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World 國際週報》

尹錫悅的6小時戒嚴風暴:韓國民主化後最大危機,憤怒朝野準備提總統彈劾案
韓國總統尹錫悅於2024年12月3日晚間無預警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民眾在首爾火車站前觀看電視直播。尹錫悅稱這是保護國家免受議會中的「共產黨勢力」侵害的必要措施。(攝影/Anthony WALLACE/AFP)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韓國總統尹錫悅12月3日深夜10點25分(台灣時間9點25分)無預警宣布緊急戒嚴,這是韓國自1980年5月17日全斗煥宣布擴大戒嚴,並於翌日激發民主化運動與軍事鎮壓的「光州事件」以來,韓國民主化後首次發出的緊急戒嚴令,並隨即派出軍隊包圍國會、意圖闖入捕抓朝野政黨領袖。

然而包圍國會的戒嚴軍卻被趕來聲援的反戒嚴民眾與國會議員、助理們以肉身阻攔,並替議場內的190名國會議員爭取了寶貴時間,於總統戒嚴令頒布的2.5小時後,以全票解除了總統下達的戒嚴令。最終,在沒有人員死傷的情況下,戒嚴軍收兵回營,尹錫悅則在發布命令的6小時後,於4日清晨4點30分宣布撤回戒嚴指示。但憤怒的韓國朝野已準備提出「彈劾總統」的緊急議案,要為這一場震驚世界的政治危機追究責任。

3日深夜,尹錫悅的戒嚴令發布後,韓國在野黨立刻發出國會動員令,要求所有國會議員回到首爾並召開緊急程序,以求撤回尹錫悅單方面指示的緊急戒嚴令;但同時,韓國國防部已奉命指派陸軍參謀長朴安洙為戒嚴司令部司令,宣布從3日深夜11點開始,全面禁止包括國會、政黨集會在內的所有政治活動,任何新聞媒體與出版內容也都將受戒嚴司令部控制審查。

根據《韓聯社》的即時報導,在戒嚴命令發出的同一時間,警備部隊就已封鎖國會與中央政府機關。儘管少數在野黨國會議員緊急進入汝矣島的國會大廈坐鎮,但韓國軍隊的黑鷹直升機、陸軍車輛卻開始集結包圍周邊。到了晚間11點55分左右,韓國陸軍的武裝部隊更被目擊已全副武裝、手持步槍,空降闖入國會大廈,並與阻擋議事廳入口的國會議員們爆發肢體衝突。

Fill 1
在尹錫悅發布戒嚴令的同時,警備部隊已封鎖國會與政府機關。圖為韓國武裝戒嚴軍試圖進入國會大廈。(攝影/Jung Yeon-je/AFP)
在尹錫悅發布戒嚴令的同時,警備部隊已封鎖國會與政府機關。圖為韓國武裝戒嚴軍試圖進入國會大廈。(攝影/Jung Yeon-je/AFP)

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報導,戒嚴軍的特種部隊空降至國會大廈後,與現場的國會議員、議員助理、與反戒嚴派民眾扭打在一起,現場有多人見血掛彩,但並未聽見槍響。過程中,戒嚴軍多次持步槍對準抗議者,並咆哮大喊要求民眾撤退。

根據韓國《戒嚴法》的規定,總統雖然有權在戰爭、內亂外患或其他緊急情形下頒布戒嚴,但在戒嚴令頒布的第一時間,總統就必須依法通知國會。若國會提出異議並投票否決戒嚴令,總統必須依法撤回戒嚴狀態,且在此期間,國會不得處於休會狀態,除非「涉嫌犯罪情事」,否則國會議員不得被逮捕或被禁止履行職權。

但在戒嚴演說中,尹錫悅卻已公開點名韓國國會「意圖顛覆國家」,戒嚴司令朴安洙隨後頒布的第一號戒嚴命令中,更宣布將禁止國會集會以及所有一切的政治集會行為。因此,以國會議員為首的政壇反對力量,才正全力阻擋韓國軍隊占領國會、甚至可能針對國會議員的逮捕。

