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報導者》年度文章推薦:變動時局裡,凝聚前進的勇氣
2022年,是戰爭、壓迫與離散的一年,也是堅持、抵抗與互相扶持的一年。被持續3年的世紀大疫擾亂的生活節奏,逐漸回歸正常;國際局勢又起波瀾,從認知到行動,我們都得加快調整步伐。
在這變動的時局裡,這裡有人努力記錄時代。《報導者》全體同仁選出「雖然世界爛透了,但請你再看一次」的文章,願在寒冷的年末,這些文字、影像與聲音,能讓你在回望這一年時,仍能有心懷盼望與奮起的勇氣。
推薦報導:非洲萬里來台留學,淪四年綁債學工:失序的私校國際招生
這群烏干達學生的遭遇,就是台灣與人權國度的距離。這項調查報導發揮的影響力,就是獨立媒體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
中國「潤學潮」背後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從經濟規模GDP、太空的探索、軍事投資⋯⋯中國史無前例站上高峰,但在中國宣傳偉大復興、共同富裕的敘事下,個體發出的吶喊頻頻,叫人扣問什麼才是真相?
記者在16,000公里外的哥倫比亞內科克里(Necoclí)港口,深刻寫下拚死「潤」(Run)出中國的偷渡者,他們攜家帶眷穿越巴拿馬叢林的驚險故事。幸福是什麼?國家崛起與壯大時,是否能讓個體保有自由、尊重、獨特的可能性?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一場正改變台南古都風貌的大富翁遊戲:熱錢、炒作、土地開發
房價高不僅是居住正義問題,也會影響一個城市商業的活力,這是台灣重要的問題。這篇文章爬梳台南炒房模式,北部建商、代銷以雄厚的資金,標下政府釋出土地,在短短2年內,拉高台南房價成為漲幅居冠城市。看完這篇文章後,會更了解需要政府管制炒房的重要。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信任的人,卻背叛了我」──國家首次啟動兒少安置機構及校園性侵訪查,聆聽被害人聲音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摩洛哥100天世足奇蹟:把一盤散沙的海歸球員,凝聚出鐵血「家人共感」
4年一度的嘉年華開啟又落幕,球場上的刺激與熱血會逐漸退去,但地球另一頭的離散與重逢,仍長久飄蕩在人們的生存經驗中。
推薦報導:走過VTuber粉絲應援牆:虛擬直播主的魔力從哪來?
本文應該是《報導者》年度最正能量回饋的報導──從來沒看過那麼步伐整齊的讀者留言「好油喔Peko!」,由於留言使用的文化語言讓編輯檯過於衝擊,當時總編輯還一本正經很嚴肅地問同事「到底哪裡有油?」,真心不騙超誇張。
但必須說:在這個孤獨的時代雖然總會讓你我疲倦,但能找到共感寄託,無論是實體或者虛擬,能找到自己舒服的那份信任與「安心感」,是真的令人感到幸福。
推薦報導:後疫情時代登山打卡熱、網路團遍地開花──山域安全的反思與改革契機
3年的疫情,促使更多人走進山林,探索這座多山之島,同時衍生眾多亂象。這系列報導,從多起山域事故看見現行法規的缺漏與各行其政,將山林教育的反思、山域政策的改革討論帶入公共視野。
推薦報導:隱藏的全家福──從山區、加工區到社區,數萬移工父母的生子冒險
在台灣仍有人未獲得應有的尊重與善待,這是台灣邁向進步多元的國家必須要正視的課題。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嘉義長輩的「好看」──衣著的布料之外,他們多披著一件年歲
就算世界再怎麼變動,逆境如何張狂,人的身上總是可以發掘出生機勃勃的景致。在多年疫情、經濟衰退和躺平主義瀰漫的現代世界,攝影者的鏡頭帶我們又重新回到生活的角落裡,窺見那些長輩們安然自適卻又堅定的神態,像是一種直面爛透了的世界的從容。
推薦報導:日照中心進駐市區小學引爭議,「長照結合校園」政策有解嗎?
