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記憶拼圖
旅行團行程是現實世界的萬花筒,卻也是外國人如我們,得以窺見朝鮮最近距真實的方式。就像《報導者》資深記者曹馥年從朝鮮帶回來的紀念品「春香牌化妝水」一樣,小玻璃瓶唯一透明的地方,就是要確定你一定能看見瓶中那一小塊漂浮的高麗人蔘。
這塊旅行的碎片,記憶的是在2017年的朝鮮之旅。在沒有歌詞的後搖音樂〈結冰的河〉播完之後,按下刪除鍵的作者進入了朝鮮,在平壤的大街、廣場、餐廳、遊樂場裡,不斷看見人民的歡聲笑語。旅行中的我們,怎麼確定這些日常光影,算不算真實?
近年在銅像、博物館、紀念碑之外,旅行社開始將商場、遊樂場、(官方允許參觀的)農家或民居納入行程,或在官方導遊陪同下夜遊、打靶,或到清津、咸興、金剛山等地一遊。亦有跨年、跑馬拉松、各類考察甚至單人包車。前提是,行程都經旅行社申請、朝方批准,由兩位中文流利的朝鮮導遊全程隨行。
離開朝鮮第二大城開城前,我在紀念品店買了一瓶春香牌化妝水。磨砂材質的玻璃瓶有個小窗口,可看到一根小人蔘在裡頭漂浮。春香牌是朝鮮最有名的化妝品牌,乳液、化妝水、香皂、面膜、眼影、口紅,想得到的應有都有。保養品主打添加高麗人蔘,據說朝鮮街頭五官端正、皮膚白皙的女交警,都使用國家配給的春香牌。
化妝水打開,有淡淡的人蔘與酒精味。在乾燥的朝鮮春天,有效舒緩皮膚的乾燥不適,但回到濕熱的台灣,不久就開始冒痘痘,只好把它收起來,入冬再用。
對朝鮮旅行,常聽到兩種不同評價。第一是危險,除了不穩定的政治因素,還有無所不在、難以捉摸的政治紅線。第二是不以為然,內容大抵認為,朝鮮觀光就是一場戲,參觀安排好的光鮮亮麗,有什麼意思?
我想,朝鮮是全世界少數眼見不能為憑的國家,但實際走一遭,至少能讓未知成為已知,形成自己的詮釋。就當作體驗朝鮮觀光業的時代剖面,觀察「這個國家想讓觀光客看到什麼」,哪裡濃妝豔抹、哪裡淡妝點綴、哪些地方只擦基礎保養,或偶爾閃現的疑似素顏時刻,都是旅途中的耐人尋味。
來朝鮮的旅客,懷抱的心思各有不同。無論是試圖揭開極權國度的神祕面紗,或將過往對朝鮮的理解與眼前所見相互印證,共通點都是期待靠近朝鮮人民的生活。而無論行程長短,旅客幾乎都能在一個場域短暫參與朝鮮人民的日常:平壤地鐵。
平壤地鐵以韓戰的防空洞為主體挖掘,最深處達地下50層樓,是全世界最深地鐵。雖然朝鮮官方希望遊客與平民保持距離,但平壤地鐵是朝鮮的重要交通建設,仍是平壤當局希望被遊客看見的必訪之地。
朝鮮旅遊的限制重重,能去哪、看什麼、跟誰互動,都由官方一手把持。愈是遮掩,就讓人愈想趁隙尋找所謂真實,我們某晚在導遊陪同下到未來科學家大街夜遊,嶄新的現代主義風格街道,兩側是肉舖、蔬果等民生用品店,居民騎腳踏車趕路或做點下班後的採買,一片平凡日常,這會不會也是官方製造的海市蜃樓?
