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疫──新型冠狀病毒風暴
100天疫情推特戰:從中國外交部推文解讀大外宣布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發言人華春瑩,首發Twitter推文便是關於疫情的正能量口號。(攝影/REUTERS/Jason Lee/達志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小說《1984》中提到,「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操控歷史一直是不少政權的運作方式,對不少強權來說,如今是誰掌控了社群媒體的話語權,就能模糊焦點,並重塑歷史。中國大外宣近來因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格外被重視,如今推特(Twitter)也成為撰寫歷史的新戰場。《報導者》搜集過去100天中國外交部的推特訊息,探索這場推特上的大外宣怎麼布局,那些透露的訊息和未明說的企圖又是什麼?

2019年10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開通了她的推特,但直到2020年2月14日凌晨1點半,她才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條英文推文,「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No winter lasts forever, every spring is sure to follow.)。這個推特訊息的發布時間,正值從武漢開始的疫情剛獲得控制,但歐洲與美國疫情才要爆發。截至2020年4月4日,華春瑩的推特帳號已有超過31萬的追蹤者,這條推文也獲得了5,800個讚,一名網友在下面評論:「華大媽,您好,翻牆違法,請親自自首」。

華春瑩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開始使用推特的中國官員。2019年堪稱中國外交官的「推特元年」,在去年10月的前後,中國駐美、駐英等大使相繼加入推特。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2019年11月的一次外交部會議上,敦促官員們在面對國際挑戰時,要表現出更強的「戰鬥精神」。緊接著,外交官員開始在推特上發文、轉推,反擊外界對於中共的質疑,試圖通過推特,重塑並完善中共的國際形象。

在這場訊息戰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團隊由一位新聞司司長和兩位副司長組成,分別為華春瑩、耿爽和趙立堅。因為中國以「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的單位名義開通推特,耿爽則尚未開通,於是華春瑩、趙立堅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這3個已認證的官方帳號,組成了外交官員在推特互動中的「鐵三角」。

我們搜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SpokespersonCHN)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zlj517)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MFA_China)3個帳號於2020年1月1日至4月10日在推特的發文資料,共計4,574筆,試圖從中解析中國政府如何在社群媒體上談論COVID-19疫情,透過中國的外交發言系統與發言人的發言頻率、論述內容,來了解中國對外輿論塑造出的形象。

武漢封城前一天,首條病毒推文稱讚中國積極抗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首次在推特上提到COVID-19是1月22日,正是1月23日武漢封城的前一天。當時疫情正逐步進入大範圍傳播階段,但趙立堅首次對此發文,就在第一時間定下積極抗疫的大國形象──他稱,中國面對這次疫情,比起2003年的SARS有很大的進步,和COVID-19有關的新聞報導也非常及時。

在此之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即便開通帳號,卻沒有發布與疫情相關的內容。1月22日當天,3個帳號裡的132條推文中,僅12條與COVID-19有關,其餘推文大多敘述中國的經濟建設與經濟實力,強調中國追求和平發展、與世界合作的願望,例如趙立堅轉發了中國駐阿富汗大使王愚的推文,肯定兩國長達65年的互助友誼,稱中國與阿富汗是山水相連的邦國關係;另外則是喜迎春節的推文,其中一條是趙立堅發文,介紹中國十二生肖的傳統文化,並稱自己是鼠年出生,有著同老鼠般靈敏、機智的特徵。

就當外交部發言人的推文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悅時,COVID-19早已向外擴散──1月16日日本出現首例確診,1月20日韓國出現首例確診,1月21日病毒已衝出亞洲,美國出現首例確診。被趙立堅形容為頂級的防禦措施(top-level preventive,control measures )似乎沒能及時阻礙病毒傳播的腳步

2月疫情大爆發,如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COVID-19構成「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天早上,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前一日病例數,西藏出現首例確診,疫情蔓延中國所有省分;2月8日死亡人數逾800人,超過2003年SARS的全球死亡人數;2月12日,湖北省新增14,840例確診病例,創單日新高。在疫情大爆發與全球注視下,如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成為這一時期的關鍵任務。

