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法國變身創業新天堂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我要讓法國成為新創國家(nation des start-up),像新創公司一樣地思考與行動的國家。」6月15日下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國際新創科技展(Viva Technology)的演講,讓法國創業家有了樂觀的理由。現場馬克宏所到之處寸步難行,展場攤位工作人員、參觀的業界人士瞬間成了「馬迷」。國際創新技術展今年是第二屆,目的是提供新創企業與大型企業、創投業之間的交流平台
國際新創科技展由Publicis(陽獅集團,法國最大廣告媒體集團)與《迴聲》報社集團(Les Echos)共同發起,今年參觀人次達6萬8千人,參加的新創公司超過6千家。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大數據、3D列印是最熱門的科技話題。

馬克宏沒有讓大家失望,當場送出兩項大禮:成立100億歐元(約台幣3千5百億元)的創新基金,由法國國家投資銀行(Bpifrance)主導;正式推出「法國科技簽證」(French Tech Visa)計畫,主要針對創業者、新創公司員工、以及投資人。

同一星期,全球最大孵化器中心
在法國創業育成中心分為兩種:一是孵化器(incubator):主要輔導仍處於創業初期的新創公司,輔導期通常也較長,多半是一到兩年。二是加速器(accelerator):輔導的新創公司處於成熟期,產品已接近開發完成階段,輔導期通常是3到6個月。
Station F 正在為6月30日的開幕加緊趕工。中心佔地3萬4千平方公尺,從前門到後門總長超過300公尺,相當於艾菲爾鐵塔高度。中央區域採挑高設計,可容納3千個座位。另外有60間小型會議室、8個活動展演空間、以及科技實驗室;附設有郵局、餐廳、咖啡廳、酒吧,還有絕對少不了的遊戲間,至於提供新創團隊的宿舍將在2018年完工。

早在開幕前,美國科技巨頭便以實際行動表示支持。今年1月,臉書宣布在此成立「新創車庫」(Startup Garage)育成計畫,每半年挑選12家新創公司進行輔導,這是臉書在全球推動的第一個實體育成計畫,也是臉書繼2015年在巴黎成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Facebook AI Research, FAIR)之後,在法國的第二個投資案。包括微軟和亞馬遜在內的企業,都看好創業商機,提供給自己的服務給Station F裡的新創公司。

Fill 1
法國成創新。Station F。(攝影/林佑恩)
進駐Station F的新創企業只需要支付租金,每個座位的月租金是195歐元(約台幣7千元)可以免費使用孵化器內的所有設備。(攝影/林佑恩)

創新園地Station F的出資者大有來頭,他是法國第二大電信集團Free、免學費程式學校School 42的創辦人澤維爾.尼爾(Xavier Niel)。這裡原本是一間火車站(Halle Freyssinet),建於1929年,2013年尼爾買下後,花費2.5億歐元重新翻修。目前已有26個由不同單位主持的育成計畫,包括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育成中心,孵化器中心NUMA和Usine IO等等。

進駐Station F的新創企業只需要支付租金,每個座位的月租金是195歐元(約台幣7千元)可以免費使用孵化器內的所有設備。如果是在巴黎市區承租辦公室,1坪的空間每月費用就要約170歐元
如果是在巴黎市區承租,以巴黎每平方公尺(1平方公尺=0.3坪)每月租金約35歐元來計算,1坪空間每月租金約116歐元,另外需支付住房稅,巴黎市區每月約55歐元,因此總計約170歐元。
,這還不包括水電費等。
法國不再是創業絕緣體

過去,談「創業」、「商業」,對法國人來說總是有著嚴重的違和感,藝術、設計、文化,才是優雅浪漫的法國人該談論的話題。但這3年來,情況已有了明顯的改變。

根據歐洲創投數據研究公司Dealroom公布的「2016年歐洲創投報告」,2016年投資於法國科技產業的創投資金(包含國內與國外資金)達27億歐元,較前一年大幅成長80%,筆數達590筆,是前一年的2倍以上;如果將過去5年加總,金額已超過60億歐元。

