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邁入第3年,我們除了繼續製作不同的數位專題,也嘗試了政策追蹤平台以及懶人包等呈現方式。持續深耕挖掘更多社會議題以外,我們也希望記錄走過的軌跡,內容將記錄在「報導者開放實驗室」這個部落格,未來將與大家分享更多團隊製作專題的心得與採訪寫作的方法。
目前「報導者開放實驗室」共有「新聞室PM經驗分享」、「數位專題製作」、「採訪寫作技巧」、「活動預告」、「活動側寫」五個欄目,未來將不定時更新。
2017年度熱門文章:
2016/4/30
蔡英文曾說,勞工是她心中最軟的那一塊,強調要盡力縮短總工時、扭轉低薪。然而她提出的勞動政見,實際達成了多少?「蔡英文勞動政策追蹤平台」,能同時顯示政策進度以及民眾的最新滿意度評價,讓競選政見不再淪為空話。前往體驗 (更多內容,請見五一勞動節專題:「工作貧窮!」)
2017/6/16
乘著洋流來去的海洋廢棄物,在人類驚覺嚴重前,已快速地全球化。海洋廢棄物不分國界,對生物的殺傷力同樣不分領土。人類垃圾,是現今海洋生物生存最大的敵人。前往體驗 (更多內容,請見「失控的海洋廢棄物──塑膠砌成的海龜墳場」一文)
2017/8/21
過去20年間,有12年凍漲基本工資。凍漲理由包括亞洲金融風暴、產業外移,或因「經濟不景氣」而遭行政院否決,總歸一句話,就是政府說了算。前往體驗
2017/11/1
有一群少年,完全逸出法律規定,在勞動體系裡被雇主或工作環境剝削。我們在他們身上,目睹貧窮如何一代代複製。這是噴農藥的17歲少年土豆的故事,以圖像揭開這群活在廢墟裡的少年的生活。前往體驗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廢墟裡的少年」專題)
2017/11/18
自殺者遺族猶如歷劫歸來的人,面對全新的生活,卻已被災難性事件烙上無可磨滅的印記。《報導者》走入三位自殺者遺族的世界,他們分別錄下「現在的自己」對逝去親人說的話,邀請讀者留駐聆聽,那些不因死亡而被切斷的生命連結。前往體驗
2017/11/28
在台灣,「職業病」卻常被低估、視而不見,且職災相關補償辦法還散落在不同法規裡,造成職業病被嚴重低估。前往體驗
2017/8/31
2017台北世大運落幕,台灣創下史上最佳奪牌成績。我們整理了此次世大運的獎牌數及選手表現,讓你一目了然賽事結果。前往體驗
2017/9/27
你聽說了嗎?政府這次提出的稅改方案,無論薪資族或股票族,人人都能減到稅。聽起來皆大歡喜,但減稅的最大受益者是「全民」,還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好野人」? 來參加這場同學會,你就知道了。前往體驗
2017/11/6
上路不到一年的「一例一休」,最近又要大修了,修完之後,有何不同?勞工又會得到什麼呢?前往體驗
2017/12/1
一例一休修法再起引發風波,行政院強調有「勞資會議」把關機制,絕不會侵害勞工權益,但真的是這樣嗎?前往體驗
2017/5/28
名列世界三大藝術盛會之首的藝術雙年展,有「藝術界奧林匹克運動會」之稱。《報導者》連續7天進入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館佈展現場,記錄下這場盛宴。前往體驗 (更多內容,請見「藝術・時間」專題)
2017/10/26
《報導者》藉著戲院放映之際企劃了「搖滾芭比專題」,有別過往以文字談電影,我們邀請了 6 位喜愛電影且擅長繪畫的創作者,用他們具才華的筆,畫下最觸動他們的 Hedwig。前往體驗
建立紀實影像品牌,影像做到真實的呈現而不是尖銳的突顯,深刻而不刺激、貼近而不旁觀,以影像獨特的單音慢調,讓讀者細味品嚐。搭建影像公眾平台,向在地影像報導者、影像論述者主動邀稿,多元呈現影像面貌,培力影像新芽根基,提供發表管道,永續紀實影像生態。前往體驗
一個人、一本書、一段聲音、一張照片與一段影像。每個人的聲音都有故事,透過一段段的聲音,我們看見人生,也聽出人「聲」百態。在這個混沌又繁雜、在訊息轟炸的時代裡,「聲音地圖」這個系列,用聲音鑿開一道縫隙,讓一些特色人物,為你讀上他/她們所愛的一本書、一首詩、幾個句子,透過簡單的聲音檔,帶你聽見文字的聲音,聽見百態人生。前往體驗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