這段時期的推文,以「中國抗疫成果」和「正能量」為主體,來弱化、淡化不斷增長的確診數目。「中國抗疫成果」指的是中國的防疫建設以及疫情的正向變化,例如趙立堅在1月31日發文,向外界展示武漢「8天完工」的火神山醫院;另外則是「正能量」的訊息,其中有許多鼓勵與加油的語句和醫護人員感人的故事,例如趙立堅在2月17日轉發「中國駐薩摩亞大使館」的推文,一名來自薩摩亞的醫生為武漢和中國加油:「Keep it up, Wuhan! Fight on, China! 」

雖然也有推文呈現中國COVID-19確診數字,例如趙立堅2月4日的推文列出當時確診、死亡,及治癒人數,但在1月1日到4月10日這段我們所蒐集的4,574則推文中,這類與「中國疫情說明」有關的內容只有167條,而「正能量」訊息是它的9倍。

而與「中國疫情說明」有關的推文,往往也附帶「正能量」或「中國抗疫成果」的論述,代表推特上展現的中國疫情大多帶有正向的色彩,藉此反映中國政府領導國內抗疫相當成功,輸出「治理有方」的大國形象。例如趙立堅在2月5日的推文,恭喜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又有8人治癒出院。

推特上積極的論述基調與政府應對方針緊密相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的主張,他在發言中強調宣傳教育與輿論引導的重要性,指出應「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向外「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以佔據主動位置,有效影響國際輿論。

2月20日後,從「疫情重災區」轉為「伸援大國」

2月13日,湖北省的新增確診人數從前一日的14,840人,驟減至4,823人,全中國每日新增病例也從這天開始一路下滑。約一週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推文風向開始慢慢轉變,從感謝他國援助的「疫情重災區」,轉為可以輸出物資與經驗的「伸援大國」。

華春瑩在2月20日用日語發布第一則有關中國援助他國的推文,提到中國捐贈一批病毒檢測試劑盒給日本。在此之前,中國仍處於被援助的狀態,例如在2月2日共有14條相關推文,感謝德國、俄羅斯等對中國的援助。因此2月20日成為中國扭轉國際形象的起始點,在之後的幾天裡,中國開始向伊朗、巴基斯坦等國輸送抗疫物資。

3月8日,中國國家衛健委宣布,除武漢外,全國境內新增確診案例為0。這天之後,「中國援助他國」的推文數量開始明顯增加,並在3月30日到達高峰、當天共計55則,呈現中國向寮國、義大利、美國、委內瑞拉、柬埔寨等國家運送N95口罩、防護服等物資,並派遣專家小組前往救災。

在「伸援大國」形象下,中國除了向各國捐贈抗疫物資,也強調自己及時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資訊,履行國際責任。例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在3月9日時,提到中國一直透明、公開、及時地向世界更新疫情資訊,為國際社會爭取抗疫的緩衝時間;華春瑩也在3月19日發文,強調中國早在1月3日就告知美國COVID-19資訊。

法國居斯塔夫.艾菲爾大學(Université Gustave Eiffel)傳播學講師黃釗,於2018年陸續發表多篇與中國數位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相關的研究,他接受《報導者》越洋採訪時分析,中國在推特發文中沒有承認自己的過失,也沒有否認它在1月初中國國內無任何報導的真空狀態,而是將重點放在中國為本國國民及國際社會所做出的努力,希望藉此調整並修正自己的國際形象。

3月指稱美軍才是元兇,「網紅外交官」趙立堅戰狼外交發功
Fill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發言人趙立堅,被《環球日報》稱為「推特上最強戰力的外交官」。(攝影/REUTERS/Carlos Garcia Rawlins/達志影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發言人趙立堅,被《環球日報》稱為「推特上最強戰力的外交官」。(攝影/REUTERS/Carlos Garcia Rawlins/達志影像)