不論是新創公司總數,或是取得國外創投基金的新創公司,法國這些年屢創新高
根據法國數位局(Digital Agency)年報,2012~2015年,法國新創公司總數成長了30%。另外,私募基金公司喬森法國(Chausson France)統計,過去4年,取得至少一家國外創投基金投資的法國新創公司,數目成長了兩倍。
。今年1月的創業家展覽(Salon des Entrepreneurs)現場,30歲以下的參觀者中,有60%的人表示未來有創業的意願。
改變的開始:挽救失業率與經濟

過去3年,法國傾全力發展新創,有來自不得不改變的壓力。

自2009年金融風暴過後,法國失業率逐年攀升,至2015年達到10.4%,直到今年第一季,降至近5年新低9.6%;若以年齡來劃分,年輕族群失業率(15~24歲)2016年高達24.6%,高於歐盟平均18.7%。

Fill 1
(資料來源/Eurostat;整理、製表/吳凱琳)

論經濟成長率表現,法國也不如德國或英國。2012年經濟成長曾跌至0.2%的低點。

Fill 1
(資料來源/Eurostat;整理、製表/吳凱琳)

2012年9月,初上任的法國前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正式實行「富人稅」,針對年收入達100萬歐元(約台幣3千5百萬元,包括投資所得)以上的富人課徵75%的稅(2015年1月宣布取消),新創公司強烈反彈,認為會因此影響富人投資新創公司的意願,讓原本已不樂觀的創投環境雪上加霜。「這是一記警鐘,迫使法國政府開始全盤檢討新創政策,解決企業的問題,也因此催生了『法國科技計畫』(The French Tech)。」法國在台協會主任紀博偉說道。

2013年底,法國科技計畫啟動,第一步是推行創業城市認證計畫,鼓勵在創業基礎建設、技術與資金等面向上符合資格的城市,加入「科技計畫」。2015年計畫架構更成熟,主要以城市為單位,面向全球市場,同時吸引國外資源與人才(註釋1)。

法國政府並未針對科技計畫成立獨立單位,僅在經濟財政部下成立「法國科技工作小組」(French Tech Mission)。計畫的工作執行,交由既有的政府部門負責,例如資金由法國國家投資銀行(Bpifrance)主導,簽證問題由外交單位負責,避免了組織疊床架屋的問題。

除了例行的行政協調溝通,工作小組最重要的工作是負責「科技計畫」的品牌行銷與宣傳。小組共9人,除了主任大衛.蒙托(David Monteau)之外,其餘成員都是蒙托從私人企業或外部新創相關單位一一挖角而來,蒙托說:「從外部找人進來,而且每個人都與新創圈有密切關係,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政府單位通常缺乏創業文化。」

科技計畫當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法國科技之門」計劃(French Tech Ticket),這項計畫的推動,讓法國一躍成為全球創業生態系的要角。

科技之門計畫鎖定法國以外的國外創業團隊,入選的新創團隊可獲得4萬5千歐元(約台幣157萬元)的創業基金,進駐法國加速器/孵化器中心接受輔導,並可快速取得4年的居留權。只要你是2~3人的新創團隊(團隊裡法國人不能超過一位),會說英文,有創業構想,都可提出申請。

對法國政府來說,採取「放長線釣大魚」策略,最終目的是希望留住這些新創團隊,在法國落地發展。從第一屆的結果來看,確實有具體的成效:入選的23家新創公司當中,有超過50%已經或即將在法國登記成立公司;其中有7家新創公司募得初期資金,總金額達280萬歐元(約台幣9千8百萬元)。

因此,法國政府決定第二屆擴大規模,入選的新創公司數目增加為70家,合作的加速器/孵化器中心不再僅限於巴黎,而是擴及到全法國41家(全法國總計有將近300家加速器/孵化器),輔導期也從第一屆的半年延長為一年。第二屆總計收到2,700份申請,高於第一屆的1,300份。

但要留得住外國人才,簽證是首要必須解決的問題。

簽證不該成為人才流動的阻礙

隨著科技之門計劃擴大規模,法國政府於今年推出「法國科技簽證」,主要針對外國新創公司創辦人與員工、受法國新創公司雇用的外國員工、以及外國投資者,只要符合相關資格規定,便可透過簡化的流程,取得「人才護照」4年居留許可,家人也同時包括在內(註釋2)。相較之下,若是一般簽證,只能取得1年居留權,若要長期居留,必須每年重新申請,而且流程較為繁雜,例如必須包括健康檢查等其他手續。

