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之餘──香港及華語電影雜感》書評

詹正德/油麻地的月光
(攝影/AP Photo/Kin Cheung/達志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自從在網路上開始寫影評,我便與幾位香港影評人結下不解之緣,阿湯湯禎兆是認識的第一位,家明則是見面次數最多的一位(雖然其實也要好幾年才見上一面),而我們在香港見的面多,幾乎都是家明招呼我(每每帶我到處買碟),在台灣見的面少,這點我就比較慚愧了。最近一次見面是在去年(2018)我赴港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與家明約在油麻地的kubrick書店,時間不多,他請我在附近吃了一頓晚餐,聊至夜深才告分別,當晚油麻地的月光特別清亮,使我回想起將近廿年前。

那時還是台灣這邊明日報新聞台的時代,大家開了台留言來留言去,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電影,彼此都還不認得對方,但是愛電影之心幾乎是一樣的,且文字上極容易辨認,於是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了相當真誠的討論交流,每個人都有貢獻也有收穫,總覺得那是段太美妙的時光;但新聞台沒撐多久就進入了部落格時代,大家相繼從「台長」變成了「部落客」,那段網上談電影的時光雖還能繼續下去,但彼此的人生也開始各有轉折。

我到2006年底時在淡水開了間「有河book」書店,至少前6年沒有離開過書店一步(當然更不可能到香港了),幸得阿湯、家明先後前來造訪,給我支持打氣,家明甚至轉給我許鞍華《瘋劫》、《撞到正》的影像光碟,這兩片在當時都是未發行過錄影帶、光碟,只能在影展中大約十年一遇的奇片,台灣影迷求之者眾,我便在書店中舉辦「影癡俱樂部」與同好分享,一時竟也造成不小轟動。如今《瘋劫》終於出了修復版藍光,而《撞到正》也早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了。

在我開書店的同時,所謂的「微網誌」及社群網站如:Twitter、Plurk、Facebook的風行也漸漸取代了部落格。我為了書店能有多元的行銷管道所以統統都開了帳號,而家明似乎獨鍾Twitter,幾乎天天發推不輟,樂此不疲,且每推含金量甚高,提供我不少寶貴的電影資訊,而他2007年開始的部落格「家明絮語」則至2013年底已停止更新。

與家明相識近廿年,從未聞他有什麼出版計畫,除了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擔任主編,另外則是他經常給香港幾家紙媒如《明報》、《信報》以及《電影雙週刊》寫的專欄影評(相信一定有不少讀者才可以延續經年);他的本業一直都是從事電影相關課程的教學及講座,這是給香港電影工業扎根的工作,可以用這種方式與電影共生共存共享共榮,銀幕內多采多姿、變化萬千盡入我眼,銀幕外我手寫我口,半點不由人,如此快意生活教人好生羨慕。

如今家明終於打算出版第一本個人的影評集《視聽之餘──香港及華語電影雜感》(他謙稱說也可能是最後一本,我希望這不是真的),收到書稿時便迫不及待地一篇篇讀完,說實在心裡是既佩服又感慨,畢竟我們共同由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一路走來,那時節有王家衛的《春光乍洩》、《花樣年華》,有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功夫》,杜琪峯則剛剛接棒成為香港當時最為量多質精的導演,從《鎗火》、《孤男寡女》到《黑社會》、《放逐》,幾乎每部都是香港電影的經典與精華,然而這些電影家明一定有相當的評價,他卻沒打算在書裡談這些電影。

看,銀幕煉出的香港價值
《十年》劇照。(圖片來源/《明報》)
《十年》劇照。(圖片來源/《明報》)

家明這本影評集收錄的是自2007年以來的華語電影影評,粗分當然還是中港台兩岸三地,但其中港台的部份各佔五分之二,大陸地區的華語電影只佔五分之一。家明是香港影評人,香港的部份自然最是緊要,這一部份分成3章,總共28篇裡只有4篇是寫2007年之前的電影,一是1979年許鞍華的《瘋劫》,因為出了藍光,需要重新回顧;二是1987年關錦鵬的《胭脂扣》,是2007年寫的廿週年回顧;三是1988年楊凡的《流金歲月》,也是2011年電影重映時的回顧;四是1997年陳果的《香港製造》,同樣也是廿年後重映回顧。除了這4篇以外,其他篇所談的全是2007年以來的香港電影(包括紀錄片)。

對照近十年來香港的現實情況,家明的義憤與憂心不時流露於文中。如果將1997後的廿年分成兩階段,很明顯從1997至2007這個階段的香港電影還在高峰期,但2007年以後至今,幾乎可說是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治理原則下,從政治、社會、本土語言及文化等各方面都遭受嚴重挫折與打擊的階段。而電影雖只是其中一個面向,相對來說卻也是一個最明顯的面向;我相信身為香港資深影評人的家明,對此感受必定極為深刻,因此他刻意揀選2007年至今這段時期的電影評論,從對《老港正傳》的「選擇性失憶」的批判開始,論及許鞍華兩部《天水圍》交織而成的香港價值與香港命運,幾位年輕新導演的佳作《樹大招風》、《打擂台》如何讓香港電影仍存有一絲希望;至於《長江七號》讓人慨嘆周星馳不再,以及《華麗上班族》、《三人行》又讓人見識到杜琪峯的貫徹始終。