在COVID-19疫情期間,中國官方的發文策略相當靈活,除了扮白臉──向全球拋出「中國願意援助抗疫」的橄欖枝,也不吝於扮黑臉──直接攻擊那些批評中國政府抗疫的言論或國家。以「網紅外交官」、「戰狼」等封號著稱的趙立堅,在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3月以前,COVID-19疫情主要發生在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這段期間發了多篇推文,指責美國對中國疫情「過度反應」,造成世界恐慌。但隨著疫情延燒到全球,3月11日,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在聽證會上坦承美國沒有足夠的檢測試劑,可能有COVID-19患者死因被錯誤歸類為流感。

隔天,趙立堅連續發了兩則推文,先是質疑美國疫情資訊不透明,之後還主動製造新話題,推文宣稱美軍才是把COVID-19帶到武漢的元兇,引起軒然大波。不僅讓美國國務院立即召見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達抗議,美國總統川普更在一週後的公開演說中回擊,直接把COVID-19稱作「中國病毒」(China virus)。

這種極度挑釁的「戰狼式」言論,使美中關係緊張情勢升高,但趙立堅的發言並不讓人意外,畢竟,這不是他第一次在推特引戰。

2019年7月,美國在內的22個國家發聲明譴責中國侵害維吾爾人權,時任巴基斯坦外交官的趙立堅發文回擊「如果你在華盛頓特區,那你就會知道白人從來不去西南區,因為那是黑人和拉美裔的地區」(If you're in Washington, D.C., you know the white never go to the SW area, because it's an area for the black & Latin. ),這個推特發文引來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駐聯合國大使萊斯(Susan Rice)不滿,痛批趙立堅是「種族主義者」(racist disgrace)、「驚人地無知」(shockingly ignorant)。這場論戰引起中國國內討論,《環球日報》評論以「推特上最強戰力的外交官」為題,說趙立堅手撕萊斯,讓他一戰成名。

推特主打「不官腔」,趙試圖展現「親民形象」

趙立堅另一特別之處,在於他2010年5月便開通推特帳號(@zlj517),是中國第一批在推特上活躍的外交官。加入發言人團隊前,他的推特已有超過24萬名粉絲(followers);上任外交部發言人一個月後,粉絲量更翻倍成長、超過50萬人。與之相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的官方帳號僅有10.8萬人追蹤,華春瑩的推特粉絲則是31.6萬。

趙立堅如何操作推特社群?長期關注中國外交政策的義大利學者卡佩萊蒂(Alessandra Cappelletti)2019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析趙立堅駐巴基斯坦期間的推特發文,發現趙立堅是個重度推特使用者,不僅善用推特置頂、hashtag等發文功能,也很常和用戶互動;為了拉近與巴基斯坦推特用戶的距離,趙立堅一開始甚至把推特名稱取成穆斯林名字:穆罕默德・趙立堅(Muhammed Lijian Zhao)。

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文軒也發現,趙立堅外派巴基斯坦期間,在推特發言直接、不打官腔。例如2019年8月趙立堅回中國接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他就在推特直敘自己的不捨之情,因為「巴基斯坦已經偷走了我的心」(Pakistan has stolen my heart)。蔡文軒認為,這很符合中國政府使用推特的用意:透過生活化的語言,展現中國外交官的親民形象。

在本篇報導蒐集的資料中,同樣能明顯發現趙立堅發文量遠大於另外兩個外交部發言人帳號,上班時間以外也很常發文。

然而,趙立堅善用推特、「戰狼式」發言的風格雖讓他備受關注,卻並非每次都符合官方主要立場。

WHO在1月30日將COVID-19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中國外交部隔天派出華春瑩回應,丟出一個中規中矩的官方立場:中國願意繼續與世衛組織及各國,一同維護全球公衛安全。

