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今年(2019)6月,將挑戰台灣迄今無人登頂、被登山者視為聖殿的世界第二高峰K2。他們說:「山像是朋友,爬山就像是與朋友聊天,」精準點出人對山那份自然而然的親近之情。我們或許無法親自攀上世界高峰,但跟著登山家留下的紀錄,我們也能一同體會那份樂趣。
5千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北漂撞上歐亞板塊,接觸帶的海底沉積物被擠壓抬升,造出中國、尼泊爾一帶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這兩大山脈聳立著14座超過8千公尺的山峰。近200年來,吸引著全世界登山家前仆後繼、朝地球最高的巔峰探尋大自然與自身心靈的祕密。
從19世紀初開始,登山家不斷挑戰8千公尺高峰,一直到1950年,法國隊首登安娜普納峰(Annapurna),人類足跡才第一次踏上8千公尺。3年後,英國登山隊首登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簡稱珠峰,另又稱「聖母峰」),開啟人類攀登8千公尺高峰的熱潮。但伴隨而來的,是超過800條生命葬身山嶺的代價。
英國登山家馬洛里(George Mallory)被記者問及為何攀爬高山時說:
「因為,山就在那裡。」(Because it is there.)
這正是人類無法抗拒被高山召喚最佳的答案。現在,《報導者》帶你走入8千公尺上的世界。
1. 珠穆朗瑪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
高度:8,848公尺,世界第一高峰。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西藏和尼泊爾邊界上,藏語的珠穆朗瑪有「大地之母」之意。 特殊紀錄: ◎ 1921年首支英國登山隊開始挑戰;1953年5月29日,來自紐西蘭的英國登山家艾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在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協助下,締造人類首次攻頂成功的正式紀錄。 ◎ 1993年5月5日,台灣登山好手吳錦雄和中國合作參與「海峽兩岸珠穆朗瑪峰聯合登山隊」成功登頂,成為台灣第一位登上珠峰者。1995年江秀真則為台灣首位登頂的女性。
2. K2
高度:8,611公尺 位置:喀喇崑崙山脈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上,被世界知名登山家梅斯納稱為「山中之山」(mountain of mountains)。 特殊紀錄: ◎ 世界上公認技術難度最高的8千公尺高山,是目前唯一一座尚未有人完成冬天登頂過的巨峰。 ◎ 2000年台灣和中國組成聯攀隊,最後因天氣太差,僅止於第二營,這也是台灣目前僅有的K2挑戰紀錄。2019年,2位七年級生登山家呂忠翰(果果)、張元植將在6月挑戰K2,若順利預計在7月攻頂。
3. 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高度:8,586公尺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位於尼泊爾與印度(錫金)邊境。 特殊紀錄: ◎ 在還尚未測量出珠峰與K2的高度前,直到1852年,干城章嘉峰都被當作世界最第一高峰。 ◎ 被早期的錫金王國當作神山,登山家為了尊重當地文化,皆在登頂前數公尺就止步,因此至今仍未有人真正登上這座山頭。
4. 洛子峰(Lhotse)
高度:8,516公尺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在西藏和尼泊爾邊界上。 特殊紀錄: ◎ 在珠穆朗瑪峰南方3公里,登山家常會連攀洛子峰和珠峰。 ◎ 2013年,台灣登山家李小石成功攀登洛子峰,卻在下山途中因體力不支,最後長眠於山中。2018年詹喬愉登頂成功,創下台灣女性首例。
5. 馬卡魯峰(Makalu)
6. 卓奧友峰(Cho Oyu)
高度:8,201公尺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在西藏和尼泊爾邊界。 特殊紀錄: ◎ 坡度和緩,8千公尺高山中的入門款。 ◎ 1993年,台灣人江永達、蔡尚志、梁金梅、劉紀滿首次成功登頂的8千米高峰。 ◎ 2008年伍玉龍以無氧、無雪巴運補的方式,攀上卓奧友峰,創下台灣無氧登頂8千公尺紀錄第一人。
7. 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
高度:8,167公尺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境內。 特殊紀錄: ◎ 尼泊爾西部最高的山峰,缺乏其他高山的屏障,氣候變化大,有魔鬼峰之稱。 ◎ 1950年,法國登山隊原欲挑戰登道拉吉里峰,後來因地形過於困難而轉向安娜普納峰,那次攻頂也創下人類足跡第一次踏上8千公尺的歷史紀錄。
8. 馬納斯魯峰(Manaslu)
高度:8,163公尺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境內。 特殊紀錄: ◎ 日本人今西壽雄(Toshio Imanishi)和雪巴嚮導蓋增.諾布(Gyalzen Norbu)在1956年首次登頂,因而成就日本在國際登山界佔有一席之地。 ◎ 2011年台灣登山好手李小石,攜帶媽祖神像成功登頂,發願要讓媽祖神像登上全球14座8千公尺高峰。
9. 南迦帕巴峰(NangaParbat)
