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報導者》年度文章推薦:變動時局裡,凝聚前進的勇氣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22年,是戰爭、壓迫與離散的一年,也是堅持、抵抗與互相扶持的一年。被持續3年的世紀大疫擾亂的生活節奏,逐漸回歸正常;國際局勢又起波瀾,從認知到行動,我們都得加快調整步伐。

在這變動的時局裡,這裡有人努力記錄時代。《報導者》全體同仁選出「雖然世界爛透了,但請你再看一次」的文章,願在寒冷的年末,這些文字、影像與聲音,能讓你在回望這一年時,仍能有心懷盼望與奮起的勇氣。

★推薦人:何榮幸(基金會執行長)

推薦報導:非洲萬里來台留學,淪四年綁債學工:失序的私校國際招生

這群烏干達學生的遭遇,就是台灣與人權國度的距離。這項調查報導發揮的影響力,就是獨立媒體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Fill 1
站出來受訪的烏干達外籍生Collines:「如果沒有這個報導,我不會知道該去哪尋求正義。記者向公眾報導,而公眾也正面地回應此事──如此才迎來正義。」(攝影/楊子磊)
站出來受訪的烏干達外籍生Collines:「如果沒有這個報導,我不會知道該去哪尋求正義。記者向公眾報導,而公眾也正面地回應此事──如此才迎來正義。」(攝影/楊子磊)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李雪莉(總編輯)

推薦報導:「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

中國「潤學潮」背後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從經濟規模GDP、太空的探索、軍事投資⋯⋯中國史無前例站上高峰,但在中國宣傳偉大復興、共同富裕的敘事下,個體發出的吶喊頻頻,叫人扣問什麼才是真相?

記者在16,000公里外的哥倫比亞內科克里(Necoclí)港口,深刻寫下拚死「潤」(Run)出中國的偷渡者,他們攜家帶眷穿越巴拿馬叢林的驚險故事。幸福是什麼?國家崛起與壯大時,是否能讓個體保有自由、尊重、獨特的可能性?

Fill 1
哥倫比亞和巴拿馬邊境交界的達連隘口(Darién Gap)與叢林,是一條極具危險的偷渡路徑。近年來,這裡的偷渡者隊伍除了拉丁美洲人,赫然多了中國人的臉孔──不只成人,還有孩童。(圖片提供/受訪者)
哥倫比亞和巴拿馬邊境交界的達連隘口(Darién Gap)與叢林,是一條極具危險的偷渡路徑。近年來,這裡的偷渡者隊伍除了拉丁美洲人,赫然多了中國人的臉孔──不只成人,還有孩童。(圖片提供/受訪者)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方德琳(總主筆)

推薦報導:一場正改變台南古都風貌的大富翁遊戲:熱錢、炒作、土地開發

房價高不僅是居住正義問題,也會影響一個城市商業的活力,這是台灣重要的問題。這篇文章爬梳台南炒房模式,北部建商、代銷以雄厚的資金,標下政府釋出土地,在短短2年內,拉高台南房價成為漲幅居冠城市。看完這篇文章後,會更了解需要政府管制炒房的重要。

Fill 1
位於台南永康區大橋重劃區的「聯上康橋」建案,是近幾年來外地建商進駐的案例之一。(攝影/陳曉威)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楊惠君(基金會分眾報總監)

推薦報導:「信任的人,卻背叛了我」──國家首次啟動兒少安置機構及校園性侵訪查,聆聽被害人聲音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Fill 1
根據監察院與民間團體的調查,學校與兒少安置機構性侵通報逐年攀升,每年超過2,500件,當中屢次發生體制對被害人的背叛與盲視,權勢性侵案件尤甚。(插畫/黃禹禎)
根據監察院與民間團體的調查,學校與兒少安置機構性侵通報逐年攀升,每年超過2,500件,當中屢次發生體制對被害人的背叛與盲視,權勢性侵案件尤甚。(插畫/黃禹禎)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張子午(主編)

