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戰爭與它的推手
瑞士政府的「護民主」藍圖:教4歲小孩資訊安全與隱私
蘇黎世師範大學數位教材中心主任傅瑞福(Jürg Fraefel,右)與蓋文(David Gavin)。(攝影/劉致昕)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4歲小孩要學什麼?蘇黎世州資料保護監督機構(Data Protection Authority of the Canton of Zurich, Switzerland)給出的答案:數據安全與隱私。瑞士的蘇黎世師範大學(Pädagogische Hochschule Zürich,後簡稱PHZH)推出全球第一套數據安全與隱私教材,教小小孩和小孩「可以公開」和「不合適公開」的祕密,以及選擇隱私不被侵犯的權利。

《報導者》在蘇黎世專訪教材的研發團隊與政策推手,談數據時代中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為什麼隱私教育,是守護民主的第一步。

狀況一:看著同學們開心地騎車,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困窘地輕聲把還不會騎腳踏車的祕密,告訴身邊最信賴的同學。這個祕密,能不能要求不洩漏出去?
狀況二:下課時候,在學校庭院開心盪鞦韆,同學在旁邊想要幫我拍照,沒想到我身子一滑,從鞦韆上摔了出去,同學的鏡頭捕捉下我出糗的一刻,這張照片,能不能要求刪掉呢?

這些,是蘇黎世州資料保護監督機構與蘇黎世師範大學合作研發的教材──《祕密是被允許的》(Secrets are allowed)內容之一。故事主角,是4歲到9歲的學生,而所謂祕密,是網路時代中無所不在的數據。

當數據成為「新石油」,祕密還被允許嗎?
蘇黎世州資料保護監督機構與蘇黎世師範大學合作,研發世界第一套給幼稚園學生的數據安全與隱私教材。(圖片取自瑞士資訊SwissInfo網頁)
蘇黎世州資料保護監督機構與蘇黎世師範大學合作,研發世界第一套給幼稚園學生的數據安全與隱私教材。(圖片取自瑞士資訊SwissInfo網頁)

花費一年研發,透過25個老師試教,這套教材在2019年1月28日發表,在今年秋天,正式成為蘇黎世教師培訓學程的一部分,並逐步成為蘇黎世孩童的課程之一。

「說真的,最難的是取名字!」蘇黎世師範大學數位教材中心主任傅瑞福(Jürg Fraefel)笑稱,2017年初接到政府邀請,PHZH16人團隊,結合插畫、設計師、音效師、腳本撰寫等人才,合作開發出世界第一套給幼稚園學生的數據安全與隱私教材。其中關鍵,是如何讓孩子們理解隱私的涵義,並對科目提起興趣。「我們得想像他們有哪些祕密,可能有人談戀愛了、有人在家被打屁股了等等,」傅瑞福回憶。

在《祕密是被允許的》電子書中,數據被比喻為「祕密」,正是因為許多私人的資訊,如今,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被迫成為「公開的祕密」。在連網裝置普及之下,過馬路、上公車、操作數位家電,都可能產生數據,一旦數據被他人掌握,個人位置、蹤跡、興趣、消費模式等資料,也就跟著曝光。

「現代的『年輕人』,跟使用條款上寫的不同,還沒到規定的使用年紀12歲,就開始玩Snapchat、Instagram 了!」傅瑞福說,就算孩童沒有直接上網的機會,所處的環境也讓他們暴露在「祕密」被洩露的危險當中;在大量上網的生活模式開始之前,先為孩童建立正確的使用習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全球網路使用者,有三分之一是孩童,尤其在南半球,孩童的網路使用者佔比更高。

政治與商業利益,驅動著挖掘數據的產業,在線上、線下的各個角落,以不同方式收集個人數據,也成為廣告商、產品研發、行銷團隊的商業應用對象,讓數據有「新石油」之稱,個人隱私受到威脅。

