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騙個資、假影片、AI造像:新媒體時代,6種你必須注意的作假新手法
(攝影/AP Images/Klaus Ohlenschläger/達志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精選書摘】

本文為《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章節書摘,經科學新聞解剖室授權刊登,文章標題與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喝茶防冠狀病毒?糖恐致癌?熱苦瓜水能治百病?網路時代各種「專家說」在社群媒體快速傳播,當流言四起,我們可以怎麼破解?科學新聞監督平台「科學新聞解剖室」結合不同領域的科學專家及義工,致力於用一般民眾能理解的語言,鼓勵大家懷疑、推敲科學新聞真偽,避免錯誤報導蒙蔽視聽。

「我是xxx地檢署檢察官,我們查獲你涉嫌一起詐騙案,我們要暫時保管你的存摺與提款卡⋯⋯」、「我們在校門口抓了你的小孩,你如果還想見到你的小孩,馬上匯款100萬元⋯⋯」、「你中獎了!你要先匯保證金過來,我們才會把獎品寄過去喔⋯⋯」以上是我們應該已經耳熟能詳的詐騙故事,只是拜資訊及通訊科技與社群媒體快速發展之賜,於是又發展出新的詐騙型態。現在如果還需要一一打電話才能騙人,那可能就落伍了。

這一波新型態的作假方式與Facebook、Instagram、LINE、YouTube等社群媒體的崛起息息相關,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靠近。為此,解剖室歸納了新媒體時代裡面6種常見的作假手法,讓我們在茫茫的資訊大海中,可以保有更多的安全感。

1.假抽獎、真騙讚,送貼圖、偷個資

這類型的作假手法是透過社群媒體,例如Facebook、LINE等,透過舉辦抽獎、送貼圖等活動來吸引人氣,提高訂閱量之後再將平台轉賣,藉以牟利。

例如,解剖員的Facebook頁面常常被「看起來怪怪的」抽獎文所洗版,像是「狂賀本店盛大開幕!只要按讚留言TAG朋友加公開分享,抽出50支AirPods!」、「回饋社會!某某建設送出台北2間精華地段房屋!5天後抽出兩位幸運兒!」等貼文,這些可都是經常使用的招攬手法。

一開始,抽獎文只是一種行銷策略,並無惡意,也沒有詐騙的性質,是各大官方粉絲專頁都經常使用的宣傳手法,以贈品為誘餌,透過抽獎在短時間之內增加粉絲人數和貼文觸及率(編按)
根據Facebook政策,此類宣傳手法被認為是點擊誘餌(Clickbait),會被調降觸及。
,對於活動宣傳和商店經營而言,都是相當常見且有效的手段。只是長久下來,Facebook的許多使用者已經被訓練出抽獎的反射動作,看到文章即完成抽獎三步驟「按讚、留言、分享」,而黑心商人們就在群眾跟風抽獎的行動中,嗅到了累積粉絲的隱藏商機,也讓抽獎變了調。

此外,隨著Facebook程式技術的進步,粉絲專頁的經營者可以設定讓網友留言變得可以自動觸發私訊,再透過聊天機器人的功能,讓粉專管理員直接得到與民眾一對一傳播訊息的機會,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方便將抽獎者導引到其他網站或是LINE帳號。在多管齊下的各種作法之下,商人以虛構的抽獎文、贈品文為餌,讓假粉專取得廣大的粉絲數、貼文互動量、無數的私訊管道,之後再將此粉絲專頁轉賣,或是利用這個平台大量傳播特定政治或社會議題的立場,神不知鬼不覺地從轉售、導流中賺取了龐大的利益。

Fill 1
本書作者的友人從Facebook抽獎活動被引導到LINE帳號,但後來發現該抽獎帳號已被轉賣。(圖片提供/科學新聞解剖室)
本書作者的友人從Facebook抽獎活動被引導到LINE帳號,但後來發現該抽獎帳號已被轉賣。(圖片提供/科學新聞解剖室)

現在,這種釣人氣養平台的假官方粉專遍地開花,為了抓緊消費者的心,各式各樣的假獎品都有,從星巴克咖啡、麥當勞、Apple系列產品、汽車,甚至是抽房子比比皆是。更可怕的是,Facebook抽獎文只是其中一種途徑,在親朋好友的LINE群組中,也時常有「假送貼圖、真騙個資」的虛假LINE帳號,即使警政單位大力呼籲不要上當,真實店家也發布澄清新聞稿、刊登置頂公告,但在民眾貪小便宜的心態下,仍有許多人一窩蜂的湧向抽獎的陷阱,白白將個資送出去,讓不肖的商人牟利,也讓另有操作意圖的利益團體達到他們不為人知的目的。