超高齡化社會和失智症是台灣每個人不可迴避的議題,如何創造失智友善環境,更需要每一個人對失智症多一點了解,對彼此多一些同理心。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最難穿上的阿根廷10號:告別馬拉度納,享受我們的「梅西GOAT」
這篇文章有滿滿的愛,從個人到國家,一步一步帶著我們進入梅西和足球的世界,運動世界中的愛恨糾葛,對勝利與成就的渴望,娓娓道來但充滿熱情,讓人讀得完全停不下來(還看了好幾次)。寫的是足球,但其實是人生。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如果還有明天──HIV帶原者20年的生命許願,漫長的愛滋奮戰歷程
愛滋作為曾經的「世紀黑死病」,在短短40年間除名變成慢性病,而雞尾酒療法問世,是其中重要的關鍵。今年是雞尾酒療法問世的第25年,文中感染超過20年以上的帶原者們,勇敢地分享他們因服藥而「多出來」的歲月與人生。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台南殺警案背後,警察訓練出了什麼問題?
這一群被賦予「人民保母」責任的警察,在有缺陷的體制下,不但專業訓練難以到位,強大的工作壓力與時數讓不少員警身心都出現問題。透過記者的深入採訪,點出了長期被忽視、且急需得到改善的問題。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讓位給航空城的生活與記憶──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現身之前
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在1940年時寫下:「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老人看著年輕人死去,傻瓜看著聰明人死去。大地不再生產,它吞噬。天空不下雨,只下鐵。」
往後的人們回想起2022年,應該也是這樣難以言表的一年,大疫、戰爭與重大社會事件紛起,當然還有運動賽事的狂歡,但在大寫的歷史之外,總有許許多多人的日常成為背景,它們並不醒目喧嘩,卻在這些人的生命現場裡確實記下一筆。攝影記者曉威用時間和鏡頭保留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現身之前,居民們生活的切片,是文字難以召喚和聚合的風景,在其中也能感受到環境氣味和溫度。共同活在島上,在發展的背面有這麼一些事。
推薦報導:新生代台灣漫畫家的突圍戰鬥──品牌化、在地化,用新題材為產業拓荒
這世界亂透了!但好在我們還有創作的精神世界。近十年台漫的能見度和多樣性都達到新一波高點,我們看到漫畫家們回問自身「什麼是有趣的?什麼是我在乎的?」並且給予讀者,那是一股極大的能量,推著整個產業向前。在字裡行文間,我們得以看到這樣的思考如何發生。這篇推薦給所有熱愛漫畫的讀者們!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大地震來了!你能順利逃生嗎?
台灣是個多震之島,而且地震總是來得突然,擋也擋不住。推薦這篇實用又好玩的地震防災新聞遊戲,值得平時拿出來多玩幾遍、多加複習,下次地震來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安全避難了!
推薦報導:痛苦之後,行動就是你們的事了──蔡崇隆《九槍》用紀錄片扣下扳機
當一位移工的生命死於警察的槍口以後,除了挺移工或挺警察的二元立場以外,或許藉由痛苦的影像真實與文字見證,能召喚更多人同理他者,而後在生活中善待更多人。
推薦報導:氣候、禽流感、制度缺失──惡性循環下的缺蛋危機何時解?
年初的蛋荒,除了反映台灣蛋業脆弱的體質,也反映農業產銷制度的結構性問題──這個問題,即使蛋荒緩解也未必能獲得解決,需要我們更持續的關注。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醫療艱困區的奇蹟男孩:雲林若瑟、台大醫院「區域聯防」救回6歲Omicron腦炎重症兒
國內Omicron大流行的初期,兒童重症頻傳。兒科資源不足的雲林縣,若瑟和台大醫院憑藉過往橫向溝通經驗,成功導入遠距醫療、將資源整合,最終救回6歲男童。這個案例中,醫者間的信任及合作令人感動,也讓人看見「以病人為核心」的思維。
加碼聽Podcast:
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正義。「這些被當作垃圾的,原是無家者的寶貝。」我們只能從每一次的無奈和心碎中,提醒自己。
推薦報導:遊客年破百萬、今夏首度限水,小琉球遊客「總量管制」可能嗎?
旅行,若只有消費,對其他無感,會發生什麼事?此篇點出遊客爆量後,在地人面臨發展觀光卻失去生活的難,也呈現遊憩活動為生態帶來的劫。台灣不缺觀光島,但缺永續島,小琉球,是我避寒首選,身為一個愛它的旅人,怎能不推!
