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屆金馬獎系列報導
跑起來,路仍長──專訪《相愛相親》導演張艾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相愛相親》台灣|2017

2017金馬獎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張艾嘉)、最佳男主角(田壯壯)、女主角(張艾嘉)、女配角(吳彥姝)、原著劇本(張艾嘉、游曉穎)、原創電影歌曲

張艾嘉,從影40年,身分包括演員、歌手、監製、編劇、導演等。主演電影超過一百部,是金馬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雙料影后。執導、編劇及監製電影超過20部,代表作有《最愛》、《少女小漁》、《心動》、《一個好爸爸》等。

電影記者會上,張艾嘉一身丹寧連身衣裙,個子嬌小,臉也小。攝影記者一陣閃燈,文字記者依序提問,不論是聊起最新作品《相愛相親》裡的故事角色,或更多時候話題延伸到她與家人的相處,那些遊走私領域的問題,張艾嘉沒太多迴避,一一從容回答。即使偶有聽來輕描淡寫將之帶過的應對,語畢依然給了一個笑容,把眼睛彎成一輪月牙。

聯訪結束時,工作人員說起不好意思,本想讓張艾嘉與大家合照留念,但時間已經不夠了。張艾嘉聽見,咻一下的跑進記者群裡,像個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說,來拍照吧!

大夥一湧而上。

張艾嘉有著與身俱來的號召力,像磁鐵般輕巧地把人給吸引靠攏,姿態又不似磁鐵冰冷。如同她在保守的80年代,匯聚了一批包括楊德昌、柯一正在內的獨立新導演,製作「十一個女人」電視劇,幾個年輕人憑著熱情聚在一起,開創著從沒做過的新鮮事。

今年,張艾嘉交出電影作品《相愛相親》,匯集了中港台優秀的工作者,包括攝影師李屏賓、錄音師湯湘竹、配樂黃韻玲,以及從1999年《心動》就負責電影美術的老搭檔文念中,其中有一位場記,是她參與馬來西亞導演陳勝吉的處女作《分貝人生》演出時發掘到的,她稱讚著說:「這個女孩子我覺得她好得不得了,我就把她帶來了,她現在也是劉若英的場記。我覺得這就是我們需要的,誰好,我們就一起合作,就是需要進步。」張艾嘉自信的慧眼與溫暖的號召力,依然流露。

每個時代的介入者

記者會的隔日,電影公司繼續為張艾嘉排滿了專訪行程。這天,她換上俐落的白衫褲裝,剛結束上個訪問,偷了時間補妝、與工作人員聊上幾句,再穩妥地坐回電影宣傳背板前,左右兩盞攝影燈直瞪瞪照著她的臉,下個訪問又將開始。

一整天不間斷地工作下來,相較昨天的一臉精神,此刻坐在面前的張艾嘉依舊專業,卻也見得出些許疲憊,但當她談起骨子裡「喜歡往前走」的特質時,光就從眼裡灑了出來。

Fill 1
張艾嘉。相愛相親
《相愛相親》導演張艾嘉在記者會上與媒體分享創作想法。(攝影/蔡耀徵)

「人生是不等待的,所以我喜歡往前走。我從來不看我以前的電影、我也從來不聽我以前的唱片,我很少回顧,因為我覺得我來不及,我好奇的東西太多了!」

張艾嘉確實是充滿好奇的,19歲時,因一個沒嘗試過的角色邀約,決定跑去香港發展,成為嘉禾公司簽下的女演員,與李小龍成了同門師兄妹,「當初去香港的時候,我就像個外人一樣,我對香港沒太多期望,可是它給我的創作空間卻是相當大的,那時沒人認得我,我也沒有太多要求與包袱。」

雖然早在張艾嘉20多歲時,就已下定決心要把電影當成一輩子的事業,但從她70年代踏入演藝圈以來,演戲、唱歌、主持、製片、寫書、寫劇本、執導演筒,無一不試。對此,中國作家許知遠形容得頗為透徹,他說張艾嘉是「每個時代的介入者」。