2. 混淆視聽的農場文

此一類型大概就是新媒體所引發作假手法的祖師爺,藉由浮誇、聳動、造假或真假參半的文章及影音來吸引觀眾點閱,利用高人氣的點閱次數兌換鈔票,點擊次數越高、荷包越滿,也造就了所謂「內容農場」的作假經濟。

「內容農場」顧名思義就是很像是在一個農場裡面把一個原本不存在的內容養出來或種出來,它在經營上大致有幾種模式,有的是自己生產內容,轉譯其他國家的報導,擷取並誇大有趣的部份;有的不生產內容,而是靠註冊的會員來貢獻文章,如果貢獻的文章點閱率越高就能分到越多的金錢,這樣人人可分潤的模式往往可以為網站帶來驚人的流量,創造人人有錢賺的商業模式。(延伸閱讀:〈LINE群組的假訊息從哪來?跨國調查,追出內容農場「直銷」產業鏈〉

Fill 1
內容農場透過新鮮刺激的標題激發民眾的好奇心,創造流量與金錢。(圖片提供/科學新聞解剖室)
內容農場透過新鮮刺激的標題激發民眾的好奇心,創造流量與金錢。(圖片提供/科學新聞解剖室)

在資訊量爆炸再爆炸的年代,什麼最能快速進攻民眾眼球呢?內容農場在這個關鍵點上掌握得很好,透過新鮮刺激的標題激發民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點擊與滑動文章的一瞬間,每個人都老老實實地貢獻了一次點擊率。近年透過LINE之類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的助攻,轉傳再轉傳,滾雪球的效應帶來更多的人潮與錢潮。

在內容農場所處理的諸多議題中,健康類的內容從來不會讓農場經營者失望,這是多數人都關注的議題,只是在這種「特殊」的生產模式之下,農場刊登的文章經常內容良莠不齊、語氣過度堅決與肯定、圖片粗糙與浮誇,很容易造成閱讀者對於健康資訊的錯誤迷思。

3. 比真實還真的AI造像

此一類型的作假手法是仰賴現代的高科技,透過模擬、後製的技術來進行影像的竄改,讓我們難以辨識真假,甚至相信那些虛擬製造出來的畫面就是真實。

電影《雲端情人》中,男主角愛上了具有人工智能(AI)的虛擬助手,他雖然碰觸不到她,但是只透過語音系統作溝通,卻仍深深的墜入了愛河,這看來是遙不可及的科幻故事,現實中卻可能步步成真。目前AI的技術雖然尚未發展到能和人類進行深度溝通,但卻已經具備了仿造照片和影片的強大能力,看看以下的頭像,你覺得她真有其人嗎?

(圖片取自telegraph.co.uk)
(圖片取自telegraph.co.uk)

根據媒體報導,在LinkedIn的主頁上,這位「Katie Jones」擁有顯赫背景,也與美國政治圈聯繫甚密,甚至與國務卿副助理、參議員的高級助手都有所聯繫。然而,這個頭像很有可能是利用「生成對抗網路」(GANs)的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目的是透過LinkedIn進行間諜活動。

又例如,鼎鼎大名的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影片中聲明,他控制了數十億人被盜的數據,這足以讓他掌控未來。

然而,這如幻似真的新聞畫面,也是利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所仿造,原本這短片是為了抗議Facebook拒絕刪除惡意假影片而製作,但這樣的影片卻也可能會淪為一種「深假新聞」(Deepfake),也就是「透過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製造出來幾可亂真的假新聞(影片)」。

原本這些技術的開發可能是立意善良的,例如透過這個技術,即使我們的祖父母已經不在人世,我們可能還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聽聽他(她)們說些撫慰人心的話;或是能讓像理查費曼(Richard Philips Feynman)這種有趣又卓越的諾貝爾獎科學家使用不同的語言激勵全世界各地的學子。當然,在一線之隔之下,如果有心人士借此來假冒政治人物的言行,製造子虛烏有的負面假消息,就可能影響選舉結果,造成社會動盪。

我們原本接觸不到的「Katie Jones」與「馬克・祖克柏」,現在卻看得見,甚至聽得到了,但這些都是幾可亂真的假造。科技發達的21世紀,可以預期的是這些「假」只會越來越「真」,我們都需要更加地警覺。

4. 無中生有,散播速度比真相快6倍

此類的作假手法是捏造具有某種意圖的「無中生有」故事,在造謠者說得天花亂墜、繪聲繪影之下,使得有些民眾難以辨識而信以為真。這一類作假事件多數出現在與政治相關的案件上,有心人企圖用以影響民意或選情。

