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三餘書店】
在閱讀《單車失竊記》的時候,想起以前常在課堂上聽吳明益老師「說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是很突兀的開頭,有時也會倏然而止,但還是讓我們聽得相當入迷。在《單車失竊記》當中,老師創造了一個與自己相近的角色──小程,如此貼近真實生活,卻又明白小說的虛構。我注意到書中的一段文字,提到故事的「真實之柱」:
「我常以為,小說作者用三根實的柱子,引導讀者相信七根虛的柱子,讓他們走進文字創造的堂皇、寒磣、奇幻或非現實性的城堡裡。」
在讀者閱讀的時候,會捨棄所有懷疑,全然的信任小說家所創建的世界,並且假裝這些人物與情節的存在,這樣才可以置身於故事之中。這次三餘書店以這本小說為藍圖策劃了一場展覽,當我接手這個世界的地圖時,卻開始不知不覺地去觸摸每根柱子,然後漸漸地讓一個新的「單車失竊記」,從這趟旅途中重新長出。在真實之柱的周圍,還有穩固的樑,往外延伸成為我生命中另一處風景。
「一九九二年的時候,阿巴斯從大學畢業,當了兵,進入了駐紮在岡山空軍官校的防砲部隊,營區就在一個叫做二高村的眷村旁。」
為了尋訪故事中阿巴斯與老鄒的地下室,來到位於高雄岡山的二高村。我們沿著地圖上的指標前進,在抵達之際卻被隔離在圍牆之外,向在地警察詢問時,他們點頭說有聽聞過二高村,但再往下問細節就只剩搖頭的回應。我們只好到阿公溪左岸,彷彿再等一下,阿巴斯和老鄒就會從水中伸手上岸。草坡寧靜,現在的二高村已經拆得一點也不剩了,想必故事中的豆漿店、牛肉麵店與饅頭店也都無法一一查證了吧!
「我的父母都已經因病過世了。他們死去了,而我從戰場活著回來,這就是山的道理。」
巴蘇亞是曾經上過戰場的鄒族人,活著回到台灣的他,只留下一捲捲錄音帶,本來在親人前沉默的他,將畢生的話語都轉載到在磁帶之上。在展覽中,我們希望能有一段鄒族人的朗讀段落;只是在台灣鄒族人僅佔6,000人,要找到有意願並且深諳族語的人,並不容易。幾經轉介後,找到阿里山的溫英傑老師,錄音當天他特地開車南下,後續又匆匆離去,我們將他具有黏著性的聲音,刻紋在這個時空中,轉述那段台灣記憶中的戰爭風景。
「可是自轉車這麼高大,對她而言就像一匹鐵馬。只是此時她一刻也不想留在這裡,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力氣,女孩扶起龍頭,嘿呀一聲把自轉車往前面推了幾下」
故事的開頭與結尾其實是扣著主角的母親,按照著腳踏車的歷程,鐵馬像是一個生命體,它所經歷的種種一切,隨著戰爭、戰場裡的動物們、騎經過蝶谷、再往未來騎去,或者其實也是騎向回憶中的那個我。我們使用「浮空投影」的技術,讓這支動畫彷彿漂浮在展場之中,由不同角度觀看,它也像是騎在我們設計的各個展區當中,穿梭於圖像與聲音的回音中。
「不知道為什麼,阿雲有點著迷於這個程序。她覺得在把美麗的蝶翼和醜陋的蝶的軀體分開的那瞬間,好像碰到了什麼和她心底很像的物事。」
書中有許多描述到動物的章節,其中描寫到一位名叫阿雲的捕蝶人、也是蝶畫師。這個產業是從南投開始,日治時代剛好是大命名的年代,許多學者為了研究,需要大量的資料為那些從未有過名字的動植物、或者昆蟲取名。蝴蝶亦是如此,然而那些被捕捉的蝴蝶除了做成標本之外,剩下的或者殘破的蝴蝶,藉由人的手將蝶翼貼成一幅幅的畫作,成為新的手工藝產業。
在查詢資訊的過程中,竟意外地發現另一條高雄茂林的支線,那裡曾有一位從南投而來的捕蝶人──陳文龍。我們尋訪六龜圖書館,沒料到在那的王主任居然對於蝴蝶喜愛並有研究,他當下就拿出陳維壽的蝴蝶書籍,並翻開六龜老照片集,頁面上有一張女孩們伏在桌前貼畫的照片。每一位都有可能是書中的阿雲。
「眼睛、四肢都是身體的一部分,腦與按快門的鍛鍊,靠的不只是思考,還要行動,這些感官才能啟動真正攝影師那種動物性的直覺。」
阿巴斯是巴蘇亞的兒子,想用鏡頭觀看人生的圓缺。然而該如何在生命中對焦呢?展場中有一區名為「阿巴斯的暗箱」,製作遇到最大的難題莫過於「距離」。影像與鏡頭的距離,鏡頭與成像牆面的距離,必須不停調整。我們一面與技術指導阿葦反覆的實驗;一面與科學指導林燈河老師對照公式。為了看清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影像,讓所有的光進入透鏡之中,讓書中所提到中華商場與萬華重新映照到我們的眼睛裡頭。
「因為螺絲一定要上到某一個恰如其分的緊度,車子才會流暢又不會發出怪聲。在那個過程裡頭,會有什麼東西從他們的手勁跑到車子裡頭,可能幾十年都在那裡。在我拆車的時候,有時會感受到那個。」
老師在答應讓我們以《單車失竊記》為文本佈展之際,有提到可借展腳踏車零件,第一次討論展覽時,我們在星巴克聊了將近一小時關於那個年代,單車的種種,看似與策展無關,但後續想來這可能才是此展的核心。我們彷彿從老師手中接下這輛腳踏車,開啟了另外一段尋訪的歷程,這當中合作的夥伴,因為故事而認識的這些人,像是一顆顆螺絲,將線索一條條接縫起來,書寫出另一本《單車失竊記》。
「這世界乍看之下一如往常,沒有什麼改變,但我知道,那已經是和昨天以前的世界,產生了微小差異的新世界。風裡的微小昆蟲、從遙遠的恆星傳到這裡的光、玻璃上的灰塵,都不再相同了。」
策展的過程中,看起來沒有更動任何情節的故事,厚度卻已全然不同。我們嘗試將這些閱讀過程與讀者相連,邀請讀者一起踩踏上這輛幸福牌的單車,豐富這趟不止息的旅程。是否幸福,我不敢打包票,但能夠肯定的是,關於記憶中的單車產生了深刻的位移。
◎展覽日期:2018/8/31~2018/11/4
◎開放時間:平日13:00~18:00、假日11:00~18:00,週二休館(休館前30分鐘現場停止售票)
◎活動地點:集盒‧KUBIC
◎活動地址:高雄市前鎮區復興三路5號
◎活動詳情:https://goo.gl/7xuqDo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