為此,2017年前瑞士政府頒發新的課綱,將資訊科技加入原有的媒體素養學分,希望能提高公民的意識,認知數據安全以及隱私被破壞的危險。除了新的教材,未來4年內,有5,000名老師必須補修新的媒體素養學分,師範大學也加速研發新的媒體素養學程,傅瑞福指出,相較國中以上、成人階段的網路素養教育資源,4歲到9歲,才是真正的空缺。

教材5階段鋪陳,從保護自己到守護他人

要打造這套教材,並不容易,設計為10到20小時的學程,必須在孩童還沒開始使用網路科技前,替他們建立正確的態度。教材安排分為5階段,直到最後,才真正談到網路。

PHZH團隊中的蓋文(David Gavin)打開一張插畫,上頭是學生們最熟習的遊戲場,透過插畫裡不同角色的對話和互動,老師一步一步的帶領孩子分階段理解隱私與數據安全。

首先,先透過祕密的討論,讓孩子理解什麼是隱私。不應與他人分享的,例如出糗的照片,屬於「壞」祕密;有些祕密,因為影響了某些人的安全,可能可以分享,例如某位同學不好意思承認自己不會騎腳踏車,便應該知會老師。

透過這樣的討論,進入第二階段,讓孩子理解,所謂祕密、關於個人的資訊,每個人應該享有選擇公開與否的權利,於是孩子們認識了「隱私」的概念。

第三,談保護其他人的數據。蓋文指向插畫中拿著相機對準其他孩子的角色,在此,照片、影像成為數據的代稱:像是能不能亂拍別人的照片?別人的照片能不能四處張貼、分享?

第四項討論,個人的資料,包括地址、電話、害怕誰、喜歡誰、最愛的顏色等,能不能不讓其他人知道呢?為什麼?

最後一個階段,老師給學生們看3張插圖,分別是一個房間、一座遊戲場、網路,分別代表私人空間、半開放以及公共空間。此時是第一次向學生提到網路,但透過前面4階段的鋪成,孩童們已有保護隱私的概念,面對網路全公開的環境,什麼樣的「祕密(數據)」能夠張貼,什麼樣的「祕密(數據)」不該在網上被看見,孩童們已有基本的自主判斷能力,甚至懂得要求數據的自主權。「你的祕密只會給相信的人知道,所以數據也只該給相信的網路平台啊!」蓋文說。

教材以3種形式出版,包括數位動態影音、數位圖卡、厚紙卡,滿足不同教學環境外,設定的教學時數也擬定為10到20小時,為各地學童們之間的數位環境落差預留彈性,也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帶領討論。《祕密是被允許的》只是教材的第一冊,未來第二、第三冊將繼續談論科技的積極作用以及發展脈絡,讓學童能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新科技保持開放的心態。

10月底,《祕密是被允許的》拿下國際大獎時,評語寫道:「教材的設計不著重在指導方針,也不是給學童行為規範,而是在幫助學童培養正確的心態,在面對新的狀況時,能夠獨立做決定,這讓教材本身能禁得起科技快速發展的考驗,不因為新科技的到來而被淘汰。」

「讓民眾知道如何對企業與政府說不」
Fill 1
Bruno Baeriswyl、瑞士、資訊安全、網路隱私、劉致昕
蘇黎世州資料保護監督機構主任委員柏里斯維爾從25年前,就開始倡議數據安全。(攝影/劉致昕)

禁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與站在台上領獎的蘇黎世州資料保護監督機構主任委員柏里斯維爾(Bruno Baeriswyl)有關。

25年前,個人電腦才剛開始普及,柏里斯維爾就展開他倡議數據安全之路。「那時候還沒談到網路呢,不像現在,數據無所不在。」一手打造蘇黎世州資料保護監督機構的柏里斯維爾,在30年前瑞士頒布數據保護法律後,隨後被選為蘇黎世州的主任委員,從兩個人的小小團隊開始倡議數據的重要性,如今成為瑞士26州中最大的資料保護機構,被視作瑞士政府機構倡議數據安全的領導者。全球第一套針對4歲到9歲的數據安全教育得以誕生,是他爭取預算、媒合各界專家的成果。