進步派大報《韓民族日報》則指出,在軍隊試圖攻入國會大廈的同時,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已與190名的朝野各黨議員(總席次300席)於議事堂召開緊急開會,並於當地時間4日凌晨1點(台灣時間0點)左右,以跨黨派全票同意之勢,正式通過「戒嚴令無效」的國會否決決議,並要求戒嚴軍立刻撤退。

尹錫悅以在野黨癱瘓政府立法與預算、顛覆國家為由,晚間9點宣布戒嚴

63歲的尹錫悅,在台灣時間3日晚間9點25分無預警發表緊急演說,並以在野黨惡意癱瘓國家施政,「將韓國推向亡國邊緣」為由頒布緊急戒嚴。據《朝鮮日報》報導,大韓民國在1948年成立後,總共宣布過16次戒嚴,其中緊急戒嚴12次,尹錫悅3日晚間宣布的正是「緊急戒嚴」,而韓國最近的一次緊急戒嚴就是1979年10月26日,當時是因韓國總統朴正熙遭到刺殺身亡

尹錫悅在演說中表示,自從2022年當選總統執政以來,韓國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不斷針對內閣官員提出彈劾、癱瘓政府立法與各種預算,試圖「以政治鬥爭顛覆國家」。尹錫悅同時更指控以在野黨為多數黨的韓國國會(300席中有175席為共同民主黨),「已偏離民主制度並踐踏憲政秩序」,陷國家於崩潰邊緣,因此自己作為總統才決定動用韓國《憲法》賦予的緊急戒嚴權。

「我宣布戒嚴,是為了保護自由的大韓民國免受朝鮮共產主義勢力的威脅,剷除侵犯我國人民自由與幸福的無恥親朝反國家力量,以捍衛自由憲政秩序,」尹錫悅表示。

在宣布全國戒嚴之前,總統任期直到2027年的尹錫悅,因為深陷第一夫人金建希涉嫌收賄與干政等政治醜聞與國內經濟不振等因素,民調支持率只有25%,被視為是跛腳總統。儘管韓國政界屢屢傳出彈劾尹錫悅的聲音,首爾街頭近期也有多次要求尹錫悅辭職下台的萬人抗議集會,但包括韓國國會、媒體、政府部門與社會輿論,都沒有想到尹錫悅會採取極為爭議與極端的戒嚴手段。

執政黨與在野黨黨魁皆公開譴責,國會議員討論彈劾總統等可能後續
Fill 1
190名朝野各黨議員於議事堂召開緊急開會,並於當地時間4日凌晨1點左右,全票同意通過「戒嚴令無效」的國會否決決議。(圖片擷取自《KBS》)
190名朝野各黨議員於議事堂召開緊急開會,並於當地時間4日凌晨1點左右,全票同意通過「戒嚴令無效」的國會否決決議。(圖片擷取自《KBS》)

「在頒布戒嚴令的當下,尹錫悅總統就已背叛了全韓國的人民。」韓國主要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3日晚間在趕往國會的路上,也緊急直播號召韓國民眾上街捍衛民主、反對戒嚴,「尹錫悅的非法戒嚴是無效的,從這一刻開始,他已經不再是韓國的總統。」

同時,尹錫悅所屬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也以黨魁韓東勳為首,公開譴責尹錫悅的「違憲戒嚴」,除了徹底與同黨總統割席以外,更呼籲韓國軍警部隊千萬不要隨總統的違憲行為起舞,並強調韓國不能再讓軍隊干政、讓武力壓倒民主的意志。

值得注意的是,尹錫悅的戒嚴令明顯是其核心決策圈而非執政黨統一支持的決定。因為在戒嚴令發出的當下,只有國防部與少數部隊立刻出動響應並「依法」成立戒嚴司令部。同樣執政的國民力量黨以及經濟部、外交部等中央行政單位,甚至連被緊急召回加入戒嚴軍的軍隊似乎都被蒙在鼓裡而呈現癱瘓狀態,奉命封鎖國會周邊的警察部隊也陷入混亂,而未「按照上級指示」積極阻攔議員們進入國會。

