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上提出討論,在被專家認定為有害健康的新興精神活性物質後,才會被列為新興毒品管制。但是每3個月檢視一次的週期,讓不少新興毒品利用這個反毒空窗期而流入市面。
為了遏止這樣的狀況,2019年底政府提出了解決辦法。
2019日年12月17日,立法院通過了《毒防條例》修正法案,其中兩項是針對新興毒品氾濫的狀況而定。原本持有超過20公克三、四級毒品才會因為意圖販賣而受到刑罰,而該次修法將20公克的標準調降為5公克,讓入罪門檻降低。
另外一項修法則是效仿美國《聯邦同類物法案》(Federal Analogue Act),將列管的物質涵蓋範圍擴大到「同類物」,不再需要逐項經過長時間檢驗後才列管,試圖要堵住新興毒品進入市面的法律空窗期。
這項修法已經在2020年1月15號公布,在7月正式上路。
諮詢專家/陳亮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王捷拓(高檢署前檢察官)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