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讓科學數據說話:以核養綠、非核減煤,誰能讓減污排碳少一點?
台灣電力配送圖。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由黃士修先生領銜提出「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確定成為「第16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以下稱「以核養綠」公投),將與年底九合一選舉合併投票。

許多人以為,用了核電就可以減少燃煤發電、改善空氣品質,因而支持「以核養綠」。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在大家為台灣未來環境投下重要選票時,必須先了解「以核養綠」真正的依據與發電政策的配套究竟是什麼?實際上,各種具體指標與數據都顯示,「以核養綠」並沒有比目前「非核減煤」政策更能改善空氣品質。

縱觀過往的公開發言及紀錄,目前「以核養綠」的核心團隊及前總統馬英九,過去都是傳統能源的擁護者,他們提倡核電,但也沒有放棄燃煤,因此提出所謂「潔能家園」的目標,卻是2025年電力配比中,燃煤40%、燃氣30%、核能20%、再生能源10%。

相較於目前「非核減煤」的目標,2025年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源20%,可以發現:「以核養綠」的能源配比現行「非核減煤」中將多燒10%煤,而再生能源卻少了10%。

以核養綠擁抱核能,但燃煤比例比「非核減煤」多10%

號稱「以核養綠」,實際上卻壓縮了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

減煤減污減碳,估計「非核減煤」比「以核養綠」佳

當然也有許多人會問,「非核減煤」預計將燃氣增加到50%,難道沒有污染與排碳的問題嗎?當然有,不過,燃氣比燃煤乾淨許多。

依據工研院的數據顯示,台灣新設燃氣機組在發電階段所排放的PM2.5約為傳統燃煤的4.7%,硫氧化物(SOx)約為2.1%,氮氧化物(NOx)約為32%。而台灣燃氣電廠的溫室氣體平均排放量,也有傳統燃煤的46%。(註)
台灣各電廠的碳排放係數:https://bit.ly/2D5E5ma
新設燃氣電廠

那麼,究竟是燃煤少、燃氣多的「非核減煤」的減污減碳效果比較好?還是燃煤多、燃氣少、又有核能的「潔能家園」的減污減碳效果比較好呢?

依據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莊秉潔教授及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趙家緯博士的估算,2025年電力系統的空污排放量,「以核養綠」會達到91,070噸PM2.5當量(eq)
又稱為摩爾當量、克當量,是一個在化學或生物科學中使用的單位,用於表示物質的量。
,比2015年削減17%;但「非核減煤」僅有68,204噸PM2.5當量,比2015年削減38%、比以核養綠減少25%。
各情境電力系統空污排放量

趙家緯博士估算在排碳部分,「以核養綠」達到1.4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15年削減4%;「非核減煤」則僅有1.22億噸,可比2015年削減17%、也比以核養綠少15%。

各情境電力系統排碳量

簡單來說,不管減煤、減空污、減碳,「非核減煤」的狀況都遠優於「以核養綠」!擁核人士談到現在非核減煤政策的污染與排碳等環境影響時,並沒有將燃煤與燃氣分開談,卻提出廢核會導致高污染高排碳,其實是沒有依據科學實證的言論。

電力結構已轉型,燃煤發電量開始下降

台灣民眾都很關心發電對空污的影響,那我們來看看空污季的發電量變化。趙家緯博士分析能源統計資料查詢系統顯示,近年來燃氣大幅增加,再生能源也持續增加,燃煤在2016年10月的空污季有增加,但在2017年10月最新這一期空污季已開始下滑,且出現被燃氣超越的黃金交叉。這段期間整體火力發電量雖增加了1.8%、但空污反而減少了0.56%,顯見電力結構的轉型已開始讓發電量與空污量脫鉤。

去年空污季燃氣發電已超越燃煤

少有人注意到,去(2017)年是台灣有史以來核能發電佔比最少的一年,但台灣三大老舊燃煤電廠(中火、興達及麥寮)在這一年的發電量不僅沒有增加,還比2014年各削減了2%、5%與10%,這顯然不是受惠於核電,而要歸功於燃氣與再生能源增加所致。未來燃氣與再生能源還會持續增加,再加上積極的空污管制措施(例如空品不良日降載燃煤機組、生煤管制等),預期2025年燃煤的發電量將可減少到30%以下。此時,我們根本沒有理由去支持燃煤佔比還高達40%的以核養綠。

此外,因為興達、麥寮等老舊燃煤機組都將在2025年前陸續除役,若要達到40%燃煤發電,恐怕必須減緩或取消目前燃煤機組的減煤計畫。也就是說,要達到以核養綠燃煤40%、核電20%的目標,不僅核一二三必須全部延役,還沒完工的核四也必須運轉,既有燃煤電廠的減煤幅度勢必要被犧牲掉。

以核養綠的配套其實是建立在「擁核燒煤」,完全不符合民眾對減煤、養綠的期望!