趙立堅卻在同一天轉推了德國波昂大學病毒學家施特里克(Hendrik Streeck)的發文,該文主張流感威脅比COVID-19更大,批評WHO的決定是錯誤的。

Fill 1
官方口徑搭配戰狼言論,中國大玩「膽怯複調」策略

趙立堅在3月提出「COVID-19病毒來自美國」的言論,也沒有獲得其他中國外交同行贊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更在受訪時表示,應該讓科學家來推論病毒起源,由外交官或記者來揣測病毒來源是「非常有害的」(very harmful)。

趙立堅看似被其他外交同僚「打臉」,但黃釗認為,兩者間的落差這可以用「膽怯複調」(Timid Polyphony)理論來解釋。例如一段音樂中有主要旋律,也有次要旋律,應用到中國外交發言上,趙立堅的「戰狼式」言論屬於次要旋律組成的複調(Polyphony),看似與主旋律不同,但當事人仍會判斷政府的意志再經過篩選或適度的審核,所以用「膽怯」(Timid)來形容,代表副旋律再怎麼出格,絕不會影響到官方主旋律的內容。

「膽怯複調」策略並不是第一次被使用,黃釗在2019年研究中國外交體系的推特帳戶時發現,中國外交體系的推特最常轉推《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文章,用來奠定中國外交推特的「主旋律」。除此之外,這些帳號也會選擇「與中國政府立場不同」的外媒或國際組織,轉發一些它們的報導和報告,用來展現中國可以接納不同意見。

不過,這些「被選擇」的推文內容大多稱讚中國,或與中國持相同觀點。例如趙立堅雖然在2月6日發文批評《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充滿歧視、挑釁和毀謗,但3月9日時,趙立堅主動轉推了一則《紐約時報》報導截圖,內容提到美國抗疫物資不足,正好符合當時中國外交部批評美國抗疫不力的論調。

黃釗認為,中國的宣傳系統表面上是由媒體負責,實際由中宣部來管。涉及對外宣傳,則由媒體和外交部門同時負責,但其內核是會反映中央的意志。換句話說,只要涉及宣傳,不論對外或對內,背後一定是有組織的行動來指引。

貫徹「命運共同體」原則,爭奪抗疫領導權

過去4個月以來,中國外交官在推特上的發文隨著全球疫情局勢在變化,然而,有一項大原則不變:面對全球疫情,要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類推文傳遞出兩個資訊:中國也是疫情受害者、中國願意共同承擔國際抗疫責任。

從上方圖表可以發現,「共同體」推文在過去數月中都有出現。第一則相關推文出現在1月22日,趙立堅轉推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的發文,稱中國將會繼續深化國際合作,與國際社會一同應對流行病。

這些推文常包含「中國抗疫有成」與「中國援助他國」的主題,例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在4月1日的推文,在呼籲保持國際合作,捍衛全球公共衛生的同時,強調武漢封城對延緩病毒傳播的重要性。

蔡文軒認為,中國官方想藉由「命運共同體」傳遞一個訊息:COVID-19疫情遲早會發生,中國只是先出現疫情的國家。例如趙立堅在3月發文批評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華特斯(Jesse Watters)提出的「中國道歉論」,強調中國和其他出現疫情的國家一樣,都是受害者。

在這種論述下,中國對病毒來源的說明相當謹慎,除了趙立堅突然發文質疑美國是COVID-19發源地,大部分都維持「需要科學推論」、「來源不明」的論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也轉發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3月19日由全球27位公衛專家和科學家發布的聲明,強調COVID-19病毒不是從武漢生化實驗室流出。

