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公尺,地球離塵世最遠的頂點,
空氣稀薄,含氧量僅餘7%,
終年積雪,風雲變色在轉瞬,
有人看到它的驚駭,
有人卻聽到它的召喚。
「山,就在那裡!」
1921、1922、1924年三度攀爬珠穆瑪朗峰(聖母峰)的英國人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留下這個答案,
然後在那片最純淨的空氣、最潔白的土地終眠,
他是不是第一位締造人類正式紀錄的攻頂者成為永恆之謎,
但他的「召喚說」卻成了亙古不變的「登山者定律」。
為什麼上山?
2006年推助台灣6位高手完登世界七頂峰的連志展說:
「爬山不是要去送死,而是發現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2019年6月欲挑戰台灣首位登上世界高度第2、難度第1的K2峰,
信奉無氧攀爬「和大自然平等競爭」的呂忠翰、張元植說:
「涉險的每一步,就是讓自己人生前進一步。」
勇氣,在山的盡頭,
那裡面包藏著激發自我能量的不輟磨練,
那裡面包藏著生死交關前競合的人性考驗。
目標,不在攻頂而在返家,
每一回的征途便是一次自我實踐的驗證,
每一回的出發都是世人想像與文明的踏步,
山從那裡,
因而落在我們的眼裡、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