回頭看台灣,2015年也推出了「創業家簽證」(註釋3)。然而,仔細比較兩項簽證的內容,在台灣取得「創業家簽證」的外籍人士,如果是首次申請,居留期間最長為1年,而且不包括家人,條件相對較不寬鬆。根據國發會統計,「創業家簽證」推出一年,僅有35個人申請(26人得到核准),原本預計一年核發2,000張,結果遠遠不如預期。除了條件並未特別禮遇之外,缺乏宣傳也是原因之一。

在法國,未來凡是參加科技之門計畫的新創團隊,便自動取得科技簽證的資格。當簽證不再是人才流動的阻礙,法國便擁有了更優於其他國家的籌碼。而英國脫歐,更是法國的大好機會。

艾娃.羅倫斯(Ava Lawrence)曾當過記者、自由作者,之後在公關行銷界打滾10多年,7年前為了工作從澳洲移居英國。身為一名資深貓奴,2015年她毅然離開熟悉的職場,跨足寵物市場,和另外兩位夥伴在倫敦創立Pawmetrics,研發可監測寵物健康的生物晶片與資料分析系統。

Fill 1
艾娃•羅倫斯(Ava Lawrence)。法國創新產業。
艾娃.羅倫斯(左)2015年在倫敦創立Pawmetrics。今年1月,受英國脫歐影響,她和另一位創業夥伴進駐法國最大的硬體工程加速器中心Usine IO。(攝影/林佑恩)

今年1月,羅倫斯和另一位創業夥伴進駐法國最大的硬體工程加速器中心Usine IO。加速器中心隱身於巴黎市中心一棟集合住宅的一樓,沒有顯眼的標誌和大門入口,稍不留意便錯身而過,去年入選第一屆法國科技之門計畫的台灣新創公司蓋亞汽車,也在此進駐了6個月。

為什麼決定申請科技之門計畫,選擇法國成立新的根據地?「英國脫歐是很重要的因素,」羅倫斯點出了許多英國新創公司面臨的難題,「歐洲有5億人口的市場,脫歐對新創公司影響很大;另外是人才問題,很多人不願意留在英國,企業找人變得困難。」科技之門計畫正好給了他們一條出路。

不過,對Pawmetrics而言,法國在醫療、工程和科學的研究的成就,也形成了一道吸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顯示,2010~2013年各國生物科技專利全球佔比,法國為5.1%,在歐洲地區僅次於德國的7.5%;根據美國生物科技專業雜誌《基因工程與生物科技新聞》(GEN)選出的歐洲10大生物醫藥基地,法國排名第3,僅次於英國與德國。

但這股研究能量並未被禁錮在學術象牙塔裡。2009年,一群研究人員成立了法國第一個生物科技開放實驗室「實驗桌」(La Paillasse),「我們的初衷是讓生物科技研究『平民化』,而且『開放』,希望一般人也能進入生物科技研究的領域,」實驗桌共同創辦人馬克.弗涅爾(Marc Fournier)說。只要有好的點子,不論年齡、不論背景,都可自由提案,參加「開放駐點計畫」(Open Residence)。

實驗桌所在的桑提耶區(Sentier,位在巴黎市第二區),曾是成衣工廠聚集地,1990年代隨著成衣業沒落而繁華落盡;2000年因為網路科技興起,徹底改頭換面而有了「桑提耶矽谷」(Silicon Sentier)的稱號。2014年,實驗桌得到巴黎市政府的補助而遷入現址。

在台灣,老屋新生的最終命運往往成了披著文創外衣的商場;在巴黎,這些一度被遺棄的都市廢墟卻成了新創產業的基地。

花都巴黎,變身創業之都

首善之都巴黎,是法國科技計畫最初的起點,也是火車頭。目前在巴黎有將近110家孵化器/加速器中心,新創公司則有將近3,500家。

走進巴黎市北方第19區庫瑞爾路5號,大廳入口處的落地玻璃門上,掛滿電子看板,以英文、法文等不同語言顯示「開放」這個單字。整棟建築設計像極一座車站,進入大廳有人在排舞、演奏音樂、練特技。各自佔據一角、不相互打擾。

事實上,19世紀時這裡是一間提供殯葬服務的工廠,直到1998年正式關閉。2003年,巴黎市政府提撥1.1億歐元(約台幣40億元)整修,2008年重新開幕作為文化藝術展演場地,除了每年上千場的演出活動之外,還有35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此駐點。2015年,成立104Factory孵化器中心,目前有10多家新創公司進駐。