「但是,我的好奇心大概是太多了,有的事情也不一定做得很好,知道自己做不好的時候,我就趕快把它放下來,去找自己更適合做的事情。就像我剪片子一樣,我還蠻狠的,有時候拍得過長,不合適的我就『卡!』剪掉。」說到這,她笑了出來。

看她談自己的果決性格,讓人想起1985年她與李宗盛合演《最想念的季節》裡的劉香妹──這個張艾嘉認為最貼近自身的角色:劉香妹是個生性自由的萬人迷,總灑脫地走在前面,讓憨直的畢寶亮追著跑,即使穿高跟鞋的腳常不留神地拐到了,她也是那種隨時可以重新站直、當沒事發生繼續往前走的女子。

在那個時代,張艾嘉雖非偶像路線,卻也因此沒了偶像包袱,才由得止不住的好奇心,帶著她的腳步不停向前。

家人的衝突與和解

在《相愛相親》裡,張艾嘉飾演年屆退休的中學教師,這個為人母也為人子女的夾縫角色,上有要完成過世母親遺願的焦慮,下有成天吵架鬥嘴的女兒,而身邊木訥寡言的老伴,也暗藏結縭多年的降溫危機。

劇本原型來自共同編劇游曉穎的家庭故事,最初劇本出現在張艾嘉的辦公桌時,她一眼看中字裡行間的簡單與留白,「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很簡單,也很久沒有看到家庭的故事了。而這中間也還有很多空間,可以讓我去填寫環境與時代的改變、人與人因為這些改變而產生的變化。」

Fill 1
相愛相親。導演張艾嘉
止不住的好奇心,帶著張艾嘉的腳步在演藝圈裡不停向前。(攝影/蔡耀徵)

「家」有成千萬種寫法,張艾嘉著眼於家人之間的衝突與和解,並將場景放在河南鄭州市。這座列名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城市,現實處境裡也面臨了大規模「拆舊村、蓋新樓」的更迭,世代矛盾與新舊交替,在螢幕裡外都輪番上演。

「我們常常對自己最親的人是最苛刻、最理所當然的,所以有時候講的話也是最難聽的,或是忘記要對他們照顧。」電影裡,一家三代吵吵鬧鬧,引爆點從一樁替已逝老父的遷墳事件展開,各人懷著不同的心思,隔閡與衝突也隨之發生。

「其實很多誤會跟不開心都來自於缺乏溝通,一旦有事情爆發了,有的時候反而是好事。開始時是誤解,可是當大家都能夠走到一個點,願意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之後,這三代之間其實是沒有代溝的,因為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困擾、自己的徬徨。」張艾嘉說。

她進一步以自己和兒子Oscar的相處為例,自認年輕時是個叛逆少女,如今為人母,更時常提醒自己去理解與尊重孩子:「我一直很希望我是他的朋友,可是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開始要變成他的朋友、什麼時候又應該是他的母親。其實我的孩子也不太知道⋯⋯可是我們在每一次衝突之後,我們坐下來談為什麼我們會吵架,這是我覺得我比較開心的一點。有的人吵完架之後心裡就把這份不開心壓積在心裡,或著是不願意去談。」

「Love Education」是電影的英文片名,著實呼應了「愛」這個永遠學不完的課題。對此張艾嘉十分有感悟,突然一口氣說完一場人生:「你從懵懵懂懂莫名其妙的付出、接受、學習相處、犯很多錯誤、你變成母親、你又再付出、變成長輩、夾在中間,這些東西真的是⋯⋯」她終於喘了口氣,接著繼續說,「真的是,學不完。直到我們最後到老,你還要學習怎麼變老,學習終於要走到最後一段路了,可以怎麼樣快樂地變老。」張艾嘉語畢,突然嘴一撇,給了一個可愛的哭臉,接著又豁達大笑起來。

為夢想離開,為愛留下

若將張艾嘉過往參與劇本的角色攤開,細數她對人物的描繪,可發現其中的趣味:《少女小漁》裡的小漁為了取得綠卡,從中國遠赴美國紐約;《心動》裡的浩君放棄大學聯考後,跑去日本定居;《20 30 40》裡的小潔,從馬來西亞獨自來到台灣尋找明星夢;《念念》裡的雪貞帶著女兒離開綠島,回台北展開新生活;而在《相愛相親》裡,薇薇愛上在酒吧駐唱的阿達,讓這個原本打算去北京追尋搖滾夢的男人,就這樣停留下來。

