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風暴2》高規格製作背後,台劇能否東山再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這一年台灣戲劇表現風光,先有HBO和公視跨國合作的《通靈少女》,到近期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從收視率表現到討論熱度都讓人振奮。前者寫下公視開台以來的最高收視紀錄(完結篇平均收視4.4),掀起「通靈」熱;後者在愛奇藝平台擁有近600萬點擊率,在中國影視網豆瓣擁有9.2顆星高評價,且兩部作品都是短劇集(分別6集、7集)。

挾著《麻醉風暴》的口碑與氣勢,於9月9日上檔的《麻醉風暴2》被看好延續這波台劇熱;在未上演前,該劇的製作規模與方式已打破多項台劇製作紀錄。

《麻醉風暴2》由首集原班人馬再續前緣,遠赴約旦取景。製作人曾瀚賢將這部作品定位為「台灣類型劇」向前邁進與積累的開始,不僅單集製作費從過去190萬上拉至600萬,開創籌拍電影形式籌募資金,預售出多家電視台與線上影音平台的播映版權,還打破公共電視單方出資給製作公司拍攝或純購片的傳統,使得《麻醉風暴2》成為公視開台以來第一部合製戲劇,甚至以「電視劇集」的身份進入今年台北電影節的片單,大開先例。種種聲勢,已經大幅突破過往台劇的規格。

跳脫傳統電視製作模式

接棒《通靈少女》及《花甲男孩轉大人》上檔,來勢洶洶的《麻醉風暴2》讓人嗅到台劇復興的味道,曾瀚賢的企圖也確實有所本。2015年、台劇低迷到谷底的時刻,《麻醉風暴》以6集的精緻規模驚艷所有觀眾,奪下金鐘獎四大獎,是當年最大贏家。在醫界、網路口碑與金鐘加持效應下,不只吸引有線、無線台與各線上影音平台,中國、越南、印度等地業者也洽購播映與合作可能,形成長尾效應,甚至引來中國多家影視業者向曾瀚賢招手,希望原班底能西進拍攝醫療劇。

面對那些風光,曾瀚賢有企圖但沒昏頭,他認為麻醉系列仍是「在路上」的試驗狀態,「以《麻醉風暴》而言,或許是開啟了類型劇在台灣的可能,而《麻醉風暴2》除了開創在台灣難得一見的「續集」概念,重點是在於跳脫傳統電視台的製作方式,我們是以籌拍電影的形式去募集拍攝資金、販售版權。但從這兩次的經驗下來,我們也發現:台灣的影視產業架構還沒準備好。」

過去台灣多數的戲劇作品是這樣誕生的:

由單一電視台出資,委請民間製作公司拍攝,以規模好的偶像劇而言,單集製作費用約是200-250萬。據聞,2011年壹電視曾以單集600萬的規模拍攝《拜金女王》,已是業內的傳奇天價。上述的情況,一旦超支,電視台不會再支付費用,製作公司得自行吸收,為求利潤,層層剝削的情形、成果品質不一的狀況時有所聞。

《麻醉風暴》是公共電視徵案入選的作品,單集製作費190萬,雖然是6集的短劇集規模,由於是職人劇,劇中專業的醫療行為考究,加上道具與特殊化需求的成本,遠大於一般戲劇的製作費。當時,曾瀚賢找來很多朋友贊助捐款,劇中醫院場景更商借了5間醫院才拼湊拍攝完成的,對比鄰近中國或日、韓的相近主題作品都是在片場搭景拍攝的製作規格,顯露台灣拍攝環境的窘迫。他苦笑,「坦白說,《麻醉風暴》是用人力ㄍㄧㄥ出來的,是所有工作人員不計代價、竭盡所能的成果。」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提高《麻醉風暴2》的製作費是必然,但最初的伯樂、公共電視,每年經費預算有限,也無法置入廣告,不比商業電視台有對外找資金的空間,因此曾瀚賢便提出「合製」方式,希望公視比照韓國電視台以「平台」角色面對市場,透過釋出版權的方式讓製作方擁有對外尋找資金的彈性空間。

這使得《麻醉風暴2》成為開台以來第一部合製戲劇,打破公視習慣單方出資或純購片的傳統,如此一來,最重大的改變就在於版權收入的分潤、行銷的主導從公視手上轉至製作公司。更何況,公視不比民間公司,預算受立法院監督,若公視出資卻沒有將版權收入或行銷主導權握在手上,勢必會引起諸多爭議。

Fill 1
麻醉風暴2。公視。
《麻醉風暴2》劇照。(圖片/公視提供)

在今年台北電影節的「電視影集與電影的對話」焦點座談會上,曾瀚賢特別提及了上述過程,大力感謝公視的努力與嘗試。與會的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對此特別說明公視的立場「不僅要服務觀眾,更要服務產業」,她指出,「透過《麻醉風暴》,我們感受到觀眾對類型劇的期待。開啟這類合製的模式,是希望因此突破製作規格、讓產業有經驗累積。」

