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年的法國科技計畫,讓法國成了創業者的新天堂。對全球新創團隊敞開大門,對外招才,法國似乎已漸漸拋開本位主義,面對各種好壞衝擊。
「傷害本國人的工作機會,其實是個假議題,」法國在台協會紀博偉主任接受《報導者》專訪時說,「法國人才走向國際,國際人才來到法國,人才的雙向流動才是真正對法國好的,這已經是現在多數法國人都有的共識。」
法國或許不曾是各地新創團隊心目中的創業的第一首選,甚至從未出現在口袋名單,但是來自法國的機會三番兩次的叩門,已讓不少新創團隊選擇法國落地。
去年,台灣新創公司「明日逸品」(PAIX)在美國Kickstarter、日本Makuake群募平台,分別募得台幣約925萬元、566萬元。
張明修畢業於台灣大學光電工程所,六年級後段班的他,曾是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但創業夢想未曾斷過。2015年,張明修和之前在清華大學就讀時就認識的麻吉好友張翔壹創辦「明日逸品」(PAIX),其他創業夥伴有來自高通、華碩等科技大廠的工程師、設計師。團隊歷時一年半,開發出智慧型背包BACKPAIX,於2016年底開始量產。BACKPAIX採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防水布料,外型設計極簡俐落,有多達18個收納空間。
但它最大的創新在於背包外的圓形智慧徽章(smart badge),只要在手機下載app就能控制圓形徽章,可顯示4種燈號:左轉、右轉、驚嘆號、腳踏車。最初產品的發想正是從一個熱衷戶外運動、愛好鐵馬的使用者出發,卻沒料到日後可以衍生出其他有趣的應用:例如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心情顯示不同的表情符號;當手機與背包距離太遠,會發出警報聲。
從背包到圓形徽章,是名副其實的「台灣製造」,這也是明日逸品的創業初衷,「台灣有發展很好的產業,我們一直希望能利用台灣既有的優勢,做不一樣的事情,」明日逸品共同創辦人張明修說。台灣在機能布料的領先技術、科技優勢,加上設計美感與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實用功能,讓BACKPAIX首次登場,便打響了名號。
創業初期,張明修沒有找投資人或創投,而是直接走向群募,「一方面是測試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加產品曝光度。」成功的募資成果,吸引了國外媒體的目光,包括美國知名的科技新聞媒體《The Verge》、《數位趨勢》等。
PAIX從一開始便打定主意走向全球市場。在台灣、美國成立公司之後,仍未停止尋覓新據點,張明修表示,「Kickstarter的募資成果,我們發現很多歐洲消費者喜歡我們的產品,所以一直在找機會打入歐洲市場。」而法國對國際新創企業的積極,讓明日逸品進軍歐洲有了眉目。
跟著政府的腳步,法國最大電信公司Orange的加速器中心Orange Fab在這兩年,到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12個城市,開展創業輔導計劃。它們每半年在各地篩選5~10家當地的新創公司,提供3個月免費輔導;每年從所有參與計劃的團隊中,選出少數幾家,參加在巴黎舉辦的超大型國際新創技術展(Viva Technology)。明日逸品正是今年獲選團隊之一,今年6月中,張明修的團隊第一次在有6萬8千參觀人次的大展覽中,展示自家產品。
事實上,張明修在創業期間,就曾面對不少國家的邀約。2015年底和2016年中,日本福岡市政府兩度來台,為當地的創業特區招募公司,福岡市政府提供稅務減免、4個月居留權的創業簽證、一站式創業輔導等優惠,讓張明修一度動心。而荷蘭也曾是張明修歐洲據點的名單之一。
但是,法國各地方政府的積極,最讓張明修印象深刻。6月在法國的行程,除了巴黎參展、拜訪投資人之外,Orange Fab安排他們拜訪法國東南部的科技重鎮格勒諾布爾(Grenoble)市政府和加速器中心,參訪並非走馬看花,而是實際討論當地成立公司的可能。
6月中法國的行程結束不久,張明修又接到好消息,他們入選亞維儂的法國科技文化中心的「生活實驗室」計畫(Living Lab),7月又飛到法國南部的亞維儂,參與加速器中心The Bridge舉辦的見習,「沒想到我們跟法國這麼有緣,」張明修笑著說,「他們也提出了邀請,要我們在亞維儂設點。」
從台北到巴黎、格勒諾布爾、亞維儂,短短幾個月時間,一家成立兩年多、僅有6人的台灣新創團隊,在法國新創圈的初體驗,感受到了他們的「誠意」:以在法國創業為前提下,當地國可以做些什麼、要幫助新創團隊解決什麼問題,才能留住人才?他們也從法國人的眼中,更看清楚了明日逸品的定位和未來。包括要在法國市場立足,產品和市場間,存在哪些落差?什麼是明日逸品未來可以選擇的市場方向?