原本長期同情尹錫悅政府的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與《中央日報》皆指出,韓國社會無分黨派,大眾輿論對於尹錫悅的「無預警戒嚴」都感到極為震驚且難以接受。這一部分是因為自從1979年朴正熙遇刺、接著1980年全斗煥政變以來,韓國就沒有再經歷過緊急戒嚴,二方面也因為尹錫悅所提出的「戒嚴理由」全然是政治原因,這不僅不符合《憲法》規定的戒嚴理由,更未取得多數民意的支持與同情。

《中央日報》更指出,尹錫悅與戒嚴軍「阻礙國會開會處理戒嚴問題」不僅違法更涉嫌叛亂罪。因此,國會議員之間亦在討論緊急彈劾總統、解除尹錫悅職權的可能性。

截至韓國時間1點30分(台灣時間12點30分)為止,韓國國會大廈外已集結超過上千名反戒嚴民眾。但在國會宣布戒嚴無效後,國會大廈外的戒嚴軍陸續主動撤離,並引起現場抗議民眾高聲歡呼。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3
2024年12月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令後,民眾聚集在韓國國會大廈正門前。( 攝影/JUNG YEON-JE/AFP)

《朝鮮日報》表示,韓國軍隊內部對於戒嚴命令與包圍國會的指示也有很大的困惑,許多軍人被緊急召回並被派往首爾,卻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戒嚴軍離開國會周邊的同時,國會議員們也紛紛上前質問這些武裝士兵「你們有裝備實彈嗎?」、「誰是下令指揮官?」但卻都沒有得到回應。

根據戒嚴軍身上的制式裝備、部隊標示,《韓聯社》判斷攻入國會的武裝部隊是韓國陸軍特戰司令部轄下的精銳──綽號為「白虎部隊」的第707特殊任務團。這支以職業軍人為主的菁英部隊,原本是韓國軍方專用於反恐和應變緊急狀況的特戰單位,不料卻成為本次政變風暴裡的爭議要角。

共同民主黨的國會黨團向《韓聯社》表示,根據國會內的監視影像,戒嚴軍闖入國會辦公室後,特別闖入在野黨黨魁李在明、執政黨黨魁韓東勳、國會議長禹元植的辦公室,初判其行動目的可能是為了抓捕上述的國會三巨頭,並禁止國會開議行使戒嚴的否決權。

尹錫悅4點30分「解除戒嚴」,戒嚴司令部解散、軍隊全數回營
Fill 1
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令後,民眾在首爾國會大廈外高舉韓國國旗。(攝影/ANTHONY WALLACE/AFP)
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令後,民眾在首爾國會大廈外高舉韓國國旗。(攝影/ANTHONY WALLACE/AFP)

在軍隊撤出之後,共同民主黨等在野陣營,也於4日清晨召開記者會,要求尹錫悅立刻辭去總統職務,否則國會必將採取總統彈劾程序,並追究尹錫悅違法戒嚴的叛國責任。韓東勳則以國民力量黨的身分,「代表執政黨就總統引發的風波向全國國民道歉」,韓東勳表示尹錫悅必須要對整起違憲政變負起責任,並要求政府立刻解職「主動建議總統頒布戒嚴」的國防部長金龍顯。

事實上,早於今年(2024)夏天,韓國政壇即不斷傳出「總統正盤算軍事戒嚴」的謠言。像是在野黨國會議員金民錫,就公開質疑尹錫悅總統身邊有所謂的「沖岩派」,也就是以尹錫悅的母校首爾沖岩高中前後任校友為主的總統親信,包括國防部長金龍顯、行政安全部長李祥敏、韓國國軍軍防諜司令部指揮官呂寅兄⋯⋯等人。

