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位武官特首:李家超是誰?將給北京交什麼功課?
5月8日第六屆香港特首選舉結果出爐,警察出身的唯一候選人李家超出席開票結果記者會,透過不到1,500人的選舉委員會投票,李家超以超過99%得票率當選。(攝影/陳朗熹)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5月8日中午12點半,李家超以1,416張選舉委員會票、99.16%的得票率,當選第六屆香港特首。經歷反送中運動、《國安法》落實和政治清算,香港首次迎來一場僅有一名參選人的特首選舉。這也是第一次有警隊出身的人參選,並一躍成為香港一把手。

李家超是誰?高中畢業後隨即投身香港警隊,過去40多年來,他如何步步上位,又怎樣在近年香港慘痛的政治危機中成為北京寵兒?警察上位特首,對香港未來意味著什麼?我們邀請香港資深媒體人和學者詳細分析。

Fill 1
香港、武官、特首、李家超、北京
4月13日,李家超(右三)遞交特首選舉報名表後見記者,他隨後組成龐大競選團,由香港各界別的建制派人馬坐鎮支持,其中中國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擔任他的競選辦公室主任。(攝影/劉貳龍)

在倉促的競選活動中,香港唯一一個特首候選人李家超,一遍遍重述著施政方向。

直到選舉前9天(4月29日),人們才第一次聽到他宣讀政綱。政綱圍繞幾個重點:提高政府效率、特別在基層的動員能力,以及解決香港房屋問題、開發香港北部以便與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於2015年首次由中國國務院提出,兩年後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於2019年出台規劃綱要,發展領域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圍繞珠三角伶仃洋所組成的城市群。這是中國政府訂下的一項經濟戰略,目標為到2035年,在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大灣區內市場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
接軌、幫助國家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關心社會福利和青年問題⋯⋯這些都是北京官員過往一直強調的香港任務。
選前8天,在第一場「行政長官選舉答問會」上,李家超給不出太多施政細節。被問及如何讓市民快點住上公屋
香港公營房屋,也稱公共屋邨,由政府覓地和出資興建,再以低於市價的租金出租給符合資產和收入限制的香港市民。
時,他強調「提速、提效、提量」;被問及面對移民潮、如何挽留人才時,他指出香港是法治社會;對於怎樣保障新聞自由,他打比喻:「新聞自由已經存在,就等於我們的身分證明文件,已經在我的袋裡面。」

人們偶爾驚訝於李家超辭不達意的中文和英文表達能力,有網民開設Facebook粉專「每日關注李家超中文水平」,5月6日造勢大會的主題「我和我們同開新篇」,「我和我們」並列的特殊用法,以及英文“We and us”的奇怪語法,受到許多網民調侃。但事實上,很少有人把這一切視為一場真正的選舉。無論在香港街頭或社會輿論上,都沒有選舉氣氛。作為整場特首選舉的唯一候選人,李家超的當選毫無懸念。

相比他的政綱,官媒《文匯報》在同一天刊登的報導更引人熱議。該報導引述李家超中學老師的話,指李家超「是一個好聽話的學生⋯⋯一定交齊功課。」「交齊功課」一時成為熱話。網民指出就讀名校的李家超,原來特點只有聽話和交齊功課;也有人說,這暗示李家超一定會「交齊中央給出的功課」。

自傳統名校九龍華仁書院畢業之後,今年64歲的李家超在過去30多年委身警察系統,近年晉升政府官場,推動和執行多項政治任務,包括2018年取締了主張香港獨立的民族黨、2019年推銷《逃犯條例》修例、2020年之後落實和執行港版《國安法》等等。

「中共始終擔心香港成為外國顛覆他的基地,是他自己有這種心理恐懼而要徹底杜絕任何可能性,這個才是他的心魔。」報導中國政治新聞多年的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對《報導者》分析。在香港主權移交邁入25週年之際,李家超被起用,意味著北京此刻的思路:香港需要一個可以有效落實北京指令的人,同時中共需要確保香港的「槍桿子」與「刀把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前者指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後者則是香港警察和國安人員所構成的公安系統。

