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原住民的崎嶇路_(攝影/許𦱀倩)

都市原住民的崎嶇路

2019.5.6 最後更新
在都會求學的過程中,每個人周遭常常有個原住民同學,他們也許皮膚較黑、五官立體,跑得飛快、唱歌很行;也很有可能「以上皆非」。他們是「都市原住民」,成長在都市,不住原鄉,社會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如同隱形斗篷加在他們身上。
依原住民委員會定義,「都市原住民」是指不居住在30個傳統山地原住民鄉及25個平地原住民鄉(鎮、市)的原住民。都市化發展至今,台灣的都市原住民有了一代、二代甚至三代。一代是出生原鄉但移動到都市,而二代和三代則是出生於都市裡。根據官方統計,1956年還有9成8的原住民住在原鄉,2019年最新資料則顯示已有高達4成7、約26萬位原住民入籍都市;而據原民會估計,若再加上實際生活在都市但未設籍於此的原住民,數目已達全體原住民567,044人的一半。
他們前往都市,是期待在他鄉獲得就學、就業機會,改善家人和自己的生活。然而都市原住民沒有都會漢人的各種資源與支持系統,在教育、居住、就業、健康等各種層面,出現發展落差;卡在原鄉跟都會間的進退兩難,也讓他們出現身分認同的危機。
《報導者》採訪了一代、二代都市原住民,記錄了他們在都會中遭遇的居住、教育跟文化的適應故事,讓更多人理解他們在各種歧視夾擊下,生活與認同的崎嶇路。
監製|李雪莉
記者|李宜蓁
攝影|許𦱀倩
編輯|洪琴宣、張詩芸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