「命運共同體」的另一重點,在於強調國際社會應共同對抗疫情,而在外交部發言人的推文中,中國不斷向外輸出救援物資與經驗,相反,美國卻無所作為。

隨著疫情在全世界延燒,許多國家蓋起方艙醫院支援崩潰的醫療體系,並陸續封城減少人流。黃釗認為,這有助於中國政府建構「世界都在仿效中國經驗」的形象。同時,中國透過出口醫療物資、派遣醫療小組傳遞「中國抗疫經驗」等方式,向國際宣傳中國正積極協助世界,這種「魅力攻勢」(charm offensive)
「魅力攻勢」(charm offensive)的關聯,出自美國記者庫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2007年出版的《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書中提到,中國為建立和平的國際形象,積極接觸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透過文化宣傳和對外援助展現「軟實力」。
既可展現軟實力,也能建立和平的國際形象。

除了直接論述自己為全球抗疫的付出,中國官方推特也透過與他國比較來「凸顯」自己。從本篇報導蒐集的資料可發現,美國是中國對外批評的最大箭靶,在帶有批評對象的231篇推文中,近8成是批評美國政府。

2月時,中國疫情遠比他國嚴重,這時中國外交部推特多次把COVID-19和2009年的H1N1疫情拿來對比,主張流感和H1N1疫情比COVID-19更嚴重,也轉發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Javad Zarif)的推文,表示「中國比美國負責任」。

3月,中國開始批評美國未能控制國內疫情,也不願意幫助其他國家。例如趙立堅在3月23日轉發《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推文,先提到當日義大利死亡人數飆升,再質疑:「美國和中國現在不應該共同幫助歐洲嗎?除了連任和推卸責任外,川普總統還在想什麼?」(Shouldn’t the US and China jointly help the Europe now? Is there anything else on President Trump’s mind except for re-election and passing the buck?)先把中美兩國的角色定義為「救援者」,再暗示美國「失職」了。

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推文中,一向被視為「世界領導者」的美國,不僅國內抗疫無能,也沒有負起國際責任,甚至還扯後腿、影響其他國家接收外界醫療物資。

例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責美國對古巴、委內瑞拉、伊朗等國實施經濟制裁和禁運令,使這些國家無法接收外界醫療物資,並轉發查瑞夫的推文,上頭寫著:面對美國以「醫療恐怖主義」(#MedicalTerrorism)取代了「經濟恐怖主義」(#EconomicTerrorism),世界不能保持沉默。

蔡文軒認為,因為美國是自由民主的代表,這波批評暗示了「民主體制」和「共產體制」的較勁:「他們其實想對國內人民,還有部分比較擁護威權體制的人表達,今天民主體制所表現的救災能力不見得比中共的體制來得更好,所以他強烈地去批評,背後散發的是自由民主不見得是最好的。」

台灣抗疫資訊遭冷處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推特直到4月,才首次提到台灣。

4月3日,美國白宮國安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發文感謝台灣捐贈200萬個口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對此推文,要美國不要讓抗疫行動「政治化」。另一次提到台灣,是在4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和趙立堅分別推文表示,台灣若要參與WHO等國際活動,須遵循「一中原則」(one-China principle)。

除了以上兩類推文,台灣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推特中,幾乎是「神隱」狀態。即便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4月9日指自己被台灣惡意攻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推特也僅是發文譴責種族歧視行為,內文並無提及台灣。

蔡文軒分析,在這次COVID-19疫情中,中國官方把台灣定調為「以疫謀獨」,加上台灣此次抗疫成果不錯,故會在推特上「冷處理」,不會主動提起台灣。

蔡文軒認為,台灣不需要和中國打口水戰,在全球疫情險峻的現況下,台灣防疫成績相對亮眼,把防疫政策和經驗歸結為「台灣經驗」供其他國家參考,對台灣會更有利。

推特大外宣關鍵目的:對內維穩,增強民族主義情緒

在這場關於疫情的論戰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推文遵循著中共的核心思想,從最初的消聲,到強調正能量與政府的抗疫成果;在「戰狼式」發言的同時,也呼籲國際合作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擺脫「疫情重災區」的被動處境後,中國正努力建構著一個向世界輸出物資與經驗的「伸援大國」。

