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郝明義/台灣出版產業面臨奇妙的轉型時刻(下之A)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5. 打開書,是打開一個夜晚

這句話我想了13年。

從二十多年前,我就經常被問:紙本書是不是會消失?會被電子書取代?網路閱讀取代?

我都回答不會。我相信紙本書有其獨特價值,在網路和電子書的盛行下,紙本書的市場可能會縮小,但不會消失。

但是私底下,我不時問自己:那你要怎麼描述紙本書的獨特價值?

這個問題伴隨了我很久。一路,我不斷地回答這個問題,但又都不覺滿意。

到了2013年,我認為是紙本書設計、印製帶來的體感閱讀。在這個信念下,我復刻出版了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焦尾本註東坡詩》,並期許同仁讓自己的出版品也能在八百年後被人覺得有復刻出版的價值。

但這麼說來,紙本書的價值比較接近藝術品。可藝術品總是陽春白雪,小眾需求。我想要找出紙本書仍然為大眾所需要的獨特價值。

這樣,我一路思索了十幾年之後,有一天,我在比對網路與紙本閱讀特質的時候,發現了紙本書的獨特價值,在於打開書,就是打開了一個夜晚。

我先列出了網路與數位閱讀的特質:多媒體、具象、活潑、外擴、社交、零碎、多工、動態、陽性。再列出紙本書相對應的特質:文字、抽象、安靜、收歛、孤獨、整體、線性、靜態、陰性。

忽然我發現:這不就是白晝與夜晚的對比嗎?而一旦把紙本書的獨特價值和夜晚相聯,所有問題的答案就都跳出來了。

人類從來都是需要代表夜晚和白晝的閱讀並存,也就是書和書以外的閱讀並存。沈從文說:他讀一本小書,也讀一本大書。小書就是紙本書,大書就是他身處的社會。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也是在講同樣的概念。

但過去,就像電燈還沒進入人類生活之前,我們白晝與夜晚的時間大致相當,網路還沒出現之前,我們從紙本書及書之外的生活裡吸取訊息與知識的時間也大致相當。但是就像電燈發明之後我們夜晚的生活習慣、方法、時間大受改變,網路出現之後我們閱讀紙本書的習慣、方法與時間也產生劇變。

只是,把紙本書的價值和夜晚相聯之後,我覺得終於可以安心了。就像人類有了電燈之後可以延長白晝的時間,可以熬夜好幾天,但是畢竟最後還是得需要夜晚,我們對紙本書的需求也是。不論我們可以從網路、電子書上得到多少訊息、知識、多媒體的閱讀樂趣,最後還是有一個打開書的需求。

人,沒有夜晚,是會生病的。我們沒有紙本書的閱讀,也如此。不論從心理或生理上來說,都如此。

一個會使用、享受夜晚的人,才是健康的人,完整的人。一個會使用、享受紙本書的人,才是健康的人,完整的人。這就是紙本書對社會裡每一個人都具備的意義。不論那個社會多麼網路化、數位化。

前幾年我在紐約經常去參訪一些小學。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學校裡上網之不便。不要說取得學校網路密碼總是困難重重,連自己的手機也常有被屏蔽之感。後來發現,他們就是怕小學生在學校隨意上網,覺得要先把他們 off line的教育做好。

美國是網路和iPad等的發源地,但是他們卻如此重視讓小孩先把紙本書的閱讀打好基礎,用夜晚的比喻來說,就是他們知道:出了校門,外頭到處都是白晝,根本不必擔心孩子是否適應,所以在校園之內,反而重點是如何讓孩子從小先習慣、學會對夜晚的使用。

我們認清紙本書的這個價值,就永遠不必擔心紙本書會被網路或數位閱讀取代。夜晚是不會被白晝所取代的,只會相伴存在。

當紙本書的需求是如此深植在人性和人身中的時候,紙本書的出版,就絕不是夕陽產業。你可以說它是基礎工業,甚至可以說是尖端產業。

重要的,在於書的相關工作者、上下游者,怎麼讓讀者發現,打開書就是打開一個夜晚。而夜晚,是他們必須的。

Fill 1
打開書,是打開一個夜晚。很適合小書店裡作者與讀者的近距離交流。(郝明義/提供)
6. 奇妙轉型的機會

我認為,台北書展裡看到那麼多年輕人願意參加那麼多講座,專注地聆聽,呈現的就是他們對打開一個夜晚的需求。

這個需求的信號由他們身上發出,尤其有令人鼓舞的意義。

這麼說,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這些30歲之下的人,都是在網路世代誕生的「原住民」。而這些網路世代的「原住民」對紙本書產生這麼深切的興趣,表示生於白晝、習慣於在「白晝」活動的人,仍然可以感受到「夜晚」的樂趣和力量。

第二個,是因為台灣今天正好所有過去的價值觀、思維、習慣、方法都走入瓶頸,這些年輕人一方面失去大量過去年輕人所能參考的人生座標,另一方面又要對自己所處身的社會提出許多問題、質疑,同時找尋他們認為老一輩人已經無從提供的答案。

不論政治、經濟、生態、社會、教育、兩岸、世界,每一個領域都有這種情況。每一個領域又都有不同方向的探索。每一個方向,在探索的同時又不想輕易被所謂的「權威」所影響。

習慣於在網路上活動的他們,願意從紙本書裡也展開這些探索,表示他們這些探索的動力是十分自主又深沉的。

這就是顯現在今天,包括台北書展上的「分眾閱讀」需求的根由。

我說台灣出版產業正面臨一個奇妙的轉型時刻,原因也正在此。

就人口的「數量」上,沒錯,這個年輕世代是比過去的年輕世代要少。但是在「質」上,這個網路時代原住民的年輕世代,卻可能充滿著比過去年輕世代對各種知識、思想更強烈的需求。這麼說,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出生在解嚴的時代,本來就有更大、更多想要挑戰社會既有價值觀的需求。

台灣各個領域老一輩的人,都為今天的年輕世代做出了貢獻,但也製造了一些負擔;做出了建設,也製造了污染;幫他們把這個世界打開,但是也給他們製造了一些新的桎梏。因此,今天的年輕世代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老一輩人的同時,卻還願意透過紙本書來進行知性與感性的探索,是值得我們慶幸的事。

書的出版者,本來就是要回應這種種懷疑與探索的需求。所以如果紙本書的出版業者,能夠呼應這個年輕世代,以及其後更年輕也更有挑戰性的世代,滿足他們在網路時代卻還願意透過紙本書來滿足的知性與感性需求,和他們一起踏上一條思考、探索的路程,並且可以共同成長,這不是一次奇妙的轉型嗎?

所以,關鍵的是看我們能做些什麼事。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