推薦報導:摩洛哥100天世足奇蹟:把一盤散沙的海歸球員,凝聚出鐵血「家人共感」

4年一度的嘉年華開啟又落幕,球場上的刺激與熱血會逐漸退去,但地球另一頭的離散與重逢,仍長久飄蕩在人們的生存經驗中。

Fill 1
摩洛哥在今年卡達世界盃16強賽淘汰西班牙,8強賽又擊敗葡萄牙,成為史上第一支晉級4強的非洲球隊。(攝影/FIFA via Getty Images/Shaun Botterill)
摩洛哥在今年卡達世界盃16強賽淘汰西班牙,8強賽又擊敗葡萄牙,成為史上第一支晉級4強的非洲球隊。(攝影/FIFA via Getty Images/Shaun Botterill)
★推薦人:張鎮宏(國際新聞主編)

推薦報導:走過VTuber粉絲應援牆:虛擬直播主的魔力從哪來?

本文應該是《報導者》年度最正能量回饋的報導──從來沒看過那麼步伐整齊的讀者留言「好油喔Peko!」,由於留言使用的文化語言讓編輯檯過於衝擊,當時總編輯還一本正經很嚴肅地問同事「到底哪裡有油?」,真心不騙超誇張。

但必須說:在這個孤獨的時代雖然總會讓你我疲倦,但能找到共感寄託,無論是實體或者虛擬,能找到自己舒服的那份信任與「安心感」,是真的令人感到幸福。

Fill 1
桃鈴音音百萬應援企劃的廣告看板由多位粉絲協力繪製。5月23日粉絲聚會當天,繪製者Sipu(網路暱稱)和自己親手所畫的偶像合照。(攝影/楊子磊)
桃鈴音音百萬應援企劃的廣告看板由多位粉絲協力繪製。5月23日粉絲聚會當天,繪製者Sipu(網路暱稱)和自己親手所畫的偶像合照。(攝影/楊子磊)
★推薦人:曹馥年(資深記者)

推薦報導:後疫情時代登山打卡熱、網路團遍地開花──山域安全的反思與改革契機

3年的疫情,促使更多人走進山林,探索這座多山之島,同時衍生眾多亂象。這系列報導,從多起山域事故看見現行法規的缺漏與各行其政,將山林教育的反思、山域政策的改革討論帶入公共視野。

Fill 1
後疫情時代、登山、打卡、網路團、山域安全
後疫情時代,台灣興起登山熱潮,隨之增加的山域事故卻令負責搜救的消防單位苦不堪言。(資料照片/謝佩穎)
★推薦人:嚴文廷(資深記者)

推薦報導:隱藏的全家福──從山區、加工區到社區,數萬移工父母的生子冒險

在台灣仍有人未獲得應有的尊重與善待,這是台灣邁向進步多元的國家必須要正視的課題。

Fill 1
每年有大約1萬名移工在台灣生兒育女,如此龐大的群體,在台灣社會卻宛如隱形。(攝影/楊子磊)
每年有大約1萬名移工在台灣生兒育女,如此龐大的群體,在台灣社會卻宛如隱形。(攝影/楊子磊)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孔德廉(記者)

推薦報導:嘉義長輩的「好看」──衣著的布料之外,他們多披著一件年歲

就算世界再怎麼變動,逆境如何張狂,人的身上總是可以發掘出生機勃勃的景致。在多年疫情、經濟衰退和躺平主義瀰漫的現代世界,攝影者的鏡頭帶我們又重新回到生活的角落裡,窺見那些長輩們安然自適卻又堅定的神態,像是一種直面爛透了的世界的從容。

Fill 1
馬雨辰、嘉義、長輩、衣著、布料、年歲
七彩500c.c.坐落在嘉義中央噴水池旁,店員陳唐玉女士,人人稱她「內桑」(お姐さん,姊姊之意),是圓環最時髦的店員。(攝影/馬雨辰)
★推薦人:林雨佑(記者)

推薦報導:日照中心進駐市區小學引爭議,「長照結合校園」政策有解嗎?