刑偵出身,反恐、國安經驗較豐富
Fill 1
香港、武官、特首、李家超、北京
2021年7月1日,李家超(右二)在香港回歸24週年酒會上與中國駐港官員進行祝酒儀式。(攝影/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1977年,李家超自九華畢業,成績不俗,曾被香港大學工程系錄取,後因「家庭原因」放棄上大學,轉投香港警隊。對於放棄升學的原因,至今沒有公開報導。

在警隊,李家超主力刑事偵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當年,他晉升為總警司,隨後任職多個王牌部門的主管,包括刑事情報科、西九龍總區重案組、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俗稱O記、調查香港黑幫案件為主)。

97過後,香港警察常被安排前往中國受訓。1999年,李家超赴北京清華大學受訓四週,回港後,據《星島日報》、《信報》等報導,他隨即被調往香港警察刑事及保安處下屬的技術服務部(Technical Support Department, TSD)。TSD被形容為香港警隊中的神祕部門,負責監聽、攝錄證據、情報蒐集工作,當時香港媒體報導警隊同事設宴送別李家超,席間開玩笑指李家超調職後有如「特務頭子」。在TSD一年後,李家超後被借調到政府保安局
香港政府13個決策局之一,轄下有警務處、消防處、入境處、懲教處等部門,這些部門也被稱為紀律部隊。
,研究網路犯罪的立法。

香港記者黃文瑋(化名)多年來報導警政新聞,以前在工作上和李家超有所接觸。她表示香港警隊人員一般分為刑事偵察(CID)和行動執行(Operation)兩大體系,「李家超是典型的CID man,他口比較緊,低調查案的那種,以前在記者酒會上他都很少跟記者說話。」

警隊是極其去個人化的紀律組織,公開資料除了顯示李家超逐步升遷之外,看不出太多個人特色。2003年,當時45歲的李家超獲保送到英國國防學院進修,同年回港後晉升警務處助理處長,2010年再升至警務處副處長(管理)。黃文瑋說,當時流傳李和同級的曾偉雄都有望問鼎「一哥」,即警務處處長的職位。

「以前對於一個警察來說,做一哥已經是仕途最高的發展了,幾乎沒有警察出身的人做局長的可能,」黃文瑋指,警務處處長管轄3萬警員,是最大的政府部門,有時甚至「連保安局局長都壓不住」;而沿襲英國政治的制衡模式,政府當時也講究文官和武官的制衡,「不會讓拿槍的人、槍桿子坐太高的職位。」

不過2011年,警務處處長換人時,李家超跑輸曾偉雄。隔年,梁振英出任特首,李家超選擇轉換跑道,辭去警察職務,並捨棄百萬港元的退休金和英國國籍,正式進入政府官場,出任保安局副局長。

至2017年林鄭月娥上台,李家超坐正保安局局長,成為第一個擔任局長的香港警察。

經歷2014年雨傘運動後的香港,那幾年爆發蓬勃的論政氣氛,湧現不同光譜的年輕政黨。上任不到一年,2018年4月,李家超向立法會申請資源,設立「跨部門反恐專責組」,從6支紀律部隊
香港海關、懲教署、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警務處、入境事務處。
抽調成軍。這個反恐專責組該年底就赴新疆學習當地經驗,「為香港制定反恐政策提供參考」。

事後,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問及反恐專責組在新疆是否有參觀再教育營或發現違反人權的情況時,李家超表示:「沒有」、「我們見到全部都是以人權方式(進行)」。

開啟「武進文退、武官治港」局面
Fill 1
香港、武官、特首、李家超、北京
5月8日香港特首選舉投票日,香港民主派政黨社民連在投票場地附近抗議時被港警包圍,他們手持著「人權大於政權 人民大於國家」的布條。(攝影/AP Photo/Kin Cheung/達志影像)

2018年7月,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向民族黨召集人發信指出,根據《社團條例》將考慮禁止民族黨運作。一個月後,李家超帶領的香港紀律部隊文化交流團在北京獲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接見,韓正為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家超隨後對記者表示,韓正主動提及民族黨案件,要求他們「依法處理」和捍衛國家安全。至9月,港府發出公報,李家超宣布民族黨為非法政黨。

