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如同一座「醫療戰場」,醫護人員每天要面對大量湧入的病患,天天都像在打仗一般緊張。特別是大醫院,就是所謂「醫學中心」的急診室,一年到晚都是人擠人,平均每4個急診病人,就有1個「擠」在大醫院裡。
這個專題為大家拆解大醫院急診室裡埋藏的「炸彈」,同時揭露疫情之下台灣急診室裡的實況:
「炸彈」的意思是那些突如其來,但其實可以不用到急診就醫的病人。因為再大的醫院,急診室裡的醫療人員都有限,而且也沒有足夠的病床容納病人,小病或輕症任意叫救護車去急診,佔據了醫療人員的時間,這是急診最常見的炸彈。
有些時候,政府不夠即時和正確的政策,也是讓急診人仰馬翻的炸彈。像是今年(2022)4月之後,台灣Omicron疫情大流行,政府沒有足夠快速應變以快篩做為確診的篩檢方式,讓懷疑感染的民眾,甚至只要拿檢驗證明的人,統統擠到急診室裡;或是病床調度不夠有透明有效率。今年1月到5月,台灣急診總數量增加約37.5萬件,還不包括單純只去做篩檢的人,而大醫院的急診室更是大爆炸,面臨「20年來最恐怖」的狀況。
我們與專家聯手整理出4大台灣急診壅塞的關鍵,讓大家了解台灣醫療文化和生態,看病的迷思又在哪裡。同時,也會告訴你正確的急診看病的守則,謹記「撥、觀、報、帶、送」口訣,讓你避免病情危急時刻延誤送醫,也不會因為亂掛急診,讓自己也成了一顆急診室裡的「人肉炸彈」。
我們還設計了一款急診遊戲,你可以變身急診醫師親身體驗執行「拆除炸彈」任務,還有「醫龍級」的小玩家現身說法,解答過關的祕訣和遊戲心得。而「急診護理長」黃欣萍的故事,讓大家知道,急診護理師如何像個八爪章魚般,在疫情危急和病人暴增之下,一邊要處理病人,一邊還要「蓋戶外病房」。而這期「繪本看世界」則帶大家從5本繪本,探索不同國家的醫院,一起來看看和台灣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