超高齡化社會和失智症是台灣每個人不可迴避的議題,如何創造失智友善環境,更需要每一個人對失智症多一點了解,對彼此多一些同理心。

Fill 1
老幼共學、日照中心、市區、小學
台北市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如何利用社區閒置空間布置長照據點成為重要課題。圖為台北市老松國小失智據點活動中的長者。(攝影/鄭宇辰)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林慧貞(記者)

推薦報導:最難穿上的阿根廷10號:告別馬拉度納,享受我們的「梅西GOAT」

這篇文章有滿滿的愛,從個人到國家,一步一步帶著我們進入梅西和足球的世界,運動世界中的愛恨糾葛,對勝利與成就的渴望,娓娓道來但充滿熱情,讓人讀得完全停不下來(還看了好幾次)。寫的是足球,但其實是人生。

Fill 1
梅西領完最佳球員金球獎路過大力金盃時,上前親吻金盃。(攝影/David Ramos/FIFA via Getty Images)
「大力神盃是我一生追求的夢想、一個從小就堅守的夢想──這是我之所以踢足球的起點,也是我的最終目標。」(攝影/David Ramos/FIFA via Getty Images)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陳潔(記者)

推薦報導:如果還有明天──HIV帶原者20年的生命許願,漫長的愛滋奮戰歷程

愛滋作為曾經的「世紀黑死病」,在短短40年間除名變成慢性病,而雞尾酒療法問世,是其中重要的關鍵。今年是雞尾酒療法問世的第25年,文中感染超過20年以上的帶原者們,勇敢地分享他們因服藥而「多出來」的歲月與人生。

Fill 1
如果還有明天、HIV帶原者、20年、生命許願、愛滋
「如果能夠活下去,我們再來樹下相會!」20年前在此許下願望的HIV帶原者,重返舊地,寫下給未來的話,並繫在生命樹上預約下一個10年。(攝影/余志偉)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楊智強(記者)

推薦報導:台南殺警案背後,警察訓練出了什麼問題?

這一群被賦予「人民保母」責任的警察,在有缺陷的體制下,不但專業訓練難以到位,強大的工作壓力與時數讓不少員警身心都出現問題。透過記者的深入採訪,點出了長期被忽視、且急需得到改善的問題。

Fill 1
台南、殺警案、警察、訓練
近5年來有高達2千多名警員在執行勤務時因攻擊而受傷。許多警員教官感嘆,長期以來基層訓練與實務狀況脫鉤,是發生憾事的關鍵。(攝影/余志偉)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陳德倫(記者)

推薦報導:讓位給航空城的生活與記憶──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現身之前

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在1940年時寫下:「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老人看著年輕人死去,傻瓜看著聰明人死去。大地不再生產,它吞噬。天空不下雨,只下鐵。」

往後的人們回想起2022年,應該也是這樣難以言表的一年,大疫、戰爭與重大社會事件紛起,當然還有運動賽事的狂歡,但在大寫的歷史之外,總有許許多多人的日常成為背景,它們並不醒目喧嘩,卻在這些人的生命現場裡確實記下一筆。攝影記者曉威用時間和鏡頭保留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現身之前,居民們生活的切片,是文字難以召喚和聚合的風景,在其中也能感受到環境氣味和溫度。共同活在島上,在發展的背面有這麼一些事。

Fill 1
大園、桃機、第三跑道、航空城
在天空中,瞄準機場跑道準備降落的班機拉出一道足以切斷時間、但在地人早已習以為常的震耳音符。從機窗望下的熟悉地景,已悄然改變。(攝影/陳曉威)
★推薦人:洪琴宣(記者兼策展編輯)

推薦報導:新生代台灣漫畫家的突圍戰鬥──品牌化、在地化,用新題材為產業拓荒

這世界亂透了!但好在我們還有創作的精神世界。近十年台漫的能見度和多樣性都達到新一波高點,我們看到漫畫家們回問自身「什麼是有趣的?什麼是我在乎的?」並且給予讀者,那是一股極大的能量,推著整個產業向前。在字裡行文間,我們得以看到這樣的思考如何發生。這篇推薦給所有熱愛漫畫的讀者們!

