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邱毓斌/廣場的歌聲:綠色小組《你怎麼不憤怒!野百合學運》觀後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5月6日晚上首映結束,燈光亮起。在場兩個廳的數百人看完綠色小組隔了26年剪接出來的《你怎麼不憤怒!野百合學運》,我猜很多人的心裡的反應是:「終於,你們剪出來了!」

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在於,長久以來,3月學運的影像紀錄是極為有限的(當然更早的諸多事件就更少了)。當年只有官方3家電視台,那些想當然耳不會是能為民間所用的資料。印象所及,唯一完整的影像紀錄是我雄中學弟,當年就讀世新電影科的洪智育的作品:《憤怒的野百合》(那是他的畢業作品,所以非完成不可)。也因為這層緣故,所以《憤怒的野百合》開頭的許多畫面,都是我們中興法商青年社/台研社裡智育比較熟悉的成員。後來投入影劇專業的洪智育導演也很阿莎力,這些年來經常開放他當年的紀錄片讓各方使用。

首映完跟綠色小組李三沖兄聊天,他說,完成這個作品也算是對那個年代的社會有個交代。我說其實應該感謝綠色小組才對,現在,我們除了智育當年的作品,還有了綠色小組說的故事。

我問三沖為什麼當年沒有剪出來?他笑著說哪有時間啊,那時候還有那麼多事情在爆發。他自己在野百合之後就整個進駐到高雄,投入後勁反五輕運動。烽火四起,四處都在缺人,那個年代。

如雨後春筍的抗爭,光譜橫跨了爭取政治權利、公害自救、推動台獨運動、族群平等、性別解放、到階級鬥爭,從一個被長期威權體制悶壓的社會中長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野百合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事件,沒有80年代的風起雲湧,就沒有野百合。

進一步說,正是因為如此,野百合從來就是複數。細心的朋友,可以在《你怎麼不憤怒!》中觀察到,當年廣場四大訴求的「提出民主改革時間表」,在第三天改成了「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這反應學生運動中不同路線的衝撞辯論的結果:台灣的問題,不只是政治制度層面而已;沒有解決社會面不正義的問題,民主化的意義是非常有限的。

當年許多左翼學運社團,學期中開讀書會,上街頭;寒暑假則整個社團帶去下鄉蹲點:農村工廠、公害現場、原鄉部落等。這些基層的實踐經驗,成為日常運動的動力來源。我們很理解,沒有這些基層的點火燎原,沒有影片中來來去去圍觀支持的萬千人民,台灣民主化不可能完成。我曾在端傳媒寫過一篇文章,談到我擔任野百合糾察隊的深刻體驗;第一線看到了民眾對於改革的熱情期盼以及行動支持,我是這樣寫的:「從那一刻起我體會到,任何的社會改革,不是靠枱面上的風雲人物,而是靠這些堅實的、草根的力量。」

多年下來,後來的媒體以及社會的關注焦點逐漸剩下後來從政的野百合世代。當然,我們看到了許多背棄當年草根期待的表現,但我認為這正是台灣整個民主化運動需要深刻檢討的部分:我們追求民主,真的永不懈怠嗎?

26年後來看,許多人停下來了,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人在政治領域繼續實踐進步價值,比如說林淑芬、蔡培慧、鄭麗君、陳尚志、范雲等人。在政治工作之外,當年在廣場第二個絕食的高醫范國棟,在當了醫生之後,籌組了全國第一個醫院工會:高醫產業工會。1990年前後創辦各校女研社的同學,像李金梅、陳美華、古明君、曾昭媛等,後來都肩負起了台灣婦女運動的開枝散葉。擔任廣場糾察隊副隊長的陽明醫學院簡立健,現在是台灣緊急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推手。在階級運動方面,顧玉玲、郭明珠、丁勇言、李易昆、韓仕賢、石德隆等都是90年代工運重新站穩腳步期的第一線組織者。還有到現在仍在環保運動的賴偉傑、杜文苓、邱花妹、彭渰雯等。

跟我同是中興法商青年社的林宗明、李詠莉(Only)還有中央的何東洪,後來一起搞了台灣live house的先驅:地下社會。在學院教書的也沒有好好安份著:陳政亮、戴伯芬、管中祥、周平等人在2011年籌組了台灣第一個高等教育工會;另外還有人權運動份子,媒體改革者,熱血律師們⋯⋯(如果再寫就可以成為台灣版的Freedom Summer了)。

寫這麼一大串,不是要做平反野百合這種無聊事,而是想呈現一個事實:台灣的民主化運動仍在進行中,也必須還要繼續進行。

綠色小組這次TIDF參展的作品,還包括了520農運、鹿港反杜邦、新光士林廠關廠抗爭、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遠東化纖罷工等等,現在看來,都還有讓人憤怒的切身現實感。這些事件,或許對部分人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但是對更多人來說,那些年的奮鬥還沒有成功;廣場上的台灣民謠、美麗島、國際歌歌聲或許已經飄遠,許多人在各自的社會位置上,抗爭仍在進行中。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