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這艘假如在當年,早就拆完了!」「和伯」(65歲)年輕即從高雄拆船發源地「後溝」(現今駁二港渠)、大仁宮輾轉至紅毛港從事拆船起重相關工作至今,緬懷當年忙碌榮景,不勝唏噓。
2014年7月, 貝里斯籍油輪「盛昌號」因麥德姆颱風強力吹襲,擱淺旗津海岸公園沙灘外海約35公尺水域。原委請拖船趁漲潮拖離未成,經查發現船體破損進水,脫困無望。船東提交拆解防污計畫審核通過,就地拆解。
船隻半傾擱淺、甲板朝向陸地,「盛昌號」 儼然成為旗津新地標,與南方不遠處的「烏干達」號貨輪遺跡,連成一氣。
幸好,無任何油料外洩汙染,讓遊客無顧慮好奇趨近,新人們以此為背景依偎甜蜜婚紗照。中國旅客不顧眾人眼光,下海泅泳「投奔自由」登船觀光。
時至11月,船隻周遭架起黑色圍網,海面拉起攔油索,地錨起重等重型機具陸續進場。計畫船身切割截斷對半,攫取大量鋼板與機器設備減輕重量,其餘部分再以纜索拖拉上岸拆解。
水面上,投擲吸油棉布汲取管路流洩重油,與切割船板與機器吊掛進行順利;水面下,燒熔鋼板亮點時明時滅伴隨煙霧冒泡,潛水伕「鴨頭伯」浮出水面後,滿臉油膩說「沙太厚!」,淤沙問題雖阻礙船體切斷作業,使上岸一再順延,工人們仍不斷樂觀告訴攝者:「明天,明天就上岸」。
直至12月中旬,曾造成進度遲滯不前障礙終於排除,完工指日可待。老闆不再眉頭深鎖,勞資勾肩搭背,整個工場頓時輕鬆,各小組成員齊聚說笑。下旬只留少數人力善後,偌大工場空蕩,季風揚起灰撲撲沙塵,相符「盛昌號」實體消失寂寥氛圍。
5個月魔幻驚鴻一瞥,灰飛煙滅畫下句點。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