Fill 1
《神之鄉》左萱,蓋亞文化;《不可知論偵探》薛西斯、鸚鵡洲,獨步文化;《瘋人院之旅》PAM PAM LIU,慢工文化;《T子%%走》穀子,大塊文化;《說故事遊戲》曾耀慶,蓋亞文化;《綠之歌》高妍,KADOKAWA CORPORATION(製圖/黃禹禛)
《神之鄉》左萱,蓋亞文化;《不可知論偵探》薛西斯、鸚鵡洲,獨步文化;《瘋人院之旅》PAM PAM LIU,慢工文化;《T子%%走》穀子,大塊文化;《說故事遊戲》曾耀慶,蓋亞文化;《綠之歌》高妍,KADOKAWA CORPORATION(製圖/黃禹禛)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陳韻如(基金會分眾報編輯)

推薦報導:大地震來了!你能順利逃生嗎?

台灣是個多震之島,而且地震總是來得突然,擋也擋不住。推薦這篇實用又好玩的地震防災新聞遊戲,值得平時拿出來多玩幾遍、多加複習,下次地震來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安全避難了!

Fill 1
地震,逃生,災害,建築,防災
你的地震防災準備和觀念正確嗎?點進文章,玩玩「地震生存遊戲」吧。(插畫與設計/黃健毓)
★推薦人:黃浩珉(記者)

推薦報導:痛苦之後,行動就是你們的事了──蔡崇隆《九槍》用紀錄片扣下扳機

當一位移工的生命死於警察的槍口以後,除了挺移工或挺警察的二元立場以外,或許藉由痛苦的影像真實與文字見證,能召喚更多人同理他者,而後在生活中善待更多人。

Fill 1
從新聞記者到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始終瞄準社會中最黑暗和不公義之處。獲得2022年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九槍》,直指台灣社會對移工的歧視和無視。(攝影/楊子磊)
從新聞記者到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始終瞄準社會中最黑暗和不公義之處。獲得2022年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九槍》,直指台灣社會對移工的歧視和無視。(攝影/楊子磊)
★推薦人:李易安(記者)

推薦報導:氣候、禽流感、制度缺失──惡性循環下的缺蛋危機何時解?

年初的蛋荒,除了反映台灣蛋業脆弱的體質,也反映農業產銷制度的結構性問題──這個問題,即使蛋荒緩解也未必能獲得解決,需要我們更持續的關注。

Fill 1
氣候、禽流感、制度缺失、惡性循環、缺蛋危機
3年前農委會即被監察院糾正,對蛋價波動反應慢半拍,但制度遲未改善,種下今年初蛋荒苦果。圖為雞舍裡一顆剛產出的雞蛋。(攝影/鄭宇辰)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柯皓翔(Data小組召集人)

推薦報導:醫療艱困區的奇蹟男孩:雲林若瑟、台大醫院「區域聯防」救回6歲Omicron腦炎重症兒

國內Omicron大流行的初期,兒童重症頻傳。兒科資源不足的雲林縣,若瑟和台大醫院憑藉過往橫向溝通經驗,成功導入遠距醫療、將資源整合,最終救回6歲男童。這個案例中,醫者間的信任及合作令人感動,也讓人看見「以病人為核心」的思維。

Fill 1
長年被列入「兒童急診醫療艱困區」的雲林縣,在地醫院「區域聯防」下,卻成功救回一名6歲腦炎重症病童。(攝影/陳曉威)
長年被列入「兒童急診醫療艱困區」的雲林縣,在地醫院「區域聯防」下,卻成功救回一名6歲腦炎重症病童。(攝影/陳曉威)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藍婉甄(Podcast製作人)

推薦報導:香港無家者告政府:有命就有錢,但我們要的是公道

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正義。「這些被當作垃圾的,原是無家者的寶貝。」我們只能從每一次的無奈和心碎中,提醒自己。

Fill 1
香港、無家者、公道
2021年11月,社工吳衞東、陳仲賢和一眾街友在香港法院門外,為去世的無家者趙金興默哀。(照片提供/吳衞東)
★推薦人:詹婉如(Podcast製作人)

推薦報導:遊客年破百萬、今夏首度限水,小琉球遊客「總量管制」可能嗎?

旅行,若只有消費,對其他無感,會發生什麼事?此篇點出遊客爆量後,在地人面臨發展觀光卻失去生活的難,也呈現遊憩活動為生態帶來的劫。台灣不缺觀光島,但缺永續島,小琉球,是我避寒首選,身為一個愛它的旅人,怎能不推!