這是香港第一次援引《社團條例》取締一個政黨。

2019年,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以港人陳同佳在台灣殺人案為由,大力推動《逃犯條例》修訂,李家超為主事官員之一,他積極向商界解說修例,聽取意見後,保安局兩度修訂草案。而當大量民意反對、草案在立法會受阻時,李家超態度強硬。當年5月,他表示:「我們鴕鳥了22年,當你受嚴重侵犯時,你的感受就好似台灣殺人案家屬一樣,點解
意指:為什麼、如何解釋
特區政府允許我成為第二個受害人呢?」

最終,李家超提出繞過法案委員會,將修例草案直接交付立法會大會,進一步刺激民意。當時台灣的陸委會指出:「如此罔顧民意、一意孤行,倉卒且執意推動修法的作為,坐實了大家的懷疑,修法的真實目的只是要暗渡陳倉,別有政治意圖」。

面對《逃犯修例》修訂引發的反送中運動,以及不斷加劇的警民衝突,李家超和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持續為警隊辯護。至運動後期,李家超呼應國務院港澳辦新聞發言人楊光「出現恐怖主義的苗頭」一說,開始形容示威者「如同恐怖分子」,認為部分人受過外地人訓練。此後,將市民反抗運動稱為「本土恐怖主義」逐漸成為政府主要論述。

2020年6月30日深夜,中國全國人大直接制定的港版《國安法》開始實施,李家超作為保安局局長自動兼任港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隨後一年多,民主派初選47人被控《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媒體高層遭檢控並關停,多人因出版繪本或網上發表言論等遭檢控,香港公民社會迅速解體⋯⋯與此同時,李家超與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於2021年雙雙升職。

黃文瑋指出,這幾年愈來愈多警察進入香港官場,「最初保安局局長是由AO(公務員中的政務官)擔任的,後來是出身出入境部門的李少光、黎棟國,當時還是講求一些制衡,覺得雖然都是紀律部隊,但是出入境體系的人管警隊會好一些,不讓警隊獨大。」

但參選特首前,李家超官至政務司司長,成為香港第二號人物。鄧炳強接任保安局局長,現任香港保安局副局長亦出身警隊,而鄧同樣被認為是香港未來特首的熱門人選──至此,武進文退、武官治港的局面,已然形成。

高舉「結果重於程序」,被視為要清掃殖民地雷
Fill 1
李家超(前排左二)在4月9日宣布參選後,拜會香港建制政黨、團體及選委,包括香港最大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攝影/劉貳龍)
李家超(前排左二)在4月9日宣布參選後,拜會香港建制政黨、團體及選委,包括香港最大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攝影/劉貳龍)

2020年港版《國安法》落實後,香港被視為經歷二次回歸,香港政界、公民社會和司法程序都迎來陌生的新環境,數十年來所建立的程序和慣例被一一打破。無法接受的人加速移民的腳步,或選擇留港休養生息,而適應新香港行事模式的人,正迅速上位。

李家超在今年4月9日宣布參選特首後,《信報》援引消息指,在反送中運動末期,香港舉辦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建制派慘敗,被視為民意最直接的彰顯;選舉隔日,政策高層開會討論是否應該祝賀當選的民主派區議員,有官員認為道賀是慣例,但李家超「力排眾議」,認為不用向當選區議員道賀,消息指此事傳到北京,「深受京官讚賞」。

在本次參選宣言和政綱中,李家超屢屢強調「結果論」,指出香港「要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問題」,引發公眾對於未來政府是否更加不注重程序公平、進一步大幅修改現有法例、甚至濫權獨大等擔憂。

在政綱發表會上,李家超被問及「以結果為目標」是否與尊重程序相違背,李家超這樣總結他對「程序」的理解:「程序的目的是什麼?程序是為了確保我們達至一個較為肯定的結果,所以我們有一個程序,希望做到我們應有的結果。」