Fill 1
浪漫法國變身成創業新天堂。 104 factry。法國專題。
104Factory孵化器中心於2015年成立,目前有10多家新創公司進駐。104Factory大廳入口處的落地玻璃門上,掛滿電子看板,以英文、法文等不同語言顯示「開放」這個單字。(攝影/林佑恩)

「這是法國唯一設點在公共開放空間的育成中心,形成了獨特的新創生態圈,」負責發展與創新的副主任瓦萊莉.桑格爾(Valérie Senghor)說,「新創公司可接觸到一般大眾和藝術家,隨時產品進行產品測試;這些藝術家和民眾也可以激發新創團隊產生新的想法。」

傍晚6點半,已過了正常上班時間,安靜的共同辦公空間,不少新創團隊仍在埋首工作。Syos是一家以3D列印生產客製化薩克斯風吹嘴(mouthpiece)的新創公司,兩位創辦人都有著深厚的音樂素養與科學背景。寶琳.伊凡諾(Pauline Eveno)是聲學博士,學過12年長笛;麥克斯梅.卡宏(Maxime Carron)是認知科學博士,也是一位業餘爵士鋼琴家,現在正努力研究如何透過演算法,讓系統自動將樂手的需求轉化成最佳的產品設計,提升產製的速度與準確度,104Factory獨特的空間特性,正好提供Syos源源不絕的使用者測試機會。

位於巴黎的各大商學院,成為這股新創動能不可或缺的要角,像是前文提及的HEC以及ESSEC(法國高等經濟商學院),均成立自己的育成中心與創投基金,也交出亮眼的成績。以ESSEC的孵化器為例,離開育成中心之後的新創公司5年存活率為72%,遠高於業界平均的30%。

學術界與業界的孵化器/加速器之間,也不存在競爭關係。「共同孵化(co-incubation)越來越普遍,現在有不少新創公司不只加入一家孵化器中心,」ESSEC創投執行總監朱利安莫瑞爾(Julien Morel)表示,「ESSEC便與微軟的孵化器中心建立了合作關係。」

巴黎外的失落城市

離開巴黎,法國其他城市如今面臨更嚴峻的經濟問題,推動新創顯得更為迫切。

法國南方小鎮亞維儂,每年7月亞維儂藝術節,超過百萬的人潮從全球各地湧進,擁擠的街道只能步行,腳踏車無法通行。但少有人知道,這裡是法國失業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亞維儂所在的沃克呂茲省(Vaucluse),失業率12.8%,高於法國全國平均,」亞維儂科技創意中心總監席撒希尼(Jean-François Cesarini)說,「取得科技計畫認證,推動新創,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

但亞維儂並非大城市,原本沒有資格申請認證。於是他們主動出擊,整合鄰近城市與鄉鎮,以大都會區名義提出申請,2015年成功取得認證。幕後關鍵人物之一,正是亞維儂大學副校長戴米恩.馬尼拉斯(Damien Malinas)。

Fill 1
法國創業新天堂。 亞維儂大學副校長戴米恩•馬尼拉斯(Damien Malinas)
亞維儂大學副校長戴米恩.馬尼拉斯(Damien Malinas)。(攝影/林佑恩)

西裝外套搭配牛仔褲、球鞋的裝扮,很難讓人認出他就是亞維儂大學副校長。當初亞維儂申請認證時的企劃書,他便是撰寫人之一,「如果我們希望培養更多人才,就必須先吸引人才,建立生態系統是很重要的。」亞維儂大學與當地孵化器中心The Bridge合作,提供進駐新創公司使用者研究與測試的專業協助,也藉此讓學生瞭解真實的商業運作機制。

與亞維儂遙遙相對、位於法國與比利時邊境的北方大城里爾,與亞維儂「同病相憐」,其所屬的諾德省(Nord)失業率達12.5%。距離巴黎搭高鐵大約需要一小時;這裡也是前往英國的重要轉運站,從里爾搭乘歐洲之星到倫敦,只需要90分鐘。