當時金民錫表示,金龍顯、李祥敏等人今年曾多次與「高階現役將領密會並討論戒嚴奪權的可能性」,但韓國總統府卻多次批評金民錫「煽動沒有根據的陰謀論」,韓國政界與媒體輿論亦以為金民錫所說的假設過於超現實而未深入追蹤「沖岩派」問題。

直到韓國時間4日清晨4點30分(台灣時間3點30分),戒嚴後一直與外界失聯的尹錫悅才再次現身,並宣布自己已按照程序「解除戒嚴令」。發言中,尹錫悅仍然堅持自己的戒嚴原因是因為「在野黨違憲亂政所逼」。但同一時間,韓國國防部也已經確認所有參與戒嚴的軍隊都已停止行動並歸營,並強調「朝鮮方面並沒有異常軍事行為」,間接駁斥了總統以「朝方勢力滲透」為藉口的戒嚴理由,而戒嚴司令部亦於總統宣布解除戒嚴時解散。

韓國各大媒體皆報導,絕大多數政府官員都對總統的無預警戒嚴毫不知情,因此包括總統府幕僚長在內的多名尹錫悅團隊的高級幕僚,也於4日天亮之後宣布集體辭職,以示為「無法正確輔佐總統」的錯誤負責。

《韓聯社》表示,韓國國會最快將於4日彈劾尹錫悅總統。目前,韓國朝野輿論都認為尹錫悅必須為這起風波負起最大責任──進步派的《韓民族日報》嚴厲譴責尹錫悅的違憲戒嚴「等同叛國」,長期支持尹錫悅政府的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更以「國恥」形容尹錫悅的6小時戒嚴鬧劇。

後續 / 迴響
韓國國會第一次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未通過

上午10時,尹錫悅發表電視演說,未提到是否辭職:「在此誠摯向深感不安的國民道歉。我將把未來穩定政局的事務交給我們黨內決定,包括我的任期。」他亦保證不會有二次戒嚴。

下午5時,韓國國會第一次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進行投票,因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中途離場,最終在195人投票情況下,未達法定三分之二門檻(200票),彈劾案不通過。

韓國國會第二次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以204票通過

韓國國會第二次表決彈劾尹錫悅。前一晚,首爾國會議事堂周圍聚集約1.9萬群眾參與集會,在嚴寒中喊出「彈劾尹錫悅」、「國民力量議員參與投票」等口號。蓋洛普發表12月第二週民調,尹錫悅支持率11%、較前一週下降5個百分點;支持彈劾者達75%。

下午5時,國會議員出席者300人,最終以204票贊成、85票反對、3票棄權、8票無效,通過尹錫悅彈劾案。總理韓悳洙將擔任總統權力代理人,接管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所有權力,包括軍隊指揮權、宣布戒嚴權、條約簽訂和批准權等。

國會彈劾總統後,下一關要交由憲法法院議決。韓國法律規定9名大法官中,要有7人出席、至少6人以上贊成,才能成立彈劾。但因目前有3名大法官任期屆滿而出現空缺,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預告,下週起就會展開朝野協商與提名,並交由代理總統職的韓悳洙任命。韓國憲法規定,憲法法院必須在180天內(即2025年6月中旬),宣布是否彈劾總統。如果憲法法院接受國會的彈劾決議,尹錫悅將被免職,並須在60天內舉行總統選舉;如果憲法法院駁回,彈劾決議將立即作廢,尹錫悅將恢復執政。

Fill 1
2024年12月14日星期六,韓國首爾國會議事堂外的集會民眾,在聽到國會投票通過彈劾總統尹錫悅的消息後熱烈歡呼。(攝影/Lee Jin-man/AP Photo/達致影像)

2024年12月14日星期六,韓國首爾國會議事堂外的集會民眾,在聽到國會投票通過彈劾總統尹錫悅的消息後熱烈歡呼。(攝影/Lee Jin-man/AP Photo/達致影像)

