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悠瑪」、「太魯閣」兩個代表花東的原住民部落名,因為3年內台灣鐵路管理局兩次重大事故,竟成為鐵路事故的代名詞,聽來格外諷刺。應該接送花東人安全回家的新型列車不再安全,兩次事故就奪走67條人命,促使政府必須正視「台鐵改革」。
但改革真的啟動了嗎?
2019年9月,
《報導者》獨家披露未公布的台鐵體檢報告全文,促使交通部公開報告並由台鐵局定期更新體檢進度。然而,在2021年4月2日太魯閣事故發生時,體檢報告所列的144項改善項目宣稱已經完成109項,但仍未改寫悲劇。
今年,在太魯閣事故週年前夕,《報導者》決定與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合作,逐項檢視體檢報告所列的改善項目,出一份有別於台鐵、交通部自打分數的進度追蹤。很遺憾,鐵道專家們共同檢視的結果指出,144項僅29項完成,與行政部門宣稱完成136項有極大落差。
顯然,關乎安全的體檢報告都仍能輕易解除列管,更凸顯台鐵公務機關與監理架構非改不可。
行政院在今年3月3日通過的《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現正在立法院審議。公司化是台鐵改革的重要契機,但「安全」並未納入台鐵公司化設置目的中。《報導者》秉持過去對鐵道的關注,分析行政院版的台鐵公司化草案缺乏「安全」與「永續」兩大問題,將來公司化恐怕只是換招牌,無助於真正落實安全改革。
兩次事故就帶走67條寶貴生命,再多的道歉都挽不回。在世人都已逐漸淡忘的週年前夕,罹難者家屬開始用他們的方式與傷痛共存:太魯閣罹難者家屬成立「太魯閣的眼淚」,站出來監督台鐵;普悠瑪倖存者則是用繪本描述逝去的好友,他們要告訴著政府與台鐵──安全比什麼都重要,別再讓傷痛複製貼上在其他人身上。
(系列文章將陸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