柏里斯維爾如此形容他的使命,「我們要喚醒民眾,所以公民才能對企業跟政府說不。」

過去,柏里斯維爾以各種方式倡議數據安全的重要,蘇黎世州每年出版一份年度報告,向外發布數據安全的趨勢以及現況,他們也不定期的出版專刊、走訪校園與企業,推廣隱私以及數據保護意識,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民眾,他們也透過影展、網紅創作比賽提高民眾的意識與參與。

現在,他們更進一步在數據無所不在的社會裡,解決人們的迷惘。包括了6個律師、3個工程師的團隊,在學校、醫院、中小企業之間成為顧問,為公司部門解答數據應用的適法性、解決公部門面對數據權利時的雷區⋯⋯等。但問題層出不窮,包括學校、醫院裡大量的監視鏡頭,到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開設網路帳號等等,其實都與數據自主有關,為了站在第一線協助民眾,柏里斯維爾還主動出擊,訓練資訊科系學生,以工具箱的形式走訪校園、社區,第一線與民眾面對面,為他們解決個人的隱私問題。

柏里斯維爾認為,一切必須加速。「人民的力量,還未成形。」

以隱私換便利、政府虎視眈眈,讓資安成為急迫議題

急迫的原因,首先來自數位應用的擴張,網路平台與新應用滲透進各個年齡層的生活角落,創造更便利的生活,「人們總是輕易地擁抱新的服務,然後陷進失控的險境。」他觀察,對非網路世代的民眾來說,網路出現後隱私被破壞的轉變是明顯的,但對於網路原生世代,人們已經失去反抗的意志。

特別是科技公司透過產品設計、免費使用等方式,讓使用者默默習慣「以隱私換取便利」的設定;溫水煮青蛙之下,人們忘記使用科技產品不代表必須犧牲自己的權利。柏里斯維爾呼籲,公民必須重新搶回科技發展的主導權,打破科技公司逐漸走向資料壟斷的現況。

讓柏里斯維爾感到急迫的第二個原因是政府政策的轉變。在美國911恐怖攻擊之後,瑞士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大舉修法,讓政府取得民眾數據的程序大幅簡化,「就因為一個事件,你就想掌握每個人的數據?不可能!」柏里斯維爾表示,數據安全監督機構預算來自蘇黎世議會,作為獨立機關,他們必須確保政府與民眾權利間的平衡,但對於立法單位,他也只有提出政策建議的權利,「不是每一個政府部門,都樂見我們的存在。」

連幼童都該了解隱私,大人呢?

數據穩私被保護的關鍵,是公民的覺醒,這也是即將退休的柏里斯維爾,急於推動各年齡層教育的原因。他認為,數據安全與隱私議題的背後是數位監控,最終的核心問題,是人們想要什麼樣的民主生活?憲法上明訂的人民權利,在數據安全的威脅之下,該如何保守?以瑞士的制度來看,最終是公民透過公投、選舉,監督政府政策,擔任科技時代守護人們權利的守門人。

未來,怎麼樣的祕密可以被透露和公開,是不分年齡的公民必須時刻自我提醒,並起身與企業和政府拔河的課題。

這本柏里斯維爾退休前留給4歲學童的課本,照亮了全球普遍遺忘的兒童使用者權利,也是他點醒大人們起身守護民主的訊息。

註:本文為《報導者》與《瑞士資訊SwissInfo》合作報導的系列文章之一。由《報導者》提案、《瑞士資訊SwissInfo》提供採訪資源,協助《報導者》主筆劉致昕在瑞士進行10天的採訪與交流。報導由雙方共同刊登(中文版英文版)《瑞士資訊SwissInfo》是瑞士國家媒體集團旗下、面向國際讀者的新聞機構,以10種語言為全球讀者提供瑞士相關報導與資訊。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