在這場國家級的創業人才招募中,亞維儂是最積極向台灣新創招手的城市之一。
論規模,亞維儂是法國第16大城市,遠遠比不上巴黎、里昂等大城;但是,每年7月舉辦的藝術節,從世界各地湧進上百萬人潮,讓亞維儂成了法國最好的消費者測試市場。
兩年前的亞維儂藝術節期間,由法國劇場字幕公司(Theatre in Paris)與科技公司(Atos)合作開發的語言翻譯實境眼鏡,以露天劇場上演的《李爾王》歌劇進行測試,初試啼聲便叫市場驚豔。從此觀眾不再需要擔心看不懂歌劇,只要戴上這款眼鏡,便可一邊看戲,一邊看即時翻譯。
要與其他大城競爭,吸引新創團隊進駐,文化是亞維儂唯一的利基;亞維儂藝術節不僅撐支撐起觀光產業,如今更是亞維儂地區發展科技新創的先決條件。
The Bridge加速器中心便是亞維儂新創生態系的縮影,其中主事者的背景充分反映了這間加速器的特色。主席是法國資訊科技服務管理公司凱捷(Cap Gemini)執行長保羅.赫米利(Paul Hermeli),公司年營業額120億歐元,員工人數達22.5萬,在加入凱捷之前,赫米利在政府單位工作15年,曾當上法國財政部長,不論在政界或商界,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The Bridge副主席奧利維爾.皮(Olivier Py)是現任亞維儂藝術節總監,也是法國劇場界的第一把交椅,集導演、編劇、演員等角色於一身。
The Bridge每年7月舉辦的「生活實驗室」計畫,吸引不少新創公司帶著自己的創新實驗參加。新產品必須在使用者真實生活環境中進行測試,亞維儂藝術節提供了絕佳場域,「最主要目的,是希望利用亞維儂藝術節人潮,即時進行市場測試。」The Bridge營運主任拉赫許(Clémence Laroche)說。
2015年開始,台灣成了「生活實驗室」計畫的合作夥伴之一,每年有一個保障名額,由資策會產業研究所推薦台灣新創公司參加甄選,最後由The Bridge確定入選企業,文化部補助機票和其他相關費用。
AniComic是第一個參加生活實驗室計畫的台灣新創團隊,「我們選擇新創公司,不只是科技創新,更重要的是文化藝術領域的應用創新,因此去年我們邀請了AniComic加入,」拉赫許說。
2015年在台灣創立的AniComic是專為漫畫創作者打造的創作與發行平台,「對創作來說,最煩惱的就是如何讓作品被看見,」共同創辦人陳雅婷說。AniComic除了有專業的編輯器,讓創作者自行創作,除了靜態圖片之外,還可加上動畫與音效,完成後上傳公開分享;平台還另外建置有即時分析系統,可以讓創作者知道多少人看過他的作品、看了多久、有多少人分享,立即知道讀者回饋。
有不少知名漫畫家作品在這平台上架,例如愛尼曼(Animen)漫畫出版社旗下的高人氣作品《星耀學園》,除了發行單行本外,也在AniComic平台上發表動漫版本;在臉書平台很受歡迎的粉絲頁「每天來點負能量」的作者「鍵人」,與另一位漫畫家Ren,也每週定期在AniComic發表。
當AniComic遇上熱愛漫畫的法國,就彷彿種子遇到合適的土壤。
世界上第一本漫畫雜誌《漫畫》,是在1830年誕生於法國。根據法國電影及影像動畫中心2016年報,動漫類佔法國電視節目出口額的最大宗,達30.8%。
法國有大量優秀的動漫人才、以及對動漫產業優惠的減稅措施,讓美國各大電影公司上門合製動畫;每年1月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是歐洲第二大漫畫展,僅次於義大利的盧卡國際漫畫節;6月舉辦的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動畫影展。
今年7月,陳雅婷在法國推出了新的手機應用程式:Raconteurs(目前只開放在法國地區下載)。與AniComic不同的是,Raconteurs鎖定一般大眾,只要上傳照片,加上簡短文字,透過應用程式內的編輯功能,就可將照片轉化為有故事性、有動畫效果的4~8張漫畫。
新產品的構想便源自於去年參加生活實驗室計畫的成果。在亞維儂大學校區進行民眾實際操作App 閱讀器的測試。兩小時內就有18位不同性別與年齡的民眾參與,每位測試者大約花費10~15分鐘,並填寫測試心得報告。對於AniComic的使用介面,提供了許多建議,也因此激盪出火花:那時陳雅婷開始思考,AniComic除了給專業創作者使用,有沒有可能開發出一般人也可上手的漫畫創作平台?