但修正國際形象只是目的之一,維護內部的穩定才是大外宣的關鍵。蔡文軒認為,趙立堅「戰狼式外交」的受眾並不是海外民眾,而是與推特隔著高牆的中國人民。

「(趙立堅)這些話並不會得到境外人士的認同,但它很容易激起國內的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情緒是沒有是非對錯的,只有『中國認同』與『非中國認同』的問題。」

習近平上任後,中國政府更加重視對於民族主義的操控。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周嘉辰表示,習近平透過反腐來贏得民眾的支持,透過宣傳「厲害了我的國」來強化民族認同,並用「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戰,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國共產黨於2015年底開始進行的執政方針,目的是在2020年底前,解決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問題。
穩固民心,這種訴諸人民的做法與民族主義相掛鉤,也更加容易滑向戰狼式的民族自信。

而根據周嘉辰的觀察,雖然推特在中國被禁用,但這些英文訊息會及時被翻譯,再以中國官媒報導的方式或社交平台轉入中國。

例如在3月22日,《環球網》發表一篇〈中美外交發言人推特對戰!華春瑩連發三推:謊言與誹謗不能讓美國變得偉大〉的文章,報導華春瑩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Deann Ortagus)在推特上關於「中國是否疫情資訊不透明」的論戰,這些推文便被《環球網》透過截圖,呈現在中國讀者面前。

中國一邊在國內控制輿論,一邊在推特上與其他國家論戰,背後邏輯是一致的。黃釗認為,就算中國民眾翻牆,當他們看到政府在推特強硬捍衛中國的國際形象,反而會進一步增強民族主義情緒,這導致對內與對外宣傳融為一體,而外交部推文正是其中的連接點。

※本報導為《報導者》與自由亞洲電台(RFA)中文部共同製作,《報導者》授權(RFA)中文部刊登

資料分類

本篇報導爬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SpokespersonCHN)、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zlj517)、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MFA_China)三者2020年1月1日至4月10日在推特的發文資料,針對該時間段共4,574則推文進行分類。以人工標記的方式,先將推文區分為「與COVID-19有關」和「與COVID-19無關」兩類,再依議題屬性進行9項分類。若一則貼文中有兩種屬性以上,則會標記多種分類,各項分類依據如下:

  • 中國援助他國:強調中國向他國輸出抗疫物資與抗疫經驗
  • 他國援助中國:展現他國、國際組織對於中國抗疫的幫助
  • 正能量:推文中出現「加油」、「支持」、「祈福」等正能量詞語,以鼓勵人民勇敢面對疫情為主,或是講述醫護人員為抗疫付出的努力
  • 中國抗疫成果:包括中國疫情的正面變化、中國防疫建設、他國稱讚中國防疫等
  • 中國疫情說明:中國國內疫情現況,如病例數字、官員視察進度等
  • 共同體: 1. 論述各國合作事實 2. 提到病毒不分國界,大家要一起合作 3. 強調中國願與國際分享透明疫情資訊
  • 對外批評:包括中國批評他國政府、個人、媒體
  • 台灣問題:台灣為推文主要討論對象
  • 其他:非以上分類內容,如WTO疫情宣導、肺炎特性介紹等
參考資料
  1. Huang, Z. A., & Wang, R. (2019). Building a Network to “Tell China Stories Well”: Chinese Diplomatic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n Twi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3, 24.
  2. Cappelletti, A. (2019). Between Centrality and Re-scaled Identity: A New Role for the Chinese State in Shaping China’s Image Abroad.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4(3), 349-374.
索引
武漢封城前一天,首條病毒推文稱讚中國積極抗疫
2月疫情大爆發,如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3月指稱美軍才是元兇,「網紅外交官」趙立堅戰狼外交發功
貫徹「命運共同體」原則,爭奪抗疫領導權
台灣抗疫資訊遭冷處理
推特大外宣關鍵目的:對內維穩,增強民族主義情緒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