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人一旦開始思考,上帝就發笑。曾在英國大學讀哲學、神學與政治,習慣以哲學分析政治,從政治理解宗教,而且主張愛國主義的理想在於提升自己國家對世界的貢獻,而世界主義的實踐則必須從改善自己的國家開始做起。
本書將東亞人民的實際經驗與集體記憶納入更廣大的敘述中,一方面讓日德義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共同主角,另方面則藉此呈現交戰雙方在軍事、經濟、戰略及道德層面上的考量、計算與失算,因此整體而言並不如戰勝國之後所宣稱的那樣為自由和民主而戰。
生活在自己做過貢獻才打造出來的國際人權建制當中,卻不認識它,是不折不扣的一種異化。未能按其理念來落實民主與轉型正義,也是一種。因此而造成的族群矛盾與疏離,也是讓社會更加分裂,走向相對主義甚至是虛無主義的原因,且正在威脅民主政治運作⋯⋯
18世紀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擁有憲法,為何今日成為現代文明與普世價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葉浩導讀《槍炮、船艦與筆墨》,從哲學思想辯證到遍地開花的社會實踐,思考憲法為何成為潮流?以及落地生根適用的根本要件。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睽違8年推出續集《資本與意識形態》。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在導讀中指出,本書像是為讀者提供一顆變焦鏡頭,以寬廣視野呈現關於不平等事實的圖像,並提出「參與式社會主義」這套解決方案。
《血色大地》作者史奈德指出,在當代俄羅斯西半部、烏克蘭、波蘭、白羅斯與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土地上,曾有至少有1,400萬平民或戰俘,從被掃射到故意釀造的饑荒,因遠在天邊的希特勒與史達林所制定的政策或命令而死。理解這段過去的亡者之音,在俄羅斯侵略烏克…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