推薦報導:衝擊2,516萬女性的墮胎權大戰:美國大法官推翻〈羅訴韋德案〉的代價?
清晰地爬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與自由派大法官在〈羅素韋德案〉各自的論述,以及推翻後對生活在墮胎非法州的美國女性所造成的巨大衝擊。不論你的立場是Pro-Life或Pro-Choice,本篇絕對是你2022年不該錯過的報導。
推薦報導:2022世界新聞攝影獎,彩虹下紀念百人坑兒童的紅裙照奪冠
讓影像帶你回到故事現場,不同媒材的組合也帶來更豐富的感受。
推薦報導:政府「默許」的暗處:數百萬噸營建廢棄物,流入地下棧仔場
從對廢棄物業者的陌生拜訪與cold call,其採訪過程的付出令人感動,更凸顯爬梳這個糾結的灰色地帶不容易。
直擊現場,同場加映:〈還原一場12小時內湮滅的犯罪──數萬噸廢棄物,如何悄悄埋入台糖土地深處?〉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全民衛國的另一種選擇:台灣需要民眾自願組成的「國土防衛部隊」嗎?
台灣屬於戰爭高風險地區,且近年兩岸局勢升溫,民防意識開始抬頭,但國防體系仍是陳舊且不實用的「六發裝子彈」,若要提升國防能力,需要政府與民間互相配合改變,在適當的條件下政府提供合適的場地與裝備給民眾訓練,並規劃完整的國/民防體制,才有可能在戰時提升實用能力,台灣身為軟氣槍(Airsoft)生產大國,擁有良好的訓練設備,應善加利用。
這篇報導提出了目前民間自主訓練的現象,以及可能的改善方案,希望更多人能看見這篇報導,從想法上改變了解國/民防的重要性。
推薦報導:台灣將失去5成以上檜木林?跟著「追霧人」蒐集霧林裡的氣候變遷線索
插畫一目瞭然且表現出山林的生命力,讀完文章會更加珍惜台灣豐富的自然景觀。
推薦報導:帶從未到海邊的媽媽去看海──盧盈良《神人之家》冥冥之中的人生劇本
家庭關係的複雜難解像一團理不好的毛線,透過鏡頭梳理也許難堪但更為真摯。我想今年此文此片都不該錯過,因為直面家庭的結真的太難了啊。
關於家庭,同場加映:《那些縫補中的家庭,與他們的孩子──台灣兒少安置現況與未竟之事》
推薦報導:【圖解】太平洋邊上的太空夢
從新竹火箭實驗室到屏東發射場域,見證十多年來台灣各界如何在萬難中一步一腳印地走向自主太空夢。
推薦報導:「是台灣人賣了台灣人」──逃離柬埔寨詐騙園區,人口販運倖存者的自白
這系列報導在第一時間給予當事人的聲音、政策面的報導,以及博弈產業的脈絡,讓人的思緒不是只停留在「什麼?台灣人被賣到柬埔寨?」 的震驚中。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謝三泰/在火燒島上──《流麻溝十五號》與政治受難者
現實與影像、歷史與戲劇、過去與現在,攝影的本質,在對照呈現的台灣歷史面前展露。「努力拍下最不像劇照的劇照」作者這樣說,文中不只劇照,還有之前針對政治受難者與火燒島的攝影計畫,歷史在此層層堆疊,這是一段不被看到,但必須努力面對的「真相」。
推薦報導:坤輿掩埋場爭議20年記:歷經7,511天、3任縣長,龍昇村在對抗什麼?