★推薦人:賈凡逸(數位產品部主任)

推薦報導:衝擊2,516萬女性的墮胎權大戰:美國大法官推翻〈羅訴韋德案〉的代價?

清晰地爬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與自由派大法官在〈羅素韋德案〉各自的論述,以及推翻後對生活在墮胎非法州的美國女性所造成的巨大衝擊。不論你的立場是Pro-Life或Pro-Choice,本篇絕對是你2022年不該錯過的報導。

Fill 1
2022年6月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後兩天,聲援女性合法墮胎權益的遊行隊伍前往白宮示威。(攝影/Getty Image/Tasos Katopodis)
2022年6月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後兩天,聲援女性合法墮胎權益的遊行隊伍前往白宮示威。(攝影/Getty Image/Tasos Katopodis)
★推薦人:周敏涓(工程師)

推薦報導:2022世界新聞攝影獎,彩虹下紀念百人坑兒童的紅裙照奪冠

讓影像帶你回到故事現場,不同媒材的組合也帶來更豐富的感受。

Fill 1
世界新聞攝影獎
【全球年度照片大獎,北美及中美洲單張冠軍】2021年6月19日,加拿大卑詩省,一條紅色裙子掛在公路旁邊,紀念發現215位蘇斯瓦族兒童百人坑事件中,甘露印第安寄宿學校受害的兒童。(©Amber Bracken/《紐約時報》)
★推薦人:許守傑(工程師)

推薦報導:政府「默許」的暗處:數百萬噸營建廢棄物,流入地下棧仔場

從對廢棄物業者的陌生拜訪與cold call,其採訪過程的付出令人感動,更凸顯爬梳這個糾結的灰色地帶不容易。

Fill 1
營建廢棄物、地下棧仔場、台北、中山區、樣品屋
都更、建案熱潮不斷,台灣營建量攀上近年高峰,連帶讓多年懸而未決的營建廢棄物問題浮上檯面。圖為新建案樣品屋拆除後產生的營建廢棄物。(攝影/林彥廷)
直擊現場,同場加映:〈還原一場12小時內湮滅的犯罪──數萬噸廢棄物,如何悄悄埋入台糖土地深處?〉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歐人豪(工程師)

推薦報導:全民衛國的另一種選擇:台灣需要民眾自願組成的「國土防衛部隊」嗎? 

台灣屬於戰爭高風險地區,且近年兩岸局勢升溫,民防意識開始抬頭,但國防體系仍是陳舊且不實用的「六發裝子彈」,若要提升國防能力,需要政府與民間互相配合改變,在適當的條件下政府提供合適的場地與裝備給民眾訓練,並規劃完整的國/民防體制,才有可能在戰時提升實用能力,台灣身為軟氣槍(Airsoft)生產大國,擁有良好的訓練設備,應善加利用。

這篇報導提出了目前民間自主訓練的現象,以及可能的改善方案,希望更多人能看見這篇報導,從想法上改變了解國/民防的重要性。

Fill 1
台灣、國土防衛部隊、極光計畫
侵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民眾組織而成的國土防衛軍在戰爭中發揮功效。有鑑於此,不少台灣民眾自發性報名民間組織的軍事訓練,學習一些基本的手槍、步槍用槍要領跟方法。(攝影/林彥廷)
★推薦人:吳政達(設計部主任)

推薦報導:台灣將失去5成以上檜木林?跟著「追霧人」蒐集霧林裡的氣候變遷線索

插畫一目瞭然且表現出山林的生命力,讀完文章會更加珍惜台灣豐富的自然景觀。

Fill 1
「爬樹好像每次都在開獎,上去了才知道上面有什麼。」樹冠層彷彿是七大洲之外第八個大陸,充滿無窮生命力。(插畫/黃禹禛)
「爬樹好像每次都在開獎,上去了才知道上面有什麼。」樹冠層彷彿是七大洲之外第八個大陸,充滿無窮生命力。(插畫/黃禹禛)
★推薦人:黃禹禛(資深設計師)