這些人物有著相同的特質:他們為了夢想離開,也為了愛而留下。

放回張艾嘉自身的經驗,異地遷移是她生命裡熟悉不過的事,年輕時曾被父母送到紐約短暫就學,又跑到香港發展演藝事業,38歲結婚後定居香港,一留就快要30年。至於愛情,則是她血液裡拿不走的能力,她曾不止一次在媒體訪談裡提起,年輕時的自己實在太熱衷談戀愛了。關於她的情史如何豐富,這些年來能寫能問的,娛樂媒體都已幫她逐一記下,剩下沒說沒寫的,或許早都揉進她每次創作的細節裡。

離開與留下,考驗的是下決定的勇氣。她電影裡的女性角色,大多十足自覺又具行動力,然而去看張艾嘉如何寫猶豫不決的男性角色,更能從反面窺視她對勇氣的看法。張艾嘉這麼形容電影裡的阿達:「阿達那個角色,他就是因為沒有勇氣去走,當他碰到安全的環境的時候,他沒有往前、原地踏步。如果原地踏步你是心甘情願的,那也是你的選擇。」

身為導演與編劇的她,沒打算讓阿達停在原地:未能實現夢想又無計可施的阿達,有天突然逼著自己躺進姥姥為將來預先準備的棺材裡,一個30多歲的大男人,就在那裡躺出了眼淚。「我寫那場阿達睡到棺材裡的戲,因為那是面臨把自己放在與死亡最靠近的物體裡,讓他感受躺在裡面是怎麼一回事。而那剎那給了他一種勇氣,好!有什麼還比這個更難的!只不過去北京而已,又不是生死別離。」張艾嘉很清楚,人有時不願意往前,缺的只是推上一把的刺激。

然而專注於前行,很多東西勢必得拋向身後,問她取捨困難嗎?「當然,電影是我生活的一部份,當年很可能面臨如果做了這個事,你的電影生涯就要停止了,比如結婚生子,那你要選擇什麼?」她這個問句,如今來看都已有了篤定的答案,結婚生子後的這些年,她仍盡可能保持穩定產量繼續交出作品,「它沒有停止,只是慢了下來。慢下來也是很好的,經歷了這些生命的過程,做了媽媽,做了太太,經營了婚姻,這讓我的生命更豐富。而我則想辦法去調整,看是不是還可以延續我自己的創作,也很幸運的是,我有繼續。」張艾嘉說。

「我才不過64!」

悠遊在不同身份裡,張艾嘉覺得自如,嘗試許多想做的事之後,保留到現在還持續進行的,大多離不開電影這件事了。談起創作,她腦中想的永遠都是還可以挑戰什麼樣的未知,「我最享受的是過程,因為在過程中我覺得我在進步。成果已經是成果了,我更希望在過程中,還能像年輕人一樣去吸收。」

張艾嘉憑藉《相愛相親》以導演、編劇與女主角同時入圍金馬,上回同時以這三個身份入圍,是1986年讓她拿下「最佳女主角」的電影《最愛》,那也是她從影以來,入圍多次但少數獲獎的作品之一。今年入圍7項,她笑說每次被記者問起自己最想拿下哪個獎項時,她總覺得尷尬,回答「沒想過」會被解讀為矯情、若說「想得某某獎」又會被批評過度自信,尤其在身兼金馬獎主席之後,曾還想請工作人員乾脆別拿電影去報獎了。說到此,她俏皮擺出一臉無私公正,自嘲說:「不過還好,我入圍很多次,之前我是主席的時候,也沒有拿獎,還蠻公正的,對吧!」

近日她在中國訪談節目《十三邀》裡,談及將以金馬主席身份,設計一份贈禮送給所有入圍影人。在包裹贈禮的帆布袋上,她落筆這樣一句:「我才不過64,跑起來,路仍長。」64歲的張艾嘉,仍以源源不絕的好奇心,透過溫暖的創作持續介入這個時代。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