某種程度上,一國兩制立基於北京對香港原有制度、程序和慣例的延續。主權移交過後較長一段時間,中共治港方針雖然不斷演化,但主調仍是「間接治港」,透過小圈子選舉
主權移交之後,香港特首選舉一直未實現普選,而是由一個選舉委員會負責提名和選出特首,由於缺乏廣泛代表性,而被稱為小圈子選舉。該委員會有由1,200人組成,至2021年北京改造香港選舉制度,選舉委員會增加政協委員等席位,人數增至1,500人。
選擇其信任的特首,作為其管治的代理,同時透過在港中聯辦和建制派之間的緊密關係,影響立法會、區議會等選舉結果,進一步影響資源調撥和政策制定。

北京最初對於特首的選擇,是出身香港本地商界的董建華,隨後是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專業人士出身的梁振英,然後再次選擇公務員出身的林鄭月娥。

然而,伴隨著香港不斷升溫的民主運動,特別是2019年席捲一切的反送中運動,北京顯然不再滿足於間接管治。近年來,北京對本地原有建制力量,特別是本地商界和公務員系統的不信任愈發顯著。自2019年起,中國官媒、親北京媒體和民族主義微信公眾號在分析香港問題時,將矛頭指向壟斷香港經濟的華商,特別是大地產商,以及香港以政務官為主體的文官系統。

97過後,香港公務員隊伍仍一定程度沿襲英國殖民時期的體系,透過培育行政精英,提高政府行政表現和效能。其中的政務官(Adminstrative Officer,簡稱AO)是公務員隊伍中的重要角色,他們負責制定政策,堅守「政治中立」原則。2019年反送中運動高峰時,公務員在中環發起歷史上第一個集會,呼籲香港政府聽取民意,此後親北京力量不斷攻擊「AO黨」,視之為一群只懂官僚程序、「沒有國家意識」的人,甚至認為香港公務員隊伍中有大量「黃絲
香港民間對支持民主運動、反送中運動的黃絲帶人士的簡稱。
」。
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甚至進一步成為香港特首,也被視為北京要改造香港公務員體系、削弱AO力量的一個標誌。在反送中運動中多次撐警的《亞洲週刊》去年(2021)7月發表評論,指統率18萬公務員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就是要整頓「近年引起爭議、甚至失職的」公務員系統,又指「黑暴
港警與建制派對反送中街頭抗爭的貶稱。
」顯示成長於英殖民時期的文官的無能,最終要靠武官才能穩定局面。

資深媒體人程翔表示,北京近年一直強調政務官沒有用,甚至指政務官是英國殖民地遺留落來的地雷,因此北京會認為沒有商界背景、非政務官出身的李家超,會更好地直接執行北京方針和政策。

負分出發、無蜜月期,李家超的特首功課
Fill 1
香港、武官、特首、李家超、北京
5月8日,唯一候選人李家超如期當選,將於今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之際正式就職。(攝影/陳朗熹)

李家超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上任,增強政府的治理能力、「基層動員能力」、改造公務員系統和文化,預料將成為他施政的重點之一。

無論是反送中運動抑或最近嚴峻的Omicron疫情中,中國官媒、自媒體都出現不少聲音,指與中國強勢政府相比,香港政府軟弱、基層動員能力不足,例如香港政府無法緊急實施封城和全民強制檢測等。與中國政府架構相比,香港在社區中並沒有居民委員會(簡稱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簡稱街道辦)等基層管理組織。居委會雖然本屬居民自治組織,但已被政府收編;街道辦則是中國地方政府直接派出的組織。

這次公布政綱時,李家超第一大項即為「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他特別提及要在公務員中建立一個「應急動員機制」,加強地區動員能力,危機發生時,「可以緊急動員公務員,不同部門提供一定數目的公務員、集中指揮,時間零差別」;同時還要在全香港18區建立關愛服務隊,加強政府和地區的聯繫。