推薦報導:帶從未到海邊的媽媽去看海──盧盈良《神人之家》冥冥之中的人生劇本

家庭關係的複雜難解像一團理不好的毛線,透過鏡頭梳理也許難堪但更為真摯。我想今年此文此片都不該錯過,因為直面家庭的結真的太難了啊。

Fill 1
母親說,「我沒看過海,你都不信。」導演盧盈良(右)最後扛著攝影機、帶母親坐火車,記錄下她第一次看海的畫面。(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母親說,「我沒看過海,你都不信。」導演盧盈良(右)最後扛著攝影機、帶母親坐火車,記錄下她第一次看海的畫面。(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關於家庭,同場加映:《那些縫補中的家庭,與他們的孩子──台灣兒少安置現況與未竟之事》
★推薦人:江世民(設計師)

推薦報導:【圖解】太平洋邊上的太空夢

從新竹火箭實驗室到屏東發射場域,見證十多年來台灣各界如何在萬難中一步一腳印地走向自主太空夢。

Fill 1
太空、火箭、ARRC、屏東、旭海
7月10日清晨,一支橘紅色火箭劃開屏東旭海天際,抵達約3公里高空、最終降落太平洋。這標誌著:台灣距離用本土火箭送衛星上太空的目標,又更靠近一步。(攝影/林彥廷)
★推薦人:林星妤(品牌設計師)

推薦報導:「是台灣人賣了台灣人」──逃離柬埔寨詐騙園區,人口販運倖存者的自白

這系列報導在第一時間給予當事人的聲音、政策面的報導,以及博弈產業的脈絡,讓人的思緒不是只停留在「什麼?台灣人被賣到柬埔寨?」 的震驚中。

Fill 1
因為高薪的引誘、嚮往國外工作、又或疫情下求職不易等各式原因,他們成為人蛇與詐騙集團的目標。幸從柬國逃回台灣後,他們希望不要再有其他受害者走入同樣的惡夢。(攝影/陳曉威)
因為高薪的引誘、嚮往國外工作、又或疫情下求職不易等各式原因,他們成為人蛇與詐騙集團的目標。幸從柬國逃回台灣後,他們希望不要再有其他受害者走入同樣的惡夢。(攝影/陳曉威)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黃世澤(攝影部主任)

推薦報導:謝三泰/在火燒島上──《流麻溝十五號》與政治受難者

現實與影像、歷史與戲劇、過去與現在,攝影的本質,在對照呈現的台灣歷史面前展露。「努力拍下最不像劇照的劇照」作者這樣說,文中不只劇照,還有之前針對政治受難者與火燒島的攝影計畫,歷史在此層層堆疊,這是一段不被看到,但必須努力面對的「真相」。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如果能藉由我拍的《流麻溝十五號》場景勾起大家對綠島黑牢的好奇,進一步想了解這段慘痛的歷史,那麼我的目的就達到了,也算替白色恐怖的受難者盡了一份心力。」(攝影/謝三泰)
★推薦人:楊子磊(攝影部副主任)

推薦報導:坤輿掩埋場爭議20年記:歷經7,511天、3任縣長,龍昇村在對抗什麼?

這篇報導回溯了20年來錯綜複雜的業者手法與縣府的轉向,直到今年的9月15日,掩埋場的同意設置文件宣告失效,一切終於劃下句點。一天接著一天,一人換過一人,不畏黑衣人的拳腳,死命用肉身擋著掩埋場大門的龍昇村人,終於可以過個好年了。

Fill 1
曾在苗栗縣長任內以大埔拆遷聞名全台的劉政鴻(左3),在龍昇村反坤輿抗爭中,選擇支持自救會。2022年7月21日凌晨,他來到在坤輿掩埋場入口,與村民一同守夜。(攝影/楊子磊)
曾在苗栗縣長任內以大埔拆遷聞名全台的劉政鴻(左3),在龍昇村反坤輿抗爭中,選擇支持自救會。2022年7月21日凌晨,他來到在坤輿掩埋場入口,與村民一同守夜。(攝影/楊子磊)
★推薦人:林彥廷(攝影)

