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和2016年於巴勒斯坦短居後,開始了為巴勒斯坦人書寫與影像紀錄的旅程,作品曾發表在台灣的報導者、蘋果日報、換日線、關鍵評論網、以及馬來西亞的New Straits Time。
在報導與評論寫作以外,亦是一位巴勒斯坦研究學者,目前在加拿大博士班做巴勒斯坦社會運動、女性政治參與在西方影視的媒體再現的分析研究。
「如果你不譴責哈瑪斯,你就是『反猶主義』的支持者。」這個盛行於國際政壇、主流媒體的框架,在今年5月的以巴衝突中,卻遭到新聞工作者、各國民眾甚至猶太團體的挑戰。我們能改以反種族歧視、反殖民議題的方向來認識以巴關係嗎?
「對以色列來說,我們的存在就是個威脅。」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數起戰爭下,巴勒斯坦人被迫離散於西岸、加薩、東耶路薩冷與以色列。我們採訪這四地的巴勒斯坦人,不管拿的是哪一種身分,來自以色列的武力與種族歧視的壓迫都持續加深⋯⋯
「去死吧!你這個狗娘養的死孩子!」年僅13歲的巴勒斯坦兒童頭部中彈,倒臥在血泊中哀嚎,一旁的人則毫無憐憫地咆哮…。這是我們不曾凝視的以巴衝突現場。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