特別是在香港紀錄片這章,《分域大道》及《傘上:遍地開花》二部關於香港2014年底爆發的雨傘革命紀錄片,與前二章論及的短片集《十年》的後雨傘想像、《點對點》的空間記憶以及《點五步》的棒球抗命遙相呼應;這些電影中,好好壞壞自由觀眾捫心拿捏,但是家明總能由其中「提煉」出一種真純的「香港價值」來,讓讀者及觀眾們認識並且理解到,哪些才是真正值得香港人守護的。

聽,對台灣電影的境外之聲

對我這樣一個台灣影評人而言,家明書中的台灣電影部份則是令人感到窩心又汗顏,同樣也都是2007年之後的電影評論,起首一連幾篇竟全是在談楊德昌,大抵2007年正是楊導過世那年,台灣新電影也幾乎隨之劃下句點,之後從魏德聖、九把刀、楊雅喆談到張作驥,甚至包括動畫片《幸福路上》,當然也沒忘了侯導的《聶隱娘》與《乘著光影旅行》的李屏賓,紀錄片亦沒遺漏,沈可尚《築巢人》、黃惠偵《日常對話》都是近年佳片,齊柏林的《看見台灣》則是直接被取用為本章標題。

家明總能在這些影片中看到一些可能多數台灣影迷看不見的趣味點(或刺點),比如他說張作驥的《醉.生夢死》:「場景貼了《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1996,台譯《猜火車》)海報,角色的遊戲人生來自該片?另亦有王家衛的《春光乍洩》(1997),張作驥首次拍同志片向它借鏡了?無巧不成話,一幕老鼠用攝影機拍螞蟻,瞥見電視屏幕日期,年分竟然是『2046』!」由此拉出了張作驥與王家衛電影關係的層面,真是驚異。

此外,也是看到家明寫到,我才知曉原來楊導的《一一》當年有在香港正式放映(後來也在香港出了光碟),而台灣等這一天要等到2017年!

雖然港、台都有不少人在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是兩地實際情形還是有很大區別,是那一種面對強權的心境,讓香港人與台灣人的心理距離走得更近,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到家明對台灣電影的評論產生偏頗,是好是壞他都直接挑明,沒有含糊籠統的帶過,也沒有故意溫柔婉約,家明的行文語調一直都是堅定有力、鏗鏘有聲,這非常難得,也是台灣電影必須一聽的境外之聲。

揭露實相比虛華的歌頌來得可貴

港、台以外,就是「其他地區」的華語電影了,說是其他地區,大抵除了星(陳哲藝)、馬(陳勝吉)之外,就是中國大陸了,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與陳可辛的《中國合夥人》這等主旋律電影雖也有評(見證中國的大國崛起),但家明在許多細微處都點明了這種「中國夢」的脆弱與虛妄;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張艾嘉的《相愛相親》以及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則是明顯對比,觀諸大陸現今的文藝創作現況,揭露實相要比虛華的歌頌來得更加可貴得多了,這也是為何家明另選入了兩篇關於中國的紀錄片:趙亮的《上訪》及杜海濱的川震紀錄片《1428》。還有另一部片也很特別:卡瑪.韓丁(Carma Hinton)拍六四民運的紀錄片《天安門》(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家明特別以「寫給香港電影學院同學的一封信」為形式來介紹這部片子,此文也幾乎等於是家明自己陳述自己的世界觀、人生哲學及電影觀,應該是這本影評集裡相當重要且必讀的一篇。

比較特別的是最後一章「電影節與金馬獎」,家明2009年來過台灣擔任金馬獎的評審,近幾年也幾乎每次都來台灣參加影展,這一章裡的6篇文字都是他來台參加金馬影展及台北電影節的過程經歷與觀影心得,藉此也反省香港的電影金像獎有哪些應該改進的缺失,這點看得我真是太慚愧了。前文提到我去年到香港,乃是受邀擔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的費比西獎評審(又多認識了幾位香港影評人),回來以後卻沒有留下類似的文字紀錄,到底是哪邊才值得借鏡呢?這真的是個好問題。

將近廿年前,我赴港遊玩與家明約了某晚碰面,在四處買碟的行程結束之後,我們在另一位網友星雲的家中邊吃炒辣蟹邊聊天到深夜,當時大家都不過卅出頭的年輕人,現今一晃眼已經半百,不免感嘆身材之走樣與世事之滄桑,但那晚油麻地的月光仍與去年一樣清亮,而我認識的這些異鄉朋友們則讓我永遠懷念這樣的香港。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