推薦報導:以震殤寫就家史──古墓尋根、論文祭祖的傳家故事

地震的感受唯有親身經歷過,才會留下深刻的身體記憶。因此如何透過影像建立起讀者對地震歷史的感受,本身有著一定的難度。這篇與Podcast製作團隊首次合作的圖文報導,挖掘了2個極有故事性的地震家族故事,呈現台灣世世代代在災難下得以強韌的宿命與精神。以策展為概念的新舊照片搭配「橫著滾」方式瀏覽,值得在桌機螢幕上細細瀏覽。

Fill 1
地震、家族史、台中、后里、張桂碧
地震,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數百年來,地震摧毀島嶼上一個又一個家園,讓世代台灣人「尋家」之路,既破碎又強韌。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因地震串起的私屬家族故事。(攝影/林彥廷)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陳曉威(攝影)

推薦報導:我從哪裡來?南靖部落裡,兩個媽媽改寫原住民的都市流浪記

從原鄉流離都市邊緣,到活出生命韌性的桃花源,受訪者真摯分享的人生體悟令人動容,文字與攝影都好看,最後補上現場收音的歌聲收尾更是餘韻無窮,適合在歲末寒冬回味的暖心報導。

Fill 1
在樂窩協會服務的太魯閣族語老師何淑琳(Aring,右)和文化社工黃雯絹(Aki,左),長期陪伴三峽、鶯歌的都市原住民長者與孩子,希望傳承文化、找回共同照顧的精神。(攝影/唐佐欣)
在樂窩協會服務的太魯閣族語老師何淑琳(Aring,右)和文化社工黃雯絹(Aki,左),長期陪伴三峽、鶯歌的都市原住民長者與孩子,希望傳承文化、找回共同照顧的精神。(攝影/唐佐欣)
★推薦人:余志偉(攝影)

推薦報導:陳蔚慈、鄭宇辰/小島無花,歲月無語──澎湖的極西邊境,花嶼

在極西的邊境島嶼,有一頭看不見的大象,尋常走踏的散文行徑與一連串蹲點潛行的影像詩,日常靜默,歲月有聲,滴水穿石,真知灼見。

Fill 1
陳蔚慈、花嶼
島上愈來愈少的居民,愈來愈多的沉默,這樣的一座島嶼,沒有太多的話在說,沒有太多的人在聽。隨著浪花奏樂、風聲和音的日子堆疊,卻總能在特定節日中,找回自己的聲音,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攝影/鄭宇辰)
★推薦人:張詩芸(社群部主任)

推薦報導:專訪烏克蘭最大軍事NGO:從支援前線到國防改革,民間如何迅速支持軍隊?

從2022年2月24日開始,《報導者》團隊對於採訪和製作俄烏戰爭報導,一直投入資源與多種嘗試。然而,社群上極速遞減的麻木反應,也讓我的情緒在心疼和心灰之間沉浮。

在總統宣布恢復一年義務役期的此刻,這篇來自基輔的專訪,又再度將烏克蘭人民的勇氣、洞見、經驗、信念和智慧,深刻地傳達到島嶼上。一個主要由退伍軍人組成的NGO,以民間的靈活主動補位國防官僚體系的遲緩和漏洞,與國家攜手並進:「人們與軍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只是戰鬥的軍隊和支持它的人民,而是協作的夥伴、是共同體。」

★推薦人:陳思樺(資深編輯)

推薦報導:只要大家還記得,她就不算死──普悠瑪事故倖存學生的心路故事

活下來的人擦乾眼淚後,仍是要向前走,但在3年兩起重大事故之後,台鐵安全是不是也真正邁向改革?「我們都可以過得好好的」,文中少女已慢慢走出失去摯友的隧道,也希望在《報導者》持續的監督下,在位者正視問題,不貪快地把每個安全螺絲都鎖緊。

Fill 1
一場普悠瑪列車事故,讓旻瑄的好友永遠離開這世界。3年後,她完成了回憶已逝同學情誼的創作。旻瑄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訴關心她的人,經歷重傷的她,現在已經好好的。(攝影/陳曉威)
一場普悠瑪列車事故,讓旻瑄的好友永遠離開這世界。3年後,她完成了回憶已逝同學情誼的創作。旻瑄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訴關心她的人,經歷重傷的她,現在已經好好的。(攝影/陳曉威)
加碼聽Podcast:
★推薦人:汪彥成(編輯)