這次合作經驗,引起亞維儂大學對AniComic的興趣,「我們會繼續和AniComic合作,使用AniComic平台,讓學生參與開發新應用,」亞維儂大學副校長戴米恩.馬尼拉斯(Damien Malinas)說,例如以亞維儂歷史為主題的動畫產品等。
亞維儂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歷史可追溯至14世紀初,現在校園所在地是建於14世紀的一所醫院。這所擁有700年歷史的大學,是亞維儂科技新創產業的幕後推手,與亞維儂科技文化中心聯手規劃,讓亞維儂取得法國科技計畫的認證;它也是「生活實驗室」計畫的合作單位,協助進駐The Bridge的新創團隊,進行使用者行為研究與測試,「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真實的商業場域進行創新實驗,教育不是只有學術,我們不應該再去開發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馬尼拉斯說。
今年,陳雅婷決定結束在台灣的營運,從零開始,在亞維儂成立新公司。決定放下在台灣的生活,隻身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闖蕩,「亞維儂大學是最重要的起點,」陳雅婷說,是他們找到了AniComic在法國發展的機會點,Raconteurs的推出便是很好的開始。
另一方面,法國文化特性也是讓陳雅婷最後決定落腳的原因,「常有人抱怨法國人動作慢,但相對地,他們也願意給別人足夠的時間,不急著要求結果,這對於文創產業的新創公司來說,是很重要的支持。」相較於台灣,多數投資人希望能在短時間內看到具體成效,往往因此扼殺了創意。
雖然法國傾全國之力向國外新創招手,但要在龐大的法蘭西國度和繁雜的法式文化中生活,的確要抱持敢於冒險的創業精神。
來到法國創業,陳雅婷卻是一句法文也不會。原本只是簡單的手機預付卡申請,卻因為語言不通,她只好請人用法文手寫在紙上,再自己拿著紙條,在不同單位之間多次往返。花了一星期的時間,只為了一張小卡。
語言之外,陳雅婷還得重新適應完全不同於台灣的做事步調與節奏。去年底來到法國之前,她已取得法國在台協會核發的文化藝術類專業人才簽證,到了亞維儂之後必須親自到當地移民局換領居留證。但這是亞維儂所屬的沃克呂茲省(Vaucluse)第一次碰到特殊人才簽證的案例,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處理。每次到移民局排隊,問什麼時候可以拿到居留證,陳雅婷得到的回覆永遠都是一樣的:「妳回家等信,到時候通知單會寄到妳家。」
但,家在哪裡?住宿問題一直困擾著陳雅婷。如果暫住的民宿主人不願讓陳雅婷續住,她要去哪裡租房子,取得固定地址收信?由於在法國租房得先開立銀行帳戶,同時要有本地人擔任保證人;但申請銀行帳戶,必須要有居住地址,作為寄送帳單用,相互牴觸的行政程序,增添不少麻煩。幸好陳雅婷遇到的民宿主人自願擔任她的保證人,也讓陳雅婷長期續住,才破除這有如鬼打牆般的難題。
而在法國創立一家新公司,更要經歷一輪漫長文書往返之旅。包括銀行會檢驗金錢來源,預防洗錢的可能;而銀行審查期有多長沒人能保證。銀行確認蓋章後,再到公司登記的主管機關,短則一兩個月,長則有可能到4個月,她還在等待,「我沒辦法告訴你結果,因為我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在法國創業,仍有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對一家新創公司而言,從政府部門到私人加速器中心,法國的積極與主動,已形成一股來外部的拉力,將來有可能吸引更多台灣和世界團隊持續加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