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挺過的第三勢力
大選前3天,周奕成在臉書(Facebook)上po了一張照片,他穿著「第三社會黨」的競選背心,掃街拜票。周奕成沒多說什麼,只雲淡風輕地下了一個註解:「8年前,也許你聽說。」
9年前,曾任民進黨青年部主任的周奕成脫黨籌組第三社會黨,於2008年投入選戰,寄望在藍綠惡鬥外,能走出中間偏左的第三條路線。那年第一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不少新興小黨寄望在政黨票有所斬獲,第三社會黨提出10名區域立委候選人和五名不分區,區域全軍覆沒,政黨的得票數大約五萬,不到總票數的1%。
「8年前,也許你聽說。」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太記得,在2007到2008年間曾有一個第三社會黨。來到2016,經歷反國光石化、大埔強拆、洪仲丘事件、318等幾場大型公民運動,匯聚成一股洪流,新興第三勢力在這次選戰中受到矚目,準備從街頭走向國會。民進黨面對時代力量等小黨的來勢凶猛,罕見地首度在選前告急政黨票。
1月16號開票夜,我們和周奕成約在民進黨中央黨部附近,大勢底定,台灣第一位女總統誕生,慶祝的汽笛聲響徹天際。周奕成頭戴鴨舌帽,帽沿壓得很低,低調地來到他從前熟絡的「主場」。他剛從社民黨召集人范雲的競選總部趕來,那邊廂面對的是角逐立委失利,以及綠社盟政黨票未過3.5%門檻的殘酷現實。
2008年敗選後周奕成轉而從事文創工作,在迪化街陸續推動「小藝埕」等文化街屋,鮮少再涉入政治場域。這次除外,選前他幫綠社盟的不少候選人站台助講,有野百合學運的老戰友范雲、陳尚志,也有新世代的社運、學運青年呂欣潔、苗博雅、曾柏瑜。臉書上他對綠社盟的推文不斷:「台灣需要第三社會,需要新的中間偏左政治力量」;「新世代來了,新政治來了。」
來了,來了,藍綠以外的新政治真的來了嗎?8年前周奕成提出「第三社會」的政治理論,第一社會指1945年居住在台灣,認同泛綠本土理念者;第二社會指1945到1949年移民來台,認同泛藍中國理念者;兩個社會集團長年對抗,對過去的記憶,未來的想像都不同,因此第三社會強調終結藍綠的民主惡鬥,超越歷史記憶的衝突。
此次小黨中的時代力量和綠社盟,皆符合周奕成對第三社會的想像。但兩者又有不同,周奕成分析綠社盟的組成較傾向野百合世代,有曾經進出民進黨的政治工作者,也有長年深耕環運、工運、婦運的社運人士,皆成長在80年代解嚴時期,吸收當時的西方左派思想,因此多關注社會福利議題。他們面對的國民黨是蔣經國轉向李登輝,本土化與地方派系的糾葛,需要較細緻的理論去對抗。
至於時代力量,周奕成認為完全是太陽花世代的產物。面對的是馬英九執政的國民黨,雖然台灣已經民主化,但以外省人為主的核心集團,逆轉本土化趨勢,宛如老國民黨威權復辟。「什麼樣的執政黨就會催生出什麼樣的反對運動,為了與之對抗,反對者喊出台獨,直接跳過不夠台獨的民進黨,尋找更正統的獨派英雄,因此他們崇拜史明、鄭南榕,時代力量有掌握到這樣的群眾。」
在時代力量身上,周奕成看到的是第一社會和第三社會的結合,有新世代,卻也有舊包袱。黃國昌、林昶佐、洪慈庸的當選,仍是在民進黨的禮讓與幫忙下,時力推出明星候選人,在單一選區內創造新與舊的對抗而勝出,「時力的勝選不是單純靠他們自己,如果要幫台灣培養一個未來的反對黨,理想上,社會基礎和民進黨分開的綠社盟比較可能。」
綠社盟在此次選戰中拉出了有別於以往統獨議題的左右戰線,仍不敵選前一夜周子瑜道歉影片所激發的民族主義大潮,周奕成說:「當晚我跟社民黨的工作人員講,這會影響到綠社盟的政黨票,因為有人會因為表達憤怒而投票,但綠社盟不是建立在憤怒的基礎上。這是台灣的政治現實,左右的討論當然有意義,但國家整體的危機是最大的議題,而非只是社會內部的分歧,如果把台灣政治議題設定在內政,遇到國家認同的重大議題,就會很難回應。」