長期研究公共行政的香港學者張天馨(化名)指出,這次李家超強調要增加地區動員能力、建立應急機制,是最引人注意的,「以前這麼多屆政府施政報告都沒有提及。」她預料這可能改變政府和民間團體的關係,例如政府可能不再像過往般與公民社會組織合作和互動,而是建立自己的義工組織,但就此李家超目前還沒有公布細節。

此外,土地緊缺和住房問題也是李家超強調的施政重點。李家超競選時不斷強調,房屋問題是香港歷屆政府「蹉跎了20多年的問題」,未來政府將立即行動。不過從政綱看來,他目前的相關政策並無新意,而是大體沿襲林鄭月娥政府的方向。

2021年年底,李家超出席一個媒體主辦的論壇時透露,政府除了要盡快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還要設立有效的情報系統,「防範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死灰復燃。」他指出,英國殖民政府的政治部
香港殖民時期的一個政府部門,1946年開始納入香港警隊管理,主要負責反間諜、反共產黨人、反恐怖活動、要員保護、情報蒐集等工作。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政治部逐步解散,下屬人員被送回英國,至1995年政治部改組為香港警隊保安處。
後來李家超曾任職的TSD部門,就屬於保安處,現在全稱為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
內有不少英國祕密情報局人員,但政治部在香港主權移交前解散,「等如拆走了山坡的護土牆」,他指出這是一個國安漏洞。
預料之中的是,國安問題和自由管控將是李家超的首要任務。4月15日為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中國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確立每年4月15日為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當時沒有執行。2021年,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隔年,香港國安委員會開始舉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當日李家超表示,《基本法》第23條立法「必須做,儘快做」,並表示要在政綱中加入管控眾籌
在反送中運動期間,群眾募資是公民團體支援運動與獨立媒體籌資的重要方式,屢遭港警控罪和凍結帳戶。
的內容。

程翔指出,北京認為23條立法能夠補足港版《國安法》未能處理的問題,所以一定會做。除《國安法》所規定的分裂國家、顛覆中央人民政府等罪名外,《基本法》第23條原則上還要涵蓋五方面罪名:叛國、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外國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活動,以及香港政治性組織或團隊與外國相關團體建立聯繫。

在沒有盡頭的改造工程之中,香港政府和高官的民望持續低迷。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PORI)的民調,根據最新數據(2022年4月19~22日),高達61%的市民表示對政府不滿意,民望淨值為負42個百分點,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支持度評分
讓市民以0~100分表達對特定人物的支持度,0代表決定不支持,100代表絕對支持。
持續只有30~40分,民望淨值為負64.9%

上任政務司司長後,李家超支持度不斷下跌,至卸任前僅有34.8分,民望淨值為負14.5%

曾主持這一民意研究計畫的香港學者鍾劍華4月下旬也宣布離開香港,前往英國生活一段時間,並辭任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一職。鍾劍華接受《報導者》越洋電話採訪時表示,在北京的強力維穩手段下,香港處於一個失去規範的狀態,市民的不滿情緒被長期壓抑:「現在是令到香港社會進一步解體,信任全沒了、連結全沒了,甚至更加多人想要走,大家都不講真話、不跟政府合作、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與權力對抗、不信任警察、對公務員不再有幻想、對選舉很冷漠,這些全部是一種社會解體,或者社會學上的anomie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的知名概念,形容一種失序後的解離狀態。
,一種失範的狀態。」

他預計,李家超上任特首後,不會再如前幾屆特首一樣,享有短暫的蜜月期。

在中共設定的同額參選格局下,李家超作為第一位武官特首,他被賦予清楚「清理戰場」的政治任務,特別是香港與西方世界的連帶關係,同時也將全面控管香港的社會秩序。張天馨認為,剛上場時李家超未必會在政治清算方面大動干戈,短期內讓人憂慮的是:在如此倉促的競選工程下,李家超當選後如何籌組自己的司局長班子?亦或也全部由北京決定──若是後者,既無法決定自己的施政班底,又沒有民意支持,施政將困難重重。

未來5年的香港特首李家超,恐怕很難躲過內外孤立的更壞時代。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黃文瑋、張天馨皆為化名。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