在沒有新媒體的年代中,2005年發生的「腳尾飯事件」可說是台灣新聞史上最經典捏造故事案例。當年台北市有位議員王育誠,他揭露殯葬業者在告別式結束後,會將祭拜往生者的腳尾飯送至民間自助餐店內並重新製作成菜餚,當時引起軒然大波,造成附近商家生意一落千丈。隨著疑點逐漸浮現,經追查後發現這根本是一起自編、自導、自演的全造假事件。這次的新聞造假事件不但引發社會震驚與譴責,也連帶造成當時東森新聞S台被撤銷牌照的導火線之一,後來該名議員被自己的政黨無限停止黨權,法院最後也判決需賠償325萬元給受牽連的店家。

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新媒體時代,不僅樣貌不同、頻率不同,恐怕連下場都不同。例如2018年夏天,台灣南部豪雨不斷釀出災情,網路上流傳了一張美國《時代》雜誌(Times)的封面照片,是警察坐水中吃便當與蔡英文總統的照片,旁邊用英文文案寫著「台灣皇后秀」、「悲傷的國度:台灣」等字眼,若沒有進一步想想就當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失望國家元首用如此戲謔的態度看待災情。

雖然此照片一出,很快就被有心的謠言澄清團體貼上謠言圖片,但是恐怕原始的貼圖還是在不同的管道繼續流竄中,擴散的範圍難以估計。這個案例與腳尾飯的案例同樣都是無中生有的捏造故事,但是在新媒體的介入助攻之下,不僅消息的源頭不易追查,多層次的傳播管道更是不易澄清與遏止,一整個就是捏造故事的溫床,而這也是目前各國最頭痛的假新聞問題的核心。除了前述的案例之外,其他的案例不勝枚舉,依據《科學》(Science)雜誌在2018年所發佈的一項重要研究報告,指出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不僅散播速度比真相快6倍,觸及人數也更多,可見捏造故事的威力,需要民眾時時保持警覺。

5. 移花接木,真圖搭上假故事

此一類型的作假手法是透過「看圖說故事」,看著同樣的圖片或影像卻說出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聳動故事,企圖引起觀眾情緒上的直接反應與討論,進而達到某些意圖(例如點閱率、名氣等)。在這種手法中,完全是以影像作為主要的媒介,尤其新媒體時代造就了許多影像的廣泛,加上影像原本就是一般民眾最直覺、最容易接受的媒材,讓這類移花接木的影像蓬勃發展。

例如,先前有一則LINE貼文是這麼說的:「哀痛!印尼昨日晚間發生驚心動魄的世紀海嘯!」影像中,看到洶湧的海浪灌入內陸,陸地上的建築分崩離析,整個世界都在洪水中起起落落,宛若末日,而透過災民的第一視角,看見了可怕的浪潮席捲了他們的家園,甚至連鏡頭本身也即將被捲入海潮的血盆大口,在民眾的淒厲尖叫和悲痛的祈禱聲音中,手機這一端的我們似乎也親身體認到天災的無情、災民的絕望與無助。但以上是一則假LINE訊息,實際上製造謠言的寫手是剪輯了各種怵目驚心的大自然影片,再「看影片說故事」,偽裝成印尼海嘯的影片資料,成功煽動了廣大民眾的情緒,由於這些影片的片段是實際存在的,使得這則假消息藉著影片帶給我們更強勁的說服力和衝擊。

又例如,有則LINE影片的標題是:「當街搶男孩,然後拖去賣器官,好可怕!」,影片背後的現實狀況卻是一位逃學的初中生失蹤後,被父母和師長逮到並強制押入汽車內帶回家的畫面。

再例如,這則「台中花博搶先看」,裡面影音所呈現的花園景象壯麗繽紛,實際上卻是盜用了杜拜奇蹟花園的照片,再套上花博的名稱偽造而成。

除了利用現實影像來扭曲訊息外,謠言製造者也喜歡挪用它人精心製作的影像來散布謠言,把原先的畫面栽贓了其他的內涵,移花接木製作成錯誤的訊息。例如「汽車撞空氣車禍」的恐怖影片,只見影片中的汽車好像在路上撞上了什麼看不見的物體,突然扭壞變形,十分駭人。原來這影片是義大利藝術家的後製作品,本來就不是原汁原味的現實影像,而是精美的藝術創作,但在移花接木者的盜用下,加入自己的文字敘述就將這影片曲解成超自然車禍事件。