這篇報導回溯了20年來錯綜複雜的業者手法與縣府的轉向,直到今年的9月15日,掩埋場的同意設置文件宣告失效,一切終於劃下句點。一天接著一天,一人換過一人,不畏黑衣人的拳腳,死命用肉身擋著掩埋場大門的龍昇村人,終於可以過個好年了。
地震的感受唯有親身經歷過,才會留下深刻的身體記憶。因此如何透過影像建立起讀者對地震歷史的感受,本身有著一定的難度。這篇與Podcast製作團隊首次合作的圖文報導,挖掘了2個極有故事性的地震家族故事,呈現台灣世世代代在災難下得以強韌的宿命與精神。以策展為概念的新舊照片搭配「橫著滾」方式瀏覽,值得在桌機螢幕上細細瀏覽。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我從哪裡來?南靖部落裡,兩個媽媽改寫原住民的都市流浪記
從原鄉流離都市邊緣,到活出生命韌性的桃花源,受訪者真摯分享的人生體悟令人動容,文字與攝影都好看,最後補上現場收音的歌聲收尾更是餘韻無窮,適合在歲末寒冬回味的暖心報導。
推薦報導:陳蔚慈、鄭宇辰/小島無花,歲月無語──澎湖的極西邊境,花嶼
在極西的邊境島嶼,有一頭看不見的大象,尋常走踏的散文行徑與一連串蹲點潛行的影像詩,日常靜默,歲月有聲,滴水穿石,真知灼見。
推薦報導:專訪烏克蘭最大軍事NGO:從支援前線到國防改革,民間如何迅速支持軍隊?
從2022年2月24日開始,《報導者》團隊對於採訪和製作俄烏戰爭報導,一直投入資源與多種嘗試。然而,社群上極速遞減的麻木反應,也讓我的情緒在心疼和心灰之間沉浮。
在總統宣布恢復一年義務役期的此刻,這篇來自基輔的專訪,又再度將烏克蘭人民的勇氣、洞見、經驗、信念和智慧,深刻地傳達到島嶼上。一個主要由退伍軍人組成的NGO,以民間的靈活主動補位國防官僚體系的遲緩和漏洞,與國家攜手並進:「人們與軍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只是戰鬥的軍隊和支持它的人民,而是協作的夥伴、是共同體。」
推薦報導:只要大家還記得,她就不算死──普悠瑪事故倖存學生的心路故事
活下來的人擦乾眼淚後,仍是要向前走,但在3年兩起重大事故之後,台鐵安全是不是也真正邁向改革?「我們都可以過得好好的」,文中少女已慢慢走出失去摯友的隧道,也希望在《報導者》持續的監督下,在位者正視問題,不貪快地把每個安全螺絲都鎖緊。
加碼聽Podcast:
推薦報導:沒有我們辛苦抗爭,後人也沒景點打卡──在華光社區和榕錦園區之間,那些被空白的聲音
華光社區抗爭,是我新聞工作的起點,我在這裡認識重要的夥伴和朋友;在拆遷已將滿10年的現在,很多人已經淡忘這個地方曾發生的事,但對許多居民來說,迫遷帶來的影響仍是現在進行式。他們沒有因苦難而拒絕談論,而是和我們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們更應在踏上這片土地時繼續記得。
推薦報導:阿根廷奪冠之路:梅西最相信的另一個Lionel,被稱「平凡人」的總教練
爛透的一年將盡,我們需要淚水與汗水交織、平凡能創造不凡、夢想終能實現的故事。真心推薦,2022年最好看的世足系列最終篇。
毛小孩就是家人,就像小孩,要教育,要陪伴,還要不離不棄。認養前,你做好準備了嗎?
推薦報導:古佳立、莊凱程/奔馳北海岸,承諾一餐溫飽──三芝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
當你對這世界有一點灰心、失望,來看看在這角落有人正在默默努力,讓世界更好。
推薦報導:最友台的日本前首相離世: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終年67歲
還記得那是禮拜五的早上,安倍遇刺的消息讓同事們暫停了手邊的工作,緊急整理重要資訊;在這種重要緊急的時刻,想特別謝謝每一位堅持著新聞理想的人。
★推薦人:陳韻如(基金會分眾報編輯)
推薦單元:「孩子大提問」 關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大家最想知道的是⋯⋯ 台大生最棒嗎?上大學會讓人生變更好嗎?
你能想像孩子的好奇心有多旺盛嗎?在《少年報導者》的「孩子大提問」單元中,就能看見孩子們踴躍對自己身處的世界發問。比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孩子與大人都同樣對開戰的原因感到困惑,更會延伸聯想到台灣與中國的兩岸狀況。又如探討高等教育議題時,孩子不只有想到能否考進頂尖大學,而是更深更遠地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志向。
一起來看看孩子們透過各式各樣的提問,逐漸建構自己對議題的認識想像,一點一點地擴大自身視野的寬度與廣度。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