高度:8,126公尺 位置:喀什米爾高原段、喜瑪拉雅山脈巴基斯坦境內。 特殊紀錄: ◎ 最西邊的8千公尺巨峰,攀登難度和K2不相上下。 ◎ 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岩壁Rupal Face,講求攀登技術,在人類成功登頂前,即有31人死亡,因此獲得「殺人峰」稱號。 ◎ 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去年採無氧攀登方式,創下台灣首登紀錄。
10. 安娜普納峰(Annapurna)
高度:8,091公尺 位置: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特殊紀錄: ◎ 第一座被人類登頂的8千米巨峰,由法國登山家莫里斯・荷佐格(Maurice Herzog)和路易斯・拉舍納爾(Louis Lachenal)於1950年首登。 ◎ 因天氣不穩,容易雪崩,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登頂人數最少的一座8千公尺巨峰,每3人登頂即有1人死亡。
11. 迦舒布魯一峰(Gasherbrum I)
高度:8,080公尺 位置:喀喇崑崙山脈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上。 特殊紀錄: ◎ 迦舒布魯群峰有6座高山,迦舒布魯一峰最高,又稱為G1。 ◎ 別名「隱峰(Hiden Peak)」,測量人員在最後階段才發現了這一座隱藏在前山之後的巨峰。
12. 布羅德峰(Broad Peak)
高度:8,051公尺 位置:喀喇崑崙山脈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上。 特殊紀錄: ◎ 主峰遼闊,登頂前另有一個假山頭前鋒,有些登山者只登到前鋒就宣稱登頂,在國際登山界造成爭議。 ◎ 歐都納「全球14座8千米計畫」曾於2011、2012年挑戰,均告失敗;2014年第3度出發,呂忠翰、黃文辰、張元植終於登頂。
13. 迦舒布魯二峰(Gasherbrum II)
高度:8,035公尺 位置:喀喇崑崙山脈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上。 特殊紀錄: ◎ 迦舒布魯群峰之一,又稱為G2,攀登難度相對較低,是許多人第一座8千公尺。 ◎ 2013年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黃文辰登頂,黃文辰下山途中失足墜落,等待一夜後奇蹟似地生還。
14. 希夏邦馬峰(Shishapangma)
高度:8,027公尺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中國境內。 特殊紀錄: ◎ 唯一一座完全座落在中國境內的8千公尺高山。 ◎ 由於中國長期禁止入山,因此成為最後一座被登頂的8千公尺,1964年才由中國登山隊伍登頂。
Q1:想爬8千公尺高山,需要做什麼行前準備?
依據攀爬路線有不同的許可證收費標準。以最熱門的珠峰南面路線為例,申請時必須繳交許可證費用,中國和尼泊爾皆是1萬1千美元(約新台幣34萬元),尼泊爾政府規定每人必須聘請一位當地嚮導。
申請到許可證後,可自由選擇要不要付錢聘請嚮導帶路、協作背行李、是否需要運補、氧氣瓶等等,一瓶氧氣瓶將近新台幣2萬元。
從基地營攀攻珠峰頂完整路程其實只有約10公里,但因高度落差大,攀登者必須來回各營地間適應高度,且天氣許可才能登頂,若天氣不好,可能一待就是兩、三個月。
Q2:身處8千公尺是什麼感覺?
一般平地空氣,含氧量約21%,但在8千公尺,含氧量只剩三分之一,攀登者形容,缺氧狀態下可能出現幻覺、幻聽,例如在零下40度卻不自覺脫手套、答非所問。張元植則形容,在8千公尺出現高山症,身體會如同酒醉般行動緩慢、難以控制。
由於低溫可達零下60度C,必須全副武裝,配備雪鏡、手套、穿著羽絨服行走,皮膚裸露在外過久,血液循環不良容易造成凍傷,嚴重者即會手指、腳趾壞死。
Q3:為什麼有人會想挑戰「無氧」攀登?
40、50年前爬8千公尺高山被視為國力的延伸,英國、美國、法國、俄國等等國際強權,紛紛以國家之力組成遠征隊,聘請喜瑪拉雅山區當地人(又稱雪巴)當嚮導、背負行李。
1990年代,商業攀登開始盛行,攀登公司提供各種服務,以登珠峰為例,商業團可開價到新台幣200萬元,包辦基地營、高山營伙食、聘請雪巴開路、架設繩索、背行李、搭營、提供氧氣瓶等等。
商業登山被許多登山者鄙視。隨著資訊普及,開始出現小團體式的自組隊,自行撰寫攀登計畫書、挑選路線、辦入山手續,依預算向當地嚮導公司購買服務,例如基地營伙食、聘請嚮導或挑夫、購買一定數量的氧氣瓶等等。
有些登山者認為,在高山使用氧氣失去挑戰精神,和山處於不對等的地位,因此採用無氧攀登,即全程不用氧氣。目前只有在全球前五座高峰使用無氧攀登,會被國際登山界特別記錄,而目前攀登珠峰者有9成以上使用氧氣。
另一種更極端的攀登方式稱為「阿爾卑斯式攀登」,簡稱阿式攀登。不聘請雪巴、無氧,自己搭設營地、背負自己的裝備,嚴格一點的標準,甚至不能使用前人架的固定繩、梯子,不在各營地上上下下做高度適應,一鼓作氣登頂,失敗就下次再來。採取這種方式的人認為,如此才是純粹的爬山、對待山最公平的方式。
Q4:最難爬的8千公尺高山是哪一座?
如果以登頂死亡率來看,最高者是第十高峰安娜普納峰,高達31%,肇因於其多變的天氣、雪崩。
技術難度上,K2則是國際公認最難爬的山,地形陡峭、冰雪岩混合路段困難,登頂前的「瓶頸」(Bottleneck)路段雪崩風險高,需要應用到許多攀登技巧,是8千米中唯一沒有在冬天被登頂過的山,登頂死亡率高達27%。
每到冬天,K2就成為國際登山界注目焦點,許多家和登山者都極欲取得首位冬攀K2的地位。
(諮詢者: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8000ers.com、登山家連志展、張元植)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