推薦報導:沒有我們辛苦抗爭,後人也沒景點打卡──在華光社區和榕錦園區之間,那些被空白的聲音

華光社區抗爭,是我新聞工作的起點,我在這裡認識重要的夥伴和朋友;在拆遷已將滿10年的現在,很多人已經淡忘這個地方曾發生的事,但對許多居民來說,迫遷帶來的影響仍是現在進行式。他們沒有因苦難而拒絕談論,而是和我們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們更應在踏上這片土地時繼續記得。

Fill 1
榕錦時光、華光、抗爭
前華光社區居民與當時一起參與抗爭拆遷的學生久違地聚餐,大家看到過去的新聞片段還是很有感觸。(攝影/余志偉)
★推薦人:黃鈺婷(編輯)

推薦報導:阿根廷奪冠之路:梅西最相信的另一個Lionel,被稱「平凡人」的總教練

爛透的一年將盡,我們需要淚水與汗水交織、平凡能創造不凡、夢想終能實現的故事。真心推薦,2022年最好看的世足系列最終篇。

Fill 1
2022年12月9日,阿根廷在8強賽事中擊敗荷蘭後,阿根廷國家隊總教練斯卡洛尼與梅西在場邊相擁。(攝影/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Pics Action/Jose Breton)
2022年12月9日,阿根廷在8強賽事中擊敗荷蘭後,阿根廷國家隊總教練斯卡洛尼與梅西在場邊相擁。(攝影/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Pics Action/Jose Breton)
★推薦人:鄭淑芬(行政經理)

推薦報導:接毛小孩回家,然後呢?從動物到同伴的當代關係

毛小孩就是家人,就像小孩,要教育,要陪伴,還要不離不棄。認養前,你做好準備了嗎?

Fill 1
近來養「毛小孩」的熱度攀新高,街上被棄養、流浪動物的數字卻也增加。(攝影/陳曉威)
近來養「毛小孩」的熱度攀新高,街上被棄養、流浪動物的數字卻也增加。(攝影/陳曉威)
★推薦人:李盈臻(資深行銷專員)

推薦報導:古佳立、莊凱程/奔馳北海岸,承諾一餐溫飽──三芝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

當你對這世界有一點灰心、失望,來看看在這角落有人正在默默努力,讓世界更好。

Fill 1
古佳立、莊凱程、北海岸、送餐、三芝、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
淡水、三芝、石門、金山,有著一群人不分晴雨、每天開著車穿梭在蜿蜒的山路、田野間、海岸旁,為獨居、身心障礙等需要送餐的個案送上中餐、晚餐與溫暖。(攝影/莊凱程)
★推薦人:陳星穎(品牌/產品行銷專員)

推薦報導:最友台的日本前首相離世: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終年67歲

還記得那是禮拜五的早上,安倍遇刺的消息讓同事們暫停了手邊的工作,緊急整理重要資訊;在這種重要緊急的時刻,想特別謝謝每一位堅持著新聞理想的人。

Fill 1
友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槍擊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的街頭演說中遭到槍手槍擊,後不治身亡,終年67歲。這位最友台日本首相的離開,不僅是台灣外交的損失,也會衝擊東亞政治的下一步局勢。(攝影/VLADIMIR SIMICEK/JIJI PRESS/AFP)
【番外篇】在2022年誕生的《少年報導者》

★推薦人:陳韻如(基金會分眾報編輯)

推薦單元:「孩子大提問」 關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大家最想知道的是⋯⋯ 台大生最棒嗎?上大學會讓人生變更好嗎?

你能想像孩子的好奇心有多旺盛嗎?在《少年報導者》的「孩子大提問」單元中,就能看見孩子們踴躍對自己身處的世界發問。比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孩子與大人都同樣對開戰的原因感到困惑,更會延伸聯想到台灣與中國的兩岸狀況。又如探討高等教育議題時,孩子不只有想到能否考進頂尖大學,而是更深更遠地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志向。

一起來看看孩子們透過各式各樣的提問,逐漸建構自己對議題的認識想像,一點一點地擴大自身視野的寬度與廣度。

Fill 1
俄烏戰爭兒童報舉手發問主圖
(插畫/鄭涵文)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