里爾原是紡織業重鎮,隨著產業外移,廢棄的工廠成了令人刺眼的存在。為了重振地方經濟,市政府提出各種政策誘因,例如雇用當地人,企業可享有租稅減免;位於里爾郊區的Plain Images孵化器,由里爾市政府提撥預算,由廢棄的紡織廠改建而成,以遊戲產業、3D、VR技術為主。

文森諾.馬連達(Vincenzo Merenda)與凱特琳.歐貝塔(Katrin Ann Orbeta)是兒童動漫故事繪本新創公司Mash&Co的創辦人,遠從義大利南部小鎮來到法國北方的里爾。另外有兩位開發人員在義大利,設計團隊(包括音樂、動畫)則是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我們還真沒有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工作過,」馬連達笑著說。

離開義大利、選擇法國,馬連達有非常充足的理由。雖然義大利也有類似的孵化器中心,但多半屬綜合性質,不像Plain images以動畫和遊戲為主;法國創投資金較多,除了私人投資者,公部門提供許多補助;此外,在義大利,漫畫和遊戲的地位在義大利社會仍不如傳統的藝術,例如音樂、電影,但是在法國心態比較開放。

但相較於巴黎,其他城市能取得的資源仍遠遠比不上。根據歐洲科技資料庫公司(Tech.eu)的報告,2015年投資於法國新創公司的資金,巴黎地區佔了80%。要如何爭取更多資源,成了各地方政府未來的考驗。

創業生態系的最後一塊拼圖

除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投入之外,科技計畫要能成功,不能缺少另一個主角:大型企業。但笨重如大象的企業集團,面對靈活彈性的新創企業,要如何擦出火花,而不是兩敗俱傷?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答案。

2016年啟用的橘園(Orange Garden)是法國第一大電信集團Orange的創新基地,歷時4年完工,園區佔地7萬2千平方公尺,超過3千名員工進駐,包括Orange的加速器中心。

Fill 1
Orange Fab 。法國創新企業。
2016年啟用的橘園(Orange Garden)是法國第一大電信集團Orange的創新基地,歷時4年完工,園區佔地7萬2千平方公尺,超過3千名員工進駐,包括Orange的加速器中心。(攝影/林佑恩)

Orange Fab成立之初,目的便很明確,「我們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我們要的是具商業效益的創新。」商業發展主任巴斯卡.拉圖謝(Pascal Latouche)強調,「我們最終目的是,在短期內與新創公司建立商業合作關係,創造雙贏。」Orange取得需要的創新,顧客需求得到滿足,新創公司商業成功。

目前Orange在全球12個國家推動Orange Fab計畫,包括台灣、美國、韓國、日本、以色列等等,每半年(春季與秋季)每個國家挑選5~10家新創企業,在當地提供3個月免費創業輔導。從2013年至今,總計已輔導175家新創公司。

去年在群眾募資平台大放異彩的台灣新創公司PAIX,便入選台北Orange Fab計劃。PAIX開發的智慧型背包運用台灣紡織業在機能布的頂尖技術,內嵌圓形的智慧裝置,可偵測周遭環境的溫度、空汙指數,也能當喇叭播放音樂。去年在Kickstarter募資平台3天內,就突破5萬美元(約台幣165萬元)的目標。

3個月在台灣的輔導計畫,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有機會在巴黎的國際創新技術展覽會會場上介紹自己的產品,」創辦人張明修說。今年,PAIX同時也獲得亞維儂加速器中心The Bridge的邀請,7月前往亞維儂參加一個月的輔導計畫,「今年9月也會試著申請法國科技之門計畫,未來或許會考慮在法國落腳。」

巴黎市中心第八區的Le Village,則是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édit Agricole Group)於2014年成立的孵化器中心,與Orange Fab的短期策略不同,輔導期長達兩年,目前有將近90家新創公司進駐,是法國第一家由銀行成立的孵化器中心。

「5年前,集團內負責創新的團隊認為,面對數位革命,內部創新機制無法有效地讓集團轉型,因此決定以對外開放的方式,加速創新,」負責國際業務的副市長(註)
借用一般地方政府的頭銜名稱作為管理人員的職銜,以符合Village的概念。
貝努特.布赫丁(Benôit Bourdin)說。孵化器中心的成立,除了媒合新創公司與大型企業合作的目的之外,公司文化也確實被改變,「我們開始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或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方法,因為我們實際看到新創公司如何運用,而且證明有效。」7月中,布赫丁特地飛來台灣參加「台灣新創挑戰」(Challenge for Taiwanese Startups)活動,篩選符合條件的新創團隊,到法國Le Village見習一星期。