綠社盟是綠黨與社會民主黨的結合,周奕成認為反而兩邊互相牽制,綠黨不同意的事,社民黨就無法施展,「如果當初不結合,我覺得會比較好。」牽制的結果是甩不開社運界的意識型態包袱,以及隨之而來的過度「潔癖」,以致寸步難行,「政治操作雖然有風險,但會有突破。他們有種學運時代的團體紀律,停滯在原地,什麼都不敢講,不敢做,對選戰其實不太好。」
在社運圈引起爭議的范雲和小英包便當事件,在周奕成眼裡並沒有那麼嚴重,「我反而會建議范雲一開始就公開表態支持小英,因為支持民進黨把國民黨換掉,和支持新政黨進入國會監督民進黨,兩者並不衝突。但她要能承諾選民,進入立法院後不會和民進黨站在同一陣線。」
綠社盟不打明星牌,主要以紮實具體的政見吸引如蔣勳、陳芳明、楊牧等文化界大老力挺。周奕成卻認為,綠社盟花太多力氣在講個別政策,如長照、社福或者地方的環境問題,「現實一點來說,小黨提了一百分的政見,但沒有能力去實現它,民進黨提的政見只有六十分,卻有能力百分之百做到。小黨的真正優勢不在政見,而要提出大黨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我認為是修憲,是國會的結構改革,總席次一定要增加,政黨票席次也要增加到一半,這樣才能讓更多小黨進入國會。」
「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的關係,是觀察未來政黨體制怎麼演變的重點。」周奕成在時力身上看到民進黨的疊影,卻也同時看到具有新群眾基礎的「第三社會」的潛能。往昔台灣政壇的第三勢力,如台聯、親民黨,都需要靠大老如李登輝、宋楚瑜拉抬,周奕成說,時力沒有大老加持,卻創造了自己的英雄、傳奇故事,這是必須的,「民進黨的傳奇,在美麗島、陳水扁之後就沒有了,而時力的黃國昌、邱顯智、林昶佐都是有魅力,有英雄特質的人,足以累積新的社會基礎,能夠建立自己的主體性。」相較之下綠社盟少了明星光環,「范雲、苗博雅本來可以發揮明星特質,但卻沒有這麼做。」
綠社盟不分區的堅實陣容,加上時力能夠吸引群眾的新英雄,在周奕成眼裡,是絕佳組合,他感嘆,「如果當初公民組合不分裂就好了。」綠社盟的區域立委雖不朝明星操作,但如苗博雅、呂欣潔、曾柏瑜等人,周奕成仍認為還年輕的她們將來大有可為,「絕對有挑戰市議員的實力。」
從2008到2016,第三勢力的空間仍然沒有想像中的寬廣,周奕成認為雖然有新世代的加入,但是社會的主要權力結構沒改變。政黨票衝不過門檻,沒有大部分綠社盟支持者的深切失望,周奕成顯得淡定多了,他對於政治的想像,時間計量方式不是1、2年,也不是4年,而是8年、16年。
提起第三社會黨,周奕成仍難掩失落,「8年前提第三社會或第三勢力還太早,當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政黨票,對我而言,那比較像是一場社會運動,而非選舉。」政治改革總有如難產般的緩慢與痛苦,周奕成期待的是又一個8年,「第三社會必須要在第一社會,也就是民進黨執政時,才會誕生。蔡英文如果能連任,8年的時間足以產生獨立於民進黨之外的政治力量。」
「民進黨應該在這個時候推動修憲,讓新的反對力量起來,培植新的本土反對黨來反對它自己,這樣才能雙重淘汰國民黨。第一是把國民黨淘汰成為在野,第二是有一個新的反對黨又淘汰在野的國民黨。如果始終是兩大黨的板塊挪移,國民黨就會一直找到新的能量,始終存在。」周奕成這麼分析。
培植新的力量來反對自己,而非培植側翼來鞏固自己,對任何執政黨都有很高難度。看來,周奕成眼中第三社會或第三勢力的理想國版圖,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