關於戒嚴事件,至今已有5位相關人士被逮捕或收押:已辭職的國防部長金龍顯、(中央)警察廳長趙志浩、首爾警察廳長金峰植、首都防衛司令官李鎮雨、國軍防諜司令官呂寅兄。

大法官人數爭議中,韓國憲法法院正式展開尹錫悅總統彈劾審判程序

在韓國國會通過針對尹錫悅的總統彈劾案的13天後,韓國憲法法院於12月27日正式展開辯論準備程序──這是繼盧武鉉、朴槿惠之後,韓國憲法法院史上第三次處理總統彈劾審判,也是尹錫悅緊急戒嚴案首次登上憲法法院的審判席。 憲法法院此次彈劾審判的關鍵在於:尹錫悅於12月3日晚間宣布的緊急戒嚴是否違憲,並且是否構成內亂罪。韓國法律界普遍認為,尹錫悅下達戒嚴命令時,並不符合《憲法》中規定的緊急戒嚴條件,即「戰時、事變或與此相當的國家緊急狀態」,此次緊急戒嚴才被認為違憲。鑑此,輿論大多預期憲法法院有很高機率通過彈劾並正式解除尹錫悅的總統職務。 根據往例,憲法法院將在2至3次準備程序之後舉行首次辯論,預計最晚將在2025年6月作出判決。但在審判之前,韓國政府與由在野黨占多數的國會仍必須就憲法法院的大法官人數達成政治共識。 韓國憲法法院由9名大法官組成,需至少7名法官才能達到審理法定人數,並需至少6名大法官(法定席次的三分之二)同意,才能作出違憲判決。然而,由於原任大法官任期屆滿,加上韓國朝野遲遲未能就後續任命達成共識,自2024年10月至12月26日,憲法法院僅剩下低於法定人數的6名大法官。

為避免憲法法院因人數不足而陷入癱瘓,憲法法院於11月17日啟動了應急機制,暫時凍結《憲法法院法》中關於7人審理的規定,直到國會與政府補足3名大法官的空缺為止。此舉使得憲法法院進入所謂的「6人體制」──即所有憲法訴訟必須全體裁判官出席,並一致同意,方能作出違憲判決。

在12月14日韓國國會通過尹錫悅彈劾案後,國會緊急提名了3名大法官人選──其中2名由在野的共同民主黨推薦,1名由執政的國民力量黨推薦──但因尹錫悅總統停職受彈劾調查,其代理總統的國務總理韓悳洙以「程序爭議」為理由,延遲對3名新任大法官的正式任命。 韓悳洙與執政黨質疑,國會作為起訴者通過了尹錫悅彈劾案後,又以「推動總統彈劾審判」為動機提名了3名大法官,此舉恐引發利益衝突與干預憲法法院審判的疑慮。此外,執政黨還主張,韓悳洙作為「代理總統」並無任命大法官的憲政權利,因此朝野必須先就程序問題謹慎達成政治共識,甚至支持由現有6名大法官處理尹錫悅彈劾審判(但此情況下6名大法官必須全票同意才能使彈劾成立)。 對於韓悳洙的「謹慎意見」,韓國在野黨陣營強烈不滿,批評韓悳洙與執政黨為政治利益惡意拖延尹錫悅彈劾審判的進度,將毫不必要且危險地重創韓國政局穩定。《韓聯社》分析也認為,執政黨希望通過拖延策略盡可能推遲尹錫悅被彈劾後的新任總統大選。一方面,他們希望緩解因戒嚴事件而引發的民意憤怒,使韓國政治回歸「政黨對決」的傳統基本盤;另一方面,他們也寄望於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的貪汙案件可能於2025年宣判,若李在明被判有罪,將無法參與總統大選,進一步削弱在野陣營的凝聚力。

以共同民主黨為首的在野黨陣營表示,由於代理總統韓悳洙持續拒絕任命由國會提名的3位憲法裁判官,韓國國會計劃於12月27日下午史無前例地針對代理總統進行彈劾表決。

韓國國會彈劾代理總統韓悳洙,史上首次出現「代理代理總統」

韓國國會於12月27日下午以192票過半數之勢,通過針對代理尹錫悅總統職務的國務總理韓悳洙之彈劾案。在國會宣布決定後,韓悳洙立刻接受停職命令,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正式接任代理總統職務。