為何2025是非核家園的時程?
Fill 1
核四、以核養綠、非核減煤、減污排碳
位於貢寮海岸的核四廠。(攝影/余志偉)

有人問,為什麼非核家園的時程要押在2025年,不能延後幾年嗎?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台灣若要繼續使用核電,會面臨哪些現實條件的限制,若無法解決這些限制,台灣在2025年自然無法繼續使用核電。

核電廠正常運轉的使用年限是40年,而台灣三座老舊核電廠的運轉執照從今年年底到2025年將陸續到期。

各個核電廠運轉年限

執照到期後,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未依規定換發執照者,不得繼續運轉。而依《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第16條,換照應於執照有效期限屆滿前5至15年提出申請,以時程來看,核一、核二均不能再延役。核三廠若不能在2020年前提出延役申請,同樣會失去延役資格。

活動斷層、用過核燃料貯存問題,難以延役

台灣3座核電廠都緊鄰活動斷層。核一廠離山腳斷層僅有7公里;核二廠離山腳斷層只有5公里,且位於山腳斷層的孕震帶正上方;核三廠離恆春斷層僅約1公里,廠址下方就是馬尼拉海溝的孕震帶。

根據台電與美國核管會的規定:「核電廠選址8公里內不能有長度超過300公尺的活動斷層」,核一二三顯然都不符合這個規定。早期蓋核電廠時,未發現廠址附近有活動斷層,才會核發建照與執照。而現在已經證實有活動斷層,若連新的核電廠都規定不能蓋在這些地方,又豈能再發新執照給老舊的核電廠呢?日前以核養綠公投提案方表示要在既有核電廠區增設到20個核電機組,光是地質條件上,就已是不可能的空談。

用過燃料池爆滿,沒有延役的空間

目前核電廠用過的燃料棒都暫存在電廠內的用過燃料池中,一旦池子爆滿,用過的核燃料無處可退,新燃料進不來,核電廠就不能再發電。

已停機近2年的核一廠的燃料池早已爆滿,現況是爐心中的核燃料拿不出來、也無法發電,且因為爐心內還有燃料,導致必須維持大修模式,消耗大量人力資源。核二廠的燃料池原本也已爆滿,電廠曾因此被迫停機,後來台電將調度用的裝載池改裝為燃料池,依據每週期最多退出180束燃料束來估算,勉可延用到2021年,但改裝也限縮了燃料緊急退出的空間,增加核子事故風險。在最終及中期貯存設施完成以前,核一、核二的燃料池空間已確定都無法因應延役的需求。

核電廠內用過燃料池可用空間
核四根本還沒蓋好,也沒通過安全審查

能源局證實:「核四廠1號機的安全強化改善措施仍需施工3~4年,至少還要6~7年、追加478億元才能完成相關程序」。2號機因為不少零件已拆下來給1號機使用,完工日更是遙遙無期。

在安全審查方面,台電雖然找了國外團隊替核四做壓力測試,但原能會很清楚表達國外團隊僅能提供建議,不具安全認證的效果與意義,實質上的核安審核還是要由原能會的法定核安管制機制把關,用「通過國際壓力測試」來宣稱安全只是魚目混珠。事實上,台電送交原能會審查的126份系統功能試驗報告至今僅通過93份,其餘33份遭原能會退回,或台電始終無法澄清原能會的審查意見。在目前核四封存情況下,台電根本不可能補做系統試驗報告,亦不可能通過原能會審查。

莊秉潔教授的研究團隊曾模擬台灣核電廠發生核災的輻射影響範圍,核四廠的輻射物7天內最遠竟可飄到屏東三地門,位於中央山脈西側的水庫與集水區恐怕都會遭到輻射汙染。

電機組老化事件連連,2025使用核電不切實際

生活中常用的電腦、汽機車等機械設備,新機啟用都會有一段不太穩定的磨合期,一段時間後就會趨於穩定,等接近設計使用年限時,毛病就會越來越多,導致經常當機或拋錨。若把產品的可靠度畫出來,就很像一座兩端高而中間低的浴缸,這就是所謂的「浴缸曲線(Bathtub curve)」。

隨著核電機組老化,核一、二、三廠出包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根據原能會的紀錄,過去30年間三座核電廠共有493筆違規事件,近16年間就發生164起異常事件、26次急停,近兩三年來更是大小事件不斷,例如核一廠燃料匣把手斷裂、核二廠大修後起火,再轉又立刻跳機、核三廠反應爐爐水外洩、螺栓斷裂等等。在在說明,台灣的核電廠已進入浴缸曲線的高風險區,對忍受核電廠運作40年的居民來說,2025年如期除役是最低標準。

福島核電廠2010年才剛通過日本原子力安全委員會的延役申請,被認為安全無虞,沒想到隔年就爆發311核災。災害來的時機難以逆料,台灣使用核電30多年都沒發生核災,不代表台灣沒有核災風險。地質脆弱、地狹人稠的台灣,承擔得起一次核災嗎?

綜合上述,核一二三幾乎沒有延役的條件,重啟核四更曠日廢時,任何呼喊2025年後要使用10%或20%核能口號,恐怕都是不切實際的,縱使「以核養綠」公投通過也不可能做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