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法律哲學博士、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GCAL)研究員。他曾為該中心的香港法學人、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訪問學人及倫敦國王學院法學院訪問研究員,亦曾在香港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發展超過十年。他的研究範圍包括威權及混合政體下的憲法、法與社會、司法政治及國際人權保障。近著有《在夾縫中抵抗:從依法治國與司法抗爭的比較經驗看香港》。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不斷膨脹,作為微小個體的公民,有什麼空間抵抗威權的野心?作者細數香港法治體制被政權馴服的過程,並強調「制度匱乏,不等於價值滅絕」,唯有鞏固香港人的人權意識,才能令香港人保持警惕。
香港大幅降低以言入罪的門檻,擴張以法律作為打壓工具的清單,並促使大批國安被告經常未審先囚。港版《國安法》實施超過20個月,已深深削弱香港公民社會。
香港人在後國安法年代如何負隅頑抗?鄒幸彤、何桂藍打破法庭潛規則的發言,旨在喚醒大眾:「司法獨立」和「法治」等在香港流行多年的神話,在威權統治下,只是政治迫害的遮羞布。
借殖民法規擴充國安法制、藉暴力事件加強社會監控,這正是目前北京對香港打的算盤。對梁健輝刺警的輿論限制、「光城者」案,都是大規模政治壓迫的熟悉前奏,前例就是新疆。香港的社會監控會達到怎樣的程度,取決於當局在掌控政局與保持經濟間的平衡取捨。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