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居住困境愈發嚴重,因此「居住正義」便成為本次選戰焦點之一,三位總統候選人也分別提出相關政見。然而面對民眾「房屋買不起,租房租不好,社宅等不到」等結構性居住困境,我們要問的是,這些政見是否切中要害且可有效解決問題?
本文將就此角度切入,依序對各黨所提出的居住政見進行剖析,期作為關注居住正義,特別是本身深受高房價所苦的青年群體作為投票參考。
(延伸閱讀:〈【總統政見20問之能源、居住、財稅篇】從能源轉型到社宅興辦,柯賴侯各有亮點與盲點〉)
「40年新青安貸款」已於去年(2023)8月開始實施。此一鎖定青年給予購屋補貼的作法,源於2009年的馬政府,其在2011年調升為30年並提高額度,當時在野的民進黨曾予以批評。諷刺的是,4年前大選韓國瑜也提出「40年房貸」主張,民進黨砲火猛烈轟這是「無腦政策」、「恐淪終生房奴」,但現在卻成為自己的政見,這樣的「昨非今是」令人無語。
而「50萬戶租金補貼」幫助租屋族的政策,則是迴避台灣「租屋黑市」的根本問題。對房客言,在租屋一面倒向賣方市場的狀況下,若提出想申請租金補貼,往往會遭受漲租甚至不續約等不利對待。就房東論,在租屋地下化為默認規則下,加入「公益出租人」誘因有限,且有被追繳逃漏稅之虞。此政策背後的預設是:透過租屋補貼就能讓租屋市場透明。即便不論前述租屋補貼「看得到吃不到」問題,請問要補貼多少戶、補貼多久才能實現?難道是全台灣的租屋都納入補貼嗎?這就福利分配與財政負擔角度,都不具合理性與可行性。
再來是「囤房稅2.0」,此法案已於去年12月三讀通過,就「持有稅制合理化」的角度而言,「囤房稅2.0」的確比過去為佳。但若要達成行政院所宣稱的「鼓勵房屋釋出,減少空置」,受限於稅基過低問題,略微調升稅率實難以奏效。依財政部資料推算,多屋者平均每屋每年增加稅額僅3,500元~6,200元,甚至可能造成租金轉嫁等副作用。
概括而論,賴清德的住宅政策方向為試圖透過補貼解決「買不起、租不好」的問題,但並沒有面對高房價問題,反而造成青年族群更大的風險;而透過補貼解決租屋市場問題,在理論與現實上均不可行。唯有持續興辦社會住宅是正確的方向,但是否能夠完成目標,需要上任後才能夠檢驗。
在應對「買不起」的問題上,侯友宜的「青年購屋555方案」為降低青年首購買房門檻,本質上與賴清德「40年新青安貸款」相仿,都迴避高房價問題,而是透過政府借更多錢給青年「高價入場」。甚至侯友宜的「全額貸免頭期款」作法,形同引誘青年超額消費,連帶讓金融系統性風險大大提升,危害遠超「40年新青安」。
而侯友宜的政策矛盾之處正在於此:一方面宣示要「炒房遏止穩房價」,但又說「房價會持續上升,青年趕快先買先贏」,邏輯顯然矛盾。如前者為真,房價合理回降,那青年此時透過555政策優惠購屋,豈不是被套牢在高點?如後者屬實,那有何臉面一再抨擊民進黨執政房價上漲?
比起購屋政策,侯友宜在五大住宅政策中關於租屋市場與社宅政策相對合理。唯同樣對「輪候制」的理解有誤,侯友宜的「輪候制」僅是「提高多次落選者中籤率」,但本質上還是單一基地抽籤制。
但值得注意的是,侯友宜與國民黨團在去年716凱道行動中,同意並簽署了四項居住正義訴求。而在本屆立院最後一個會期,相較於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信守承諾提出「中央囤/空屋稅」法案,國民黨團卻毫無作為,甚至財政委員會召委費鴻泰完全聯繫不上,造成「中央囤/空屋稅」無法爭取排審,連公聽會都沒有舉辦。
整體而言,侯友宜的政策面向雖完整,但部分卻彼此矛盾,且參照國民黨之前在國會的表現,這些政見能否兌現須嚴正關注檢視。
面對「買不起」問題,柯文哲也提出了類似藍、綠的「補貼購屋政策」,但僅限於「育兒家庭居住福利」,且選擇的是「購屋補息、租金補貼、社宅優先」三選一,就這點而言,柯文哲是採「飲鴆止渴」購屋補貼模式較少的候選人。另外,柯文哲採納民間團體建議「整體開發供給平價住宅」的模式,由政府取得住宅用地,採行「合建分屋」、「概念出讓」機制,引導民間興辦價格可負擔、產權有限制的平價社宅,以避免重蹈過去國宅或合宜宅「轉賣牟利」覆轍,我們認為這是可以推動的方向。
還有「實坪制」主張,也是近年民眾十分關注的議題。台灣售屋長年以「權狀坪」計價,在公共場所消防安全設備標準提高,與建商透過停車空間免計容積空間灌水等因素下,坪數計算十分浮濫混亂。不過必須釐清的是,實坪制並不能解決房屋總價過高問題,但可以藉此讓房屋消費資訊更完整透明,有助民眾購屋選擇並引導開發商合理調整公設比。
在「租不好」的問題上,柯文哲對租屋黑市的主張最具系統性,即「降低合法成本,提高非法風險」。面對長期沉痾的租屋黑市,以「租賃所得分離課稅」、「房東大赦條款」等優惠政策減少房東疑慮,同時祭出「房客檢舉獎勵機制」等打擊政策,以縮小租屋黑市比例,逐步達成租屋市場透明化目標。
於社會住宅層面上,與賴、侯一樣均強調多元與民間興辦社宅,差異不大,執行力層面則需上任後再行檢驗。而在「輪候制」議題上,柯文哲主張「統一登記名單抽籤制」,民眾只要登記一次資格確認後,便會持續存在於抽籤名單上不用重複登記,這同樣不屬於真正的輪候制。但比起賴的「單一社宅抽籤後遞補名單」與侯的「提高多次落選者中籤率」,稍微向前邁進了一步。
簡要歸結,柯文哲的主張有回應諸如空屋、租屋黑市等結構性問題,在購屋貸款作法上相對克制,且不同面向政策較具系統性與一致性。
除了上述三組總統候選人外,要額外補充在過去兩屆國會當中長期關注居住政策的時代力量。由於未於本屆大選提出總統候選人,造成其政策主張相對不被重視,但並不影響其政策值得參鑑之處。
購屋市場上,時代力量亦主張「中央囤/空屋稅」,並也於本屆(第10屆)國會提出黨版法案;另外也提出「檢討預售屋制度」,讓預售屋屋主可以「優先受償」,以避免「爛尾樓」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
租屋市場面向,時代力量除了主張「打破租屋黑市、推動租賃實價登錄」外,也參考日本《借地借家法》的「優先承租權」,提出「房客租約到期後,房東不得隨意要求租客退租、也不得任意調漲租金」,進一步保障租客權益。
整體而言,時代力量雖未提名總統參選人,無法取得執政權,因此只能以國會提案、監督為主,政策面向較為「小而美」。就推動居住正義改革的角度,新一屆國會若有更多元且具備前瞻性的政黨加入,絕對是好事一樁。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