製作成本提升,但產業結構不完整

雖然在製作前期,曾瀚賢已努力突破既有限制,在公視的部分資金之外,另找了多個單位挹注資金與相關資源,包括KKTV、大清華傳媒、台北影業、華研音樂、大慕影藝、大演製作等,將原本190萬的單集預算提升至近600萬的規格,但回首《麻醉風暴2》的製作與拍攝過程,他與另一位製作湯昇榮都坦言,仍有太多缺失遺憾。

曾瀚賢細數,光就製作的技術層面,包括調光、特殊造型跟化妝、動作指導,乃至出身電影拍攝的工作人員得與電視劇集語言重新磨合節奏,就讓整個劇組停工好幾次。湯昇榮也補充,「從短篇6集到13集長篇的說故事方法、編劇工作模式,就在前期耗去太多精力,換了好幾次編劇。」而這些,還不包含出國拍攝的製作協調、演員檔期與播映檔期的牽制、醫療專業顧問與劇組之間的溝通成本等。

過去曾任客家電視台副台長與節目經理的湯昇榮直言,「《麻》劇的經驗其實代表了台劇產製流程方法的改變,以及劇種的可能改變。意思是,在鄉土劇、偶像劇之外,我們新的戲劇方程式會是什麼?是否就該專心走精緻路線,讓每集成本高一些?是否還要更長時間去處理源頭的劇本故事,並且更呈現社會樣態、貼近時事?」

不過,回到商業市場的邏輯,現下電視台營運狀況慘澹,更別提演員的檔期、電視台的播映檔期不可能空著等劇組,就算拿輔導金,公部門該結案就得結案,「總歸到底,我們的產業結構還是不完整、不夠大,回應不了商業市場的現實考量。」曾瀚賢說。

回顧近年台灣戲劇的發展,曾有一波偶像劇的熱潮,自2003年《流星花園》起始,延續10餘年,這期間的偶像劇作品不僅在台灣創下高收視,更在外銷市場表現亮眼。只是,在韓劇崛起,各線上影音平台興起,對觀眾大開世界各國戲劇可能後,去脈絡化的「談戀愛不做愛」、「灰姑娘戀富家男」等通俗的台劇偶像劇開始式微。各家電視台雖不乏力求突圍者,優質戲劇的製作,跨台的合作與資源分擔,卻再也不見那一波接一波,如海潮洶湧強勢的聲量出現,加以大環境不佳,電視台為求生存,自製戲劇節目的經費只有縮減。

前瞻計畫投64億挹注影視業
因應影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過去擔任公視節目部經理的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很明白,「網路原生世代下,從預算規模、製作跨度到播映平台都有極大的變化,舊的製作經驗是無法因應新變局的。」她認為,《通靈少女》、《麻醉風暴》等作品帶給了整體產業信心,因此該趁勢加快腳步,將產製源頭的IP
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
主動權拿回自己手上。

為此,文化部在建設影視基地的政策目標之外,更在前瞻計畫中投入64.7億元預算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及促進數位加值應用計畫」、「推動超高畫質電視內容升級前瞻計畫」、「新媒體跨平台內容產製計畫」。丁曉菁以文化記憶庫為例說明,「分析《通靈少女》的故事,其實是傳統素材的新眼光,台灣其實有很多好故事,散落各領域、各地區,透過這個計畫的建置,有志創作的人就可以很快拿到故事素材去發展。」

Fill 1
麻醉風暴。公視
《麻醉風暴2》主要演員陽靚(左起)、賴澔哲、李國毅、黃健瑋、隆宸翰、黃采儀。(圖片/公視提供)

即將到來的《麻醉風暴2》,有卡司、有話題,可能掀起的討論風潮值得期待,但更值得觀察的是:台灣影視產業的未來走向是否開始有變化。曾瀚賢分析,《麻醉風暴2》雖然是加乘了《麻醉風暴》的光環,因此增加了許多主動詢問合作的機會,但從總體市場來看,近年電影市場的飽和、高風險,漸漸有許多資金轉投入網路劇、電視劇,諸如愛奇藝、騰訊都是如此,機會絕對是有的。

不過,曾瀚賢也要大家假想:如果當初《麻醉風暴》沒有那麼多人一起ㄍㄧㄥ,如果《通靈少女》沒有HBO,那台劇是否還會被大家注目?「當然,如果不開始,永遠不知道問題在哪,面對每一次製作,我們只能不去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並且累積這過程的所有經驗。」

相對過去偶像劇的成功模式,類型劇在台灣只是初露曙光,台劇的復興發展之路,正要過彎,台劇的挑戰正開始。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