另外,還有知名的「手機輻射會讓玉米變成爆米花!」影片,只見一群人同時對著玉米粒把手機打開時,竟然可以讓玉米粒慢慢地一顆顆變成爆米花,儼然是一台超級微波爐,讓人驚恐手機所帶來的電磁波。原來這是多年前惡搞的廣告影片,但今日經由社群媒體的轉傳,卻被當成一則社會案例,令人哭笑不得。

「眼見為憑」是每個人普遍的認知習慣,所以有影像為證據的新媒體訊息,在我們心裡的可信度就會大幅提升,尤其是當這個些影像看起來非常「真實」的時候。但是在假訊息充斥的時代,「有圖有真相」的看法卻不一定靈光,有時這個真相有可能只是一個戲謔的笑點,所以需要謹慎看待。

6. 片面詮釋事實,誤解比造假更可怕

此類型的作假方式是指作假者擷取不完整的資料,以片面來詮釋整體,導致資訊有偏差及錯誤,甚至是誤導的情況。

在這個類型中,比例最高的是不勝枚舉的政治新聞,尤其是選舉期間更是花招百出,候選人為拉抬自己的聲勢,從跑場各種大型活動、製造話題到挖苦對手,方法琳琅滿目,而斷章取義就是其中的慣用套路之一。

例如,郭台銘先生在表態角逐2020總統大選時,自己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發言就經常被拿出來抨擊。其實在學運時,郭台銘先生的完整發言是:「民主對GDP沒幫助,不能無限上綱把各種運動當作民主,民主是過程,不是果實,經濟果實才能填飽肚子,民主的動能須化為經濟的成果。」但這句話卻被簡化成「沒有民主只能要飯吃」(編按)
根據郭台銘在Facebook的貼文,應是「簡化成『民主不能當飯吃』」。
,不僅偏離原來發言的重點,也使得當事人被貼上負面的標籤。(編按)
根據另一則2014年新聞,郭台銘另外發表過一段包含「民主不能當飯吃」的發言,前後文是:「台灣經濟其實不算太差,就是經濟結構必須要改變,而一個路過、一個街頭,耗掉多少社會資源,民主不能當飯吃,民主是要靠經濟、競爭力、向上提升的力量,各種活動背後都有成本,看不到的隱形成本浪費掉多少國家資源。」

又例如,英國王子威廉(HRH 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在第三個兒子出生時,到倫敦聖瑪麗醫院迎接新生兒,就向媒體寒暄,表示自己很開心、非常快樂,但現在亦有3倍的擔憂!說話的同時比了3的手勢,卻被不同的角度的媒體看成是在比中指。幸好有立即的澄清,並附上正面的照片,但這樣的斷章取義,如果被有心人援用就很容易會造成閱聽人的誤解,也造成公眾人物意外的麻煩。

Fill 1
英國王子威廉受訪時比出「3」的手勢,從另一個角度看卻像是比中指。(圖片截自香港01新聞網站)
英國王子威廉受訪時比出「3」的手勢,從另一個角度看卻像是比中指。(圖片截自香港01新聞網站)

除了公眾人物,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類似的案例。例如,網路上曾流傳警察強勢毆打民眾,甚至還以警車輾壓民眾的影片,但隨後證實此影片為刻意擷取的片段,真實的情形是該男子因喝醉拒付計程車費用,因不滿警員勸告而與員警扭打在地,倒地後為阻擋警車,才會出現不小心警車壓到該男子的畫面,所有擷取的影片畫面都是斷章取義並刻意扭曲的結果。

「假」愈來愈「真」的世界

這是一個人手一機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錄製、後製及拼貼影片,再加上社群媒體的盛行,造就了將資料進行斷章取義利用的方便環境,如果有人想要刻意扭曲事實,縱使有照片、影片佐證,還是沒辦法100%相信,閱聽人只能多加確認及觀賞不同來源的新聞,才不會被新時代各種科技的新手段所蒙騙。

相較之下,新媒體環境下所助長的新型態作假手法雖然不一定會立即造成民眾財物上的損失,但是在潛移默化的隱隱作用下,可能會深遠地影響我們對於事物的觀點,更麻煩的是,在接收這樣似是而非的訊息之後,可能會麻痺我們的辨識力,降低我們的判斷力,更甚者會漸漸不在乎資訊的正確與否,這是一種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需要大家的共同關注與警惕。

本文為《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部分內容,經方寸文創授權刊登,文章標題與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科學新聞解剖室提供
索引
1.假抽獎、真騙讚,送貼圖、偷個資
2. 混淆視聽的農場文
3. 比真實還真的AI造像
4. 無中生有,散播速度比真相快6倍
5. 移花接木,真圖搭上假故事
6. 片面詮釋事實,誤解比造假更可怕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