我與幾個團員藉口借廁所,走進一棟大樓內的餐廳,裡頭菸味濃厚,杯盤凌亂,客人高唱卡拉OK。「原來不是紙糊門面啊。」這時的我,心裡同時湧現抓包不成的悵惘,以及自己原來不是在逛大型布景的慶幸。
在朝鮮最後一晚,我們來到位在平壤凱旋門旁的「凱旋青年公園」。這座占地約40公頃的遊樂園,是凱旋門揭幕儀式的一部分,遊樂設施從義大利進口,樂園中央的自由落體頗為顯眼。
朝鮮電力不足眾所皆知,難道還能額外支撐娛樂場所用電?我帶著疑惑走進大門,場內的霓虹燈光,比台灣遊樂場那種五光十色黯淡很多──想像晚上戴墨鏡逛遊樂園,就是這裡給人的感覺。遊客大都是穿制服的學生,也有少數全家福。這天是平常日夜晚,人不算多,不過熱門的海盜船、自由落體、旋轉鞦韆仍得排一下隊。
旋轉木馬因為節電,只在客人上馬時才開燈,活潑兒歌搭配昏暗的LED紅藍光,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同樣照明不足的碰碰車,每次約可玩2、3分鐘,朝鮮人對待遊戲的態度頗認真,碰起來毫不手軟。另有個類似八〇年代湯姆熊的室內電動遊樂區,有跳舞機(朝鮮音樂)、賽車、射擊。圍在拳擊機旁的朝鮮少年看到我們,揮拳更賣力了。
我和兩位台灣團友一起搭海盜船,不大的船體,很快就盪到60、70度,以最大擺幅來回多下,我們和對面的朝鮮學生輪流尖叫。
我們:「啊~」 學生:「啊~」 我們:「呀啊~」 學生:「喔啊~」 我們:「呀哈啊啊~」 學生:「啊啊喔嗚~」
突然有種拚場意味,全船的人一面尖叫,一面笑得很開心。在朝鮮5天,面對多數時間自制含蓄的朝鮮人民,這是我們難得一見、真情流露的時刻,不是歌舞表演時把嘴角拉到最開的笑容,不是特技舞台上的專業微笑。
朝鮮平民能未經許可與外國人交流嗎?我讀過的資料都說不行。印象中,導遊沒嚴令禁止,只要我們有問題就問她,別打擾當地人(給的自然是官式答案)。就要離開朝鮮了,該不該試試這次機會?可是這裡是朝鮮哪,這攀談,會為學生帶來什麼後果?
一遲疑,學生很快就走遠了。至於最後一個問題,其實也不必多問。住在平壤,是身分與特權的象徵。打開夜晚的衛星地圖,整個朝鮮,唯有平壤有足夠電力點起燈火,其餘是一片黑暗。或許幸福定義因人而異,但幸福的機會並非人人均等。今晚在海盜船上見到的笑容,唯有平壤限定。
所以,朝鮮觀光究竟能看到多少真實的人民日常?只能說,或許平壤與開城是樣板城市,但不是個大戲棚,這裡的人有自己的生活與喜怒哀樂,或許旅客常在萬壽臺、成均館「巧遇」的獻花軍人與新婚夫婦是編排好的,但我不認為在路邊舔冰棒的小女孩、商場的購物人群、在公園拍結婚照的新人全是演員,朝鮮政府何必為幾個遊客動員這麼龐大的人物力資本?至於真實度有幾分,由於欠缺可供查核的公正第三方,只能自由心證。
難分真假的後遺症,是每當在朝鮮見到一點美好,就先感到可疑。那天買完化妝水,團友們仍在還價,我在遊覽車上悶了快一小時,決定到附近晃晃。春暖花開,一位穿紅外套的小女孩蹦蹦跳跳迎面而來,手裡掂著粉色小花。她看我一眼,腳步輕盈走向前,臉龐微側,輕嗅花香。
這完美到不真實的畫面,又讓我轉起「該不會是演的吧」念頭。但遊客照理說沒有在路邊逗留的機會,為何要在這安排演員,又想讓我們看到什麼?與眾多在朝鮮的經歷相同,這個疑問,永遠不會有答案。
聲子蟲,〈結冰的河〉
往丹東的路上,我聽著台灣後搖滾(post-rock)樂團聲子蟲的專輯《模樣國》。最初將它存入朝鮮旅行的歌單,是因專輯名稱與我對朝鮮的印象不謀而合。現在回望,在朝鮮這個無法輕易看透的國家,聲子蟲魔幻寫實的曲風,完美詮釋我心中種種無法由詞彙傳達的感受。尤其專輯中那首〈結冰的河〉,開頭規律旋律下的暗濤洶湧,就是我在朝鮮旅行時的心情寫照。
入境朝鮮的旅客都會接受朝方安檢,重點項目是帶有政治敏感、嘲弄朝鮮領導人內容的書報、音樂,還有黃色書刊、望遠設備。為避免拉長安檢時間,或有不符朝方規定的檔案,我在入境前已將手機內所有社群軟體、照片、音樂刪光,包括這張專輯。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