主持表決的國會議長禹元植解釋,根據韓國《憲法》,總統彈劾的門檻需達國會總席次的三分之二(200票),但韓悳洙僅為「代理總統」,其本職為國務總理,因此彈劾表決僅需總席次過半(151票)即可通過。

以共同民主黨為首的在野黨陣營指控,韓悳洙在擔任國務總理期間涉嫌參與12月3日的緊急戒嚴事件。在成為代理總統後,他更多次阻礙國會對尹錫悅及其家族的調查命令,並拒絕任命國會推薦的3名憲法法院大法官,試圖癱瘓針對尹錫悅總統的彈劾審判程序。

韓悳洙則表示,作為代理總統,他的任務是維持政府運作和行政穩定。而國會推薦的大法官人選未經朝野共識,其任命將對尹錫悅的彈劾審判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他堅持拒絕任命。

韓悳洙被彈劾,不僅創下韓國史上首次「代理總統彈劾案」,更導致韓國政局進一步動盪。13天內連續出現兩次國家領導人遭彈劾,甚至出現第二位代理總統,這一局面令韓國金融市場承壓。韓元對美元匯率重挫,跌至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點,市場對韓國經濟信心大幅下降,危機氛圍愈發濃厚。

大法官全數通過罷免,尹錫悅成為韓國第二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
Fill 1
2025年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首席大法官文炯培(中)在首爾憲法法院宣布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最終裁決。(攝影/KIM MIN-HEE/POOL/AFP)

2025年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首席大法官文炯培(中)在首爾憲法法院宣布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最終裁決。(攝影/KIM MIN-HEE/POOL/AFP)

審理韓國總統尹錫悅違憲戒嚴彈劾案的韓國憲法法院,在歷時111天的審判後,4月4日台灣時間上午10點宣布判決結果:出席的8名大法官最終以8票同意、0票反對,認定尹錫悅「嚴重違憲」裁定罷免
韓國法律規定,國會通過總統彈劾案,交由憲法法院審理後稱作「罷免」。
,尹錫悅即刻被解除職位,成為繼2017年朴槿惠之後,韓國憲政史上第二位遭彈劾下台的總統。

尹錫悅下台之後,還將繼續面對涉嫌叛亂罪的刑事審判。進入看守狀態的韓國政府,則必須在60天內──最晚不得遲於6月3日──重新舉行總統大選。

4月3日下午起,韓國警方封鎖憲法法院周邊道路,並在首爾各地出動約1萬4千名警力維持秩序,挺尹、反尹方的群眾數日前即開始集會、遊行。尹錫悅辯護團則在昨日對外表示,考量社會秩序與維安問題,尹錫悅將改在官邸觀看憲法法院的彈劾宣判直播,不會親自出庭。

根據韓國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至4日上午總統官邸外集結超過500名挺尹派支持者;憲法法院附近的地鐵安國站外則有約3,000名反尹團體集結,高喊「尹錫悅下台」。

Fill 1
2025年4月2日晚間,在首爾街頭聚集,準備長期抗爭的的群眾圍著尹錫悅的大型人偶進行抗議。(攝影/Pedro PARDO/AFP)

2025年4月2日晚間,在首爾街頭聚集,準備長期抗爭的的群眾圍著尹錫悅的大型人偶進行抗議。(攝影/Pedro PARDO/AFP)

針對尹錫悅總統涉嫌違憲頒布戒嚴令的彈劾案,韓國憲法法院目前受理的五大指控如下:

  1. 尹錫悅於2024年12月3日頒布緊急戒嚴令,其發布程序與命令內容是否違憲?
  2. 戒嚴司令部隨即發布、全面禁止政治活動的〈第1號戒嚴公告〉是否違憲?
  3. 尹錫悅是否違憲命令軍隊封鎖國會,並派遣武裝部隊強行進入國會議場?
  4. 尹錫悅是否非法指示軍方控制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
  5. 尹錫悅是否下令非法逮捕國會議長、各黨領袖、政治人物及法官?

