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烏托邦小說到科幻小說、從《一九八四》到《神經喚術士》,雖然作者描寫的是處於未知範疇中的情景,但好的作品也總像是亙古的寓言,能引領科技發展並讓人類反思自身處境。
15坪以下的「小宅」正成為如今房產廣告的主打,台北市近年小宅交易量更超過當地住屋總交易的5成。坪數變小,單價未降,2023年的新青安貸款更是另一劑推高房價的強心針。台灣如何走進小宅時代?又帶來哪些惡性循環?
當房市單價愈來愈高,「小宅」成為主流商品。居住空間愈來愈小,那些正處在購屋抉擇的年輕人,有什麼想法?他們如何消化為房價所苦的無奈心情?在「鳥籠小宅」時代裡,年輕人的居住生活是什麼模樣?
在這起牽涉1.4億元不法所得的犯罪裡,結合里長、警察、律師和公務員的「台版地面師」集團如何運用台灣高齡化社會變遷、孤獨死漸多的弱點,創造出被多個行政機關稱為前所未見的造假遺囑移轉不動產騙術?
「這是一份對社會很有意義,但對自己來說後遺症不少的工作。看過的影像,我猜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當兒少性剝削影像犯罪暴增,首當其衝的審查員工作日常為何?怎麼面對鎖定未成年的犯罪?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