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變裝,華麗的對抗
跟著變裝皇后的48個小時,我們看見了更衣室裡的排灣族服,牆角的直播燈,早起邊化妝邊配著的蛋餅奶茶;也聽見了他們華服美妝背後,那些歌、舞交織而成的「Love show」,如何對抗惡意、讓世界變美,如何紀念他們已離世的跨性別朋友⋯⋯。
「變裝皇后」指的是生理男性用妝容跟服飾,凸顯女性氣質、表達自我而有的裝扮跟身分。他們的扮裝,有時為娛樂、有時為藝術,也有變裝皇后用扮裝與社會對話。他們時常出現在夜店、遊行、選美場合中,對嘴表演、跳舞或是現場演唱。但舞台下,他們想說什麼,卻少有人能夠聽見。
「這應該會是很多人第一次聽見皇后的聲音吧,」開始錄音的第一題,我這麼說。
對面兩個生理男性聽到我的問題,交換了眼神之後同時掐緊喉嚨、用高八度的聲音回我:「皇后的聲音嗎?是這樣嗎?對啊,我們平常就都這樣子啊!」訪談從第一題開始,他們的回應戳破了提問者的刻板印象;面對我們的小心翼翼,他們不斷地陷入大笑,好像是我們太緊張了、太嚴肅了,即使我們討論的是人們口中那些對變裝皇后的骯髒字眼、歧視跟攻擊。 踩著高跟鞋的皇后想一步步走向夢想之地,在他們想望的那個世界,人們都懂了美麗可以有很多種,沒有人需要假裝,都相信鏡子裡的自己是美美的。而在抵達那裡之前,他們不斷亮相,可愛的妝、誇張的扮相、甚至是怪胎秀,讓你看見願意愛自己之後,不論美醜,人生都值得開心暢快。這場華麗的對抗中,他們的武器是笑聲、歌聲、跟愛。這兩集節目中,你將聽見,將有機會慢慢理解。
- 《路邊攤計畫》EP03、EP04,隨點即聽:
住在高雄的老公寓裡,「跩姬寶貝」(本名高偉恩)為了迎接我們到來,特地收拾房間,把排灣族服掛在最顯眼的地方,「這樣有沒有很政治正確!我有原住民認同喔!」
皇后隨時隨地都是舞台上的人,都得在意他人感受,而衣服與扮裝,是他最顯眼、最有力的工具,說自己的故事,控制觀者的感官。
隔日,早上9點19分,我傳訊息查探皇后們是否醒來。「早~我起床了,正要洗漱~」配著蛋餅、煎餃跟奶茶,4個人提著自己的衣服跟化妝箱,圍著客廳的茶几桌,跩姬寶貝、小花寶貝、麻將水晶、Rico,4位皇后就在一筆一畫中現身。
3個小時的化妝時間,他們手沒停過,在眉筆粉撲聲、定型噴霧跟皇后的鬥嘴聲中,變裝,變身。
跩姬說,帶領他走向變裝之路的,是變裝皇后史上重要的人物,美國知名變裝皇后魯保羅(RuPaul Andre Charles)。曾被《時代》雜誌(TIME)選為世界前百大影響力人物的魯保羅,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用他的表演、用電視節目,告訴世上被排擠的邊緣人擁抱自己,跩姬看見了魯保羅的變裝表演而得到力量,而後也想用自己的表演,告訴觀者,可以大膽地接受自己。「每個變裝皇后的設定都有一個故事;觀眾因為我的表演而開心,就是我的故事,」跩姬說。
「男生不可以穿女生的衣服,這樣會很醜。」一個小男孩牽著媽媽的手,隔著玻璃、路過了屏東彩虹祭在小小西餐廳裡的表演地,直覺地說出他腦袋的設定。
一位阿嬤,活過了大半輩子,也隔著玻璃緊盯著4位皇后的妝髮,「水,足水!(漂亮,非常漂亮)」她雙眼直盯著說那是貴婦才能有的裝扮,他們怎麼會是男生?指著跩姬寶貝,阿嬤說:「他是不是外國人?那個衣服去哪裡買的?」
玻璃牆內,則是4、50個來自台灣各地和屏東在地的性別少數認同者,他們看著皇后的眼睛沒有太多的問號,雙眼愛心之外,尖叫、拍手、擁抱,觀眾看到從高雄來的皇后們好開心。其實對美的感受,玻璃牆內外沒有差別,差別在牆內外對於性別的認定,對於男生該是怎樣、女生該是怎樣的答案。
訪談中,這是皇后們難得嚴肅的題目。面對外人的惡言相向,他們為什麼還持續的、堅持的、辛苦的亮相?
「你不曉得你什麼時候會被觀看、你不曉得你被觀看的角度,什麼時候他會從一個好奇的眼光轉為異樣的眼光,那個moment(時刻)是你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會感受到那個不喜歡的狀態是什麼。」
「但我還是覺得我們應該要亮相,尤其在大白天,不然就穿去買菜啊!」跩姬寶貝說著:
亮相是為了讓你看見真實存在的美,像美麗炸彈一樣,卸下偽裝、卸掉社會中無所不在對人的框架。「這是全台灣每一個皇后都在做的事情,我們不斷地在亮相,我們會繼續做下去⋯⋯除非沒錢啦!(笑)」
台北,凌晨一點,夜店。
台下男男女女都有,手機鏡頭都緊跟著皇后們。這是皇后的另一方日常,被朝聖、被崇拜,上台前要剪音樂、準備笑話,上台後,倒立、劈腿、Rap、對嘴,求觀眾有時千元、有時只有百元的鈔票小費。
上台前,從高雄搭車到台北工作的跩姬告訴我,「有一個算是好消息的事喔!」他在後台練歌練到一半,開心地宣布。原來是劇場表演出身的他,投了一個政府的表演補助案,他的創作過了初審階段,9月,準備進入第二階段的試演。
這是他大學畢業以來,斷斷續續的嘗試。他的表演老師說,跩姬的自我認同就來自課堂上的一門表演作業,但他當作人生作業來做了,後來誕生了如今的變裝皇后「跩姬寶貝」,在舞台上和日常之間,高偉恩用「跩姬」來說他自己的故事。
那晚舞台下的尖叫聲,還有在屏東火車站、街頭上的罵聲,都是他故事的一部分。他與每一個觀看他的人持續共同創作著。
《On the Ground路邊攤計畫》由非營利媒體《報導者》製播、獨家授權KKBOX Podcast播出。On the ground是「現場」、「在公眾中」、「當時」的意思,製作團隊將前往台灣各地,聽在地人說,解答青年世代所在乎的那些:自我認同、死亡、多元性別認同、居住正義⋯⋯。
追蹤我們的Instagram(@twreporter_podcast),看見現場;在KKBOX上免費訂閱,更快收到節目更新;戴上耳機一起出發,讓我們一起聽見更多、不一樣的台式生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