根據韓國憲法法院的審理程序,現任8位大法官須就以上五大爭議,依序進行三階段討論──首先,國會所提出的彈劾案是否符合法定受理範圍與程序?其次,上述5項指控是否構成違憲行為?最後,若確認違憲,是否屬於足以解除總統職務的「重大違憲」行為?──只要任一項彈劾指控被至少6位大法官認定構成重大違憲,憲法法院就必須裁定彈劾成立,並立即罷免尹錫悅總統。

在憲法法院的審理過程中,彈劾尹錫悅的國會多數意見認為:尹錫悅頒布戒嚴令時,並不具備「戰爭、內亂、外患或重大國家緊急狀態」等法定前提,因此2024年12月3日的緊急戒嚴,明顯構成總統個人的違憲濫權。另一方面,依據韓國法律,總統發布的戒嚴令必須有國會政治背書,且在戒嚴期間,除非國會議員涉入刑事案件,國會不得休會,議員也不得被逮捕或限制職權。然而,尹錫悅不僅在戒嚴當日派遣軍隊試圖封鎖國會,甚至授權戒嚴指揮官「不惜實彈開火」逮捕國會議員。這些行為不僅嚴重違反憲政程序,更顯示尹錫悅發布戒嚴的真正意圖,是蓄意破壞、甚至顛覆韓國的民主憲政秩序。

但親自出庭在憲法法院為自己辯護的尹錫悅則主張,2024年12月3日的緊急戒嚴令,是作為總統所作出的國安判斷。他認為,當時韓國因朝野惡鬥導致政府施政全面癱瘓,已構成「國家重大危機」,因此「宣布戒嚴,是為了因應國會的亡國性獨裁所造成的國家崩壞,並懇請主權者──也就是國民──挺身而出」。尹錫悅並援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因非法移民問題所頒布「邊境緊急狀態」並部署軍隊為例,強調自己作為民選總統,擁有憲法授權的職責與權力,也有責任判斷國家是否面臨重大危機挑戰。

尹錫悅的辯護團隊也指出:雖然緊急戒嚴在執行過程中因溝通不及而造成「諸多誤解」,但就實際結果而言,戒嚴軍並未限制任何國會議員與司法人員的人身自由。正因如此,12月3日當天國會才能召開緊急會議。並依法投票解除戒嚴令,這都證明尹錫悅並無違憲或顛覆民主之意圖。

「12月3日的戒嚴並非意圖進行武力鎮壓,而是試圖透過『戒嚴』這種形式,向國民發出一個警訊與請求。」尹錫悅在憲法法院開庭上數度強調:「我們並未阻撓國會議員及其工作人員進入會場,也沒有干涉國會審議進程。國會通過解除戒嚴的決議後,我們也立即撤軍,召開國務會議正式解除戒嚴。」

事實上,包圍國會的戒嚴部隊確曾逮捕採訪記者,後續刑事調查也發現,尹錫悅團隊曾擬定「政治人物捕捉清單」的未遂計畫。儘管如此,尹錫悅仍始終堅稱「戒嚴當天什麼事都沒發生」、「沒有任何平民或政治人物因12月3日的戒嚴而受傷或受害」。

Fill 1
2025年4月4日上午,韓國民眾在憲法法院附近舉起標語,等待法院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裁決。(攝影/Kim Hong-ji/REUTERS/達志影像)

2025年4月4日上午,韓國民眾在憲法法院附近舉起標語,等待法院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裁決。(攝影/Kim Hong-ji/REUTERS/達志影像)