但相較於創投大本營美國,法國大型企業投資新創仍有很大成長空間。根據Dealroom研究報告,法國的人均創投金額(創投資金總額除以全國人口數)為41歐元(約台幣1,400元),遠低於美國的231歐元(約台幣8,000元)。

大型企業的收購能量,是關乎新創發展的重要關鍵。「過去5年,Google一家公司收購的新創公司數量,就超過法國前40大企業收購的新創公司的總和。在《財星500大》排名,法國擁有最多的大型企業,但是要如何讓大型企業更有效地與新創企業合作,將會是個挑戰。」蒙托表示。

儘管仍有不足,包括行政程序的複雜、創投資金供給不足、勞動法令僵化等等。但過去3年,法國確實變得不一樣,大眾對於創業的關注明顯提高,「我們特別追蹤了法國報紙報導創業和新創新聞的頻率,2016年報導的篇數大約是3年前的3倍多,而且現在幾乎所有法國商業報紙都有規劃創業版。」蒙托說。

馬克宏的上台,多數人對他寄予厚望,英國脫歐、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為馬克宏和法國,搭建了表現的舞台,未來5年任期,或許將是法國新創另一波高峰成長期。

註釋

1.法國科技計畫包含三大面向

  • 法國科技聚落計劃(French Tech hub):目的為串連全球重點城市的創業家、投資者與相關單位,協助法國新創企業在當地順利發展;同時將國際創業資源導入法國創業生態圈。目前已有10多個城市成為法國科技聚落計劃的一員,包括台北。
  • 國際宣傳平台(International Attractiveness Platform):提撥1千5百萬歐元預算,協助私有部門推動宣傳法國創新能力的計畫。
  • 法國科技之門計劃(French Tech Ticket):邀請國際優秀人才到法國創業,計劃自2015年推出,主要對象為已經有創業構想,但仍未起步或處於起步階段的創業團隊。

法國外交部派駐台灣科技部的國際創新科技專家的梁洛杭博士(Laurent Le Guyader)表示,法國科技計畫的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的「投資未來計畫」預算(Investments for the Future),總計470億歐元,由法國國家投資銀行(Bpifrance)主導,除了上述的「國際宣傳平台」之外,主要支出項目如下:

  • 私人加速器中心投資:總計2億歐元,目前已投資3千8百萬歐元在7家加速器中心。
  • 法國科技獎助金(French Tech Grants):投資未來有成長潛力、仍處於創業初期的新創公司, 2014~2016年,總共投資4千6百萬歐元。
  • 法國科技快速服務(French Tech Pass):每年從全法國14個認證城市的新創公司中,挑選最有成長潛力的企業(每年營收成長超過100%),相關政府單位會優先針對這些企業提供必要的服務或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由法國國家投資銀行支付。
  • 科技之門計畫:每一屆參與科技之門計畫的新創公司可獲得一筆創意基金,以第二屆為例,總金額為315萬歐元。

2. 「人才護照」居留許可

2016年,法國政府為了吸引國外人才,推出「人才護照」居留許可,只要是符合資格的優秀專業人才,便可透過簡化流程,快速取得4年的居留許可,不再需要每年重新申請居留證。未來取得「科技簽證」的外國人,也同時享有這項禮遇。

3.創業家簽證

外籍人士申請台灣創業家簽證的條件如下:

◎如果是個人申請:

  1. 獲得國內外創投或國際性募資平台,籌資200萬元以上。
  2. 已進駐政府認定的創新創業園區。
  3. 取得國內外專利權。
  4. 參加國內外具代表性的創業、設計競賽獲獎者,或申請政府鼓勵外國創業家來台專案計畫通過。
  5. 已經在台灣設立符合具創新能力之新創事業認定原則的事業,擔任該事業負責人,並投資100萬元以上。

◎如果是創業團隊申請:

團隊最多3名,成員需具備高中以上學歷。若該團隊在台灣還未成立公司,團隊成員需符合上述1~4項條件之一;若團隊已經在台灣設立符合具創新能力之新創事業認定原則的事業,團隊成員須擔任該事業的負責人、經理人或主管等職務,且合計投資金額達新台幣100萬元以上。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