「憲法法院全員意見一致,全票同意罷免。」在今日的公開宣判中,負責宣布結果的代理首席大法官文炯培先花了22分鐘朗讀判決理由,最後總結:2024年12月3日尹錫悅宣布戒嚴後未依法通報國會,有程序問題,且「當時情況不構成戰爭等國家緊急狀態,應可以透過軍事布署以外的方式解決」,認定違憲。參與彈劾案表決的8名大法官,不分保守進步的立場,全員同意罷免尹錫悅。

尹錫悅則在宣判後3小時、韓國時間下午14點(台灣時間下午13點)透過律師發布回應:「沒能滿足期望,感到非常遺憾與抱歉,也感謝支持我的各位。」根據《韓聯社》報導,他最後向國人喊話,「親愛的國民們,這段時間能為大韓民國工作是我的榮幸,我會一直為親愛的大韓民國全體人民祈禱。」

代表尹錫悅的律師尹甲根則在裁決宣布後告訴憲法法院外媒體,「從法律角度,這個判決結果我們無法理解,」他強調,「我感到非常遺憾,這是一個政治決定。」不過,尹錫悅所屬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非常對策委員長(政黨代理領導人)權寧世對外表示,「我們虛心接受憲法法院的判決結果,」並對執政黨未能維持憲政秩序致歉。

共同民主黨發言人趙承來則表示,尊重憲法法院判決結果,也感謝人民守護憲政秩序,他強調,「今天是守護憲法與民主制度的歷史性時刻,這是韓國國民的勝利。」他呼籲目前代理總統職務的國務總理韓悳洙
2025年3月24日,韓國憲法法院駁回國會對韓悳洙的彈劾案,韓悳洙即時恢復國務總理及代理總統職務。
,恪遵憲法賦予的責任,確保國家政務順利。

文炯培讀出判決結果後,在憲法法院外同步觀看直播的反尹派群眾爆出掌聲與歡呼,紛紛起立互相擁抱,更有民眾激動落淚;尹錫悅支持者則陷入低迷情緒,喊著「無法接受判決結果」、「國家陷入危機」。宣判後一個多小時過去,大批情緒高昂的民眾仍在韓國總統官邸、憲法法院外不願散去,但現場並未發生衝突。

Fill 1

2025年4月4日,在首爾總統官邸附近聚集支持尹錫悅的群眾,在知其彈劾案通過後失望的反應。(攝影/Kim Soo-hyeon/REUTERS/達志影像)

尹錫悅下台後,目前由國務總理韓悳洙代理總統職務,繼續主持看守政府,並負責在60天內完成總統大選。新任總統的任期並非只有尹錫悅未完成的2年,而是完整的5年。根據韓國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指出,新任總統的選舉必須在5月24日至6月3日之間舉行,而各政黨的候選人最遲須在選前23天完成登記,實際可用於選戰動員的時間極為有限。

根據民調公司韓國蓋洛普(Gallup Korea)於3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在多位潛在總統參選人中,韓國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以33%的支持率穩居首位。而排名第二的則是現任僱傭勞動部長金文洙,雖與尹錫悅同屬執政黨國民力量,卻僅獲得8%的支持,雙方支持度差距懸殊。

現年63歲的李在明,曾代表共同民主黨參選2022年總統大選,最終以0.73%的得票差距敗給尹錫悅。他在韓國政壇素以爭議言論與強硬作風著稱,政治風格也屢次引發討論。儘管過去幾年李在明因土地開發弊案纏訟不斷,甚至一度因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而面臨褫奪公權10年、無法參選總統的風險,但在3月26日首爾高等法院二審宣判無罪後,李在明的參選障礙已全面解除,成為角逐新任總統最熱門的人選。(文/張鎮宏、謝馥伊)

索引
尹錫悅以在野黨癱瘓政府立法與預算、顛覆國家為由,晚間9點宣布戒嚴
執政黨與在野黨黨魁皆公開譴責,國會議員討論彈劾總統等可能後續
尹錫悅4點30分「解除戒嚴」,戒嚴司令部解散、軍隊全數回營
後續 / 迴響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